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郑州市健康体检人群EB病毒(EBV)抗体检测结果,为鼻咽癌早期筛查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顺利完成EBV(Rta)-IgG、衣壳抗原(VCA)-IgA、早期抗原(EA)-IgA抗体检测,分析EBV抗体阳性情况及阳性患者分布特点及鼻咽癌风险。结果 共纳入健康体检者2 942例,检出Rta-IgG阳性73例、VCA-IgA阳性120例、EA-IgA阳性94例,Rta-IgG、VCA-IgA、EA-IgA单项阳性率分别为2.11%、3.23%、2.72%,Rta-IgG、VCA-IgA双项阳性率为0.37%,VCA-IgA、EA-IgA双项阳性率为0.48%。男性Rta-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的VCA-IgA、EA-Ig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的Rta-IgG、VCA-IgA、EA-Ig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60岁者Rta-IgG、VCA-IgA、EA-IgA阳性率更高。EBV抗体检测结果提示鼻咽癌患病风险低2 680例、轻度175例、中度76例、高度11例,男、女性的鼻咽癌风险患病风险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的鼻咽癌患病低风险、轻度风险、中度风险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45岁低风险者更多,而≥60岁者轻、中、高度风险者更多。不同鼻咽癌家族史者鼻咽癌患病风险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体现在低风险和中、高度风险人群。结论 郑州市健康体检人群EBV抗体检测结果以VCA-IgA阳性率最高、且男性VCA-IgA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60岁者Rta-IgG、VCA-IgA、EA-IgA阳性率更高、鼻咽癌患病风险增加,应加强健康体检人群EB病毒抗体检测,以做好鼻咽癌早期筛查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B病毒壳抗原(VCA)、早期抗原(EA)和核抗原潜伏蛋白(EBNA1)免疫球蛋白A抗体(IgA)的检测对鼻咽癌血清学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酶法(IE)和酶联吸附试验(ELISA)检测326例鼻咽癌患者、1290例非鼻咽癌门诊患者、职工体检767例血清中EB病毒VCA/IgA、EA/IgA、NA1/IgA抗体。结果鼻咽癌患者VCA/IgA、EA/IgA、EBNA1/I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9%、8t.9%、和87.7%;非鼻咽癌患者组为18.0%、0.2%、和15.3%;对照组为5.1%、0、13.8%。鼻咽癌组的三种IgA抗体阳性率均分别高于非鼻咽癌组和对照组(P〈0.001),非鼻咽癌组的VCA/IgA抗体阳性率亦高于对照组(P〈0.001)。检测VCA/Ig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7.9%和94.9%;EA/IgA为引.9%和100%;EBNAI/IgA为87.7%和86.2%。结论VCA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在较高的水平;EA灵敏度低特异度高;EBNA1灵敏度和特异度不及VCA,提示免疫酶法检测VCA/IgA抗体仍然是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理想的方法,ELISA法EBNAI/IgA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比前者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东莞市健康体检人群EB病毒隐性感染状况。方法对2016—2017年东莞康华医院的健康体检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B病毒核酸,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人群EB病毒阳性率和病毒载量差异。结果共检测8 576人,其中男性5 667人,占66.08%;女性2 909人,占33.92%。检出EB病毒阳性250人,阳性率为2.92%。男、女性平均EB病毒载量分别为(3.28±0.78)和(3.03±0.73)lg copies/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EB病毒阳性率为3.18%,高于女性的2.41%(P0.05)。不同年龄体检人群平均EB病毒载量和EB病毒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1岁和61岁~人群较高,平均EB病毒载量分别为(3.75±0.77)和(3.11±0.78)lg copies/mL,EB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53%和5.67%。结论东莞市健康体检人群EB病毒阳性率为2.92%,男性EB病毒阳性率高于女性,11岁儿童和60岁老年人群EB病毒阳性率和平均病毒载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不规则抗体临床科室分布情况、人群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年龄段及临床疾病诊断,探讨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人群抗体筛查阳性的概况,针对性提高输血效率并保障输血的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共计12 072名至本院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人群回顾性分析,阳性标本送至上海市血液中心做抗体鉴定试验。结果本院抗体筛查试验的阳性率为0.6%,且女性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0.67%)高于男性(0.46%);抗体筛查人群主要分布于本院急诊内科、急诊外科以及肿瘤血液科,而肝胆胰科(7.5%)、妇产科(5.25%)及肿瘤血液科(4.73%)患者的抗筛阳性率最高;抗筛阳性人群中,青年人群以妊娠为主,中年人群以肿瘤、体检诊断为主,老年人群以体检诊断为主(P0.05);男性和女性不规则抗体的检出方式都以体检为主(P0.05);男性中青年的抗筛阳性数远低于女性中青年(P0.05),且青年女性的抗筛阳性率最高;抗筛阳性的肿瘤诊断患者中,中年女性的人数高于中年男性(P0.05);临床出血性疾病的抗体筛查阳性率为8.3%;不规则抗体主要为抗-E、抗-M。结论针对肿瘤患者、女性及老年人群体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缩短抗筛阳性患者的备血时间,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输血效率,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6—2019年青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性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旨在为青海地区临床用血安全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6—2019年青海地区无偿献血者为调查对象,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形式收集调查对象人口特征信息,并对其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HCV-抗体、HIV-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2016—2019年共发放调查问卷154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 527份,问卷整体有效率为95.15%。男性79 003人,女性67 524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17∶1。