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峰  刘翠青 《河北医药》2007,29(5):487-488
肺炎症反应在肺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肺炎症的发病机制与多种细胞因子介导的一系列反应有关.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新生儿临床急需预防和治疗的常见危重综合征,其发病机制除致病因子直接作用(感染、机械通气、氧中毒等)外,还通过激活细胞和体液因素,引起肺组织甚至全身过激或失控炎症反应-生物损伤[1],肺脏成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必然受累脏器,而且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始动脏器.新生儿期的许多疾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症反应,其严重程度常常决定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因此,炎症损伤机制在新生儿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刘芳  孔旭黎  樊红亮  高冰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766-2767
肿瘤的转移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包括肿瘤细胞侵袭周围组织、从原发灶脱离进入循环系统、逃避免疫监视以及在远隔器官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转移灶。在此过程中细胞粘附分子发挥着重要作用,粘附分子是由细胞产生,存在于细胞表面,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选择素是细胞粘附分子中的一个家族,包括P-选择素、L-选择素和E-选择素,主要参与细胞间选择性识别、粘附,并在肿瘤转移、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其他疾病中起重要作用[1]。现就P-选择素的结构、生理功能及其与肿瘤转移关系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1 P-选…  相似文献   

3.
中性粒细胞介导炎症与粘附分子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粘附分子与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之间有密切关系。炎症过程中,粘附分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是第1步也是较为关键的步骤。主要有3类粘附分子家族参与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选择素家族、整合素家族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不同种类的粘附分子依次表达或活化与去活化在这一粘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中性粒细胞减速,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滚动,这由选择素介导;接着,活化的整合素分子与内皮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ICAM_s)结合使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之间牢固结合;然后,中性粒细胞游出管,这依赖于趋化因子、整合素及PECAM-1。因粘附分子与炎症有密切关系,故可考虑用粘附分子抑制剂来治疗炎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氯气是一种在工业生产以及环境污染中常见的吸入性刺激性毒剂。急性氯气暴露会导致明显的肺部损伤,包括呼吸道黏膜脱落、肺水肿,甚至引起死亡,但损伤机制不清楚。目前尚无有效的临床救治药物。丙酮酸乙酯(EP)是一种稳定的丙酮酸代谢产物,有重要的抗炎抗氧化特性,在脓毒血症以及系统性炎症中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本研究中给予氯气染毒大鼠EP治疗,观察对肺损伤及肺组织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以探讨氯气致急性肺损伤机制及EP对肺损伤治疗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氯气染毒组和EP治疗组,共3组,每组10只动物。正常对照组大鼠以空气为对照,染毒组大鼠给予800 ppm的氯气,染毒时间为20 min,于染毒后6 h观察肺组织湿干比、肺组织病理以及血氧指数,并检测肺组织匀将中TBARs, GSH, GSSG含量以及SOD和CAT活性。结果 氯气染毒后肺组织湿干比显著增加,肺组织病理HE染色显示炎症细胞浸入,肺泡间水肿形成,并存在严重出血。血氧指数显著降低。表明氯气染毒后导致肺组织急性肺损伤出现。EP治疗后肺组织湿干比降低,组织病理表现显著改善,血氧指数增加。表明EP治疗显著改善了氯气导致的急性肺损伤。肺组织匀浆中TBARs, GSH显著降低,GSSG显著增加。而SOD和CAT活性显著降低。表明氯气导致了肺组织氧化应激发生。EP治疗显著改善了肺组织氧化应激状态。结论 氧化应激在氯气致肺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EP治疗通过改善肺组织氧化应激状态抑制了氯气导致的急性肺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5.
