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106例,将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者无糖尿病病史但入院时第1次随机血糖≥7.8 mmol/L者列为高血糖组(49例),其余患者列为正常血糖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分级、术前及术后各导联ST段抬高的平均值、术后ST段回落程度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高血糖组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长(P<0.05),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正常血糖组高(P<0.05);两组PCI术后60 min各导联ST段抬高平均值及术后ST段回落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比例较正常血糖组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入院后随机血糖升高的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的心肌灌注较差,进而影响心功能,增加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单导联sT段回落程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从而积极提高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前壁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T段回落良好组31例,sT段回落不良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治疗前后用药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差异。结果sT段回落不良组糖尿病比例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10/11比7/31),左室射血分数低于sT段回落良好组[(48.2±10.1)%比(54.6±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0.05)。ST段回落不良组冠状动脉内明显血栓、术前TIMI血流0~1级、术后TIMI血流≤2级、MACE比例均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起病至球囊开通时间长于sT段回落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STEMI患者PCI术后单导联ST段回落程度可以预测MACE发生率,能识别PCI后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3.
何兴春 《医药与保健》2014,(3):160+145-16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PCI术后心电图ST段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共选择AMI患者51例,根据ST段回落程度分为ST段快速回落组(下降≥50%),共32例;ST段持续抬高组(下降50%),共19例,观察患者心功能变化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ST段快速下降组的心功能参数较未下降组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少。结论 AMI急诊PCI术后ST段的改变与预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已确诊的STEMI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PCI术前静脉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PCI术前、术后前向血流(TIMI)血流情况、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出血并发症和30d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结果与PCI组相比,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较PCI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有高于PCI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出血。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n05)。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可安全用于STEMI的急诊介入治疗中,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d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PCI术后心电图ST段变化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急诊PCI术后心电图与术前对比,对应导联ST段回落≥50%为ST段回落组(212例),ST段回落〈50%为ST段无回落组(42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院内发生的恶性心血管事件,并分析影响ST段回落的因素。结果无回落组年龄、2型糖尿病、前壁心梗及术前心功能Killip≥II级的比例,发病至再通时间与ST段回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院内发生的恶性心血管事件也明显增加。结论急诊PCI术后ST段回落是心肌再灌注和判断早期预后的有效指标,2型糖尿病、前壁心梗,术前心功能Killip≥II级、发病至再通时间是影响术后ST段回落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临床疗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发病12h内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ASTEMI患者106例,年龄65~88(68.5±9.6)岁,按就诊顺序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2),比较两组基础临床特征、心肌呈色分级(MBG)及术后90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并观察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及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心肌呈色分级3级获得率明显增高(88.9%vs57.7%,P〈0.05),术后90min心电图ST段把抬高回落〉50%者(70.3%VS42.3%,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心肌梗死后1周射血分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6.2±7.6VS46.7±8.5,P〈0.05)。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有高于对照组趋势(11.1%vs6.0%,P〉0.05),但无严重出血或血小板减少症。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能改善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指标,并有助于改善心功能。老年ASTEMI患者急诊PCI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ST段回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46例,根据入院后第一次随机血糖水平分为两组:A组血糖水平<7.8 mmol/L;B组血糖水平≥7.8 mmol/L.比较两组PCI治疗后2 h 12导联ECG的ST段回落程度.结果 A组ST段回落(60.0±19.8)%.B组ST段回落(31.6±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I治疗后12导联ECG抬高的ST段回落程度受血糖水平的影响,高血糖影响PCI治疗后心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植入雷帕霉索药物洗脱支架(Cypher支架)和裸支架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a—CRP)水平的变化以及对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226枚Cypher支架(Cypher支架组)和102枚裸支架(裸支架组)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时植入梗死相关动脉。在术前、术后8h和术后24h取静脉血测量血清hs—CRP。结果Cypher支架组和裸支架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hs—CRP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有主要心血管事件患者与无主要心血管事件患者相比,血清hs—CRP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8h和术后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有无主要心血管事件上,Cypher支架组内在各时间点血清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支架组内在术后8h和术后24h血清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植入裸支架的STEMI患者。