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者自1986~1990年救治严重创伤、大手术后ARDS16例,死亡5例(31.3%)。提出对严重创伤、大手术后病人均应列为ARDS高危病人进行监测,应对其早期诊断。当出现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呼吸频数、低氧血症(PaO_2<8kPa)经高浓度吸氧后不缓解者即可确诊ARDS。强调及早使用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2.
呼吸功能不全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严重创伤病人的主要威胁,ARDS的死亡率约在50%以上,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肺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导致肺组织间隙水肿。本文作前瞻性临床研究,比较各种测定肺毛细血管渗透性的指标。同时在同一病例中进行血流动力学、呼吸、生化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材料和方法作者对1983年9月~1985年3月收治在西德汉诺威医学院外科病房的创伤病人,按多发性创伤分类评分法(PTS)估计创伤的严重程度。选择PTS总分超过30、伤后来经治疗立即入院的钝器创伤  相似文献   

3.
许多严重创伤病人经髓内钉固定(IMN)早期意外地出现呼吸功能恶化,并出现ARDS,其后果往往是致死性的。为探讨多发伤合并胸部创伤后早期IMN是否增加ARDS发生的危险性,对自1982年1月至1993年12月治疗的766例严重创伤病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创伤评分(ISS)>18、年龄在15岁以上合并股骨干中段骨折者有106人。将其分为两组,即胸部创伤组(T组)和无胸部创伤组(N组)。同  相似文献   

4.
俯卧位通气能有效改善大部分病人的氧合状况,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且实施比较方便,不会造成严重的副作用,因而可用于ARDS的辅助治疗。本文就俯卧位通气对ARDS病人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已证实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宫衰竭(MOF)是严重弥漫性自身破坏性炎症的结果,其中可有或无微生物的参与.创伤、休克和感染激起复杂的炎性反应,有关原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 (IL)-1β和IL-6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这些细胞因子对感染和脓毒性休克的病理机制已有了很多的研究,但对创伤后或出血性休克后的高细胞因子血症的报道不多.ARDS和MOF是外科监护宝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考虑到严重组织创伤、出血性休克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是引起过多的炎症细胞和介质激活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这些炎性反应是导致ARDS和MOF中发生细胞和功能不良的主要原因,作者就28例多发性创伤、20例腹主动脉动脉瘤(AAA)破裂所致出血性休克以及18例进行择期性AAA大手术病人的上述细胞因子浓度进行分析.28例多发性创伤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均>25.  相似文献   

6.
创伤和脓毒症后急性呼吸衰竭的死亡率可高达50%~85%。其治疗主要靠机械通气和呼气末正压(PEEP)。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一种新型的高频通气(HFV)问世,并被认为它是解决通常机械通气(CMV)失败或合并症的方法。作者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比较在治疗外科病人急性呼吸衰竭时采用通常机械通气与高频撞击通气的效果。本研究的对象为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并有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危险的113例病人。病人被随机指定接受CMV或HFV治  相似文献   

7.
创伤与ARDS     
一、创伤与ARDS的关系有人曾作过5000例外伤病人的统计,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者占2%其中住院病人并发此症者占6%,而住监护病房的严重病人并发此症者竟高达43%。据一般统计,因严重创伤而死亡的病人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主要死于ARDS。我院近年来救治的468例腹部伤员中有8例并发了严重的ARDS,  相似文献   

8.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LPVS)的应用是近年来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治疗中的重要进展。ALI/ARDS患者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改善气体交换和氧合,降低肺泡及循环内炎性因子的水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1,2]。但对于非ALI/ARDS需要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的病人,采用LPVS是否受益尚不明确[3]。胸部和腹部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本文对腹部和胸部手术中LPVS应用的研究进展文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ARDS机械呼吸治疗时最佳PEEP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已证实对急性呼吸困难综合征(ARDS)有效,由于其病因和严重程度不同,选择PEEP 的压力因人而异,而且随病情变化,每个病人最佳PEEP 也在发生变化,应随时进行监测和调整。本文对两例 ARDS 病人施行机械通气时选择最佳 PEEP 的指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与脓毒性休克相比,创伤性休克引起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理生理途径较为简单,主要和血管内凝血和纤溶抑制两个连锁系统有关。但对220例有发生ARDS高度危险的创伤病人的观察结果表明:常规诊断DIC的实验室方法,如连续血小板计数,乙醇凝胶试验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不能区别创伤ARDS病人和一般创伤病人。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寻找特异的凝血和纤溶功能的检查方法,作为诊断创伤ARDS的生化指标。作者对收入瑞典Uppsala大学医院ICU的18例严重创伤和手术病人进行了分析研究。入院时所有病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创伤性休克。多数是在创伤或手术后12~24小时后开始进行观察的。3~6天内,每8小时测定动脉血气,每12小时做胸部X线检查,每天测定抗凝血酶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损伤病人的骨折治疗在早期常被忽视,至后期才得到处理。当损伤累及脊柱、骨盆或股骨时,为了牵引必需将病人置于仰卧位,而此种制动的病人往往因呼吸衰竭或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败血症等并发症率增加。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一旦发生,则必须长期维持插管和机械通气以致增加感染机会。作者复习了1981~1983年有完整记录的132例病史。研究的目的是,(1)施行骨折固定的时间与ARDS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严重感染或死亡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5.5年间普雷斯利地区创伤中心收治的178例创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患者入院后即维持气道通畅,并维持呼吸和循环,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内置管接受PB7200呼吸机正压通气。ARDS的诊断标准为急  相似文献   

