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肿瘤病毒,可以引起被感染细胞的显著增殖甚至恶性转化。近年来的报道认为,HPV感染后上皮的增生性病与细胞周期的变化密切相关,而细胞周期改变又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的变化有密切关联。本文就HPV感染对角质形成细胞周期相关因子的影响和意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死亡率较高。宫颈癌与HPV感染密切相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但是,较高的HPV感染率与较低的宫颈癌发病率又说明宫颈癌的发生还需要其他因素的参与〔1〕。分子病理学表明: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与细胞周期调节紊乱关系非常密切〔2〕。真核细胞最重要的细胞周期调控系统是Cyclin-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A(CDKN2A)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的78名妊娠非HPV感染志愿者为对照组;同时期在医院产检的521例妊娠HPV感染患者,根据妊娠时间分为早期组258例,中期组158例,晚期组105例。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DKN2A基因多态性。结果妊娠晚期组、中期组、早期组HPV感染者和对照组CDKN2A rs7036656在TT、CC、TC/CC基因型者的分布中有统计学差异,HPV感染者呈TT基因型分布的最多,CC、TC/CC基因型分布的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期HPV感染中,感染者孕周越长,呈TT基因型分布的最多(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CDKN2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在TT、CC、TC/CC与HPV感染有关(P<0.05)。结论 CDKN2A基因多态性会增加妊娠期女性HPV感染风险,其基因位点突变发生HPV感染的可能性与患者孕周有关。  相似文献   

4.
感染人乳头瘤病毒 (HPV)可引起相关疾病 ,高危型HPV尤其是HPV变异体可能对恶性肿瘤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HPV的不同型具有不同的生理及生化特征 ,又都是宫颈内皮损伤和宫颈癌的危险因素。HPV致宫颈癌还必须有其它因子参与 ,针对HPV感染的预防性及治疗性疫苗在临床上的使用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辛复宁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的宫颈疾病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HPV感染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辛复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1个月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炎症因子变化,临床疗效及6个月后HPV感染复发情况。结果:宫颈局部CD3~+ T细胞、CD8~+ T细胞、CD4~+ CD25~+ T细胞以及Foxp3~+ Tregs、IgA、IgG和IgM、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水平,治疗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HPV感染复发率(2.2%)低于对照组(15.6%)(P0.05)。结论:辛复宁可治疗HPV感染相关的宫颈疾病疗效显著,感染复发更低,与患者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炎症因子等水平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我国与食管癌发生的病因学关系。[方法]在国内万方网,检索有关HPV与食管癌相关的研究文献,研究纳入标准是:以聚合酶链反应或原位杂交为检测方法检测HPVDNA,并且研究病例既有食管癌组织又有正常对照组织。将所得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入选12篇文献进行HPV16型特异性检测,其结果显示,食管癌组织标本中HPV16占38.6,正常组织标本中HPV16占15.9,HPV16感染率与正常对照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16感染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病原因子。  相似文献   

7.
