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常见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及时做好心理疏导。结果患儿出现心理问题较多,通过心理护理干预,18例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6例年龄较小患儿渴望父母陪伴,依从性相对较差。结论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环境的复杂性,较长的治疗期及移植结果的预感性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患儿心理,进而影响移植手术的成功与否,因而心理护理在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从预处理开始至转出层流室病房期间(21~56 d)进行心理问题分析,及时做好心理疏导.结果:病人心理状况良好,配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复杂性,较长的治疗期,及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病人对治疗的信心、也影响移植顺利进行和成功,因而在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极其重要,护理人员在任何情况下均应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病人,使病人树立信心,减轻或消除其焦虑、恐惧、淡漠、依赖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减轻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中的焦虑、恐惧、抑郁、孤独、悲观、绝望等心理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方法:2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整个移植过程中的各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恰当的护理干预,改善他们的情感状态及至整个身心状态。结果:22例患者均未因心理问题影响治疗。结论:及时帮助患者克服不良心理反应是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从预处理开始至转出层流室病房期间(21~56 d)进行心理问题分析,及时做好心理疏导。结果:病人心理状况良好,配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复杂性,较长的治疗期,及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病人对治疗的信心、也影响移植顺利进行和成功,因而在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极其重要,护理人员在任何情况下均应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病人,使病人树立信心,减轻或消除其焦虑、恐惧、淡漠、依赖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治疗血液肿瘤、非恶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急性放射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已在临床应用35年.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造血干细胞能否在宿主的造血微环境中正常地增殖和分化,且尽量避免和降低移植并发症所带来的风险.既往对造血干细胞配型、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失败和移植后疾病复发等问题的研究多侧重在造血干细胞方面,而对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研究[1-2].本研究主要阐述造血微环境功能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的主要变化和作用,以期引起对该问题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外周造血干细胞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及某些实体瘤的治疗在国内外进展很快,尤其是恶性淋巴瘤,大剂量化疗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难治性或复发的血液病的一线治疗方法,国内外接受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数明显增加,治疗效果明显提高[1].2006年7月~2007年1月我院对5 例淋巴瘤,1 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成功进行了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理护理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总结了本科2006年1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血液学及相关领域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但人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合的血缘相关供者来源不足,极大限制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应用[1].无关供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URD-PBSCT)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供体来源的补充,已成为拯救恶性血液病患者生命的一种治疗方法.但由于必须采用较强的预处理方案,故移植后也需应用强免疫抑制剂,移植后相关并发症较高.肺部感染是无关供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及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科2008年5月~2010年3月共实行URD-PBSCT 35例,其中10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通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增加化疗药物剂量,能有效地克服肿瘤细胞耐药性,从而提高疗效,是当前肿瘤治疗中的新方法[1].如何克服睾丸精原细胞瘤耐药性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我科于2010年10月成功应用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全身多发转移多次化疗无效后1例,现将治疗经过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临床治愈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最有效的策略,随着造血干细胞的广泛普及和发展,移植前预处理、环境保护等常规护理措施以及规范已日臻成熟,而如何处理和应对移植后相关并发症是进一步改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阐述移植后的基础护理与及时发现和处理移植相关并发症,应用心理干预疏导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从而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  相似文献   

11.
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大多了解自己的病情,对移植治疗,既渴望治愈疾病,又对移植有疑虑。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介绍移植过程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熟悉空气层流病房的环境,掌握患者的动态心理变化,尤其在发生并发症时,调节心理状态,使患者充满信心地配合治疗与护理。现将我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6例的心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03年至2005年我科共行造血干细胞移植6例,男2例,女4例,住层流室时间26周 ̄6个月,年龄11岁 ̄42岁。6例患者在层流间由于护理周密、处理及时,没有发生严重感染、出血、精…  相似文献   

12.
梁梅梅  黄晓屏  梁金清 《广西医学》2006,28(12):1997-1998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于临床已有十多年历史,随着实验和临床血液学及其相关学科迅速发展,移植技术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其操作简便、不用麻醉,创伤性小等优点已成为临床上治疗恶性白血病、实体瘤的有效方法之一[1].供者的无私奉献和完美配合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关键.供者多数来自同胞的兄弟姐妹,是健康正常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全过程不需要住院.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服务正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目前对正常健康供者,在不需要住院的情况下,进行捐献造血干细胞全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也是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越来越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现将43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就是将病人进行大剂量的放化疗预处理后,把事先采集好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回输体内,重建造血与免疫的过程[1].在此过程中,由于病人接受了致死量预处理,骨髓造血及免疫功能严重损害,在此期间极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感染,因此,消毒隔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我科2006年9月~2007年6月成功开展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发现,由于移植仓狭小,对患儿心理冲击较大.患儿离开层流病房后,会出现心理方面的较大改变.在对其原因分析中,可能与患儿在层流病房的密闭空间内的长期独自生活,导致患儿性格、心理方面发生了改变.因此,在患儿离开层流病房后,给予患儿心理方面的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成为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儿心理状况,进而帮助惠儿尽快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中,笔者主要通过夜间陪伴护理、饮食护理、性格护理、运动方面的护理四个方面进行护理支持,探讨适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儿离开层流病房的护理方式,现对主要开展和总结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经静脉向患者输入具有造血潜能的干细胞,使得造血功能重新建立,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随着移植技术的发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目前治疗白血病、遗传性疾病、恶性实体瘤等疾病主要方法,其适用范围逐步扩大。在患者移植过程中,因处于封闭的治疗环境,加上超大剂量的放化疗、免疫抑制剂等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造成的痛苦等均可使其在移植期间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而患者的大幅心理波动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恢复[1]。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展和康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在移植过程中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悲观、抑郁、疑惑、敏感等不良负性心理[3]。因此,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应激及干预策略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现就患者心理应激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和干预策略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造血干细胞移植为近40年来新兴的临床应用科学,已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大致可分为对恶性疾病和非恶性疾病的治疗。根据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可分为:1)骨髓移植。2)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3)胎肝移植。4)脐带血移植。现将我院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方法 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行设计的焦虑相关因素调查表,对在我院治疗的3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0例HSCT病人的SAS总分均值高于常模.经过调查分析及与病人交谈,发现病人普遍存在焦虑与孤独、紧张与恐惧、兴奋与担忧、担心经济等心理问题.结论 根据病人的焦虑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消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1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并以其非致死性预处理及加强免疫治疗、并发症少、移植后生活质量高,应用范围广而日益受到重视[1].2005年4月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a型1例,并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HSC)移植已经成为治疗难治性血液病、免疫缺陷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的重要手段之一,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由于干细胞采集方便,移植后造血重建快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而影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否成功最重要因素取决于干细胞数量、干细胞能否顺利归巢、植入.造血干细胞归巢(homing)是指定向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移植经外周血循环进入受体后,经复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介导其在骨髓内识别与定位[1].目前研究表明,HSC归巢包括一系列复杂的过程:(1)移植的干细胞滚动粘附于骨髓血窦内皮;(2)稳定的黏附并穿行内皮;(3)到达血管外骨髓微环境开始增殖分化,重建造血[2].现就干细胞归巢的过程及其相关机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29例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e,WAS)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4年12月29例 WAS 患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和护理进行总结。包括保护性隔离、加强基础护理;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治疗及护理;预防和控制感染;出血的治疗、观察与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结果:29例 WAS 患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经过规范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获得了免疫重建,随访2月~7年,现健康存活22例。结论:对GVHD的治疗和护理,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治疗WAS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