13.
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ARDS的发病率、致病因素、临床生理特征、病死率及其预测因子.方法 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心ICU在1994年4月~2003年12月间收治的5 314例患者中行回顾性分析.符合ARDS诊断的131例,其中115例存活时间超过24 h.所有患者在ARDS发生时进行APACHE Ⅲ评分、LIS评分和MODS评分.采集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血液生化指标、血气分析、ICU滞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与否、机械通气相关参数、是否手术以及是否急诊手术.结果 131例ARDS患者中有1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因为在24 h内死亡而被排除,4例患者因资料不完整而被剔除.存活时间超过24 h且资料较为完整的病例有115例病人,占收治人数的2.2%.115例ARDS患者中,男性62例(53.9%),女性53例(46.1%).年龄为55.56岁4-11.24岁,ICU滞留时间为11.27 d±7.24 d,APACHEⅢ评分(17.23±7.21)分.主要致病因素为肺部感染和脓毒症.死亡组的MODS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BE值也显著低于生存组.在第一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的MODS评分和气道平台压始终区别明显.住院病死率为55.7%.主要死亡原因为MOF.在ARDS发生时,对病死的独立预测因子有高龄、超过8分的MODS评分和超过2.76的LIS评分.结论 ARDS是ICU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综合征,致病因素主要为脓毒症和肺部感染;ARDS病死率较高,死亡原因主要为MOF;年龄、MODS评分和LIS评分可能是ARDS死亡预测的独立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6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总结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 将 492例胸部创伤患者按照诊断标准诊断为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36例 ,并进行分期。各期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 ,应用呼气末正压以及药物综合治疗。 结果  36例中死亡 9例 ,在先兆期 ARDS7例患者中死亡 1例 ,早期的 19例中死亡3例 ,晚期的 10例中死亡 5例。 结论 对于严重胸部创伤并发 ARDS的患者 ,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治疗以呼吸支持为主 ,并给予抗感染等药物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ALI/ARDS病人侧卧位通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LI/ARDS)病人实施侧卧位通气的效果。方法对 18例ALI/ARDS病人实施侧卧位通气 ,分别于通气前、侧卧位通气 1h后及恢复仰卧位通气 1h做血气分析 ,观察变动体位通气对呼吸循环指标的影响。结果 12例侧卧位通气有效 ,有效率 6 6 .7% ;其氧分压 (PaO2 )、氧分压 /吸氧浓度 (PaO2 /FiO2 )明显高于通气前 (均P <0 .0 1) ;恢复仰卧位 1h后上述指标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通气前 (P <0 .0 5 ) ;体位变动通气时病人呼吸循环指标变化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结论侧卧位通气对ALI/ARDS特别是对ALI病人治疗有效 ,与俯卧位通气比较 ,实施更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时,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以肺容积减少、顺应性下降、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学特征,发病率为59/10万。各种治疗如反比通气、高频振荡通气、俯卧位通气或液体通气、吸人NO或支气管扩张剂、后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使ARDS治疗得到进展,但其病死率仍为30%~50%,肺源性或非肺源性导致的ARDS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仍是严重创伤病人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严重创 伤病人常有免疫抑制,但过度免疫反应在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因学中起重要作用。创伤后早期营养支持(特别是通过肠道途径)可以减少感染并发症。另外,饮食中的特殊成分在改变或调节免疫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胸部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50例胸部创伤后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研究组(n=7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和IL-6)水平,记录机械通气和ICU停留时间,统计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EVLWI和氧合指数变化,观察治疗期间死亡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EVLWI和APACHEⅡ评分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氧合指数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病房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死亡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8.00%)(χ~2=4.920,P=0.027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可有效抑制胸部创伤后ARDS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肺部换气功能和肺部水肿症状,降低死亡率,缩短患者康复周期,提高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ICU常见的以难治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常需进行机械通气改善缺氧,提高氧合乃至改善全身状况,采取合理而有效的镇静措施可使患者更好地耐受人工气道及通气模式,增加呼吸机与患者的协调性,减少人机对抗,使机械通气达到最佳效果[1]。本研究旨在观察并评价咪唑安定在应用于ARDS机械通气患者持续镇静时对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1年2月~2003年5月本院ICU收治的诊断符合ARDS标准并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45.21±11.53)岁。其中严重肺部感染6例,多发伤5例…  相似文献   

20.
创伤后早期出现肝功能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峰  陈斌  周泽强  韩庆 《腹部外科》2005,18(5):294-295
目的探讨创伤早期出现继发性肝损伤的相关因素,提高对创伤的认识。方法对98例创伤病人入院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谷丙转氨酶与收缩压、血糖、ISS评分等依次进行相关分析。根据ISS评分或血糖是否正常或是否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 ic inflamm atory re-sponse syndrom e,SIRS)分组,进行肝损伤发生率的卡方检验。结果创伤早期肝损伤与血糖及ISS评分等成正相关,与收缩压、血红蛋白成负相关。严重创伤病人出现血糖升高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更易发生肝损伤。结论严重创伤常致肝功能损害,注意保护肝功能,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