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通过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临床分析,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具体优势。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拥挤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90例患者均实现了牙齿排列的整齐并有效关闭了拔牙的间隙。观察组在疗程评估的有效率方面略高于参照组,但是两组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在美观满意度、舒适满意度和便捷满意度3个指标上,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存在着显著的差别。结论:固定矫治器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于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拥挤均能形成显著的疗效,但是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不但美观大方,还能够大大降低医生的劳动强度,所以在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拥挤方面,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相对于固定矫治器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陶瓷自锁矫治器对成人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笔者科室就诊的80例成人安氏Ⅰ类牙列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陶瓷自锁矫治器矫治,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分别于矫治前和矫治后1、3、6个月对两组患者牙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进行检测。结果:矫治后,不同观察时间点PLI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LI整体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LI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不同观察时间点SBI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I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不同观察时间点PD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D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牙列矫治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相比陶瓷自锁矫治器对口腔卫生状况影响相对较小,但两种矫治器对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李丽岩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3):1416-1421
目的:通过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技术联合使用以完成拔牙病例的矫治目标,评价联合矫治的意义。方法:选择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的21例成人拔牙病例,设计为拔除上颌两颗第一双尖牙或四颗双尖牙,排齐牙列,内收上前牙,关闭拔牙间隙,磨牙关系中性或完全远中。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微螺钉种植体和片段弓技术,以及固定矫治技术,增强支抗和控制转矩。结果:21例患者均实现了牙齿排列整齐,关闭了拔牙间隙,改善前牙覆、覆盖关系,磨牙关系中性或完全远中。矫治时间平均23个月,其中隐形矫治时间平均17个月,占用整个治疗时间的76%。结论:联合矫治充分发挥隐形矫治的美观舒适性和固定矫治对牙齿三维有效控制的特性。扩大了无托槽隐形矫治的适应证,在一定阶段内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自锁托槽对牙列拥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6月于笔者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10例牙列拥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隐形组(55例)和自锁组(55例).自锁组接受Damon Q自锁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隐形组接受Invisalign隐形矫治器正畸治疗,两组均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过程中对牙周状态和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9月于笔者科室行口腔正畸伴有轻、中度牙列拥挤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予以无托槽隐形矫治法正畸,对照组则予以传统托槽矫治法正畸。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4个月时评估患者牙周状态,检测龈沟液中IL-1β、TNF-α、PGE2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牙周指数及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24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牙周状态GI、SBI、PLI、CAL指数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24个月后研究组中IL-1β、TNF-α及PG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较传统矫治器对牙周状态的影响更小,造成牙周炎症的程度更轻微,在临床有一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钟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钟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上颌牙列拥挤患者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10例安氏Ⅲ类或安氏Ⅲ类亚类错[牙合]伴上颌牙列拥挤畸形患者,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11岁,平均13岁。均采用了钟摆式矫治器结合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结果:10名患者经14~18个月矫治后牙列整齐,覆[牙合]、覆盖正常,咬合关系良好、面型改善明显。