平均年龄(32.43±2.54)岁,以本科及以上、学生为主,占比分别为41.32%、46.27%。HBsAg、HCV-抗体、HIV-抗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56%、0.66%、0.09%。不同年份青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HBsAg、HCV-抗体、HIV-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年不同献血点/方式(街头献血车/屋、站内献血、团队组织献血)HBsAg、HCV-抗体、HIV-抗体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BsAg、HCV-抗体、HIV-抗体检出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婚姻状态、职业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性别、学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指标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学历较高者低于学历较低者。结论 青海地区无偿献血不同特征人群HBV、HCV、HIV感染阳性率存在差异,应重点关注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全州县婚检人群中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到全州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医学检查人群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抗体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确定阳性率,并收集与感染有关行为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122名婚检人群中,HBsAg、梅毒抗体、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2.00%、0.32%、0.08%。不同年度HBs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10),男、女性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高于女性(P<0.05)。2012—2014年梅毒抗体阳性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各年度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阳性率高于农村(χ2=7.18,P<0.05);2012—2014各年度抗-HIV阳性率无明显差异(χ2=0.59,P>0.05)。结论全州县婚检人群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婚检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城区高于农村,梅毒、HIV抗体阳性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应加强婚检人群的梅毒、艾滋病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部分体检人群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EBVCA-Ig A)和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EA-Ig A)的阳性率和鼻咽癌的发病率。方法对2013年在长海医院进行EBVCA-Ig A抗体和EBEA-Ig A抗体检测的健康体检人群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 032名健康人群中EBVCA-Ig A抗体阳性175人,阳性率为1.25%,EBEAIg A抗体阳性125人,阳性率为0.89%,共同阳性者5人,发现鼻咽癌1人,人群检出率约为7.13/10万。EBVCA-Ig A和EA-Ig A抗体的阳性率与年龄无相关性。结论在上海开展EBVCA-Ig A和EA-Ig A抗体的联合检测进行鼻咽癌的早期筛查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2018—2022年AFP、CEA、EB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了解健康体检人群检测阳性率。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1 929例健康体检人群AFP、CEA、EB病毒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AFP阳性率为0.62%,CEA阳性率为0.21%,EBV-VCA-IgA抗体阳性率为2.38%。EBVVCA-IgA检测的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AFP、CEA、EB病毒抗体ELISA检测为有效的肿瘤检测初筛手段,需要结合临床进一步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衢州市农民脂肪肝患病情况,分析其致病相关因素。方法: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体检工程,随机抽取郊区和山区农村健康体检人员通过腹部超声筛查脂肪肝患者,抽取静脉血作代谢生化指标检测,并对脂肪肝形成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的超声检出率为8.20%(1615/18 070),其中郊区组检出率12.49%,山区组检出率5.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郊区组检出率男性(11.68%)低于女性(13.12%),男性检出率最高的是60~69岁年龄段,女性最高的是50~59岁年龄段;山区组检出率男性(6.64%)高于女性(4.51%);郊区组各年龄段的脂肪肝检出率均高于山区组;单因素与多因素Log istic回归分析,脂肪肝形成的共同因素是肥胖、胆石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结论:郊区农村已是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高发区,要重点加强郊区农村人群代谢性疾病监测管理和健康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秦娟  何雅军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8):1174-1176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血浆和白细胞EB病毒DNA的结果,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和白细胞EB病毒DNA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疑似EB病毒感染患者的外周血(EDTA-K3抗凝)814例,其中鼻咽癌患者18例,非鼻咽癌的其他患者79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同时同步检测血浆和白细胞的EB病毒DNA含量,比较鼻咽癌患者及其他非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血浆和白细胞EB病毒DNA的检测结果。结果 18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血浆和白细胞检测EB病毒DNA的阳性率相同,均为61%(11/18);其EB病毒DNA含量水平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796例其他非鼻咽癌患者血浆和白细胞检测EB病毒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2%(10/796)和7.4%(60/796),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血浆和白细胞EB病毒DNA的阳性率及其含量没有差异性(P〉0.05);而检测非鼻咽癌患者白细胞EB病毒DNA的阳性率高于血浆。  相似文献   

11.
