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8年4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Hcy、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较好,可以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血清Hcy、FIB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373-4374
目的将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监测用于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诊断中,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2例,根据疾病进展程度,将进展性脑卒中患者30例分为观察A组,将完全性脑卒中患者32例分为观察B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于入院24h、3d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及D-二聚体(DD)检测,对各组检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A组、观察B组入院24h、3d 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A组各时段FIB水平高于观察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入院后14d时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观察B组入院24h、3d 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A组各时段DD水平高于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24h NIHS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入院3d NIHSS水平低于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FIB、DD水平变化,利于早期预测进展性脑卒中,为临床采取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斯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阿斯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 mg/d口服,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各评分1次。结果氯吡格雷组治疗7、14 d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观察的14 d内对出血情况及各凝血指标变化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治疗进展性脑梗死阿斯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进展性前循环脑梗死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进展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60例,利用信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予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展性前循环脑梗死治疗中,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具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浆α2巨球蛋白(α2-MG)水平与老年脑梗死病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120例,作为脑梗死组(n=120)及对照组(n=120)。分析并比较所有患者的MCP-1、α2-MG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MCP-1,采用全自动生化法检测α2-MG的表达。结果不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患者血清MCP-1、α2-MG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8.55、4.45,P0.05);脑梗死组MCP-1、α2-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组MCP-1、α2-MG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进展性脑梗死组MCP-1、α2-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超声IMT增厚检出率低于非进展性脑梗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4,P=0.02);进展性脑梗死超声混合回声、低回声斑块检出率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6.47,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MCP-1、α2-MG处于高水平状态,再结合颈动脉斑块的结果,对脑梗死的病情程度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检验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68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4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h、24 h、3 d、7 d、14 d、28 d的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6 h、3 d、7 d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6 h、24 h、3 d、7 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但治疗后14 d和28 d的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6 h、3 d的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T、T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治疗后7 d的FIB、PT、T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总再通率为88. 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颅内出血、尿隐血、黑便、皮肤黏膜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具有凝血功能干扰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d后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d、14d后神经功能。结果 治疗14d后,观察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少语或不语、言语蹇塞、神志不清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7d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FMA、BI评分均高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疗法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辅助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入住该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59例(重症肺炎组),分为LMWH组20例、普通肝素(UFH)组20例、对照组19例,并选择同期入住呼吸科的老年非重症肺炎患者60例作为非重症肺炎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7、14d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检查,比较各两组之间差异。结果重症肺炎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治疗后3d,重症肺炎3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d,LMWH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599、8.595,P0.05)和UFH组(t=3.04、-4.40,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3、7d,重症肺炎3组患者PT、APTT、TT、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3d重症肺炎3组患者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d,LMWH组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981、6.344,P0.05)、UFH组(t=-2.272、-6.003,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3、7d时重症肺炎3组患者动脉血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及治疗后3d重症肺炎3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WH组PaO_2明显高于对照组(t=-6.135、-5.816,P0.05)、UFH组(t=4.686、6.399,P0.05);治疗3、7d,血乳酸(Lac)均无明显差异,治疗14d后,LMWH组Lac明显低于对照组(t=5.675,P0.05)、UFH组(t=-6.007,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使用LMWH能降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提高患者的氧合,进而改善预后,且效果优于UFH。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间市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丹红注射液+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30d后比较两组患者内皮祖细胞、神经功能、炎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均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d时研究组内皮祖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d时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及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及IL-10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d时研究组IL-6及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及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对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于入院24h、入院3d、7d、14d,检测和比较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以及入院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入院24h、3d、7d FIB水平明显增高;观察组FIB在入院3d浓度达到最高,而在入院7d浓度逐渐降低,在入院14d浓度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观察组入院24h、入院3d、入院7d D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h内,观察组DD水平呈现进行性增高趋势,而在入院7d浓度达到最高,在入院14d浓度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观察组入院3d、入院7d、入院14d NIHSS评分均较入院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浓度水平检测有助于进展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检测纤维蛋白单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梗死组、无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or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D二聚体(D dimer,DDI)和纤维蛋白单体(fibrin monomer,FM)定量检测,测定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胆固醇(cholesterin,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心功能分级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理学(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标准。