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合理而有效地利用钟摆式矫治器矫治Ⅲ类错[牙合]伴上颌牙列拥挤畸形,可以在较短时间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成人临床常见的牙牙合畸形,临床上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牙合、覆盖。传统的固定矫治器舒适度低,隐形矫治器佩戴舒适,具有美观、患者接受度高,总体生活质量好等优点。磨牙远移、咬合跳跃和拔牙矫治是隐形矫治技术矫治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主要策略,本文将结合隐形矫治策略、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简单"2×6"矫治技术在成人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成人安氏Ⅰ类前牙错牙合的矫治与简单"2×6"矫治器的矫治方法.方法:对20例成人安氏Ⅰ类前牙错牙合患者,通过采用简单"2×6"固定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矫治后对患者的咬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对20例成人安氏Ⅰ类前牙错牙合患者的研究分析,采用简单"2×6"矫治器矫治,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矫治时间4~10个月,平均6个月.结论:应用简单"2×6"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成人安氏Ⅰ类前牙错牙合畸形是一种有效的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临床应用适应症和操作特点。方法:选择无托槽隐形矫治适应症病例36例,按照要求收集病例资料,初步确认矫治方案,确认计算机模拟方案,加工系列隐形矫治器,定期复诊并进行必要的临床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预期疗效,治疗后牙列排列整齐,覆覆盖明显改善,咬合关系稳定。平均矫治疗程为15.6个月,最短12个月,最长22个月。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具有美观、舒适的突出特点,为成人矫治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但须把握好适应症。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口腔正畸对于牙列不齐的患者大多采用唇侧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美观和社交,因此,很多成人患者不接受正畸.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口腔正畸领域内三维重建技术与工程制造技术应用的深入,新的隐形矫治技术实现了对牙齿移动设计和移动状态的三维可视化,通过一系列透明无托槽矫治器,达到预期的正畸治疗目标.相对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器,隐形矫治器因其具有隐形、美观、舒适的特点,深受成年患者的青睐.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发展迅速,矫治范围不断拓展,但也存在一定的临床局限性.笔者就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相对于固定矫治器的治疗特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患者为年轻女性,骨性Ⅱ类,因牙齿前突、不齐求治。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坚持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牙齿代偿治疗。上颌拔除14、24牙,排齐整平上牙列且内收上前牙,下颌配合IPR排齐整平下牙列且内收下前牙。患者治疗后前牙覆覆盖正常,尖牙Ⅰ类关系,磨牙完全Ⅱ类关系。  相似文献   

12.
邹华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5):163-166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在牙列轻中度拥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2022年 1月-12月收治的50例牙列轻中度拥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 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方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尖牙区 宽度变化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8.00%(P <0.05);观察组 治疗后上颌尖牙区宽度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下颌尖牙区宽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语言功能、咀嚼功能、便捷程度、固定功能和美观舒适度的满意度评 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固定矫治方法,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方法治疗效果更好, 可改善患者上颌尖牙区的宽度,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人骨性Ⅱ类拔牙病例,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名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所有患者均拔除2~4颗前磨牙,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选择15项测量指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经过28~36个月的正畸治疗,所有患者的上下前牙内收,拔牙间隙关闭,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面凸度减小,面型改善明显。治疗后U1-SN、L1-MP、Ls-E、Li-E减小;U1-L1、CmSnLs、A’Ls-FH、B’Li-FH、Li B’Pg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以通过上前牙的回收及代偿舌倾,改善软组织侧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优势在于其个性化和数字化,但在支抗控制、前牙转矩及牙齿整体移动方面还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Frog磨牙远移器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病例,用Frog磨牙远移器推磨牙向远中,并配合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不拔牙矫治,结合X线头影测量,评价Frog磨牙远移器的治疗效果。采用SPSSl3.0统计学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U6-Ptm(mm)、U6-PTV(mm)分别平均减少2.20mm(P<0.01),2.81mm(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上颌第一磨牙明显向远中移动,同时U6-SN(°)减少2.53°(P>0.05),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上颌第一磨牙无远中向倾斜。