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胺酶(NAG)含量及相关实验室指标,观察HSP肾损害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和碱性苦味酸速率法对62例HSP患儿进行尿MA、α1-M、NAG排量检测,同时做肾功能、肾B超、尿常规、尿12h Addis计数相关实验室的检查,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HSP发生肾小管受损的临床意义。结果:1、HSP肾损害占80.60%,尿酶和尿两项特种蛋白、尿12h Addis计数、尿常规、肾功能、肾B超对判断肾损害的敏感性分别为80.60%、76.00%、52.63%、48.39%、8.06%、7.14%;2、HSP患儿尿常规正常组(第1组)与异常组(第2组)间尿两项特种蛋白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与第1、2组分别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对照组NAG含量与第1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AG和尿两项特种蛋白可敏感反映HSP肾损害情况,在某些程度上NAG的敏感性更高,可作为早期诊断HSP肾小管损害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 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早期肾损害诊断的实验室指标及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3例多次尿常规检查正常的HSP患儿进一步检测尿微量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a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尿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y-谷氨酰转肽酶(y-GT)]的含量.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将131例检查异常的HSP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5例、干预组66例).两组均给予甲氰咪胍、氯雷他定、钙剂等综合治疗,干预组6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微量泵持续定时静脉滴注及甘利欣口服治疗,对照组65例未给予其他治疗.结果 143例尿常规检查正常的HSP患儿中尿微量蛋白和尿酶异常131例(91.61%),干预组治疗2个月、4个月尿微量蛋白、尿酶各项指标均较治j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2个月仅尿β2-MG、NAG、y-GT 3项指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个月尿微量蛋白、尿酶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治疗2个月、4个月尿微量蛋白、尿酶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尿IgG、MA、TRF 、NAG恢复较快,干预组治疗4个月时已基本接近正常,而尿α1-MG、β2-MG、γ-GT恢复较慢,干预组治疗4个月时仍有轻重不一的异常.两组治疗4个月时,对照组尿常规异常率高于干预组(36.92% vs 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微量蛋白及尿酶7项指标的联合检测是早期诊断HSP肾损害的良好指标.应用肝素钠、甘利欣对其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预防肾损害,延缓疾病进展.对HSP肾损害须强调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紫癜患儿肾受累的实验室指标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肾受累情况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敏感性。方法检测HSP患儿肾功 能、肾脏B超、尿常规、尿12hAddis计数及尿4项蛋白,结合临床,分析患儿肾脏受累情况及上述指标的临床价 值。结果HSP患儿肾受累占42.44%。肾功能、肾脏B超、尿常规、尿12hAddis计数和尿4项蛋白的敏感性 分别为5.64%、6.89%、25.84%、41.30%和76.19%。结论HSP患儿可有肾脏受累,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肾受 累的发生率增加;尿4项蛋白能敏感地反映HSP肾受累情况,可作为HSP早期肾受累的敏感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与尿微量蛋白系列,探讨其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脏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1年1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HSP患儿(早期尿常规阴性)46例,采用液相透射比浊法及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患儿CysC及尿微量蛋白系列[转铁蛋白(TRF)、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肌酐(NAG/UCr)、免疫球蛋白(IGGU)/UCr、白蛋白(ALBU)/UCr、α1-微球蛋白(α1MU)/UCr],同时检测尿常规和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HSP患儿CysC、尿微量蛋白系列检测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46例HSP患儿血、尿6项指标联合检测异常率为80.43%(37/46);血清CysC与尿微量蛋白系列呈正相关,该检测方法有助于发现早期尿常规阴性的紫癜性肾损害。结论尿常规阴性并不能排除肾脏的早期损伤,血、尿6项指标联合检测是诊断HSP早期肾损伤的良好指标,且CysC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尿微量蛋白,故血、尿6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肾损伤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尿微量蛋白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为HSP患儿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32例多次尿常规检查均正常的HSP患儿尿4种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清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结果 HSP患儿4种蛋白中1项以上异常28例(87.50%),β2-MG和(或)。α1-MG升高21例(65.63%),Alb(和)或IgG升高者18例(56.21%)。