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紫砂名师杨春根经几位壶友介绍,我的好友圈里有了一位"真金白银"的紫砂壶制作大师。他是杨春根,江苏宜兴丁蜀镇人,是我国当代一位优秀的中青年陶艺家。他的艺术履历里这么写道:自幼受  相似文献   

2.
一壶一人生     
莫非  刘烨 《健康天地》2011,(3):28-28
<正>"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难得。"来自"紫砂之都"江苏宜兴的紫砂陶艺大师陆明生在广州茶博会期间接受了记者专访。陆明生1958年出生于陶都丁蜀镇,自幼就对水火土交融的紫砂制作艺术情有独钟,紫砂芳香至今濡润于身。  相似文献   

3.
《健康天地》2009,(4):90-91
<正>钱菊萍出生于紫砂世家,自幼聪慧,喜习陶艺,后经诸多名师指点,已技艺精湛。于1985年从事紫砂专业创作设计,1991年~1995年在宜兴丁蜀紫砂工艺厂任技术辅导,后与丈夫唐永明携手创办了"唐氏陶艺紫砂竹编制作所"。唐永明是唐氏陶艺的第四代传人,其父唐祝和是宜兴紫砂工艺一厂、紫砂工艺二厂的创始者之一,伯父唐凤芝是民国时期知名的制壶老艺人,其作品风靡港台。  相似文献   

4.
<正>知壶要诀第一个要知历史,介绍紫砂壶目前情况首先要了解紫砂历史,即紫砂工艺历史、发展史,以及工艺构成。紫砂是优秀民族传承,从茶文化发展而出,明代起为实用品,对于何谓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等等老一辈的紫砂艺人,应该研究了解,加之理解,从理性到感性,再由感性及理性的充分认识。第二个是知现在、了解现代,此单指宜兴紫砂壶。华夏民族文化代代相  相似文献   

5.
《健康天地》2009,(5):32-33
<正>李锡良,工艺美术师,优秀中青年陶艺家。出生在著名的陶都——宜兴,自幼受紫砂文化的熏陶,对紫砂情有独钟,1984年开始涉足紫砂陶艺,师从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瑞南,期间受到高级工艺美术师、著名陶艺家蒋彦的艺术指导,技艺突飞猛进,技艺娴熟精湛,在构思和创新上广采博取,追求高雅大方。1989年,他与妻子储伟平共同创办陶艺工作室,专业设计制作各类中高档紫砂茗壶。  相似文献   

6.
<正>陶都宜兴,古称阳羡、荆溪,境内之水土甚为适宜制陶,所制陶壶亦甚宜沏茶。宜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尤以茶之器紫砂壶扬名于天下。"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便是对紫砂陶的尊贵写照。习惯上讲的紫砂发展历  相似文献   

7.
<正>"紫瓯烹闲月,香茗涤新源。"紫砂壶与茶文化不可分离。宜兴紫砂壶艺的发展,与当地产茶有着密切关系。宜兴产茶历史悠久,三国时期就著称于江南一带,到了唐代,阳羡茶更是名闻华夏。紫砂壶沏茶的妙处,明代李渔曾这样写道:"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难看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荼,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紫砂是一种充满灵性的陶土,和其他材料相比,  相似文献   

8.
养壶与养生     
雅妍 《健康天地》2009,(11):84-84
<正>养壶的养,明确所指用茶叶,牛奶、咖啡不妥,只有茶叶才有养成之功;养壶的壶,明确所指紫砂壶,泥壶、瓷壶不行,唯有紫砂才有养成之效。茶有茶道,壶有壶理,尤其是"异僧指引富贵土"、"供春兴创紫砂壶"的传说,都离不开和尚与寺庙,在滚滚红尘中,紫砂是与生俱来的超凡脱俗。养壶用以养性是有不同境界的。  相似文献   

9.
<正>高湘君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办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宜兴紫砂研究会会员。197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后师承工艺美术师李碧芳和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谢曼伦1980年至今在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从事创作设计,制作工作期间,曾先后两次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培训,三次参加中国工艺及省人事厅、省工美举办的高级研修班学习有着30余年的创作经历,具有丰富的创作制作经验,诸多作品获国家级和省级评比金、银奖。  相似文献   

10.
忠国 《健康天地》2011,(9):32-33
<正>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上闻名以来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其所以成为名陶,实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两大原因。论紫砂的艺术性,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它陶瓷品类无法相比的。目前,紫砂器的造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许多"紫砂新生"而言,"下单买壶"可是一件大事,即便只是区区一千元的商品壶,也总要经过几番精挑细选与无数次心理挣扎之后,好不容易才将心仪的紫砂新壶迎接回家。此刻,虽然急欲拿出窖藏的好茶,试冲一泡,但可别忘了先得替爱壶举行个下水典礼,"接风洗尘"一番才行!  相似文献   

