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碱烧伤法制作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采用裂隙灯照相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观察Tet组与其他对照组模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每天的生长状况及检测各组模型大鼠角膜中VEGF和TGF-β在各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 Tet组模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及VEGF和TGF-β的表达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变化。结论 Tet能有效抑制碱烧伤诱发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同时降低新生血管中VEGF和TGF-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氪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BN大鼠3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单眼视网膜氪激光光凝,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分别在光凝后3 d,1、2、3和4周摘除眼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光凝区进行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的检测以观测CNV形成,并检测CNV形成过程中VEGF、PED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光凝后1周开始形成CNV,3~4周达到高峰.正常BN大鼠视网膜中,VEGF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EDF在神经节细胞、内核层、色素上皮层表达.视网膜光凝后,除上述部位外,VEGF和PEDF均在外核层和脉络膜的光凝损伤区阳性表达.光凝后3 d至4周,光斑区内FⅧR:Ag、VEGF阳性染色密度逐渐增加(P<0.05),PEDF阳性染色密度逐渐下降(P<0.05);FⅧR:Ag与VEGF阳性染色密度正相关(r=0.89,P<0.05),与PEDF阳性染色密度负相关(r=-0.84,P<0.05).结论 CNV形成与VEGF表达正相关,与PEDF表达负相关,VEGF和PEDF表达失衡可能是CNV形成和增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浅谈视网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复习文献,探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机理并寻求其治疗药物。方法:复习有关文献,着重分析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机理,特别是近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科研成果。结果:近数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生血管生长是一组“化学介质”因子群调控的,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多种因子相互作用。促进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向血管外基质的侵润和迁移;其中以VEGF和PEDF的相互作用为主。200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写到:“眼睛新生血管的诱导,除高水平的VEGF外,还需要PEDF水平的下降。”结论:促进或/和抑制新生血管的“因子群”,是在视网膜或/和脉络膜微循环障碍的情况下,相关组织所分泌的一组“细胞外调节因子(EMFS)”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失衡,便发生新生血管。其具体关系如何,十分复杂,尚待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深入研究,同时寻找针对基因水平的治疗药物,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口服壳聚糖胰岛素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口服壳聚糖胰岛素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降血糖作用.方法以壳聚糖为包被材料,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胰岛素纳米粒,用透射电镜和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形态和粒径,以Wistar大鼠为动物模型,研究胰岛素纳米粒口服后对健康和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结果制备得到的纳米粒多呈球形,粒径为220.6±15.9nm,胰岛素包封率为75.4%±3.2%,载药量为19.5%±2.6%.降血糖实验表明健康大鼠在灌胃(25U/kg)后6~12h内,血糖浓度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在灌胃(25U/kg)后6h血糖开始下降,这种降血糖作用可维持9h以上,其中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的时间可达7h.结论壳聚糖胰岛素纳米粒对健康和糖尿病大鼠都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5.
角膜新生血管光动力学疗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monomethylether,HMME)所介导的光动力作用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为探讨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角膜缝线的方法,诱导18只荷兰大耳白兔36只眼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缝线后的第7天,将18只兔随机分成9组,将不同浓度的HMME分别注射于兔眼球结膜下,30min后用波长为632.8min的He-Ne激光照射不同的时间(即能量密度不同),观察每眼角膜新生血管损伤情况及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在HMME浓度为7.5mg/ml时,激光功率密度为30mW/cm2,能量密度为108,(?)m2,照射时间60min,兔角膜新生血管密度减低率(67.97±2.20)%,不但高于激光照射时间分别为15、30和45min,能量密度分别为27.54和81J/cm2时的新生血管密度减低率,其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P=0.002,P=0.031),而且高于HMME浓度为2.5mg/ml和5mg/ml2时的角膜新生血管的减低率,其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0.01);而HMME浓度为10m/ml时,睑球结膜损伤较大,不宜用于治疗眼部。PDT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电镜下见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变性;HE染色角膜标本光镜下见新牛血管退缩。结论采用结膜下注射HMME,并用波长为632.8nm的He-Ne激光照射,  相似文献   

6.
