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髌骨软化症(称髌骨软骨软化症)是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该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早期无X线征象,常造成漏诊。病理变化可见髌软骨变性、糜烂。本文搜集了54例髌骨软化症资料。  相似文献   

2.
髌骨软化症的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髌骨软骨软化症(简称髌骨软化症)是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该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早期无明显X线征象,常造成漏诊。本文搜集了72例髌骨软化症患者资料,旨在提高对髌骨软化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髌骨软骨软化症又称髌骨软化症,是髌骨软骨与髌骨后股骨同时发生退行性变的痰炳,为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CT设备的不断更新,MRI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该病的研究亦不断深入和发展.但是普通X线检查仍然是其最主要的检查办法和手段,特别是CR和DR等数字化X线设备的引进和使用,对该病较早期改变的显示亦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对该病的检出率。本文共收集自2003—2005年的典型病历50例,并进行了系统地回顾和分析,旨在加深和提高对髌骨软化症的认识。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髌骨软化症的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综述了近年来髌骨软化症的MRI研究进展。介绍了自旋回波、各种梯度回波、各种脂肪抑制技术和关节造影MRI技术在显示髌软骨方面的价值和限度,并对正常髌软骨和髌骨软化症的MRI信号特点的现状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髌骨软骨软化症病因和疼痛发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髌骨软骨软化症(Chondromalacia Patellae,以下简称“髌骨软化症”)是膝前部疼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此病在运动员中发病率高,据统计,该病占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门诊病例10.5%,占膝关节运动创伤的40.5%。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包括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髌骨软化症的低场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 0 .3TeslaMRI装置对 37例确诊为髌骨软化症的病例进行MRI检查 ,结合关节镜和手术结果对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 ,探讨不同程度软骨损伤的MRI表现特点。结果 以关节镜和手术结果为金标准 ,MRI诊断CMP的准确性为 79.4% ,其中早期 2 8.6 % ,晚期 92 .6 %。结论 低场MRI诊断晚期髌骨软化症准确性高 ,可作为判断髌骨软化症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MRI测量并分析髌股关节形态参数,探讨其与髌骨软化症(CP)之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MRI诊断为CP者64例(CP组),测量其髌股关节形态参数,并收集70例无CP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髌股关节形态参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CP发生于髌骨外侧关节面42例;CP组髌Wiberg指数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0),髌骨倾斜角、髌骨I-S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2、0.044);CP组滑车内外侧关节面比值、外侧滑车倾斜角、滑车深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2、P=0.008、P=0.000),滑车沟角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0)。结论CP好发于髌骨外侧关节面;髌骨Wiberg指数、滑车内外侧关节面比值、外侧滑车倾斜角、滑车深度对诊断CP有一定的诊断效能;提示髌骨不稳和滑车发育不良可能是导致CP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MRI T1-map成像技术评价早期髌骨软化症的可行性.方法 对26例早期髌骨软化症的患者(男11例,女15例,年龄16 ~30岁,平均24.1岁)和14名健康志愿者(男6名,女8名,年龄23 ~ 28岁,平均25.7岁)均采用Siemens 3.0 T MR超导型扫描仪进行膝关节MRI T1-map成像.分别观察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髌骨软骨T1-map彩图的色彩变化,并测得两组的T1值,应用秩和检验对所得T1值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髌骨软骨各层面各部位在T1-map上呈均匀的蓝色区域.病例组中有8例髌骨软骨在T1-map出现较多的浅绿色区域,T1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16例呈均匀分布的蓝色区域,但T1值增高;2例T1-map呈均匀的蓝色区域,T1值正常.正常对照组髌骨软骨的平均T1值为(1188.1 ±71.4)ms,病例组髌骨软骨的中位T1值为1272.5 ms(1226.8,1406.6) ms,统计学分析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髌骨软骨T1值有显著性差异(P =0.002).结论 T1-map成像技术可以发现有或者没有形态学改变的髌骨软骨内组织成分的变化,对早期髌骨软化症的诊断和监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年轻人髌骨软化症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髌骨软化症(Chondromalacia Patel-lae,CP)一直是运动医学及骨科医生关注的课题之一,年轻人与老年人都常有发病。在老年人往往是整个膝关节退行性变的一部分,而在年轻人,尤其是运动员、演员常常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出现。其病因、病理、发病机理及治疗、预后方面都有不同。本文就年轻人髌骨软化症的若干问题综述如下。自Budingen(1906)首次描述髌骨软化症以后的八十多年里,无数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在发病机  相似文献   

10.