12.
茗事 《健康天地》2010,(10):31-31
<正>与茶结缘,因在宜兴。四十年前,到宜兴煤矿工作,先在湖(?),后到茗岭,再往太华。这几处地方,重嶂叠岭,涧水中流,白屋青庐,重重相间,红英绿萼,层层逶迤,竹涛茶海,一片锦绣。茶依竹势,竹拂茶香,生活在这些地方,心情十分舒悦。我这个人,原本烟不抽,酒不沾,茶不喝,可到了宜兴,朋友让我尝尝当地出产的阳羡雪芽,还说饮酒伤肝、吸烟伤肺,只有喝茶,有益无害。皇帝老子  相似文献   

13.
《健康必读》2010,(7):19-19
2010年5月31日《广州日报》报道.由于政府实施了“禁矿令”,宜兴原矿紫砂越来越少,于是一些炼泥厂开始掺杂使假,大量使用浙江、安徽等外地矿料或者普通陶土,通过添加化工原料或陶瓷色料进行调色,加工生产所谓的原矿紫砂泥。宜兴一家紫砂壶加工点的老板承认,黄龙山的矿早已封掉,他们用的泥巴有的来自浙江有的是来自安徽。  相似文献   

14.
八面来风     
《健康天地》2011,(2):6-7
<正>宜兴市首批定点紫砂泥生产企业确定江苏省宜兴市黄龙源陶瓷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被确定为首批政府定点泥料生产企业。这批定点企业负责人表示,要以争创品牌紫砂原料为前提、以保障消费者权益为根本,为擦亮宜兴紫砂这一城市名片尽好义务和责任。宜兴市从"泥料"人手,加强源头质量控制,通过  相似文献   

15.
陶氏石壶     
在我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中,取材各异、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的壶具,一直是人们的钟爱之物。陶壶、玉壶、金银铜锡等金属壶、瓷壶、宜兴紫砂壶等制造技艺和代代名师,积淀了丰厚独特的东方文化。 80年代初,一个工艺美术园地的新品种——石壶,先后在上海和台湾两地诞生。上海的陶昌鹏、陶昌骏、陶昌耀、陶昌荣、陶昌平五  相似文献   

16.
正江苏宜兴向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著称,宜兴紫砂壶始创于宋,兴盛于明清,是我国独特的陶瓷工艺品。宜兴紫砂壶以精湛无比的制作工艺,丰富多彩的造型艺术,古雅淳朴的素面色泽而闻名于世,并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是茶文化、陶文化与壶文化的最佳结合,故宜兴紫砂壶被尊称为"国壶",深得广大饮茶者与文人雅士的青睐与厚爱。与紫砂壶结缘自20世纪90年代,我从科研单位退休后,痴迷于紫砂壶的收藏,还进行了专业的学习,师从我国著名的紫砂专家南京艺术学院的潘春芳教授及其夫人高级  相似文献   

17.
心是一壶茶     
梅玉荣 《健康天地》2010,(11):77-77
<正>中国茶,历史悠久。诗词曲赋,随意道来,便是一首首茶的史诗。茶蕴灵性许多名茶都产于灵山妙峰,承甘露之芳泽,蕴天地之精气,秉自然之清灵。名山寺院出名茶,苏州碧螺春原名"水月茶",产于洞庭水月院;虎丘产上等贡茶,色白如月边云,因名"白云茶"。连著名的紫砂陶壶也创制于明代宜兴金沙寺老僧之手。因此,茶了无尘俗气,纯洁淡  相似文献   

18.
<正>茶之名,可谓多矣。先说别名,最常用的当数"茗",茶即是茗,茗即是茶。由此派生的则有茶茗、茗饮。根据特点而来的别称有:苦口师,冷面草,余甘氏,森伯,离乡草。根据功用而来的别称有:不夜侯,涤烦子等。  相似文献   

19.
劳霖 《健康天地》2010,(8):88-91
<正>紫砂泥分布在宜兴丁蜀地区,即使在宜兴,也只能在丁蜀地区范围内的陶土矿中找到紫砂泥。紫砂陶土的成因,属内陆湖泊及滨海湖沼相沉积矿床,通过外力沉积成矿,深埋于山腹之中。紫砂泥是大自然赋予这块江南文化发达地区——陶都的恩泽,是大自然的恩惠孕育  相似文献   

20.
湘水 《健康天地》2010,(2):19-21
<正>中国的茶文化包罗万象,点一杯清香的茶,与茶友谈天论地,借一缕茗香,在家中营造一方安静,打造一个修身养性、品茗思考的小居室,让爱茶的你在家中也能体味到属于自己的独有居室茶香。饮茶,有随性之说,符合心境,求一份真实和简单,所以,一般茶室设计相对简单,轻装修而不重装饰。一处茶几,几个方凳,一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