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可引起相关疾病,高危型HPV尤其是HPV变异体可能对恶性肿瘤的形成起决定作用。HPV的不同型具有不同的生理及生化特征,又都是宫颈内皮损伤和宫颈癌的危险因素。HPV致宫颈癌还必须有其它因子参与,针对HPV感染的预防性及治疗性疫苗在临床上的使用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与宫颈病变组织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7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进行诊治的126例HP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HPV的DNA检测分型结果,将其分成HPV16感染组42例,HPV18感染组42例,以及非高危型HPV感染(NHRT-HPV)组42例,比较各组宫颈病变组织的IFN-γ、IL-10表达,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相关指标,以及线粒体腺苷酸转运体(ANT)、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2(PD-L2)及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并分析HPV感染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各组IFN-γ及IL-10的mRNA及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PV16组和HPV18组IFN-γ的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低于NHRT-HPV组,IL-10则明显高于NHRT-HPV组(P<0.05)。各组TLR4、依赖髓样分化因子(My D88)及核因子kB(NF-k B)的mRNA及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HPV16组和HPV18组TLR4、My D88及NF-k B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NHRT-HPV组(P<0.05)。各组ANT、PD-L2及Survivin的mRNA及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HPV16组和HPV18组ANT的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低于NHRTHPV组,PD-L2及Survivin的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HRT-HPV组(P<0.05)。HPV感染与IL-10、TLR4、My D88、NFk B、PD-L2及Survivin呈正相关,与IFN-γ、ANT呈负相关。结论 HPV感染与免疫功能指标,TLR4信号通路相关指标以及细胞增殖相关基因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其中HPV16、18感染与IL-10、TLR4、My D88、NF-k B、PD-L2及Survivin呈正相关,与IFN-γ、ANT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高龄备孕妇女生殖道人乳状瘤病毒(HPV)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感染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HPV感染的相 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以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孕前保健门诊2017年7月—2019年7月的1326例高龄备孕妇女为研究 对象,对其 HPV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和 HP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取宫颈分泌物进行 21种 HPV基因型检测。结 果 1326例研究对象 HPV相关知识知晓总分为 20分,平均(11.23?2.09)分,低于平均分数。其中 HPV感染者的平均得分为 (9.70?1.52)分,未感染者的平均得分为(13.69?1.7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出HPV感染率为9.28%, 感染亚型主要为16,52,11,58,68;长期使用避孕套、口服避孕药、生殖道感染和丈夫阴茎包皮过长、吸烟等都与HPV感染 关系较大。结论 高龄备孕妇女HPV相关知识认知度低,长期使用避孕套口服避孕药、生殖道感染和丈夫阴茎包皮过长、吸烟 等都与HPV感染关系较大。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与HPV的持续性感染,以及各亚型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且高龄女性具有更高的 宫颈癌患病风险。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活动,提高育龄妇女HPV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从而降低HP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s)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及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9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87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将所选患者分为A组86例、B组70例、C组31例,并根据所选患者HPV感染情况将其分为HPV感染组(140例)、非HPV感染组(47例)。统计A、B、C三组临床资料,比较A、B、C三组及HPV感染组、非HPV感染组宫颈组织中TLRs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并予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宫颈组织中TLRs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与HP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C组宫颈组织中TLR3、干扰素-β(IFN-β)基因表达均低于B组、A组,B组均低于A组(P<0.05); C组宫颈组织中TLR7、TLR9、核因子-κB(NF-κB)基因表达均高于B组、A组,B组均高于A组(P<0.05);HPV感染组宫颈组织中TLR3、IFN-β基因表达均低于非HPV感染组(P<0.05); HPV感染组宫颈组织中NF-κB基因表达高于非HPV感染组(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高龄备孕妇女生殖道人乳状瘤病毒(HPV)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感染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HP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以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孕前保健门诊2017年7月—2019年7月的1326例高龄备孕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HPV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和HP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取宫颈分泌物进行21种HPV基因型检测。结果1326例研究对象HPV相关知识知晓总分为20分,平均(11.23?2.09)分,低于平均分数。其中HPV感染者的平均得分为(9.70?1.52)分,未感染者的平均得分为(13.69?1.7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出HPV感染率为9.28%,感染亚型主要为16,52,11,58,68;长期使用避孕套、口服避孕药、生殖道感染和丈夫阴茎包皮过长、吸烟等都与HPV感染关系较大。结论高龄备孕妇女HPV相关知识认知度低,长期使用避孕套口服避孕药、生殖道感染和丈夫阴茎包皮过长、吸烟等都与HPV感染关系较大。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与HPV的持续性感染,以及各亚型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且高龄女性具有更高的宫颈癌患病风险。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活动,提高育龄妇女HPV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从而降低HP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正>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在认识上仍有许多误区,导致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由此带来后续不必要的创伤性检查和/或多次不必要的无创伤性的HPV细胞学检测,对患者身心造成伤害,浪费有限的社会医疗资源,并引发一系列家庭矛盾、医患关系等社会问题。医务人员必须全面了解HPV感染的相关问题,才能做好HPV感染的防治和宣教工作。1宫颈癌危险因子研究简史  相似文献   

13.
