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室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例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出血与剧烈频繁的咳嗽、切口过低、伤口感染、导管型号选择不当及吸痰方式不正确有密切关系。结论气道出血发病凶猛,容易引起患者窒息死亡,及时止血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抢救的关键,在气管切开的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避免气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1992-10~2000-01,我院共行开胸手术1023例,术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12例,占1.2%。男7例,女5例。年龄51~70岁,平均65.3岁。食管切除术后9例,肺叶切除术后2例,结核性脓胸引流术后1例。术后气管切开术1例,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按照临床医学操作常规留取患者血、尿、便、痰、胸腔引流液标本及伤口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及鉴定。血培养查到白色念珠菌者2例次;痰培养查到白色念珠菌者3例次、酵母菌2例次;胸腔引流液培养查到白色念珠菌5例次。术后予广谱、高效抗生素联用时间均≥10d,合…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2006年11月~2008年9月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气管切开术治疗及术后护理,治愈41例(53.95%),好转16例(21.05%),自动出院9例(11.84%),因其他原因死亡10例(13.16%)。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可使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呼吸道吸痰及湿化是气道切开后气道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能够缩短带管时间,提高疾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探讨小儿心脏术后气管切开合并气道出血的原因以及可采取的护理措施。对10例心脏术后无法脱离呼吸机辅助行气管切开后气道出血小儿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可能原因并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发现患儿气管局部黏膜长期受压迫,气管套管在气道内移位,吸痰方法不当,是引起气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护士应熟悉小儿气道特点,气管套管气囊间断放气,适当镇静,掌握吸痰操作要领,出血时及时处理,可以减少气道出血的发生,避免引起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拖之一。护理人员要掌握气管切开术后的常规护理及气管切开后并发症的急救措拖。我院ICU自1992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气管切开患者107例 ,有8例发生不同的并发症 ,经及时处理 ,均未发生严重后果。1临床资料8例发生并发症患者中 ,男6例 ,女2例 ,年龄7~90岁 ,平均40 2岁 ,均是因为呼吸困难或咳痰无力而行气管切开。2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2 1皮下气肿 :本组有3例发生皮下气肿 ,均表现为颈部肿胀 ,是由于切口缝合过紧所致。其中1例患者在短时间内颈部渐…  相似文献   

6.
朱兰兰 《北方药学》2011,8(9):111-111
目的:分析ICU内发生继发性气道出血的原因,旨在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方法:分析30例气管切开术后继发性气道出血的原因,按原因进行分类,从而总结对难治性气道出血的护理经验。结果:治愈24例,好转3例,非继发性气道出血死亡3例。结论:继发性气道出血易引起窒息,危及生命。准确的原因分析以及合理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我们近年收治消化道溃疡病人1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就护理观察及护理措施的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15例病人中,男9例,女6例。年龄32~58岁。治疗第1天用甲氰眯胍0.6g加入生理盐水300 ml静脉点滴,早、晚各l次,用药3天后有5例病人上腹部疼痛减轻,呕吐停止,第4天开始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用3~5剂后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用药两周治愈11例,占73、3%,用药3周治愈4例,占26.7%。2 临床观察与护理2.1 对腹痛的观察:本病的腹痛具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5年~1999年12月对3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善得定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现就观察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8例均为住院患者,经病史、体检、B超及内窥镜证实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19~69岁,平均(38.2±3.5)岁。肝炎后肝硬化24例,血吸虫性肝硬化8例,原发性肝癌3例,其他3例。首次出血23例,再次出血15例,平均出血量(1053.8±306.1)ml。1.2 治疗方法:在扩容、保肝等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  相似文献   

9.
减少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引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静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173-1174
目的探讨减少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引合并症的有效护理方法,以提高气道护理质量。方法将80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气道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痰液后,定时吸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改进:按需吸痰,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控制吸痰管插入的深度,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吸引前后予以纯氧吸入2~3min,加强气道湿化,吸引管用金霉素眼膏润滑等。比较两组气管内吸引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所产生的合并症在痰液阻塞、吸引时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80%以下、气道黏膜受损出血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实施改进后的气管内吸引能明显减少痰液阻塞、吸引时SpO2下降至80%以下、气道黏膜受损出血等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眼外伤是眼科常见病,近年有增多趋势。损伤造成眶骨骨折已有不少报道,但有关眼部钝挫伤致筛骨骨折继发窦内积血报道较少,现笔者将1995~1997年搜集的42例这类病例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35例,女7例。受伤年龄最小15岁,最大47岁。平均24.5岁。左侧26例,右侧14例,双侧2例。受伤原因,拳击伤35例,膝盖顶伤5例,砖头砸伤2例。临床表现:瞳孔散大2例,视力下降3例.前房出血3例,球结膜下出血20例,鼻腔有血涕14例。全部病例均有鼻根部、上下眼睑皮下瘀血肿…  相似文献   

11.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我科从1995~1998年共使用静脉留置针580人次。现将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使用对象:各种外伤性患者90例,脊髓损伤手术患者280例,肿瘤化疗患者10例,颅脑外伤者9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108例。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82岁。1.2置管时间:置管时间1天10例,占1.72%;3~5天274例,占47.2%;5~7天208例,占35.8%;7~10天88例,占15. 2%。1.3 临床应用情况:穿刺失败24例,…  相似文献   