结论 尿4种微量蛋白能敏感地反映早期肾损害情况,可作为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内皮素(ET)、尿微量蛋白(a1-M、TRF、Alb)在新生儿窒息肾脏损害中的意义。方法 窒息组在生后第3天、第7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ET,同时测定其尿微量蛋白水平。对照组健康新生儿同期进行上述检测。结果 发现窒息组第3天尿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对照组。第7天重度窒息组尿ET平均水平虽高于对照组、轻度窒息组,但统计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尿微量蛋白( a1-M、TRF、Alb)变化与尿ET呈正相关(P<0.01)。结论 尿ET与尿微量蛋白含量测定可以作为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早期指标。新生儿窒息尿ET的增高与肾损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尿5项蛋白在过敏性紫癜肾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有关过敏性紫癜(HSP)肾脏受累情况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实验室指标及判断标准,现临床常用的指标阳性率很低,往往延误诊断及治疗。为了探讨HSP肾损害早期诊断和长期随诊的敏感指标而进行了此项研究。方法:检测尿5项蛋白[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和免疫球蛋白G(IgG)]、尿常规、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肾脏彩色多谱勒超声,综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分析HSP肾损害情况并评价上述指标的临床价值。结果:HSP患儿α1-MG 22.4±10.5、β2-MG 4.7 ± 2.1 、Alb 81.3 ± 37.2、TRF 4.9 ± 3.0 和IgG 36.6 ± 12.3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依次为 6.8 ± 4.2 , 1.1 ± 0.7 , 10.9 ± 5.1 , 1.2 ±0.5 , 2.9 ± 1.7 ;均 P < 0.01 ,各项指标的阳性率为:BUN和Scr 5.6 % ,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 6.7% ,临床症状和体征 12.2% ,尿常规 40.0% ,尿5项蛋白 80.0% ,尿5项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4项指标的阳性率(均 P < 0.01 )。尿5项蛋白异常的72例中有38例尿常规正常,而尿5项蛋白正常的18例中,只有2例尿常规异常,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 )。结论:尿5项蛋白能敏感反映HSP肾损害情况,可作为其早期诊断和长期随诊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和尿酶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伤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2004-10—2005-10在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和皮肤科住院的HSP患儿共43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酶法测定患儿尿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胺酶(NAG)的水平,同时检测尿常规和血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结果HSP患儿尿4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4项指标异常率79.07%(34/43),尿常规异常率13.95%(6/43);37例尿常规正常者4项指标异常率达70.57%(28/37),且4项指标较单项指标异常发生率高。结论尿4项指标联合检测是诊断HSP早期肾损伤的灵敏指标,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以降低肾损伤程度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为HSP患儿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45例血清Cr正常HSP患儿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抽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C).同时对观察组行尿常规检测.结果 HSP组血清Cyst-C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SP患儿尿常规阳性率33.3%(15/45),而血清Cyst-C阳性率71.1%(35/45),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通过检测HSP患儿血清Cyst-C,有助于发现血Cr正常的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尿表皮生长因子(EGF)质量浓度检测及其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91例HSP患儿为山东省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2003-01—2004-12住院确诊患儿,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HSP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的尿EGF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质量浓度,同时采用全自动特殊蛋白分析仪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质量浓度。结果(1)HSP患儿尿EGF质量浓度[(78.59±18.09)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9.30±13.92)ng/mL],差异有显著性(t值为13.64,P<0.01)。HSP各临床分型间比较发现紫癜肾型尿EGF质量浓度[(98.31±17.68)ng/mL]分别高于其它临床型:皮肤型[(78.76±12.66)ng/mL]、腹型[(77.16±11.77)ng/mL]、关节型[(76.49±17.45)ng/mL]、混合型[(77.71±13.49)ng/m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而其余各临床分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2)HSP患儿尿MA质量浓度为(43.21±10.23)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41±2.86)mg/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5.91,P<0.01)。