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在外伤前牙牙冠过短或缺损至龈下的患牙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外伤后松动度≤Ⅰ度,牙冠折断至龈下≥3 mm的前牙52颗,对患牙完成根管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翻瓣联合骨切除的方法及根向复位瓣手术行牙冠延长术,术后4~6周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进行常规桩核冠修复。结果:所有患牙术后获得足够的临床冠长度,残根断端产生有效的箍效应。术后对患牙进行跟踪随访,患牙龈缘色泽正常、高度与邻牙相协调、全冠边缘密合。患者对患牙的功能、美观满意。结论:牙冠延长术对于外伤前牙的成功修复有重要意义,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手术的细节及修复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采用分根术联合牙冠延长术保存治疗下颌磨牙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共42颗已行完善根管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冠部缺损至龈缘或龈下的下颌磨牙残冠残根,联合应用分根术和牙冠延长术进行保存治疗并用钛合金桩核-联冠修复,随访2年.结果 完成随访的39颗牙中有32颗牙咬合、咀嚼功能良好.结论 联合应用分根术和牙冠延长术并行钛合金桩核-联冠修复,可有效地保存治疗下颌磨牙残冠残根并恢复其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冠延长术结合桩核冠修复治疗前牙龈下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前牙缺损患者25例(共28颗患牙),缺损断面最低点均在龈缘下3 mm以内,经完善根管治疗后行冠延长术;术后8周开始桩核冠修复,随访观察修复后1、6、12个月的牙根松动度、牙周组织情况、修复体边缘和稳定性。结果: 随访1年,患者牙龈健康优于术前,术后修复成功率为89.28%。失败3颗,其中牙根松动1颗,牙龈退缩、冠边缘暴露2颗。结论: 牙冠延长术对前牙龈下残冠保存修复效果满意,牙周组织健康、修复美观稳定,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在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2004年12月至2007年11月收治的48例患者52颗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患牙,术前按断端位于龈下最深距离分为浅缺损组(28颗患牙,距离<2.5mm)和深缺损组(24颗患牙,2.5mm≤距离≤4.0mm),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暴露龈下牙体断面,术后6周行桩冠修复。分别记录手术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牙齿松动度,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术后6周牙体断端均暴露较好、龈缘颜色正常。术后6个月修复满意率为80.77%。浅缺损组术后无松动,修复效果满意。深缺损组术后半数出现I度松动,修复效果欠佳,两组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两组的PD、PLI、SB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有利于残根残冠的保存和修复,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69例患者,共136颗患牙,均为上下前牙残根或残冠,备牙后龈上剩余牙体组织小于3 mm的10颗,备牙后龈上剩余牙体组织3 mm以上者126颗,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采用玻璃纤维桩制作桩核,Procera氧化锆全冠修复。对修复效果进行随访评价。结果随访12~48个月,未发现根折;131个修复体边缘密合,未见松动,无脱落无继发龋损,牙周健康;有4颗牙发生纤维桩核松动脱落,有1颗纤维桩折断。成功率为96.32%。所有患者对修复体美学效果均感满意。结论对前牙残根残冠使用玻璃纤维桩Procera氧化锆全冠修复美学效果良好,不易造成根折,可以获得较高的成功率,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牙冠延长术应用于上前牙残根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2011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门诊收治的上前牙残根患者11例(共15颗患牙),行牙冠延长术并于术后6周进行桩核冠修复,修复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 牙冠延长术后1~2周,11例患者术区牙龈均无出血、溢脓,部分患牙牙龈组织稍红肿;术后6周,所有患牙牙龈组织基本不红肿,患牙无松动。龈缘至断端的距离测量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冠修复后1个月,有1颗上侧切牙邻面有黏结剂,牙龈红肿,探诊出血,经过处理去除黏结剂,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牙线,1个月后炎症消退;其余l4颗患牙经1年观察,龈缘位置正常,修复体与软组织协调,冠边缘密合,稳固无松动,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牙冠延长术是保留上前牙残根的一种有效方法,扩大了桩冠修复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式牙冠延长术保存斜折上中切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沈阳市口腔医院牙周科收治的因外伤致上中切牙斜折断端位于龈下的患者9例(12颗患牙),行改良式牙冠延长术并于术后2个月进行修复治疗,以恢复美观和功能。检查并记录术前及修复后6个月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和牙齿松动度(M)。结果修复后6个月12颗患牙均未出现松动;11颗患牙PD为2~3mm,仅1颗患牙修复后PD仍为4mm;所有患牙均BI≤3。患者对修复后6个月的美观效果及功能均全部满意,美观和功能VAS平均值分别为9.75和9.50。结论改良式牙冠延长术可恢复丧失的生物学宽度,扩大常规牙冠延长术适应证,保留更多斜折的上中切牙。  相似文献   

8.