廖莉娅  孔梅  刘春季 《现代保健》2010,(32):145-14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鼻咽癌(NPC)患者血液白细胞EB病毒DNA(EBV—DNA)和血浆EB病毒壳抗原抗体(EBVCA—IgA)的l临床应用。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4例NPC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EBV—DNA和EBVCA—IgA。结果34例NPC患者EBV—DNA阳性率为58.82%(20/34),EBVCA—IgA阳性率为44.12%(15/34),两者同时阳性为32.35%(11/34);30例健康体检者EBV—DNA阳性率为10.00%(3/30),EBVCA—XgA阳性率为3.33%(1/30),两者同时阳性为3.33%(1/30)。结论NPC患者血液白细胞EBV—DNA作为EB病毒的一种抗原物质,比EBVCA—IgA更能反映EBV在患者体内的实际情况,更适合在临床实验室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EB-VCA IgA)在鼻咽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09年7月-2011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EB-VCA IgA筛查的3 820例居民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EB-VCA IgA;对结果异常者取鼻咽部黏膜脱落细胞或活体组织检查,分析EB-VCA IgA在鼻咽癌筛查中的意义。结果在3 820例居民中,EB病毒抗体阳性48例(1.26%),确诊为鼻咽癌2例。结论在鼻咽癌的高发地区,EB-VCA IgA可作为一项常规防癌检查项目,以有利于鼻咽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血清中细胞角蛋白片段CK19-2G2、CyFra21-1浓度及EB病毒抗体VCA-IgA、EA-IgA滴度水平,评价以上四项肿瘤标志物对鼻咽癌诊断和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72例正常健康人和47例放疗前后的未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血清CK19-2G2、CyFra21-1浓度和VCA-IgA/EA-IgA滴度,CK19-2G2应用北京同生时代公司的仪器及试剂盒(化学发光法)检测;CyFra21-1应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VCA-IgA应用免疫酶法检测。结果未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血清CK19-2G2、CyFra21-1和VCA-IgA/EA-IgA的阳性率分别为:32.69%、46.15%、98.08%和71.15%,健康人群以上四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9.32%、9.72%、16.67%和0,P<0.01;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检验显示以上四项指标的Kappa值分别为:0.355、0.418、0.78和0.76;四项指标与临床分期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69.04、28.21、90.36和70.49,P<0.01);未分化型鼻咽鳞癌患者放疗前后CK19-2G2和CyFra21-1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血清CK19-2G2、CyFra21-1水平在鼻咽鳞癌患者和健康人群中有显著性差异,EBV VCA-IgA/EA-IgA滴度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有较高准确率;鼻咽鳞癌患者血清CK19-2G2、CyFra21-1水平与病理分期相关;血清CK19-2G2、CyFra21-1的水平可能对鼻咽鳞癌患者的预后评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Vimentin与LMP1蛋白在鼻咽上皮和鼻咽癌中的表达,揭示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MP1与Vimentin在30例鼻咽上皮组织和60例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1)LMP1在鼻咽上皮组织与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和90%;(2)与LMP1(-)组织比较,Vimentin蛋白在LMP1(+)的鼻咽上皮组织与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升高(P〈0.05)。结论:LMP1在鼻咽上皮组织与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上调Vimentin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龙川县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现状,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等在宫颈癌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1620例,根据就诊类型分为观察组(各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计划定期普查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480例)和对照组(随机抽查同期来我院就诊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1140例)。