(3)HSP患儿尿RBP质量浓度为(46.8±20.9)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8±4.8)ng/mL],差异有显著性(t′=11.98,P<0.01)。(4)91例急性期受检患儿中尿常规异常者14例(15.38%),尿MA升高者37例(61.67%),尿RBP升高者45例(75%),尿MA和(或)RBP升高者51例(85%),尿EGF升高者84例(92.3%),尿EGF阳性率与文献报道肾活检的相仿。结论HSP患儿尿EGF、RBP、MA质量浓度均明显增高,EGF在HSP伴有肾损害者早期升高尤为明显,考虑EGF增高可能与HSP病理改变程度有关,因此,EGF增高可作为HSP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血流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40例HSP患儿肾主动脉、叶间动脉、弓状动脉肾血流动力学变化,以3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HSP患儿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HSP组患儿肾主动脉和叶间动脉收缩期最大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谷值血流速度(Vmin)和阻力指数(RI)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弓状动脉Vmax、Vmin、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儿中多普勒肾血流异常28例(70%),尿常规异常14例(35%),尿微量白蛋白异常18例(45%).彩超肾血流检测的敏感性高于尿微量白蛋白、尿常规,尿常规与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普勒肾血流检测是早期发现HSP患儿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尿α1—M和MA检测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紫癜性肾炎,也是影响过敏性紫癜预后的决定因素。以往根据尿常规和肾功能改变确定肾损害,其发生率为30~90%不等。本文报告应用放免法检测尿常规、肾功能均正常的2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尿α_1-微球蛋白(α_1-M)和微量白蛋白(MA)的含量,以及23例紫癜性肾炎患儿的尿α_1-M和MA的含量作为对照,探讨其临床意义。 对象和结果 一、观察对象 正常对照组来自本院的轻症上呼吸道感染初诊患儿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肾血流参数与尿微量蛋白的关系.方法 测定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71例窒息新生儿及20名正常新生儿新鲜尿液中尿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同时抽取全部新生儿静脉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Ca2+、K+、Na+、Cl-,并分别在出生后第1、3、7天测定肾动脉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FV)、阻力指数(RI)、舒张末血流速度(EDFV)、时间平均流速(TAMX)、搏动指数(PI).结果 (1)窒息新生儿尿中α1-MG、TRF、MA、IgC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重度窒息组TRF、α1-MG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2)窒息组肾动脉EDFV在第1、3、7天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日龄组肾动脉RI和PI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肾血流参数EDFV与MA、TRF、α1-MG、IgG呈负相关(P<0.01),RI、PI与MA、TRF、α1-MG、IgG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通过肾血流检测可估计尿微量蛋白的高低,肾血流检测具有省时、方便、外界影响因素少、可连续观察等优点;通过尿微量蛋白的高低评估患儿肾血流,判断有无肾血管痉挛、肾缺血及早期肾损害,可为早期使用肾血管扩张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尿α1-微球蛋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尿α1-微球蛋白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4例血冷凝集试验阳性肺炎患儿的尿常规及尿微量蛋白,包括尿微量清蛋白(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转铁蛋白(TF)和尿IgG。结果24例中仅1例尿蛋白呈阳性。尿α1-MG在血冷凝集试验<1:256与≥1:256两组及病程≤2周与>2周两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而其他3项尿微量蛋白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P感染致早期肾损害多表现为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可能与免疫有关。尿α1-MG可用于MP感染致肾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尿NAG和RBP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变化。方法:采用对硝基苯酚比色法及ELISA测定窒息足月儿、早产儿和正常足月儿、早产儿生后第1,3,7天尿NAG活性和尿RBP含量。结果:重度窒息足月儿、早产儿生后第3,7天尿NA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NAG,RBP可作为早期监测肾功能损害的常规方法,尿RBP是一项较尿NAG更敏感的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4、-6、-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45例HSP患儿(其中20例并肾脏损害)及43例健康儿童血清IL-4、-6、-8及TNF-α水平,比较有和无并肾损害HSP患儿及HSP患儿与健康儿童细胞因子水平;分析IL-4、-6、-8与TNF-α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 1.HSP患儿血清IL-4、-6、-8及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无肾损害HSP与紫癜性肾炎(HSPN)组血清IL-4、-6、-8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HSPN组TNF-α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3.HSP血清TNF-α水平与IL-4无相关(r=0.278 P>0.05);HSP患儿血清TNF-α水平与IL-8正相关(r=0.524 P<0.01).HSP患儿血清TNF-α水平与IL-6正相关(r=0.670 P<0.01).