正畸牵引联合修复治疗保存前牙残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涛 《北京口腔医学》2008,16(4):222-223
严重牙体组织缺损的残根,当断端位于龈下较深时修复比较困难,但由于残根残冠保存修复技术的发展,尤其出于对前牙美观的考虑,我们应尽量保留前牙残根并进行修复治疗。以往常用的方法是行牙冠延长术后对残根残冠进行修复,但往往因修复体胎龈距离过大影响美观效果。而正畸根牵引术联合残根的桩核修复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应用于后牙残根保留的效果。方法选取远中缺损的后牙残根15颗,患者15例,应用牙冠延长术完成牙周软组织和牙槽骨硬组织的外科治疗,形成牙本质肩领,术后1周拆线,3个月后行桩核及冠桥修复。永久修复后2周复查,观察疗效。结果 15颗后牙残根无不适症状,术区牙龈颜色、形态和质地恢复正常,修复体无松动、脱落,基本恢复咀嚼功能,患者满意。结论牙冠延长术有利于后牙残根的保留和修复,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应用于上前牙残根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1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门诊收治的上前牙残根患者11例(共15颗患牙),行牙冠延长术并于术后6周进行桩核冠修复,修复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牙冠延长术后1~2周,11例患者术区牙龈均无出血、溢脓,部分患牙牙龈组织稍红肿;术后6周,所有患牙牙龈组织基本不红肿,患牙无松动。龈缘至断端的距离测量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修复后1个月,有1颗上侧切牙邻面有黏结剂,牙龈红肿,探诊出血,经过处理去除黏结剂,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牙线,1个月后炎症消退;其余l4颗患牙经1年观察,龈缘位置正常,修复体与软组织协调,冠边缘密合,稳固无松动,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牙冠延长术是保留上前牙残根的一种有效方法,扩大了桩冠修复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过正畸和牙周治疗方法,使龈下前牙残根经桩核冠达到保存性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例单颗前牙断端位于龈下3 mm以内的残根,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2周,采用正畸牵引和牙周治疗,牵出龈下残根于龈上,保持患牙及牙龈稳定3个月后,再行桩核冠修复,对修复后的患牙进行2年内的跟踪随访。结果:26例龈下残根经桩核冠修复后,24例修复体边缘密合,无松动,牙龈无炎症。X线片示根尖无阴影,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1例患牙在修复8个月后,出现桩核冠脱落,1例患牙修复14个月时出现牙颈部牙襞裂,修复成功率92.3%。结论:正畸联合牙周治疗对龈下3 mm以内的前牙残根可成功保留,以进行桩核冠固定修复。  相似文献   

12.
对于根面位于龈下的残冠残根,临床上常采用冠延长术或牵引术使其断面暴露于龈上。如果根面有多位点位于龈下,且距龈缘距离大于4mm,冠延长术和牵引术并不适合,临床上多给予拔除。为了保留并修复这类残冠残根采取将残冠残根拔出旋转180°再植并修复。临床治疗2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牙冠延长术对龈下残冠残根行桩核冠保存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口腔修复技术及理念的发展,龈下残根的保存修复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口腔医生重视。在桩冠,覆盖义齿,套筒冠等的修复中,存留牙通过桩一核一冠修复,恢复或部分恢复牙体外形,从而起着很重要的固位及修复外形作用。龈下残冠残根的保存治疗方法很多,其治疗的关键是其固位及抗力形的设计。作通过牙冠延长术,重建龈下生物学宽度,保存龈下残冠残根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口腔医学》2013,(3):210-211
目的探讨冠延长术在外伤致前牙根面达龈下患者桩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对158例患者216颗前牙因外伤造成冠折腭侧达龈下2~5 mm患牙进行了完善的根管治疗术、冠延长术、桩核冠修复术。结果随访1颗中切牙半年后根折,2颗前牙腭侧1年后发生牙龈退缩,其余患牙修复后无脱落、龈炎及松动,患者均感到满意,X线片示牙周及根尖周情况良好。