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无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TG(LSD-t=9.701,P0.001)、TC(LSD-t=5.779,P0.001)、HDL(LSD-t=4.742,P0.001)和LDL(LSD-t=3.15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TG(LSD-t=9.791,P0.001)、TC(LSD-t=13.509,P0.001)、HDL(LSD-t=5.251,P0.001)和LDL(LSD-t=3.152,P0.00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无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TT、PT和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TT、PT和APTT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FDP(LSD-t=8.524,P0.001)、DDI(LSD-t=16.269,P0.001)和FM(LSD-t=31.14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FDP(LSD-t=49.621,P0.001)、DDI(LSD-t=16.757,P0.001)和FM(LSD-t=46.445,P0.00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无脑梗死组和脑梗死组比较TG、TC、HDL和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脑梗死组和脑梗死组比较FDP(LSD-t=1.607,P=0.175)和DDI(LSD-t=1.734,P=0.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脑梗死组和脑梗死组比较F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15.017,P0.001)。无脑梗死患者心功能Ⅰ~Ⅱ级组与Ⅲ~Ⅳ级组比较F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97,P0.001)。脑梗死患者Ⅰ~Ⅱ级组与Ⅲ~Ⅳ级组比较FM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9.769,P0.001)。结论 FM水平可能是判别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无脑梗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降纤药巴曲酶治疗脑梗死患者时其纤维蛋白原(FIB)的动态变化。方法:超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00例被随机入组到巴曲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观察用药前及巴曲酶治疗后第3、5、7天血浆FIB定量、不良反应和第2、7、14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FIB无区别;治疗后第3、5、7天,巴曲酶组较对照组FIB下降明显(1.89±1.23vs3.72±1.05,1.49±0.92vs3.69±1.03,2.66±1.25vs3.90±1.26,P<0.0005)。两组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巴曲酶组颅外出血率较对照组高(22.0%vs6.0%,P=0.021)。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vs2.0%,P=1.00)。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巴曲酶降能低脑梗死患者血浆FIB,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丁苯酞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低灌注区面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d后缺血低灌注区面积变化情况和治疗前、治疗14d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4d后,两组缺血低灌注区面积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辅助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缩小患者缺血低灌注区面积并改善神经功能,利于患者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除依达拉奉治疗外加用法舒地尔30mg/次、2次/日,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测定血浆NO及ET-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血浆中ET-1水平均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23、13.21、8.24,9.27、10.95、12.32,P均<0.05)。观察组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ET-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32、12.10、7.96,P均<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可有效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神经细胞,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用药安全性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探究药物干预的新靶点及新方向。 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3例,对照组83例患者给予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70例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2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 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炎性因子[sCD40L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用药时期的不良反应。记录院外随访90 d的mRS评分。利用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随访90 d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1)治疗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2.33±1.45)分vs(3.19±3.11)分],且神经功能好转率高于对照组[(0.56±0.32)vs(0.33±0.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436,P=0.032;t=3.536,P=0.001]。(2)院外随访90 d,观察组mRS水平较对照组低[(0.78±1.17)分vs(1.31±1.42)分],且预后良好所占比例观察组较对照组高[55.7%(39/70)vs 54.2%(45/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522,P=0.013;χ2=7.021,P=0.008]。把预后良好作为因变量,纳入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并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使用和神经功能好转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90 d后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3)2组患者治疗14 d后对肝功能、肾功能及心肌酶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治疗14 d后sCD40L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352.06±150.69)pg/ml vs(522.63±226)pg/ml;对照组:(372.24±135.77)pg/ml vs(554.78±179.8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58,P=0.001;F=2.228,P=0.001);治疗后14 d,观察组sCD40L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74,P=0.385)。治疗14 d后,观察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2.96±1.83)mg/L vs (3.90±3.29)mg/L],且观察组CRP下降程度更明显[(2.57±2.41)mg/L vs (1.68±1.15)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045,P=0.003;t=3.453,P=0.028)。 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临床预后,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表达与糖尿病性脑梗死病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发病6~72h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将病灶体积大小分为A、B、C组;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为重型组、中型组和轻型组;设健康对照组35例,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FIB。结果A组发病24h内FIB水平明显高于B组,B组FIB水平高于C组,A、B、C组FIB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发病24h内FIB水平明显高于中型组,中型组FIB水平高于轻型组,重型组、中型组、轻型组FIB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FIB水平的表达与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时刻关注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IB水平对预防脑梗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28-3829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应用普罗布考治疗。比较两组脂质代谢水平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总胆固醇(TC)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DL-C、OX-LDL及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利于改善患者脂质代谢水平,保护及恢复患者神经功能,临床应用优势突出,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纤溶酶联合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纤溶酶300 U+羟乙基淀粉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14 d;对照组给予舒血宁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14 d.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以及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时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10.24±4.54)、(18.99±5.42)分,t=2.280,P=0.005].结论 纤溶酶联合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2021,41(1)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康复新液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UC)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AUC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8周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 88%,37/49)高于对照组(75. 51%,4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376,P 0. 05)。治疗前,两组ox-LDL、MDA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8周后,研究组ox-LDL、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 29%,7/49)与研究组(4. 08%,2/4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1. 958,P 0. 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康复新液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AUC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ox-LDL、MDA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共14 d。两组基础用药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和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能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提高VEGF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