结论 细胞因子IL-4、-6、-8和TNF-α可能参与HSP/HSPN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紫癜(HSP)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紫癜性肾炎(HSPN),也是影响HSP预后的决定因素,以往根据尿常规及肾功能改变确定肾损害,不利于早期诊断。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检测尿系列微量蛋白的排出量可作为判断肾损害的标志物。本文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C)和尿微量清蛋白(mA1b)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害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48例血清肌酐正常的HSP患儿作为观察组,3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均抽血后采用碱性苦味酸法检测血清肌酐(Scr)、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血清Cyst-C、免疫比浊法检测尿mA1b,同时对观察组做尿常规检测。并且随诊患儿1个月后复查血Cyst-C和尿mA1b含量。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血清Cyst-C为2.24±0.81 mg/L,高于对照组的0.85±0.20 mg/L,急性期尿mA1b为20.04±10.32 mg/L,高于对照组的2.30±1.38 mg/L。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SP患儿急性期血清Cyst-C和尿mA1b与恢复期血清Cyst-C(1.70±0.30 mg/L)和尿mA1b(13.20±8.16 mg/L)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SP患儿的尿常规异常率为33.3%(16/48),分别与尿mA1b异常率68.8%(32/48)、血清Cyst-C异常率72.9%(36/48)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SP患儿的尿mA1b与血Cyst-C异常率两者相接近,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Cyst-C联合尿mA1b检测是诊断HSP早期肾损害的灵敏指标,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可靠依据。[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5):346-348]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及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7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成常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组。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1个月、6个月监测尿微量白蛋白 (MA)、尿α1 微球蛋白 (α1 MG)。结果 治疗前三组尿MA ,尿α1 MG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后 1个月、6个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组 ,尿MA和α1 MG低于常规治疗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低分子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组相比尿MA和尿α1 MG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均可有效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情况以及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介素18(IL-18)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中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本组58例≤3岁的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在术前和体外循环开始后4、6、12、24 h留取尿样进行NGAL、IL-18、NAG、MA、α1-MG的检测.根据体外循环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对2组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各29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肾损伤组术后4、6、12 h的尿NGAL/尿肌酐(UCr)水平(2820.0μg,/g,905.7 μg/g,76.1μg/g)均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27.6 μg/g,19.5 μg/g,16.0 μg/g) (P <0.01).急性肾损伤组术后4、6、12和24 h的尿IL-18/UCr水平(3768.0 ng/g,1092 ng/g,421.0 ng/g,256.8 ng/g)均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511.7 ng/g,304.1 ng/g,207.5 ng/g,100.8 ng/g) (P <0.05).急性肾损伤组术后4、6h的尿NAG/UCr水平(1205.5 U/g,294.7 U/g)均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176.8 U/g,104.5 U/g) (P <0.01).急性肾损伤组术后4、6、12 h的尿MA/UCr水平(1628.0 mg/g,383.7 mg/g,121.2 mg/g)均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119.0 mg/g,81.3 mg/g,86.5 mg/g) (P <0.05).急性肾损伤组术后4、6、12h的尿α1-MG/UCr水平(804.4 mg/g,384.5 mg/g,104.4 mg/g)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154.0 mg/g,84.3 mg/g,37.2 mg/g)(P<0.01).尿NGAL、IL-18、NAG、MA/UCr和α1-MG/UCr 5个指标均在术后4h预测价值最大.结论 尿生物学标志物NGAL、IL-18、NAG、MA、α1-MG对体外循环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