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Bowie提出在进行破伤风类毒素初次免疫后,不需要进行破伤风类毒素加强免疫,而是在受伤后,当有破伤风倾向时进行免疫注射。研究者对Bowie的观点提出了疑问,究竟什么样的伤口有发生破伤风的危险,在被调查的病人中没有一个人认为他们的伤口非常危险,需要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加强免疫。一位87岁的老翁右手偶然被擦破后,很快发展为严重的破伤风(血清破伤风抗体0.13IU/ml),他曾在30年前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加强免疫注射。尽管采用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类毒素、青霉素和外科清创等治疗措施,经过7周的全力抢救,终因血压下降、肌肉痉挛和…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健康》2009,(11):48-48
问.什么情况下需要打破伤风针呢?答悠所说的破伤风针,其实指的是破伤风抗毒血清。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它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如伤口、骨折、烧伤,甚至木刺或锈针剂伤)而侵入人体,并在伤口深部缺氧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破伤风杆菌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全身特异性感染。  相似文献   

3.
582例新生儿破伤风分析潘桂英,冼焕初为了解我市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探索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措施,我们对清远市人民医院1984年1月1日至1992年12月31日收治新生儿破伤风病例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措施进行了探讨。1资料来源与方...  相似文献   

4.
ICU重症破伤风是感染破伤风梭菌而引发的疾病,破伤风梭菌属于绝对厌氧菌,可产生神经痉挛毒素,毒素非常强。这种毒素在周围大量扩散,侵入人体肌肉组织,引发破伤风。破伤风病情凶险,多为重症,且治疗难度非常大,病死率极高,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威胁。通常情况下,破伤风患者入院后都在普通病房治疗,出现严重窒息才会转入ICU病房,但这样会延误治疗时机,危及生命。近年来,ICU病房处理流程不断优化,治疗理念不断更新,很多破伤风患者可以尽早进入ICU病房治疗,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在认识破伤风、了解其发病机制的前提下,本文着重介绍ICU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肇庆市从1999年开始按照《全国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要求全面开展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工作,7年来共监测到新生儿破伤风病例122例。为探讨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以制定有效的新生儿破伤风防制措施,现将监测到的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项先和 《现代保健》2011,(19):151-152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人工免疫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临床在应用破伤风被动免疫上,凡有皮肤黏膜破损者都常规作为预防,但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在一般伤口中不能生长,伤口的厌氧环境是破伤风杆菌感染的重要条件。笔者就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1G)在临床上的应用阐述一下自己不成熟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为制定预防、控制、消除破伤风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桑植县不同地区人群的破伤风抗体水平进行了监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选择桑植县五道水乡,凉水口镇、澧源镇、廖家村镇、瑞塔铺5个乡镇...  相似文献   

8.
破伤风是扩大免疫规划(EPI)针对的疾病之一,随着百白破混合制剂的广泛使用,浈江区人群破伤风的发病率不断下降,为了解该区人群破伤风免疫水平,评价预防接种的质量,制定针对性措施,进一步降低破伤风的发病率,我们对浈江区人群破伤风免疫水平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信宜县113例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分析邱文振新生儿破伤风是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卫生问题,我国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仍较高,为了解我县的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对1993年新生儿破伤风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来源与方法资料来源收集信宜县人民医院1993年1月...  相似文献   

10.
1987~1994年龙岩地区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情况调查李桂花,张秋金为了预防并控制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现将我区1987~1994年181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987~1994年按规定时间上报的新生儿破伤风...  相似文献   

11.
1990-1999年广西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广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和特点,为实现2005年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1990年以来广西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1999年以来广西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的新生儿破伤风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1995年进行突击接种后,广西的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有明显的下降,从1995年的1.40‰下降到1999年的0.94‰,高危县逐渐减少,但发病率仍较高,发现有明显的夏、秋高峰,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男女性别比差异极大,分别为4.4:1和4.9:1,98.90%的病例母亲无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史。结论 TT突击接种能迅速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必须采取在高危地区实施TT突击接种的策略,加强监测、宣传和基础卫生服务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破伤风预后的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各项危险因素对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综合作用。【方法】对297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显著性变量,进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式进行危险因素多元回归分析,计算OR值及其95%可信限等。筛选出相互独立的危险因素与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潜伏期、痉挛前期、痉挛发作持续时间、开始治疗的时间及并发症均为影响新生儿破伤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控制新生儿破伤风预后的各项危险因素,可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慈溪市1996—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的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方法对慈溪市1996—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慈溪市10年间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38例,年平均发病率波动在0.11%~1.01%之间,病死率为13.2%,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以男性为多,病例平均日龄6d,高发于外省来慈溪市的妇女,所有病例均采用土法接生且无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史。结论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及人口流动是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因素。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推广住院分娩,对高危人群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加强新法接生培训是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破伤风(tetanus)是伤口感染破伤风杆菌后产生的破伤风杆菌毒素所致的急性特异性外科感染,临床上以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是外科感染中的严重并发症。据国内资料统计,在温暖、潮湿气候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免疫不普及和接种不充分,破伤风仍然是贫困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338名孕妇破伤风抗体水平检测王世清,王长江,黄淑云,周纯良,唐蕊妍,王艮娜新生儿破伤风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优先控制的疾病,我国提出在1995年基本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实践证明,对孕妇或育龄妇女实施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为了解我省孕...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破伤风病情重,病死率高,是当前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1995年开始,国家卫生部下令在传染病分类中,新生儿破伤风由两类上升为乙类,1999年开展了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的主动监测,现将我院1990~1998年收住入院的24例新生儿破伤风分析如下。 临床资  相似文献   

17.
全球消灭新生儿破伤风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大会通过决议-1995年全球消灭新生儿破伤风。为实现这一目标,世界各国政府和卫生机构都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组织人员对新生儿破伤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措施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就这些方面取得的进展作简要的综述,对育龄妇女进行2针以上的破伤风类毒素接种,为孕妇提供清洁的分娩,加强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确定高危地区是消灭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福州市2000~2002年新生儿破伤风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福州市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为控制和消除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2年福州市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州市2000~2002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14‰~0.55‰,病死率为12.50%~18.75%;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病人中,流动人13较多,男婴多于女婴,在家中分娩的、母亲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的较多。[结论]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推广消毒接生.对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是减少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TAT与破伤风     
贾洪斐  万青 《医药与保健》2002,10(12):54-54
精破抗(T、A、T)为精制破伤风抗毒素的简称。它自问世以来,大大降低了破伤风的发病率。可是由于很多患者甚至部分基层医生对精破抗的身份和特长认识不足,致使其不能充分发挥效力,为破伤风的预防工作带来很大障碍,因此,人们应该更加了解精破抗。精破抗是通过中和病人体液中的破伤风毒素,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说起破伤风病,有人认为是由破损的皮肤伤口感受外界风邪引起的,故对外伤往往忽视伤口的彻底处理,以为用了精破抗就会安然无恙。其实,导致破伤风的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人畜粪便及生锈的铁器表面,当皮肤或粘膜受伤有创…  相似文献   

20.
百白破联合疫苗自(DPT)纳入免疫规划以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大大降低。为评价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及其接种的质量和效果,我县在2008年进行了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免疫成功率监测,本文就2008年监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