结论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前牙外伤至龈下的患牙效果理想,可广泛应用于残根的保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根向复位瓣在附着龈宽度不足的患牙牙冠延长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需行牙冠延长术但附着龈宽度不足的患牙17颗,术中采用根向复位瓣法对牙龈瓣进行复位,记录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龈缘到牙体断端的距离、附着龈的宽度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术前17颗患牙牙体缺损边缘均位于龈下,术后6个月16例(94.11%)缺损边缘均暴露在龈缘冠方,龈缘根向位移距离(3.88±0.49) mm;17颗患牙附着龈宽度术前为(2.35±0.61) mm,术后6个月为(2.65±0.49) mm(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可以有效暴露牙体缺损边缘,为牙体缺损创造修复条件,避免切除过多角化龈导致附着龈宽度变窄。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缺损至龈下的残根和残冠,如能保留可作为固定桥基牙,改善修复体的设计和治疗效果。对于残根和残冠的修复目前有三种方法:一是牙龈切除术;二是牙冠延长术,手术切除牙龈及部分牙槽骨,使临床冠变长;三是向牵引牙根。前两者较后者存在牺牲牙周组织、不美观等问题。从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我们采用残根向牵引后作为固定桥基牙,临床效果满意。临床资料1.病例本组20例共22颗牙,男13例,女7例,年龄24~45岁,均为前牙。22颗牙断面均呈斜形,5颗唇侧断面在龈下2~3mm,舌侧断面在龈上3~4mm;17颗舌侧断面在龈下2~3mm,唇侧断面在龈上3…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上颌磨牙冠根折采用改良牙冠延长手术后,行桩核冠修复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腭尖劈裂至牙龈下3~6mm的上颌磨牙23颗,分为4mm组、5mm组和6mm组,采用改良牙冠延长术即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的方法重建牙生物学宽度,术后4周进行金属桩核冠修复。修复后即刻和1年检查牙齿松动度、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并测量手术牙和对侧同名牙的力值和患者满意度。结果6mm组术牙中有1例术中出现基牙Ⅰ°松动,术后1周、修复后即刻、修复后1年复查松动度未出现明显变化;5mm组术牙中有1例在修复后9个月根折,其余术牙术后牙龈健康、未出现牙齿松动。修复后即刻和1年时,术牙力值与对侧同名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冠缘位置未发生明显变化,患者对冠修复体功能满意。结论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的方法作为一种改良的牙冠延长术,扩大了牙冠延长术的适应证,可以应用于临床上颌磨牙劈裂牙的保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改良牙冠延长术的手术疗效,初步探讨可能影响术牙牙周健康的因素.方法 对17例患者、共20颗患牙实施改良牙冠延长术并完成修复术后1~6年的长期追踪(探诊深度每颗牙检测6个位点,共120个位点;出血指数每颗牙检测颊、舌面2个位点,共40个位点),对比分析术牙与同颌对侧同名天然牙及近远中相邻天然牙的牙周状况,并对影响术牙牙周健康的各项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7例患者中1例发生根折,1例对磨牙金属修复体颜色不满意,其他15例患者对术牙的美观和功能均非常满意;术牙仅有4% (5/120)的位点牙周探诊深度为4 mm,其余位点探诊深度均≤3 mm;术牙83% (33/40)的颊舌面位点存在不同程度的探诊出血,但术牙与同颌对侧同名天然牙及近远中相邻天然牙的菌斑指数、探诊深度、探诊后出血、松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修复体冠缘位置与牙龈出血指数呈高度负相关(r=-0.742);菌斑指数与牙龈出血指数呈中度正相关(r =0.480).结论 改良牙冠延长术疗效较好,是保留残根残冠的一种可行的牙周手术;术后修复体冠缘位置可能是影响术牙牙周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联合金沉积烤瓷冠修复治疗前牙龈染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共46颗经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后出现龈染色的前牙采用牙冠延长术联合金沉积烤瓷冠修复,追踪观察1年。结果:46颗龈染色牙,治疗后未出现牙周组织病变及再次龈染色,美观恢复良好。结论:牙冠延长术联合金沉积烤瓷冠修复是治疗龈染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老年人残根临床保留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可保留进行固定修复的残根的牙周手术效果。方法:对402例586颗残根临床可保留性进行分析,对于121颗位于龈下的残根,根据残根根面位置分成3组进行不同牙周手术治疗。术后4周常规修复,随访1年。结果:586颗老年人残根中,148(25.26%)颗被用于覆盖义齿,314(53.58%)颗被用于固定义齿修复。对于牙槽嵴顶距残根断面〉3mm的残根,牙龈切除术效果较好;对于〈3mm的残根,牙冠延长术效果较好(P〈0.01)。结论:老年人多数残根是可以保留用于活动或固定修复。老年人的残根在选择适合的牙周手术治疗后,再进行固定修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