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 作者选择100例病期半年至十余年,经抗组胺药、钙剂、中药等治疗效果较差和无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50例。甲组用甲氰咪胍200 mg,维生素K_4 4 mg,赛庚啶2 mg口服每日三次;乙组则不加甲氰咪胍,若用药二疗程,症状不能控制或停药后即复发者,加用甲氰咪胍联合治疗。两组均10天为一疗程。根据两组治疗观察,乙组控制急性症状较快,同时对皮肤瘙痒症,丘疹性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疗效也好,但复发率较高。甲组有皮疹消退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  相似文献   

2.
940919 利福定和甲氰咪胍治疗痤疮疗效比较/徐明堂…//新医学.-1993,24(12).-624 将126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3组:1组40例,早晨1次空腹内服利福定150mg,用药10~36天,平均22天;2组42例,甲氰咪胍600mg/日,分3次服,用药14~36天,平均24天;3组44例,利福定、甲氰咪胍并用,药物用法、剂量分别与1、2组同,用药7~24天,平均15天。结果:1组痊愈16例,显效15例,无效9例,  相似文献   

3.
作者遇见1例荨麻疹性血管炎(UV)女性患者(30岁)有复发性荨麻疹性发疹史1年,皮疹持续48~72小时后消退。发作时伴发热、不适、光敏感、关节痛、畏光及结膜炎,自觉风团处烧灼感,不痒。体检:躯干、前臂、小腿有大的风团损害,少数呈靶形损害,较硬,多位于下肢。实验室检查除低补体血症外,余均正常。风团损害活检符合早期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皮损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示真表皮交界处有颗粒状 IgG 沉积,血管周围有浓染的纤维蛋白沉积。经强的松(60mg/d)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当强的松逐渐减量时症状复发。单用安他乐和甲腈咪胍无效,秋水仙硷,布洛劳和赛庚啶  相似文献   

4.
甲腈咪胍(一种取代的咪唑化合物)是组胺H_2受体的强效拮抗剂.自1977年以来被广泛应用.甲腈咪胍能阻断促胃液素和迷走神经对胃液分泌的作用,提示组胺是这些胃液分泌刺激物的介质;甲腈咪胍明显减少胃液的量和浓度.无论是在空腹还是在食物、组胺、五肽促胃液素、胰岛素及咖啡因刺激后,甲腈咪胍都能有效地抑制胃酸的生理性分泌.这就是甲腈咪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药理作用,同时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甲腈咪胍的副作用很少,且很轻微.短程治疗可以发生头痛、虚弱、肌肉痛、腹泻  相似文献   

5.
960244 山莨菪碱、甲氰咪胍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45例/王洪儒…//临床荟萃。-1995,10(19).-903 治疗方法:654-20.5~1.0mg/(kg·d),分两次静脉注射,甲氰咪胍1.2g/d,加入5%~10%葡萄糖500ml中静滴;紫癜完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改为口服654-210mg/次,日三次,甲氰咪胍0.4g,日三次,连服10天,紫癜无复发停药。结果治愈41例(92.1%),好  相似文献   

6.
<正> 荨麻疹的病因与发病机理相当复杂,有些往往找不到线索。象复发性荨麻疹这样难于治疗的皮肤病是不多见的。学者们认为荨麻疹的发病中,有两种组胺受体即H_1和H_2。迄今所用抗组胺药多只能对抗H_1受体,因此疗效往往不佳。Phanuphak等对用抗组胺无效的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用赛庚啶和甲腈咪呱联合治疗后50%有效。monoe等用安他乐同甲腈咪呱治疗本病18例并作双盲试验,其统计学表明,这两病合用比单用任何一种药都更有效。。甲腈咪呱并不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第一线药,仅在  相似文献   

7.
<正> 1989年1月~12月使用甲氰咪胍治疗扁平疣患者31例,其中男10例,女21例;年龄20~30岁,病程15天至10年;曾多次用各种方法治疗,疗效不佳。成人服甲氰咪胍  相似文献   

8.
中药封脐硬膏治疗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2月应用中药提纯物制成封脐膏神厥穴贴敷治疗慢性荨麻疹 ,疗效显著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主要选择各类荨麻疹 ,其中治疗组 :急性荨麻疹 2 7例 ,慢性荨麻疹 43例 ,皮肤划痕症 9例 ,丘疹性荨麻疹 6例 ,男性 38例 ,女性 47例 ,年龄在 6岁~ 75岁间 ,平均 2 4 2岁 ,病程 1小时~ 19年 ,平均 2 2 0天 ;对照组 :急性荨麻疹 2 2例 ,慢性荨麻疹 40例 ,丘疹性荨麻疹 10例 ,男35例 ,女 45例 ,年龄 7岁~ 72岁 ,平均 2 5岁 ,病程 2小时~ 17年 ,平均 2 40天。2 材料与方法2 1 药物 选用黄芪、徐长卿、黄芩、葛根、…  相似文献   

