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康杰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9):741-743,747
目的:研究创伤患者血清IL-33与sST2的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和损伤程度评分(IS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01—2018-12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创伤患者作为A组观察对象,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50健康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对象,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IL-33、sST2、CRP变化情况,并分析血清IL-33与sST2、CRP、IS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清IL-33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创伤后1 d达到等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后4 h~3 d,A组的sST2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创伤后5~7 d,A组的sST2水平略微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同时间点的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创伤后3 d达到峰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创伤后4 h~7 d,血清IL-33水平与CR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351,P0.05);sST2水平与CR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382,P0.05);创伤4 h~1 d,血清IL-33水平与ISS评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367,P0.05)。结论:创伤会导致血清IL-33与sST2的释放,其释放水平与CRP、ISS评分有密切的关系,因而临床中应给予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介素33(IL-33)和可溶性受体(sST2)在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患儿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7例HSP患儿和22名正常对照者血清IL-33和sST2水平;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IL-33和sST2水平的mRNA表达。结果:HSP患儿血清IL-33水平为365.5±160.6 pg/ml,较正常对照组175.9±92.8 pg/ml明显升高(P0.05);而HSP患儿血清中sST2水平为1788.6±523.8 pg/ml,较正常对照组1083.6±489.6 pg/ml亦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T2/IL-33比值在HSP患儿明显降低(P0.05)。RT-PCR结果显示,HSP患儿IL-33 mRNA水平和sST2 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分别升高(5.47±1.97)倍和(3.13±2.01)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ST2/IL-33 mRNA比值在HSP患儿明显降低(P0.05)。结论:HSP患儿血清IL-33和可溶性受体水平较正常儿童升高,而sST2/IL-33比值较正常儿童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ALB)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细胞炎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CHB患者100例为CHB组,按照病理分级(炎症程度)将患者分为G0级8例,G1级45例,G2级20例,G3级16例,G4级11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CHB患者RDW、ALT、AST、ALB水平,分析RDW、ALT、AST、ALB水平与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CHB组RDW、ALT、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HB组A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ALT、AST水平:G0级G1级G2级G3级G4级。ALB水平:G0级G1级G2级G3级G4级。CHB患者不同病理分级RDW、ALT、AST、AL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0级RDW、ALT水平明显低于G1级,G0级、G1级RDW、ALT、AST水平明显低于G2级、G3级、G4级,G0级、G1级ALB水平明显高于G2级、G3级、G4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级RDW、ALT、AST水平明显低于G3级、G4级,G2级ALB水平明显高于G3级、G4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3级RDW、ALT、AST水平明显低于G4级,G3级ALB水平明显高于G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CHB患者的RDW水平与AST水平呈正相关(r=0.693,P0.001),CHB患者的RDW水平与ALB水平呈负相关(r=-0.198,P=0.048)。结论 RDW、ALT、AST、ALB水平均能够反映CHB肝细胞炎症程度,但AST、ALB水平在G0级、G1级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可为不同病理分级CHB的防治提供参考,但AST、ALB水平在G0级、G1级之间不能够区分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066-3067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纳入对象血清中IL-33、s ST2、ALT、AST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血清IL-33、s ST2、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IL-33、s ST2水平与ALT、AST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IL-33,ALT=0.483,rIL-33,AST=0.501,rs ST2,ALT=0.397,rs ST2,ALT=0.424,P0.05)。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3、s ST2水平异常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脏的炎症程度,检测其血清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肝脏损伤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不同阶段,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6)]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探究其T细胞免疫状态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比较慢性乙肝患者(CHB组,42例)、肝硬化患者(LC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HCC组,30例)与健康对照组(NC组,30例)外周血清中IFN-γ、IL-4、IL-6水平。综合分析其与HBV DNA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谷丙转氨酶(ALT)的相关性。结果 IFN-γ、IL-4、IL-6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6.62、58.63、47.29,P0.01)。经两两相互比较可知,CHB组、LC组和HCC组的IFN-γ、IL-4、IL-6水平均高于N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的IL-4水平高于LC组和HC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的IL-6水平高于CHB组和L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相比,IFN-γ/IL-4的比值在CHB组、LC组和HCC组都明显减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9.63,P0.05)。