1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8~49岁,平均29岁。伤后至送达医院最短15min,最长1.5h,平均32min。病因:刀刺、砍伤9例,车祸伤6例。1.2伤情颈内静脉严重破裂13条;锁骨下静脉破裂2条;颈动脉损伤12条,其中一条缺损长达3cm;椎动脉破裂2条;迷走神经断裂4条;臂丛神经损伤2条;膈神经断裂3条;气管大部断裂(3/4周径)3例。所有病例入院时已处于重度失血性休克状态,3例血压为零,2例呼吸、心跳骤停。1.3手术要点全组均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3例气管断裂者…  相似文献   

13.
邵莉 《首都医药》2007,(14):36-3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护理技术方法,预防并发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北京友谊医院2004~2006年ICU和EICU收治的气管切开病人实施瘘口护理、气管内套管护理、吸痰、气道湿化、心理支持、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均未发生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结论气管切开病人采用上述护理措施得当、有效。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97年7月~2001年7月共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64例,诊断标准按照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现将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4例中男性15例,女性49例。年龄15~19岁9例,20~29岁15例,30~39岁19例,40~49岁3例,50~59岁6例,60~69岁5例,70~80岁4例,80岁以上3例。40岁以下43例,占67.2%。1~4月发病15例。5~8月发病38例,9~12月发病11例。受凉后发病32例。1.2症状与体征:发热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痰液粘稠度Ⅲ度患者不同气道湿化方式对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气管切开术后痰液粘稠Ⅲ度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微量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液,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气管内间歇滴入,湿化液均为O.45%氯化钠溶液。试验组36h内气道湿化量为16ml/h,36—48h逐渐过渡为12ml/h;对照组给予间歇气管内滴入,使用注射器每2小时向气管内滴入0.45%氯化钠溶液4~6ml/h。结果试验组气管切开后第3天吸痰次数、吸痰时、吸痰后3min、吸痰后5min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气管切开后72h肺炎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持续气道内滴药的湿化方法,对气道刺激性小,能减少吸痰次数及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行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堵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堵管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经行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堵管25例,通过湿化气道、适时吸痰,早期雾化吸入和改良吸氧,同时避免气囊套管长期过度充气,加强吸痰技术培训,早期发现管道堵塞的症状,及时处理半堵塞18例,全堵塞7例。结果均能及时发现管道堵塞现象,并给予相应对症处理,无一例因套管阻塞而引起死亡的病例。结论及早了解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病情,了解痰液的性质和量,给予早期湿化气道,适时吸痰和套管气囊适度充气,出现大出血者,立即做好手术准备等一系列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保持了呼吸道通畅,对减少病人术后气管套管堵塞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科 1998-12-2000-04,应用支原体抗体,冷凝集试验两种检测方法并结合临床共确诊支原体肺炎44例,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7例,女17例,男:女为3:2,年龄6月~14岁,其中1岁以内7例,占15.9%,1~3岁12例,占27.3%,4~14岁 25例,占 56.8d。1.2 临床表现 病程均在5d以上,其中2例达1个月以上。一股以发热起病,共33例,占75%,热型多呈弛张热;继之咳嗽,共40例,占 90.9%,多呈刺激性干咳;咽痛 8例,占 18%;肺部干湿罗…  相似文献   

18.
晚发性维生素K(Vitk)缺乏症起病急骤,出血严重,且以自发性颅内出血为特征,预后不良。现将本院1993~1998年所收治的30例本症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l.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23例,女7例,年龄<1个月3例,1~3月27例;母乳喂养28例;发病前患上感4例,腹泻9例,肺炎4例,黄疽3例。1.2l临床表现呕吐18例,前囟饱满25例,尖叫3例,皮肤出血14例,发热11例,注处射出血不止28例,惊厥5例,血便15例,意识障碍2例,面色苍白25例。1.3辅助检查Hb30~60g…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惠敏  赵征 《河北医药》2000,22(12):891-891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气管切开术后肺脏分泌型IgA减少 ,上呼吸道净化作用减弱 ,痰液易贮留在支气管内 ,更易并发肺部感染。尽管近年来 ,有关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有很大进展 ,如超声雾化器的应用、喉头气管吸痰及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等。这些固然重要 ,但基础护理仍不容忽视。因此 ,本文着重对肺部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8例中 ,男 13例 ,女 5例 ;年龄 11~ 6 5岁 ,平均年龄 38岁。其中重度有机磷中毒8例 ,长时间气管插管造成喉头水肿 5例 ,格林巴利综合征 2例 ,气管异物 …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挽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好术后护理尤为重要。我科1992年10月~2000年10月共行气管切开术6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男性4例 ,女性2例 ;年龄最大64岁 ,最小30岁 ,平均47岁。6例均为大面积烧伤患者。二、体会1.呼吸道管理1.1正确放置体位 :为了减轻气管套管下端压迫、损伤气管内壁 ,并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 ,病人应取半卧位 ,颈下略垫高 ,使颈伸展。1.2合理氧疗 :氧疗是气管切开术后常用的治疗或支持措施之一 ,由于呼吸道的改路丧失了上呼吸道温度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