汪雪峰  陈思煜  陈锋 《海峡药学》2012,(10):144-146
目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高,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各种肺内外因素引起多种炎性介质的释放,参与炎症的细胞和细胞因子成为研究的热点,这些细胞和细胞因子、炎症介质构成的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的"细胞网络"和"细胞因子网络"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下将对近年来参与急性肺损伤的主要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汪雪峰  陈思煜  陈锋 《海峡药学》2013,25(1):102-104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高,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各种肺内外因素引起多种炎性介质的释放,参与炎症的细胞和细胞因子成为研究的热点,这些细胞和细胞因子、炎症介质构成的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的"细胞网络"和"细胞因子网络"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下将对近年来参与急性肺损伤的主要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支气管上皮细胞通过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介导中性粒细胞向炎症气道聚集参与慢性气道炎症。胆红素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研究证实,胆红素对急性肺损伤的肺组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胆红素对被动吸烟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ICAM-1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光气中毒可以引起急性肺损伤,常伴有肺水肿发生,其重要特征是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有研究表明炎症和氧化应激参与了光气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发生。丙酮酸乙酯(EP)是丙酮酸的稳定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抗炎和抗氧化特性。它可以抑制晚期炎症因子以及活性氧(ROS)的产生。本研究试图证明EP可以在肺水肿潜伏期的不同阶段分别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缓解光气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了EP对光气导致的机型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急性肺损伤指标包括分析生存率、血氧指数、肺水产生以及血管伊文兰(Evans Blue)渗透。肺炎症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炎症因子的表达。肺组织的氧化还原状态指标包括ROS产生、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胺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CLC)的表达和活性以及肺组织脂质过氧化TBARs。结果 EP改善了光气诱导的肺水肿和肺功能失调,从而提高了大鼠生存率。在光气诱导的肺水肿潜伏期早期,EP抑制了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阻断了核转录因子κB (NF-κB)p65亚基的核转位,从而降低了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IL-8的水平。然而,在潜伏期晚期,EP抑制了肺泡灌洗液以及肺组织中晚期炎症因子HMGB1表达以及sPLA2-ⅡA活性。相应的,在RAW264.7细胞中,EP剂量依赖的抑制了这两种炎症因子,这主要是通过抑制JNK/SAPK和p38 MAPK磷酸化。更重要的是,EP降低了光气染毒大鼠肺组织中ROS的产生以及脂质过氧化水平。这主要是通过阻断了光气对氧化还原转录因子Nrf2的核转位的抑制,从而增加了下游抗氧化酶CAT, SOD以及GCLC的表达。结论 EP缓解了光气诱导的肺水肿,提高了动物存活率。这表明EP对于光气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其潜在机制是EP不但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以及下游早期炎症因子的表达缓解了肺组织炎症反应,而且,更重要的是EP通过增加肺组织抗氧化力,从而抑制了晚期炎症因子以及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讨超声微泡基因转染系统转染MIF siRNA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超声微泡基因转染系统的有效性。方法:以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建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on)、LPS刺激组(LPS)、LPS+PC+MIF siRNA治疗组(PC+MIF siRNA)、LPS+WP+MIF siRNA治疗组(WP+MIF siRNA);通过超声微泡基因转染系统转染MIF siRNA,运用EMSA、Western-Blot、ELISA和相关病理检测技术,观察小鼠肺组织NF-κB/IκB-α表达、炎症介质TNF-α、IL-1β、IL-6水平,及肺组织湿干重比和炎症病理病变,探讨MIF siRNA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WP+MIF siRNA治疗组通过上调肺组织细胞浆中IκB-α表达,对LPS刺激激活的细胞核NF-κB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炎症介质TNF-α、IL-1β、IL-6释放,减轻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但PC+MIF siRNA治疗组对LPS刺激导致的小鼠肺损伤无任何改善的治疗作用。结论:脂质微泡/PEI-Chol介导的基因转染系统能有效转染MIF siRNA,对LPS介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粘附分子是指由细胞合成、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外,介导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基质粘附的一大类分子。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粘附分子包括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和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molecule-1,VCAM-1)在白细胞向激活的内皮细胞粘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的作用已比较清楚,但几年前有人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的内膜平滑肌细胞也表达ICAM-1和VCAM-1,这就引起了与这些分子相关问题的探讨。本文就ICAM-1和VCAM-1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的调节及在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地塞米松在全身炎症反应及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 通过复制内毒素性大鼠ALI模型、采用TUNEL法、原位杂交、SaRT-PCR以及免疫组化等技术观察ALI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Fas/FasL系统mRNA和蛋白表达的改变以及地塞米松对细胞凋亡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结果 ALI早期肺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加:Fas、FasL mRNA和蛋白质表达明显上调,地塞米松可明显抑制大鼠ALI血清TNFα释放、抑制肺部炎症反应;明显抑制LPS诱导的肺组织细胞凋亡,并明显下调Fas、FasL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论 肺组织细胞凋亡及Fas/FasL系统表达上调,可能参与大鼠ALI早期的发病机制;地塞米松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抑制Fas/FasL系统的活化,阻断、调控肺组织靶细胞调亡,而减轻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2.
卢帕他定干预兔油酸型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肺损伤(ALI)就是通常所定义的急性非心源性的水肿性肺损伤,是临床重症监护病人主要的死亡原因。本研究以油酸静注制备新西兰兔ALI模型,检测动脉血气参数变化,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检测肺湿/干重(W/D)比值,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卢帕他定能抑制兔油酸型ALI的Pao2的下降,降低BALF中PAF,ICAM-1和IL-8的含量,减少蛋白渗出,降低肺W/D比值,减轻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卢帕他定可明显改善兔ALI,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合成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3.