通过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可知,IFN-γ水平与HBV DNA的载量、ALT呈不同水平程度的负相关(r=-0.786、-0.713,P0.001);IL-4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57,P0.001);而IFN-γ、IL-4、IL-6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清中的水平与HBeAg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感染HBV患者体内T细胞免疫功能中,Th2型细胞处在优势的地位。这有利于对乙肝患者治疗及疗效的观察。而IL-6水平在肝癌组显著升高,提示了肝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33,IL)-33,可溶性ST2(soluble ST2,sST2)与输卵管妊娠期待治疗疗效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 年4 月~ 2021 年4 月贵州航天医院137 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根据期待治疗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未成功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检测治疗前、期待治疗7 天后血清IL-33和sST2 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 RIA)检测治疗前、期待治疗7 天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水平,分析IL-33,sST2 与血清hCG 相关性及期待治疗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IL-33,sST2 及联合预测期待治疗成功的价值,并比较不同IL-33,sST2 表达水平患者期待治疗成功率。结果 全组患者期待治疗中,92 例(67.15%)患者成功,45 例(32.85%)患者未成功;未成功组治疗前IL-33(110.97±36.05ng/ml)低于成功组(168.59±42.37ng/ml),sST2(31.52±5.83ng/ml)高于成功组(25.04±4.19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37,7.442, 均P < 0.05); 治疗后成功组IL-33(180.35±24.61ng/ml) 高于治疗前(168.59±42.37ng/ml),sST2(19.52±5.27ng/ml)低于治疗前(25.04±4.19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02,7.864,均P < 0.05);治疗前、治疗后IL-33 与hCG 呈负相关(r=-0.867,-0.882,均P < 0.001),治疗前、治疗后sST2 与hCG 呈正相关(r=0.815,0.849,均P < 0.001);调整了临床表现、血清hCG 两次检测变化、子宫内膜厚度混杂因素后,治疗前IL-33,sST2 仍是发生期待治疗未成功的相关影响因素(均P < 0.05);IL-33,sST2 单一及两者联合预测输卵管妊娠的期待治疗成功的AUC 分别为0.849,0703,0.911;IL-33 高水平者成功率(91.89%)高于低水平者(38.10%),sST2 高水平者成功率(55.79%)低于低水平者(9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648,18.142,均P < 0.05)。结论 IL-33,sST2均与输卵管妊娠期待治疗成功情况有关。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期待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气散联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IL)/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通气散联合二陈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比较治疗前后纯音听阈、中文版慢性耳病调查量表(CCES)评分、IL-33、sST2、核因子-κB(NF-κB)、IL-5、干扰素(INF)-γ和IL-13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纯音听阈和CCE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IL-33、sST2、NF-κB、IL-5、INF-γ和IL-1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纯音听阈和CCES评分高于对照组,IL-33、sST2、NF-κB、IL-5、INF-γ和IL-1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气散联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能促进听力恢复,减少机体炎症介质释放,可能与调节IL-33/sST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CHB)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9(Th9)、白细胞介素9(IL-9)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53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外周血Th9细胞;血清中细胞因子IL-9的水平.比较两组数据并分析ALT与各指标关系. 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中Th9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20.62)%、(0.330.10)%,P0.05],IL-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4.6350.32)pg/ml、(82.7110.55)pg/ml,P0.05], ALT轻度异常组、中度异常组、重度异常组Th9细胞比例分别为[(0.420.17)%,(1.140.33)%,(1.510.8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9水平分别为[(104.7612.42) pg/ml,(162.5147.79) pg/ml,(297.1481.56) pg/m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B患者外周血Th9的表达与ALT (r=0.637,P0.05)和IL-9的水平(r=0.817,P0.01)均呈正相关.血清IL-9的水平与ALT也呈正相关(r=0.576,P0.01). 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及lL-9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炎症指标ALT明显相关,提示Th9及IL-9参与CHB的发病及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和ST-2蛋白(ST2)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HBLF)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水平差异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42例ACHBLF患者作为研究组A组,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B组,另选取45例同期于该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血清IL-33和ST2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分别采用赖氏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溴甲酚绿法对3组研究对象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ALB)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在研究A组和研究B组中血清IL-33和ST2分别与ALT、AST和ALB的临床关系。