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为采取预防措施措施依据。方法对238名拥有移动电话和95名无移动电话的医学生进行调查。以问卷的方式对其一般情况、移动电话的使用情况、睡眠质量、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每日使用移动电话次数和失眠呈正相关(OR=1.92,P<0.05),每日使用短信的次数和服药、睡眠中易惊醒均呈正相关(OR=2.70,3.40,P值均<0.05)。结论使用移动电话对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可能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癫痫类型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探讨改善癫痫患儿睡眠质量的方法.[方法]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按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将癫痫患儿分为睡眠障碍组及对照组;进一步调查癫痫发作类型对睡眠的影响情况.[结果]共调查220例癫痫患儿,相关分析发现癫痫全面性发作、部分性发作及癫痫发作频率与睡眠障碍之间有轻度正相关,而经常睡眠中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移动电话射频辐射对大学生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238名拥有移动电话手机和95名无移动电话手机的大学生以问卷方式对其一般情况、睡眠质量、移动电话手机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查,并进行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结果 移动电话手机使用组简单反应时间中错误反应次数增加,每日使用手机时间与情感反应中的紧张以及视觉的注意分配中错误次数呈正相关。结论 说明使用移动电话手机能引起神经行为方面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移动电话手机对睡眠质量及抑郁影响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移动电话手机电磁辐射对使用者睡眠质量及抑郁的影响。方法 对拥有移动电话手机的88名公司职员和77名无移动电话手机的公司职员进行调查。以问卷方式对其一般及健康状况、日常生活习惯、精神压力、移和机使用情况、居住及工作环境状况、想情况、睡眠情况、抑郁等进行调查。资料用卡方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协方差分析。结果 移动电话使用组失眠率增高(P〈0.05),其OR值为3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阳市城区初中生睡眠现状和影响睡眠的因素,为指导初中生科学睡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南阳市城区重点和普通初中各1所6个班共364名学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结果]每天睡眠不足9h的学生占95.3%,睡眠7h及以下学生高达24.2%,有近44.5%的学生不知道国家规定的睡眠时间,21.7%的学生经常出现头疼、头晕、瞌睡、乏力等日间动能障碍,经描述性分析显示,影响城市初中生睡眠不足的主要相关因素依次有:作业太多64.0%、自己学习效率低41.8%、心理压力大影响睡眠37.9%。[结论]南阳市城区初中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应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努力,采取综合措施,保证学生充足睡眠。  相似文献   

6.
宋魏  高萌  曾春秋  程刚  吴艳乔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5):831-833,835
[目的]用关联规则挖掘睡眠与躯体疼痛的关系.[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找出睡眠相关指标与躯体疼痛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主观睡眠计分、白天功能紊乱计分、睡眠潜伏期计分、习惯性睡眠效率计分、睡眠紊乱计分等高计分则会出现躯体疼痛,而低计分则不出现躯体疼痛等.[结论]关联规则方法用来评价睡眠对躯体疼痛的影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脑动脉硬化患者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动脉硬化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使用SF-36量表和PSQI量表对受调查人员进行测试,对患者生存质量和睡眠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的患者在在PF、RP、BP和RE等项目上的得分低于无睡眠质量问题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与PF呈显著负相关.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安眠药物、日间功能与RP呈负相关.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与BP呈负相关.睡眠效率与RE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脑动脉硬化患者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对脑动脉硬化患者睡眠质量进行监测,对促进脑动脉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整体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成都飞机制造厂工人的睡眠质量、生存质量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生存质量量表(SF-36)对成都飞机制造厂工人进行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调查.[结果]睡眠质量总分平均4.57±2.74,睡眠质量差的(PSQI>7)有102人,占13.7%.睡眠不佳主要体现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入睡时间4个因子方面,成飞制造厂工人的睡眠质量各因子评分与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呈负相关.[结论]睡眠质量可以影响生存质量,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工人的睡眠质量来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符玉萍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833-1834
[目的]了解矽肺病人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满足矽肺病人休息与睡眠的需要.[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睡眠调查表,对100名矽肺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再对矽肺病人睡眠相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并进行效果平价.[结果]矽肺病人睡眠问题主要生理因素是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心理因素主要是担心病情预后,经济负担问题,环境因素主要是噪声和病房空间过大.实施护理措施后有效率提高9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矽肺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新生儿安全睡眠支架来防止和减少新生儿呕吐及呕吐后的呛咳率以及其它并发症研究.[方法]将住院期间的新生儿,母婴同室,应用新生儿安全睡眠支架的为研究组、自由睡眠体位的为对照组,进行新生儿呕吐、呛咳、窒息、死亡等情况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研究.[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呕吐及呕吐后发生的呛咳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随着喂奶量的增加和人为的因素,导致对照组发生的呕吐及呕吐后发生的呛咳呈上升趋势.[结论]应用新生儿安全睡眠支架可防止和减少新生儿呕吐及呕吐后的呛咳率以及其它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医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645名医学生中,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其睡眠质量.[结果]非考试期,15.5%医学生有睡眠障碍,且五年制有睡眠障碍的比例高于七年制(x2=12.867,P(0.01).考试期间,则有24.5%学生有睡眠障碍,女性有睡眠障碍比例高于男性(x2=10.827,P<0.01).考试和非考试期男女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t=3.61,P<0.01;男性:t=4.40,P<0.01);不同学制的医学生在在考试期和非考试期睡眠质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五年制:t=2.44,P<0.05;七年制:t=8.88,P<0.01).[结论]学制及考试对男女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重视,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合理利用互联网,防止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某医学院学生进行分层整群抽样,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网络成瘾情况,使用自行设计的<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调查网络成瘾的可能影响因素,计算网络成瘾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结果]该医学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率为8.20%,网络成瘾与性别、网络吸引、上网目的、上网地点、家庭是否民主等有关.