髌股关节排列紊乱可导致髌骨力线不正,造成软骨损伤和退变,是导致髌骨软化症和髌股骨关节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正确认识髌股关节排列紊乱,有利于临床早期进行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锻炼和运动,从而延缓关节软骨的损伤和退变.本文介绍了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常用CT测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髌股关节生物力学研究的临床意义髌骨软化症(Chondromalacia patellae;简称CP)是运动创伤和骨科中常见的疾病,在运动员中发病率很高。它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严重地影响运动员的训练与运动成绩的提高。所以,CP的防治一直是运动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MRI分析髌骨位置与髌骨软化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生机制及对临床的意义.方法 对1052例患者(男506例、女546例)的膝关节MRI进行分析,其中髌骨软化症患者299例(男100例、女199例).分为1~19、20~39、40~59、≥60岁组,计算阳性率.用Insall-Salvati 法测量所有受检者的髌韧带长度(L)及髌骨纵径长度(P),计算出L/P值.分别用t检验或x2检验对所获数据进行比较,进而研究髌骨位置与髌骨软化症的相关性.结果 髌骨软化症的总阳性率为28.4%( 299/1052),女性为36.4% (199/546),男性为19.8% (100/506),女性高于男性(P<0.01).1 ~19岁组髌骨软化症患者16例(16.8%,l6/95),20~ 39岁组71例(17.9%,71/396);40~59岁组116例(33.2%,116/349);≥60岁组96例(45.3%,96/212),髌骨软化症随年龄增长阳性率增高.正常组与髌骨软化症组L/P值分别为1.15±0.15、1.24 ±0.17,正常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13±0.15,1.17±0.14;男性与女性髌骨软化症患者分别为1.20±0.17、1.26 ±0.16;各年龄组Insall-Salvati指数比较,1 ~19岁病变组与正常组L/P值分别为1.38±0.25、1.24±0.16,20~39岁病变组与正常组分别为1.24±0.17、1.15 ±0.16,40 ~59岁病变组与正常组分别为1.24±0.16、1.12±0.12,≥60岁病变组与正常组分别为1.21±0.16、1.12±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髌骨软化症的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长阳性率增高,高位髌骨与髌骨软化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何克  李忠 《西南军医》2016,(3):214-216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软骨成形治疗中青年人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EL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28例,均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加髌股关节软骨成形术,术后行康复功能锻炼,随访1年以上进行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有效26例,有效率92.88%,按改良Lysholm评分以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术前术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软骨成形术对中青年人膝关节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髌骨倾斜导致髌骨软骨软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髌骨倾斜是否为髌骨软骨软化(CP)的病因,髌骨软骨软化的发生与何种异常应力有关,选用24只雌性新西兰兔,随机分4组,每组6只。右膝为实验侧,将髌外侧支持带紧缩造成髌骨外侧倾斜,左膝实施假手术为对照侧,定期处死动物,分别进行髌骨倾斜角X线测量、髌骨软骨面的接触压力测量、软骨组织切片观察以及软骨组织Mankin评分。结果显示:实验侧髌骨倾斜角明显大于对照侧。术后6周至12周时,实验侧髌骨内侧软骨面接触压力明显较对照侧减低(p<0.05)。光镜下,术后6周时髌骨内侧面软骨中层与深层轻度变性,12周至18周时软骨明显变性,软骨细胞坏死或Clone状增生,中层与深层软骨基质较多纵行裂隙以及片状苏木素深染的纤维网,表面溃疡形成,SafraninO染色提示蛋白多糖严重丢失。软骨组织Mankin评分,实验侧髌骨内侧面软骨得分高于髌骨外侧面软骨(p<0.05),说明髌骨内侧面软骨退变较外侧面明显。结论:髌骨倾斜造成髌骨内侧面应力减低导致髌骨软骨软化。  相似文献   

15.