即上颌第一磨牙发生了远中向的整体移动。结论:Frog磨牙远移器可实现磨牙整体远移,是不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简便、有效且不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问世以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2],与其他辅助手段相结合,可以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3].我们应用时代天使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2(Ⅱ类2分类)伴磨牙正锁(牙合)畸形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临床资料 患者女,23岁,要求隐形矫治牙齿不齐.临床检查:面部对称,软组织侧貌正常.恒牙全部萌出,38、48近中阻生,18、28正位萌出.磨牙远中关系,前牙内倾型深覆(牙合)Ⅱ度,上、下牙弓狭窄.上牙列拥挤度7.5 mm,下牙列拥挤度8.5mm.12、22近中唇向扭转,17与47、27与37正锁(牙合).全口牙龈轻度红肿,见龈上牙结石Ⅱ度.开口度正常,闭口时左侧颞颌关节弹响.模型分析显示:上、下牙弓前段狭窄,前牙Bohon比偏大(85%).头颅侧位片显示颌骨发育正常,全口曲面断层片未见多生牙、缺失牙,牙根发育正常,38、48近中阻生.诊断:牙型为安氏Ⅱ2,骨型为Ⅰ类,面型为直面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mart clip自锁托槽矫治上颌牙列拥挤病例的牙弓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例上牙轻中度拥挤的患者,不拔牙矫治,使用Smart clip自锁托槽排齐牙列,在治疗前和上牙排齐时分别进行模型测量,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上颌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及周长的变化,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排齐后与治疗前阶段相比,上颌牙弓长度、周长、前磨牙间宽度和第一磨牙间宽度均显著增加,尖牙间宽度和第二磨牙间宽度无显著变化.结论:应用Smart clip自锁托槽系统排齐和整平上颌轻中度拥挤牙列,上颌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及周长均显著增大,增加不拔牙矫治可能.  相似文献   

17.
郭丹  宋杨  刘鑫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1606-1608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错4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分布情况的统计,了解其使用比例及随时间的变化。方法:对2007~2011年的9759例完成病例进行调查,筛选出矫治前磨牙关系为安氏Ⅱ类关系的2864例患者,并统计使用分别以推磨牙向远中、导下颌向前、拔除4颗前磨牙、拔除2颗上颌牙齿为矫治方法治疗安氏Ⅱ类错患者的人数和比例。结果:4种方法中,使用导下颌向前治疗为32%,所占比例最大。5年来,使用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在逐渐减少,而使用其他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错患者在逐渐增加。结论:安氏Ⅱ类错矫治中,导下颌向前是使用最多的方法,采取非拔牙矫治在逐年减少,使用成人"MTM"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前牙转矩DamonQ自锁托槽的临床使用方法。方法:用不同转矩DamonQ自锁托槽技术矫治各类病例80余例,其中安氏I类43例,安氏Ⅱ类27例,安氏Ⅲ类15例。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上下牙列排列整齐,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尖牙关系中性;通过牙根移动,改变切牙倾度,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减少了矫治后期需要对切牙的转矩控制所消耗的时间。结论:选择合适转矩的DamonQ自锁托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控根方法,使切牙美观和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直丝弓系统治疗轻中度拥挤错畸形的治疗优势,为患者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30例轻中度拥挤错畸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直丝弓系统矫治器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牙齿错位、上下颌颊侧区咬关系、覆盖、覆、中线PAR指数,记录两组矫治所需时间,分别于治疗后2h、12h、24h、2d、7d评价两组患者疼痛强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牙齿错位、上下颌颊侧区咬关系、覆盖、覆、中线PAR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矫治时间(14.25±1.23)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9.58±0.76)个月(t=12.509,P=0.000);两组患者治疗后24h、2d时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轻中度拥挤错畸形具有较好效果,且可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舒适性,但所需矫治疗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SUS2矫治器在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特点。方法:选择20例12~15岁以下颌后缩为主的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应用SUS2与多托槽类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统计分析。结果:20例患者矫治后侧貌改善明显,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为Ⅰ类。头影测量统计显示ANB、U1/SN、U1-NA、U6-PP、L1-MP、UL-E、OB、OJ在治疗后减小,差异有显著性,SNB、L1/MP、L1-NB、Co-Go、Co-Gn、Go-Po、U1-PP、L6-MP、LL-B'-Pos、在治疗后增大,有显著性差异。MP-SNY、-axis在矫治前后无显著性变化。结论S:US2矫治器与托槽类固定矫治器在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治疗中联合应用能减小覆牙合、覆盖,矫正磨牙关系,并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面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