HPV致宫颈癌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而引起妇女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 ,目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该文对HPV基因组特征与宫颈癌的易感性 ,宿主感染后HPV影响机体组织人白细胞抗原 (HLA)分子表达 ,逃脱免疫监视 ,降解 p5 3,使 pRb失活 ,下调抑癌基因p2 1、p2 7表达等而导致宫颈癌的相关分子机理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密切相关,阻断HPV感染是预防宫颈癌及相关疾病的关键。HPV疫苗的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宫颈癌及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有关HPV疫苗的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提高HPV疫苗的接种率,预防宫颈癌及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rrjk》2017,(8)
据相关研究证实,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持续感染存在一定联系,特别是HR-HPV感染,宫颈糜烂程度越高,HPV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宫颈糜烂合并HR-HPV持续感染将会大大提升宫颈癌发生率。本文主要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HPV感染的宫颈糜烂患者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HPV致宫颈癌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而引起妇女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该文对HPV基因组特征与宫颈癌的易感性,宿主感染后HPV影响机体组织人白细胞抗原(HLA)分子表达,逃脱免疫监视,降解p53,使pRb失活,下调抑癌基因p21,p27表达等而导致宫颈癌的相关分子机理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文彩荷  何莲芝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85-3988
目的:探讨HPV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与生殖道其他常见病原菌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12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门诊的有生殖道感染964例妇女的阴道和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HPV及常见病原菌的检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HPV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964例妇女共检查出HPV阳性423例,感染率为43.88%,混合感染(包括二重感染)136例,占HPV感染的32.15%.HPV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性伙伴数>1人,妊娠次数≥3次者,感染HPV的风险增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UU、MH、假丝酵母菌、阴道毛滴虫感染与HPV感染均有相关性(P<0.05),并且CT、UU、MH、假丝酵母菌与HPV多重感染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①初次性生活年龄过小、性伴侣数过多、妊娠次数过多为HPV感染的高危因素.②CT、UU、MH、假丝酵母菌、阴道毛滴虫感染与HPV感染均有相关性.③CT、UU、MH、假丝酵母菌感染与HPV多重感染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衡阳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病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宣传HPV感染及宫颈癌防治知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衡阳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病人200例。将192份有效问卷数据录入Epidata导入SPSS18.0软件,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92名调查对象(男94名,女98名)对HPV、尖锐湿疣、宫颈癌和宫颈癌预防方法知晓率分别是25%、49%、83.3%、37.5%,对HPV携带人群、HPV与尖锐湿疣及宫颈癌相关性认知水平分别为54.2%、41.7%和33.3%;有94名病人(49%)愿意主动了解HPV感染预防方法,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HPV感染知晓率、HPV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及预防HPV感染主动性。结论住院病人HPV感染和HPV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认知水平偏低,应加强防治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JAK/STAT途径的负调控因子,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OCS-1)在宫颈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0份宫颈癌新鲜手术标本和20份非肿瘤标本,用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实验分析宫颈癌不同病理阶段SOC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高危HPV感染的标本和无HPV感染的SOCS-1的表达,并与正常宫颈组织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组织中SOCS-1比较,58%的肿瘤组织不表达或减少表达,免疫组化检测、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的结果一致。与未感染HPV的标本比较,高危HPV感染的标本低表达或不表达SOCS-1。结论高危型HPV16、HPV18的感染可导致SOCS-1的转录失活,表明高危型HPV癌蛋白抑制SOCS-1的表达,意味着SOCS-1在宫颈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人子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致癌作用的主要基因为E6、E7.癌蛋白E6和E7通过与细胞抑癌基因p53和Rb蛋白产物作用并使之失活,导致细胞周期调节紊乱.近几年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端粒酶是癌变过程诸多环节中关键一环,端粒酶活性可能成为临床检测宫颈癌一个重要的肿瘤标志物,E6、E7对端粒酶的表达调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综述HPV E6、E7与端粒酶激活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相关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