结果研究A组血清IL-33和ST2、ALT和AST水平较研究B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B组IL-33和ST2、ALT和AST水平也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血清ALB水平较研究B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B组ALB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血清IL-33和ST2与ALT、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ALB呈显著负相关;研究B组血清IL-33和ST2与ALT、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ALB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CHBLF患者血清IL-33和ST2水平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显著升高,推测可能与加重炎性反应和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甘胆酸(CG)、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83例CHB患者,根据就诊时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病毒载量将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n=32)、低病毒载量组(n=21)以及阴性组(n=30).测定并比较3组血清CG、sST2水平,分析血清CG、sST2水平与CHB患者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 高病毒载量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CG、sST2水平高于低病毒载量组、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s tau-b相关评价结果显示,TBIL、DBIL、AST、ALT、CG、sST2表达与CHB患者病毒载量呈显著正相关(Kendall's tau-b=0.485、0.476、0.523、0.624、0.665、0.598,P均<0.001).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显示,CHB患者血清CG、sST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18,P<0.001).结论 CHB患者血清CG、sST2水平与病毒载量相关,可能是促进患者病情进一步进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袁媛  陈洁  邓兰  杨雪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6):751-754,75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白细胞介素(IL)-17、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水平,分析这些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IL-6、TGF-β、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5例)及健康对照者(20例)IL-17、IL-6、TGF-β、MMP-2的表达水平,分析以上细胞因子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测定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及采用常规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IL-17、IL-6、TGF-β、MMP-2表达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IL-6、MMP-2、TGF-β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IL-17、IL-6、MMP-2、TGF-β水平升高(P<0.05);IL-17、IL-6、TGF-β、MMP-2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ALT、TBIL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IL-17、IL-6、TGF-β水平降低程度也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IL-17、IL-6、MMP-2、TGF-β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复方甘草酸苷可能通过降低患者血清IL-17、IL-6、TGF-β水平参与免疫调节,发挥抗炎、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肺部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白细胞介素-33(IL-33)/基质裂解素2(ST2)信号通路活性变化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126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细菌组(66例)、病毒组(6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33、可溶性ST2(sST2)m RNA、血清IL-33、sST2、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细菌组、病毒组上述指标与炎症反应相关性,评价上述指标对肺部感染及肺部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3组IL-33 mRNA、sST2 mRNA、血清IL-33、血清s ST2水平比较结果:细菌组>病毒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CRP、PCT、TNF-α比较结果:细菌组>病毒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病毒组IL-33、sST2 mRNA、血清IL-33、sST2与血清CRP、PCT、TNF-α呈正相关(P<0.05);IL-33、sST2 mRNA、血清IL-33、sST2联合诊断肺部感染的AUC最大,为0.910,联合鉴别诊断肺部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AUC最大,为0.860。结论 IL-33 mRNA、sST2 m RNA、血清IL-33、sST2在肺部感染患者中呈高表达,与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具有良好鉴别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e抗原(HBeAg)转换与外周血γδT、白细胞介素(IL)-17、γ干扰素(IFN-γ)等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然后在研究组内根据HBeAg表达与否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HBeAg+/Ab-组(n=30)、HBeAg+/Ab+组(n=30)、HBeAg-/Ab+组(n=30)。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的γδT细胞、IL-17+γδT细胞、IFN-γ+γδT细胞、IL-17+CD8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比例,对比上述指标在研究组及对照组间、以及乙型肝炎患者HBeAg/Ab不同表达组内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乙型肝炎患者HBeAg/Ab不同表达组及不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下,血清内HBV-DNA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IFN-γ+γδT细胞、γδT细胞水平、IL-17+CD8细胞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HBeAg+/Ab-组和HBeAg+/Ab+组患者PBMCs内总γδT细胞水平要显著高于HBeAg-/Ab+组(P<0.05);HBeAg+/Ab+组乙型肝炎患者IL-17+CD8细胞明显高于HBeAg+/Ab-组和HBeAg-/Ab b组(P<0.05)。HBeAg+/Ab-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HBV-DNA水平要明显高于HBeAg+/Ab+组和HBeAg-/Ab+组(P<0.05)。