术后8h和术后24h血清hs—CRP升高,12个月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增多;急诊PCI治疗植入Cypher支架的STEMI患者,12个月后主要心血管事件与血清hs—CRP升高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观察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因急性STEMI行急诊PCI,并符合纳入条件的梗死相关血管(IRA)高血栓负荷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静脉应用替罗非班,PCI中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35例,对照组(单纯行PCI,仅静脉应用替罗非班)32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罪犯血管心肌染色分级(MBG),术后1.5h心电图最高导联ST段回落百分比(STR)≥50%比率;术后2周及3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比较两组出血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罪犯血管MBG2~3级比例治疗组多于对照组[60.0%(21/35)比43.8%(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h心电图最高导联STRl〉50%比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71.4%(25/35)比46.9%(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VEF治疗组高于对照组[(54.2±5.7)%比(44.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LVEDd治疗组小于对照组[(46.5±4.9)mm比(57.1±5.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治疗组高于对照组[(60.5±4.5)%比(43.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及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并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可增加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减少心肌损伤,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针对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左室重构和近期心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来我院就诊的AMI且经过PCI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分为三组,血糖正常组、血糖轻度增高组、高血糖组,分别采取介入治疗,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进行心脏超声测定,记录心脏不良事件及心率。结果高血糖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并发率、再发心梗率、猝死率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与血糖轻度增高组,术后3个月,血糖正常组与血糖轻度增高组的LVEsV、LVEDV、EF有明显的改善,与高血糖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AMI介入治疗患者,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血糖水平,对减轻左室重构及保护心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术(PCI)设置心肌梗死后处理方式,将10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缺血后处理组(46例)和常规PCI组(55例),比较2组术后2 h、6 h、12 h、24 h、2 d、4 d及7 d血浆BNP值及术后2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局部室壁运动指数(RWMI),比较2组术后30 d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PCI组比较,缺血后处理组血浆BNP水平在术后2 d[(270.3±82.4)ng/L vs(315.4±90.6)ng/L,P0.05]、4 d[(370.7±89.5)ng/L vs(419.5±94.1)ng/L,P0.01]及7 d[(120.2±43.5)ng/L vs(178.6±54.8)ng/L,P0.01]低,术后2周LVEF高[(50.6±4.2)%vs(47.5±5.3)%,P0.01],LVESVI[(31.3±5.1)ml/m2 vs(35.7±7.2)ml/m2,P0.01]、LVEDVI[(57.5±5.3)ml/m2vs(61.8±5.9)ml/m2,P0.01]及RWMI[(1.51±0.46)vs(1.73±0.52),P0.05]低。术后30 d内缺血后处理组心脏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PCI组(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2 d、4 d、7 d血浆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应急护理流程优化(ECPO)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抢救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因心电图ST段抬高并急诊入院的AMI患者98例,按入院时间将2013年1-5月入院的患者归入观察组(51例),将2012年7-12月入院的患者归入对照组(47例);观察组实施ECPO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应急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抢救效果指标水平、院内AMI的复发率以及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比率,以及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流程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留急诊室的时间及急诊球囊的扩张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7,t=2.928;P〈0.05)。观察组院内AMI的复发率与院内再行PCI治疗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06,x2=4.581;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流程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x2=11.055,P〈0.05)。结论:以ECPO措施对AMI患者进行抢救,效果十分显著,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增加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Gal-3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瑞舒伐他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同时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依诺肝素等药物。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qn,B组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qn。患者入院PCI术前,治疗后1周、4周测定Gal-3、NT-pro BNP浓度。入院治疗后24 h、1周、4周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Gal-3水平较PCI术前明显升高(P〈0.05),NT-pro BNP水平较PCI术前明显降低(P〈0.05),LVEF较入院24 h升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Gal-3、NT-pro BNP水平均较治疗后1周明显降低(P〈0.05),LVEF较治疗后1周明显升高(P〈0.05),B组变化更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Gal-3与NT-pro BNP呈正相关(r=0.7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761,P〈0.05)。