5-FU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释药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的载氟尿嘧啶(5-FU)纳米微粒并对其体内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聚合物交联法制备出壳聚糖载氟尿嘧啶纳米粒,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其表征进行检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载药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体内的释药特性.结果 壳聚糖载氟尿嘧啶纳米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分散性良好,粒径在120~150nm;载药量为31.000%±0.001%;壳聚糖-5-FU纳米粒注射入兔体内后,初期突释相约在1.5h,峰浓度为5 069.6μg/L,随即进入缓释相,浓度维持在76μg/L,时间长达48h.结论 壳聚糖纳米药物载体可改变5-FU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延长其循环时间,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氧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成纤维细胞PEDF和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对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的大鼠肾成纤维细胞(NRK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和变化情况.方法:将NRK细胞分为:正常组、甘露醇组、缺氧对照组、高糖A、B组、缺氧A、B组.用四唑盐比色实验法检测各组NRK细胞的数目,用ELISA法测定NRK细胞VEGF与PED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和缺氧组的NRK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1).在缺氧条件下NRK细胞VEGF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PEDF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NRK细胞的VEGF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P<0.01),PEDF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P<0.01).结论:缺氧使不同浓度的高糖诱导的肾成纤维细胞VEGF与PEDF的表达失衡,这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角膜新生血管是常见的致盲眼病,目前临床普遍采用血管抑制剂进行治疗,但是其疗效并不理想。本研究通过对比^90Sr-^90Y敷贴与血管抑制剂治疗大鼠角膜碱烧伤所致新生血管形成的效果,探讨电离辐射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蒜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制备大蒜油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压匀质法和熔融乳化-超声法制备大蒜油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以单因素考察影响制备大蒜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和工艺因素,通过正交设计优化最优处方。结果所得纳米粒为圆整的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为(106.5±40.3)、(152.3±52.5)nm,包封率为98.6%、98.3%。结论采用高压匀质法和熔融乳化-超声法制备大蒜油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免缝合光化学组织粘合术修复兔角膜穿透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的免缝合光化学组织粘合术(photochemical tissue bonding,PTB)修复角膜穿透伤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 6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角膜穿透伤模型,伤后左眼用缝合法修复损伤,右眼以PTB技术固定羊膜封闭创面,伤后不同时相点观察眼前房液渗漏清况及前房形态;评价眼内压情况;取角膜组织行组织学检测,观察角膜的新生血管和瘢痕形成,比较两种方法的修复效果. 结果 两组均未见眼房水渗漏,且眼前房深浅均正常无差别;PTB组见羊膜与角膜贴合紧密.PTB治疗后0,1,7d最大眼内压分别为(531.2±49.5) mm Hg、(542.6±74.8) mm Hg、(603.9±69.1) mm Hg,明显优于缝合组[(41.3±12.7) mmHg、(142.6±25.4) mm Hg、(333.3 ±66.7) mm Hg](P<0.01).PTB组角膜新生血管和肉芽形成在伤后14,28及90 d时明显少于缝合组. 结论 PTB结合羊膜是一种即时、有效封闭角膜穿透伤的方法,且修复效果明显优于缝合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POD-SLN)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POD-SLN混悬液,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粒径大小和形态,粒径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和电位,高效液相法测定其包封率,并观察其稳定性。用POD-SLN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表皮细胞,并于6、12、24、48h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实验设POD-SLN组、鬼臼毒素普通脂质体组、鬼臼毒素(POD)组、空白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组、空白对照组,MTT法测定各组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制备的POD-SLN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稳定性好,粒径为87.2±10.3nm,电位25.3±0.8mV,包封率为83.2%±2.5%。POD-SLN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OD-SLN、POD普通脂质体及POD作用48h对人表皮细胞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91.05%、77.02h.46%,IC50分别为2.11、16.65、101.42μg/L。空白SLN对人表皮细胞增殖无影响。结论该制备工艺可行,所制备的POD-SLN在体外能有效抑制人表皮细胞增殖,且作用强于POD及普通POD脂质体。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肠溶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葛根素肠溶纳米粒,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考察。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葛根素肠溶纳米粒,HPLC法测定药物的包封率及体外释放度,透射电镜考察纳米粒的表面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分布。结果制备的纳米粒,粒径较小,分布均一,包封率较高,理化性质合乎要求,并在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达到70%以上。结论葛根素肠溶纳米粒体外释药良好,能达到良好肠溶效果。  相似文献   

13.