对TCT阳性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病理检查,确诊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结果1620例受检者中,TCT阳性258例(占15.9%),活检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者64例(占3.95%)、宫颈浸润癌2例(占0.12%)。在TCT阳性(258例)病例中,阴道镜检出异常者130例(占50.4%),其中活检结果为湿疣17例、CIN或浸润癌72例,阴道镜与活检诊断符合率为68.4%(89/130)。此外,不同年龄组对比发现,宫颈癌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高发年龄为30~49岁,TCT结合阴道镜检查是较好的宫颈癌筛查手段之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山区医师培训质量和增加经济投入,广泛开展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工作,能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827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对不同人群麻疹抗体进行分析。结果健康人群麻疹IgG阳性率为72.43%,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为1:500;6岁组和18月龄组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达到90.48%、89.47%,<8月龄组及30岁组阳性率最低,为56.34%、57.02%,GMT较高的是18月龄组和50岁组,分别为1:978、1:811,较低的是30岁组和<8月龄组,分别为1:254、1:370;常住人群与流动人群、男性与女性麻疹IgG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偏低,有发生麻疹病例的血清学基础。应加强血清学监测,特别是育龄妇女的血清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7.
范涛  杨维 《现代保健》2014,(26):26-28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的DR和CT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经病理学证实的72例鼻咽癌患者的DR和CT的影像学资料,比较其影像诊断价值。结果:通过DR对病变能够提供鼻咽癌诊断的病例共54例(75.00%),通过CT能够提供鼻咽癌诊断的病例共70例(9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6,P〈0.05),CT与DR相比,更有优势,且两种方法合并诊断率达100%。在不同鼻咽癌位置中,CT对于颅底骨质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放射的DR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P〈0.05)。经过临床观察,CT诊断的临床分期在Ⅳ期患者中的临床符合率均明显高于DR诊断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4,P〈0.05)。结论:DR可以初步诊断鼻咽骨质破坏,CT能更清楚地显示鼻咽部位的侵犯范围,两者结合可为该病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8.
HSP70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正常鼻咽组织、鼻咽异型增生和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6例正常鼻咽组织、11例鼻咽异型增生组织和47例鼻咽癌组织HSP70蛋白表达,分析鼻咽癌组织HSP70表达与鼻咽癌组织类型、恶性程度(鼻咽癌的病理分级)相关性。结果HSP70在正常鼻咽组织阳性率为18.8%(3/16)、表达弱(+);鼻咽异型增生组织阳性率为54.6%(6/11)、强度为中等(+~++);鼻咽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2%(33/47)、表达强(+++),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47例鼻咽癌组织标本中,19例为高分化,阳性率为31.5%(6/19)、强度为中等(+~++)。28例为低分化,阳性率为96.4%(27/28),表达为强阳性(+++)。结论HSP70表达强度以及阳性率与在鼻咽癌癌变进程呈相关,HSP70表达水平与鼻咽癌的类型、恶性程度(鼻咽癌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3DVH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剂量验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8例鼻咽癌病例在Pinnacle计划系统(9.2版本)中进行容积旋转治疗计划设计,通过网络把治疗计划传输至MOSAIQ网络系统上,同时把治疗计划导入ARCCHECK模体重新进行剂量计算。然后把重新剂量计算得到的剂量和计划文件以DICOM的格式传输到3DVH软件系统中,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的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之间的差异。其中比较的参数主要有:靶区的平均量(Dmean)、2%体积剂量(D2%)、98%体积剂量(D98%)以及Y通过率。危及器官如脊髓、脑干、视神经、眼晶体以及视交叉的平均剂量(Dmean)、1%体积剂量(D1%)。腮腺的平均剂量(Dmean)、30Gy的剂量体积(V30Gy)以及50%体积剂量(D50%)。结果:各个靶区的γ通过率均在95%以上,Dmean和D2%差异在1%以内,D98%差异在1.5%以内。危及器官的理论和实际测量的差异大都在1.5%以内。结论:3DVH系统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剂量工具,它可以更加直观的显示计划系统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