髌骨软化症的MRI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髌骨软化症(CMP)的MRI表现,研究MRI对CMP的诊断作用。材料与方法:对97例拟诊CMP膝关节的MRI表现和关节镜检查所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CMP的MRI表现为:(1)髌软骨内尖刺状或斑片状低信号;(2)软骨局部隆起,其内信号强度减低;(3)软骨表面不光滑;(4)软骨变薄;(5)软骨缺损、骨质暴露。以关节镜为标准MRI诊断CMP的敏感性为90.7%,特异性为78.6%,准确性为85.6%。结论:MRI能显示CMP的病理变化;在病变晚期,与关节镜的诊断符合性好;在病变早期,MRI在诊断上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疼痛性二分髌骨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阅读我所体育医院2006年12月~2008年11月的894例(195例运动员)患者的膝关节MR图像,选出8例(6例运动员)疼痛性二分髌骨和2例(1例运动员)无症状二分髌骨的MR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二分髌骨的发生率1.1%(10/894例),运动员的疼痛性二分髌骨发病率3.1%(6/195例)。8例疼痛性二分髌骨的MRI表现为:(1)副髌骨均位于主髌骨的外上极;(2)主、副髌骨间的结合区为软骨或纤维组织信号,1例结合区T2信号增高;(3)于结合区两侧的主、副髌骨骨髓水肿,2例结合区旁骨质内可见小囊变;(4)髌骨关节软骨完整。2例无症状二分髌骨的MRI无骨髓水肿的表现。结论:骨髓水肿是疼痛性二分髌骨患者的膝关节MRI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髌骨软化症、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韧带损伤、骨挫伤、骨软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及滑膜疾病诊断的价值是其它影象诊断方法不能比拟的。改进磁共振成象方法,研究膝关节软骨病变磁共振表现为一些著者重视,因为这决定了磁共振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力学矫正贴扎改善髌骨软化症患者疼痛的即时与短期效果。方法:(1)选取门诊和专业运动队髌骨软化症患者共129例,均实施肌内效贴力学矫正贴扎,通过比较单次贴扎前、贴扎后即刻患者疼痛情况,观察贴扎的即时效果。自身前后比较内容包括日常膝关节疼痛、物理检查(半蹲试验、推髌抗阻试验)时的疼痛,评价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2)随机抽选40例患者作为短期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肌内效贴贴扎治疗组和无贴扎对照组,每组各20例。贴扎组分别每3天贴扎1次(贴扎后保留2天贴布,去除贴布后休息1天),连续贴扎5次。对照组不进行贴扎治疗及其他任何治疗。通过治疗前后自身和两组之间疼痛评分对比,观察贴扎的短期疗效。结果:单次贴扎后即刻,日常VAS、抗阻伸膝试验痛、半蹲试验痛评分与贴扎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意义(P<0.001)。贴扎治疗组和对照组实验后各项疼痛指标差异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肌内效贴力学矫正贴扎对髌骨软化症患者缓解疼痛的即时与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髌骨软化症的诊断与治疗现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髌骨软化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其患病率高达36.2%,是一种难于治愈的疾病。作者在查阅大量国内文献的基础上,就髌骨软化症的病因、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物理疗法、手法、药物疗法、膝关节腔内注射疗法、针灸疗法、小针刀疗法、手法、中医疗法、康复训练、基因疗法等非手术疗法以及手术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髌骨软骨病疼痛发生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髌骨软骨病疼痛发生机制探讨国家体育总局成都运动创伤研究所(成都6l0041)张世明成都体育学院解剖教研室袁琼嘉髌骨软骨病,又称髌骨软骨软化症(Chondroma-laciapatellae),是一种以膝前部疼痛为主症的常见伤病。其发病率高,常给患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