结论γδT细胞在HBeAg/Ab血清转换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IL-17+CD8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良性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对于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可能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对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机体的免疫应答功能及病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81例轻度CHB患者血液中主要肝功能指标、白细胞介素-18(IL-18)、β2-微球蛋白(β2-M)等指标测定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轻度CHB患者中,22例HBeAg阴性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TB)、β2-M均明显升高(P〈0.05),IL-18含量明显升高(P〈0.01);ALT异常率63.6%,IL-18升高率86.4%,二者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59例HBeAg阳性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拷贝量、HBeAg定量(S/CO值)2项指标明显较低(P〈0.01),TB、IL-18水平明显较高(P〈0.05,P〈0.01);两组间ALT、β2-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的HBeAg与IL-18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536、P〈0.01)。结论在轻度CHB患者中,HBeAg阴性者HBV DNA复制较HBeAg阳性者明显低,但肝炎更重,活动性更高。HBeAg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功能及肝炎活动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酐注射液(美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IL-6、IL-8的影响。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脉点滴美能注射液60-80ml,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T细胞亚群、IL-6及IL-8。结果:对照组ALT复常率为72.8%,治疗组ALT复常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细胞亚群检测显示治疗组经治疗后,CD4^+、CD4^+/CD8^+明显升高(P〈0.01),CD8^+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IL-6及IL-8明显下降(P〈0.01)。结论:美能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仅能改善T细胞功能,而且也能调节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功能、血小板(PLT)水平、Ishak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地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CHB患者190例,依据Ishak分为无纤维化(29例),纤维化(124例)、肝硬化(37例);另择同时期体检正常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sST2、PLT水平,计算APRI,并分析。结果 4组受试者血清sST2、AST、ALT、ALB、TBIL、APRI、PLT比较差异显著(P<0.05)。无纤维化、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血清sST2、AST、ALT、TBI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L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sST2、AST、ALT、TBIL均显著高于无纤维化、纤维化患者(P<0.05),ALB均显著低于无纤维化、纤维化患者(P<0.05),PLT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无纤维化、纤维化患者(P<0.05)。Pearson结果显示,CHB患者sST2与AST、ALT、ALB、TBIL、PLT、APRI均呈相关(r=0.939、0.918、-0.816、0.795、-0.469、0.933,P<0.05);Spearman结果显示,CHB患者血清sST2与Ishak评分呈正相关(r=0.885,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血清AST、ALT、ALB、TBIL、PLT及Ishak评分均是影响血清sST2的因素。ROC曲线显示,血清sST2、APRI及联合诊断肝硬化的AUC为0.715、0.789、0.806,敏感度分别为0.700、0.780、0.810,特异度分别为0.903、0.847、0.855。结论 血清sST2在CHB患者中异常升高,并随着肝纤维化的加重而升高;同时肝功能指标、PLT及Ishak评分均是血清sST2的影响因素,且血清sST2联合APRI可提高对CHB肝硬化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8例,其中48例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34例、女14例,年龄19 ̄58岁;52例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41例、女11例,年龄23 ̄69岁;38例为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31例、女7例,年龄21 ̄70岁。正常对照组60例,均为健康献血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6、IL-12水平。结果三组IL-6、IL-1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乙型肝炎组与急性及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IL-6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乙型肝炎组与慢性及重型乙型肝炎组比较,IL-12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各组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6的变化与乙型肝炎肝细胞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而IL-12则在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其值升高可能预示肝病向良好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创伤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 33, IL-33)及其受体可溶性抑癌蛋白2(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sST2)水平的变化,并分析两者与患者的创伤严重度及预后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将67例患者分为轻度创伤组(ISS<20分)和重度创伤组(ISS≥20分),并选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创伤后4 h、24 h、72 h、7 d等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33和sST2水平,分别比较3组间各时间点的血清IL-33和sST2水平,并比较28 d内患者的病死率;同时比较存活者与死亡者各时间点血清IL-33和sST2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选取最佳临界值,评估创伤后血清IL-33和sST2水平预测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重度创伤患者创伤后4 h、24 h血清IL-33和sST2水平均高于轻度创伤患者[IL-33,(38.75±28.43) pg/mL比(19.62±9.98) pg/mL,(42.31±37.37) pg/mL比(23.47±13.42) pg/mL,(P<0.05);sST2,(6.50±3.74) ng/mL比(4.89±2.40) ng/mL,(8.35±2.69) ng/mL比(6.78±3.22) ng/mL,(P<0.05)];死亡患者创伤后24 h至7 d的血清IL-33和sST2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1),创伤后24 h血清IL-33和sST2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P=0.003)和0.751(P=0.012),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5.27 pg/mL和10.99 ng/mL,其预测死亡的灵敏度分别为100%和70%,特异度分别为64%和83%。结论:创伤患者的血清IL-33、sST2水平升高与创伤的程度重及近期预后不良相关,创伤后24 h血清IL-33 和sST2水平可能作为预测创伤患者近期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