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分别用透射电镜和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形态和粒径。建立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灌胃给药后的降血糖作用。结果制备得到的纳米粒形态为球形或近球形,粒径为236.4±19.3nm,胰岛素包封率为78.5%±6.1%,载药量为22.6%±4.4%。降血糖试验表明,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灌胃(26U/kg)后7h,血糖含量开始下降,这种降血糖作用可维持12h,其中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的时间可达6h(血糖值≤7.0mmol/L)。结论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具有一定的缓释功能,灌胃给药后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卵磷脂,F68,投药量对包封率,载药量以及药物利用率的影响,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结果采用二项式方程拟合实验结果,相关性较好(r>0.9),采用优化后处方条件对预测值进行验证,包封率为(93.09±0.13)%,载药量为(6.34±0.18)%,药物利用率为(84.53±2.45)%,与预测值偏差较小。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工艺,快速简单,预测准确度高,是较为理想的处方设计及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血管形成调节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间存在一个动态的平衡,平衡改变会促进病理状态的发展。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因学上,慢性高血糖引起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作用已被证实,葡萄糖转运进视网膜发生糖毒性假说是重要内容。但在体外还没有文献报道缺氧和高糖直接干预PEDF的调节。为此,作者研究了缺氧和高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和PEDF和VEGF的产生和分泌,以了解其动物和人的体内实验研究的异同。作者通过实验性研究在氧正常或缺氧(1%O2 )加或不加高浓度葡萄糖的条件下,培养的人RPE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术后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SCL)对角膜上皮修复及眼部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单侧原发性翼状胬肉46例46眼,胬肉侵入角膜在2~5 mm范围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戴镜组)23例术后次日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并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晚8:00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B组(点药组)23例术后次日每日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晚8:00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至角膜上皮完全愈合。对两组患者的角膜上皮修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的时间,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眼部舒适度进行比较评分。结果角膜上皮平均愈合时间A组为(3.5±1.2)d,B组为(5.7±3.0)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眼舒适度评分于第1天、第4天有统计学差异(P<0.01),第7天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翼状胬肉术后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后能加快角膜上皮愈合,明显改善患者眼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氪激光诱导的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16只BN大鼠随机分成2组进行单眼氪激光视网膜光凝。光凝后第1周,一组玻璃体内注射重组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rhPEDF);另一组玻璃体内注射平衡盐溶液(BSS)作为对照组。光凝后第2周和第4周,分别对两组动物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FFA)及光凝区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比较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密度。结果光凝后第2周和第4周,FFA检查同一时间点rhPEDF组荧光素渗漏平均密度低于对照组。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经半定量分析,对照组由第2周至第4周可见光凝区内FⅧR∶Ag阳性染色密度增加,而rhPEDF组光凝区内的FⅧR∶Ag阳性染色密度无增加;视网膜光凝后第2周和第4周,rhPEDF组光凝区FⅧR∶Ag阳性染色密度分别低于对照组。结论玻璃体内注射PEDF对氪激光诱导的BN大鼠CNV具有抑制作用,PEDF有可能成为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CNV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缺氧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成纤维细胞PEDF和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对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的大鼠肾成纤维细胞(NRK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和变化情况。方法:将NRK细胞分为:正常组、甘露醇组、缺氧对照组、高糖A、B组、缺氧A、B组。用四唑盐比色实验法检测各组NRK细胞的数目,用ELISA法测定NRK细胞VEGF与PED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和缺氧组的NRK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1)。在缺氧条件下NRK细胞VEGF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PEDF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NRK细胞的VEGF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P〈0.01),PEDF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P〈0.01)。结论:缺氧使不同浓度的高糖诱导的肾成纤维细胞VEGF与PEDF的表达失衡,这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KGF-2)对角膜激光烧伤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日本大耳白兔构建激光角膜烧伤模型,实验分烧伤对照组、bFGF治疗对照组、KGF-2 12.5μg/ml组、KGF-225μg/ml组、KGF-2 50μg/ml组。通过裂隙灯显微镜与组织病理学观察、烧伤斑图像分析、角膜OD值测定和MTT法检测损伤后角膜的恢复情况,比较治疗后7、14 d各组的差异。结果 KGF-2治疗后兔角膜上皮细胞修复良好,基质中纤维板层排列整齐,无明显的炎症反应,新生血管形成较少,角膜透光率增加,损伤斑面积明显缩小,且KGF-2浓度为25μg/ml时达到最大修复。KGF-2对角膜上皮细胞无明显的促增殖活性。结论 KGF-2可通过减轻角膜激光烧伤后的各种炎症反应、加速角膜上皮细胞的再生和迁移以及促进角膜基质纤维修复等机制,促进激光烧伤后受损角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碱烧伤角膜上皮修复中 MEBT/MEBO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在角膜碱烧伤上皮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70例采用MEBO治疗的眼碱烧伤病人与同期伤情相似而采用传统疗法治疗的70例病人进行配对研究。结果两组病人Ⅰ、Ⅱ度角膜烧伤的愈合时间、转分化时间和最终结局等项指标相似,但Ⅲ、Ⅳ度角膜烧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组角膜上皮再生完成时间早于对照组;视力恢复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EBO可促使碱烧伤角膜上皮再生,利于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