结论:AMI患者Gal-3水平与心功能变化呈负相关,可以反映AMI患者的心功能情况;长期大剂量口服瑞舒伐他汀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不同时间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梗死相关血管(IRA)的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TCF),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时间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但已错急诊PCI手术时机病例60例,按发病后12 h~7 d(20例)、8~30 d(40例)期间行PCI治疗分为2组,测定各组内AMI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结果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择期PCI治疗后无死亡病例,12 h~7 d组中TIMI血流<3级的患者较多(40% vs 12.5%,P<0.05);CTFC大于等于30帧的患者较多(45% vs 17.5%,P<0.05);CTFC较高(30.1±4.99 vs 19.2±4.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8~30 d内行择期PCI能使心肌得到更好的灌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及术后,DIVERTM CE血栓抽吸导管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推注后静脉滴注维持)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间符合PCI治疗条件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按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归为两组:32例(A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28例患者(B组)给予DIVER TM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联合应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血管(TIMI)血流变化、出血性并发症和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在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低于A组(25.0%vs3.6%,P〈0.05),两组均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PCI中应用DIVER TM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推注后静脉滴注维持)能够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减少无复流现象,降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亦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测定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靶血管楔压的变化,并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心肌灌注显影进行对照,探讨冠状动脉靶血管楔压测定对心肌存活程度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33例接受了急诊PCI的初发STEMI患者,依据Rentrop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Rentrop 0级患者为第一组(23例),Rentrop1~3级患者为第二组(10例).评价梗死相关动脉PCI前及PCI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及心肌灌注分级,应用压力导丝观察冠状动脉楔压(Pcw)/平均主动脉压力(Pa)变化,于PCI后7d,所有患者接受PET-CT检测.结果 将PET-CT上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率与Pcw/Pa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第一组患者中两者呈负相关(r=-0.561,P=0.010),但是在第二组患者中,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262,P=0.46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对应50%的18F-FDG摄取率的Pcw/Pa阈值为0.33(曲线下面积=0.667,敏感度42.1%,特异度92.9%).结论 用Pcw/Pa评价未形成侧支循环的STEMI患者,测定梗死相关心肌的心肌存活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是对于已经形成侧支循环的STEMI患者而言则无确切价值.  相似文献   

17.
喻艳平 《职业与健康》2014,(16):2366-236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十堰市东风公司茅箭医院收治的12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行PCI术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基础准备;术后并发症护理包括功能康复及指导、社会支持。于2组患者入院时,行PCI术前1d及行PCI术后7~10d,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同时,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术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在平均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得分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1d及PCI术后7—10d,观察组患者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AMI患者行PCI术治疗前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6月住院的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标准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左卡尼汀(2.0 g,qd,iv-drip)共2周,对照组给予相应的安慰剂.分析治疗前后脑纳肽(BNP)、超声心动图(uCG)参数中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结果,比较两组参数间的差别.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BNP水平显著下降,LVEF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BNP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LVEF改善更加明显,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 临床应用左卡尼汀能够最大限度保护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细胞,以保存左室收缩功能,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0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组(直接支架组)和球囊预扩张后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组(预扩张组),应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心肌呈色分级(myocardial blush grading,MBG)两种方法评价AMI患者的心肌灌注情况,并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及冠脉造影随访6个月。结果虽然两组术后即刻TIMI3级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 vs 90%,P〉0.05),但直接支架组与预扩张组比较,术后即刻MBG分级2~3级明显增高(90% vs 74%,P〈0.05),无复流(no—reflow,NR)发生率明冠降低(10% vs 26%,P〈0.05)。两组6个月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 vs 10%,P〉0.05),冠脉造影再狭窄发生率及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节段内最小管腔直径、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5%VS7.7%,(2.91±0.25)mm vs(2.94±0.35)mm、(2.87±0.18)mm vs(2.84±0.25)mm、(0.12±0.09)mm vs(0.12±0,08)mm、(0,14±0.12)mm vs(0.13±0.10)mm,P值均〉0.05]。结论无球衰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治疗AMI安全可行,可降低AMI血管再通后心肌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