4CW的生物学作用细胞粘附分子与其配体结合,介导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粘附作用,发挥各种生物学作用.4.1参与调节胚胎组织的发留在胚胎发育阶段,形成实体组织的所有类型细胞均可表达钙粘亲家族中的某一成员,参与同型细胞间的选择性粘附过程,决定整个组织的形态.整合素在胚胎组织中广泛发达,在组织形成的初期升高,组织结构形成后则降低。4.2参与伤口愈合和血栓形成受伤组织残留细胞与循环效应细胞,通过细胞因子或通过粘附分子接触,促进伤口愈合和血栓形成.当组织损伤时,血小板通过β1和β3整令累与暴露的基质结合,…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气道炎症分子水平研究的深入,证实了许多粘附分子(Adhesion mokcules)参与了气道炎症的调节,在介导血管内炎性细胞向气道炎区的跨内皮转移和浸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哮喘发病机理中的重要活性物质。 1 粘附分子的分类粘附分子是一类可以介导细胞间粘附的糖蛋白,同时还具有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和调节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5.
细胞粘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CAM),又叫粘附分子.是指参与调节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起粘附作用的一类膜表面糖蛋白.它也是CD分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CAM在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炎症反应与免疫应答、血栓形成、伤口组织的修复以及肿瘤的进展和转移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ICAM的种类1.ICW的种类与其结构目前,根据粘附分子的结构和生物学作用可分为下述五大类.l‘l.l免疫球蛋白超家族(lmmunoglobulinSUPUrfamily):指有免疫球蛋白V区或C!k相似折叠结构,其氨基酸序列也与免疫…  相似文献   

16.
粘附分子是指由细胞合成、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外,介导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基质粘附的一大类分子.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粘附分子包括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和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在白细胞向激活的内皮细胞粘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的作用已比较清楚,但几年前有人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的内膜平滑肌细胞也表达ICAM-1和VCAM-1,这就引起了与这些分子相关问题的探讨.本文就ICAM-1和VCAM-1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的调节及在动脉粥样硬化(AS)和血管再狭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粘附分子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物或病原体进入人体,机体免疫细胞通过血管壁移行到周围组织,对外界抗原进行了清除,并对损伤的组织进行修复是生物体维持正常生理平衡的重要功能。粘附分子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以臃怀胞外基质间相互结合的细胞表面受体,根据结构和生化性质分为三个超家族,即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家话和选择素家族。  相似文献   

18.
细胞粘附分子研究和开发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种生理过程包括细胞的激活、迁移、增殖、分化以及其它的过程需要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直接接触。细胞与细胞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几种不同家族的细胞粘附分子所介导的,它们包括整合素、选择素、钙粘着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细胞粘附分子的商业和治疗潜力在不断提高,新发现的细胞粘附分子以及某些疾病状态下整合素、选择素、免疫球蛋白新作用的发现为诊断性和治疗性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石荔  Funauchi  M  Oho  M  Minoda  M 《西藏医药杂志》2003,(4)
细胞粘附分子是位于细胞膜表面的一类大分子糖蛋白 ,表达于循环白细胞和组织固有细胞表面 ,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粘连 ,从而促使白细胞贴壁、外渗、游走、聚集、抗原表达和淋巴细胞激活 ,细胞粘附分子 -1 (ICAM -1 )、E -选择素分别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和选择素家族的一员。一些疾病如糖尿病、AIDS、炎症疾病等可促进I CAM -1和E -选择素在内皮细胞的表达 ,它的表达与随后增强的粘附力功能有关。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种疾病中CAM在血清中的不同水平。迄今已发现的粘附分子有 5类 ,包括…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7,(7):926-929
目的:考察藏药复方多血康胶囊对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1 mg/kg)和复方多血康胶囊高、中、低剂量组(3.6、1.8、0.9 g/kg,以生药计),每组10只。ig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ig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ip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造模6h后,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测量肺组织含水量,检测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发生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及肺泡壁明显增宽等病理变化,肺组织含水量和肺组织中MDA水平以及血清中IL-6、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中SOD、GSH-Px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均不同程度降低;除复方多血康胶囊低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含水量、肺组织中MDA水平以及血清中TNF-α水平变化不明显外,其余各给药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藏药复方多血康胶囊可明显减轻小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