9.
甲氰咪胍(Tagamet,Cimetidini)1975年由Brimblelombe等合成,是最新的组织胺H_2受体的拮抗剂,近年来,已大量应用于治疗皮肤病。诸如甲氰咪胍和扑尔敏等H_1受体的拮抗剂联合运用,治疗慢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等疗效显著,本药治疗痤疮总有效率95.5%,皮脂分泌也受到一定抑制。提出了与H_1受体联合运用治疗异位性皮炎、天皰疮、大皰性类天皰疮。治疗系统性疾病伴有瘙痒(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胰腺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甲氰咪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慢性荨麻疹的14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70例,口服地氯雷他定5mg,每日1次;治疗组72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氰咪胍400 mg,每日2次,两组疗程为3周,分别于治疗结束时及后1个月、2个月观察记录临床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1.66%;对照组总有效率8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结束后1个月、2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6.67%和81.67%;对照组分别为62.97%和59.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甲氰咪胍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甲氰咪胍是一种组织胺H_2受体拮抗剂,过去几年,广泛应用于控制病理性的胃液分泌亢进的疾病和消化性溃疡.也试治某些皮肤病如慢性荨麻疹、色素性荨麻疹和瘙痒性疾病,获得不等的疗效.最近报道9例病人服用治疗剂量甲氰咪胍5周,发现有皮脂分泌减少现象.作者最近观察到2例服用此药所引起上述并发症.例1,45岁,男性.胃镜证实有胃幽门前溃疡,口服300mg,1日4次,2周内患者感到皮肤明显干  相似文献   

12.
甲氰咪胍引起的皮肤反应己报告有:Ⅰ型超敏反应,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剥脱性皮炎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脉管炎。虽然这些反应从未能由再激发试验证实。本文报告一例用此药期间发生两次荨麻疹性脉管炎。一男性病人,63岁,因十二指肠炎口服甲氰咪胍300mg每日4次,4天后手及前臂发疹并发展成全身性荨麻疹,眼周、面、耳和手部水肿。停药后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用英国Wellcome药厂研制的抗过敏新药新敏乐与甲氰咪胍联合治疗60例急性荨麻疹(AU),并与赛庚啶和甲氰咪胍合用作对照,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病例均来自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胃肠型5例、寒冷性12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18~64岁,平均病程3.2周。对照组60例(其中胃肠型3例,寒冷性1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17~56岁,平均病程2.7周。发病原因多与饮食药物、感染、寒冷有关,治疗组8例、对照组9例发病原因不明。治疗方法 停用其它抗过敏药物,治疗期间避免接触致敏物质。治疗组口服新敏乐8mg、甲…  相似文献   

14.
962215 甲氰咪胍为主治疗过敏性紫癜30例疗效观察/游志华//江西医药。-1996,31(2).-94~96 在一般常规疗法(路丁,维生素C,钙剂,扑尔敏)的基础上,分别加用激素、中药和甲氰咪胍治疗过敏性紫癜,有效率分别为73%,67%和97%。治疗组与激素组比较,X~2=5.41,P≤0.05,疗效显著优越;治疗组与中药组比较,X~2=7.92,P≤0.01,有显著性差异。认为甲氰咪胍有调节免疫作用,并可减轻免疫性肾脏损害,与H_1受体药物及钙剂合用有协同作用。加用甲氰咪胍治疗,有显效快、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慢性荨麻疹病因尚不清楚 ,病程迁延 ,疗效不很满意。有研究表明 ,联合应用组胺H1受体阻滞剂及H2 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用组胺H1受体阻滞剂〔1〕。作者应用特非那丁、甲氰咪呱加耳穴贴压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 ,其中男 4 7例 ,女 3 3例 ,年龄 2 4~ 4 8岁 ,病程 3个月以上。血分析、尿分析及肝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4 5例 ,其中男 3 0例 ,女 1 5例 ,年龄 2 4~ 4 5岁 ,病程 3~2 4月 ;对照组 3 5例 ,其中男 1 7例 ,女…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1985年7月~1986年11月应用甲腈咪胍(甲咪)口服治疗痊疮40例,以四环素组38例作对照观察,各组均系门诊病例,现将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赛庚啶引起膈肌痉挛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0~52岁间,2例因急性荨麻疹伴腹痛腹泻,1例因急性湿疹,1例因接触性皮炎,均口服赛庚陡2mg,每日3次,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l、维生素C1g。4例患者均在口服赛庚啶4~8小时后开始频繁打嗝,睡觉时缓解。停药后有2例在24小时内症状消失。有2例仍无缓解,给予针灸治疗,针刺足三里、内关两穴位。针刺时症状消失,取针后仍出现隔肌痉挛症状。其中1例患者针刺4次症状才消失。4例患者在停服赛庚啶后仍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同时加用PPA,皮疹很快消退O例患者半年后再次服用赛庚啶后又出现隔肌痉挛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口服转移因子胶囊、甲氰咪胍片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患者取穴四白、曲池、合谷、血海、丘墟、阿是穴,每日针刺1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中间间隔10天),同时口服转移因子胶囊、甲氰咪胍片,连服一月。对照组单口服药物不予针刺。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4,P<0.05)。结论:针刺联合转移因子胶囊、甲氰咪胍片治疗扁平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1993年 7月~ 1999年 12月 ,笔者共诊治带状疱疹患者 16 8例 ,其中 6例患者发病前有本病密切接触史。提示本病对存在免疫功能差异的密切接触者 ,有一定的近期传染性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6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2例 ,女 4例。年龄 18~ 6 4岁。发病间隔时间 :短者 11天 ,长者 2 6天 ,平均 14.3天。接触者关系 :夫妻间 2例 ,母子、母女间 2例 ,婆媳间 1例 ,同事间 1例。发病部位 :上肢 2例 ,躯干 3例 ,下肢 1例。治疗情况 :分别给予阿昔洛韦、潘生丁、甲氰咪胍等抗病毒药物 ;疼痛剧烈或 40岁以上者 ,短程应用了皮质类固醇、胞二磷胆碱…  相似文献   

20.
日光性荨麻疹较少见,根据临床特征容易识别,其发病机制仍未明确。可由多种波段引起本病,而紫外线最常见,虽曾试用多种药物治疗,然效果常令人失望。本文报道1例由可见光引起的日光荨麻疹用甲氰咪胍治疗效果良好。病人为25岁,日本妇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