[结论]在医学生中网络成瘾率较高,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有必要针对网络成瘾的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措施以降低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2~12岁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广州增城市2~12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对防治睡眠障碍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2003年9~12月在增城市三个镇随机抽取1 099名儿童,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增城市2~12岁儿童睡眠障碍总发生率22.2%,其中睡眠时打呼噜发生率3.2%、喉头哽咽0.6%、呼吸暂停0.5%、睡眠不安4.6%、张口呼吸2.1%、多汗9.2%、肢体抽动1%、磨牙4.3%、梦话3.9%、梦游0.2%、遗尿3.2%.不同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存在年龄、城镇差异,而不存在性别差异性.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包括身高、断奶时间、睡觉姿势、扁桃体炎史、鼻炎史、看护人吸烟史、父亲学历、母亲打鼾史.[结论]广州增城市2~12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儿科、儿保工作者及社会和家长的重视.造成儿童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家庭环境和躯体疾病,对其防治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几所中学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丽  李云  涂国平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498-2499,2501
[目的]了解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态度和卫生行为以及学生就餐情况,为开展相应的、积极的健康教育提供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在成都市武侯区抽取2所高中,在金牛区抽取2所初中,以其中2461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为64.79%,高中生为68.60%,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76%的初中生,94.35%的高中生表示愿意关注食品卫生知识;76.5%的初中生,74.98%的高中生表示每次饭前便后都洗手;在对食堂满意度调查中,初中生有13.5%表示满意,高中生中仅有1.69%表示满意.[结论]中学生的食品卫生知识知晓率及行为形成率较低.学校在开展健康教育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卫生行为的形成,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校园欺负对初中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整群抽取山东省2所初中学生830名,采用欺负筛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受欺负的检出率为17.95%,男生高于女生。受欺负初中生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得分及检出率均高于一般学生(P值均<0.05)。进入受欺负初中生焦虑回归方程的主要有受欺负程度、个性外倾和神经质,进入抑郁回归方程的主要有受欺负程度、受关系欺负,进入睡眠质量回归方程的主要有神经质和受欺负程度。结论受欺负初中生具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受欺负程度对受欺负初中生的焦虑、抑郁、睡眠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状况,为决策和教育部门提供信息,使整个社会更加理解中、小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方法]选择上海宝山区友谊街道3所普通小学、初中、高中和一所重点高中共1765名学生,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结果]55.8%的小学生感觉放学后没时间玩,显著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普通高中学生经常失眠的比例为15.05%,明显高于小学生和初中生;经常与父母交流的比例小学生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重点高中学生的情况好于普通高中学生;感觉学习很累、生活不开心的比例初中和高中学生显著高于小学生,重点高中学生的情况好于普通高中.[讨论]全社会应该为中、小学生创造更加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不仅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身体更应该关心他们的心理,使我们的下一代能身心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三峡库区初中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  刘达伟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51-753,755
目的 了解影响库区初中生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以便为三峡库区初中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初中学生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三峡库区初中生67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级、城乡、是否住校、患慢性疾病情况、是否近视、睡眠情况、锻炼情况、家庭结构、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13种因素与生活质量各维度或大多数维度均有显著性关系。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住校、睡眠情况、锻炼情况和父母亲的教育方式为影响库区初中生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而父母的文化程度、患慢性病情况,视力情况及城乡对个别维度有影响。结论 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加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积极发展经济,提高父母的文化素养是提高库区学生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王东华  芮雪 《卫生软科学》2007,21(6):489-491
[目的]了解大学生与初中生的自感健康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所高校及一所中学共700名学生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V1.0)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与初中生自测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在[(67.49±13.63)分~(84.81±7.60)分]之间,大学生自测心理健康得分[(74.42±14.40)分]最低,初中生自测社会健康[(74.11±16.17)]最低.除社会支持因子得分外,大学生的得分都低于初中生;除日常生活功能因子、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因子、社会支持因子以及社会健康之外,大学生与初中生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学生与初中生自测健康状况较好,大学生自测生理、心理、社会以及总的健康呈下降趋势.应增加大学生的锻炼时间,加大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鉴别力度,开设大学生心理辅导机构,完善大学生心理辅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帮助病人很好地配合检查,获得准确监测结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监测前重点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精神放松;监测中加强病情观察,并做好压力滴定时CPAP呼吸机的护理.[结果]对60例睡眠呼吸监测病人的观察及护理,获得结果准确可靠,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加强睡眠呼吸监测护理,可以获得准确可靠资料以便于诊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新疆高校知识分子亚健康症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疆高校知识分子常见身心亚健康症状,为进一步防治工作及提高其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 007名高校高级知识分子及处级以上管理干部的基本情况、常见身心症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在前5位常见亚健康身心症状中,易感乏力、精神紧张、失眠多梦症状的发生,在性别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精神紧张症状的发生在年龄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亚健康症状的发生睡眠状况、锻炼状况、三餐规律、工作压力有关.[结论]高校知识分子及管理干部为亚健康状态的易发人群,且存在多方面的健康影响因素,应切实做好其预防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