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包括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言语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儿均接受应用行为分析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和言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超低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评估,并比较2组核心症状的改善率,以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2组的ABC及CA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核心症状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言语治疗和感觉统合训练可能会更有效地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在疗养工作中开展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前景。方法根据疗养院服务对象的情况运用经颅磁刺激的相关参数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保健。结果经颅磁刺激治疗与疗养工作紧密结合,在疗养院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结论经颅磁刺激在疗养院有很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应尽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对脑损伤儿童脑氧含量和脑组织灌注以及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每组脑损伤儿童脑组织经颅磁刺激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还原血红蛋白浓度(CHb)和氧合血红蛋白浓度CHbO2的变化值及反应脑氧合的氧饱和度(rSO2)绝对值,进一步得到反应脑灌注的CHbD=CHbO2-CHb;应用婴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60例儿童孤独症住院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加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ABC评分、Gesell发育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ABC评分低于对照组,Gesell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降低了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ABC评分,提高了Gesell发育评分,提高了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了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执行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新型电生理技术,逐渐被用于探索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本文就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概况、重复经颅磁刺激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其改善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和安全性等做一综述。临床研究表明高频刺激、低频刺激、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对执行障碍均有疗效。然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和最佳治疗方案尚无统一定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经颅磁刺激技术在癫痫中的研究与应用的国内外近况做一介绍,以期为癫痫临床治疗开阔思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1994/2004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为“经颅磁刺激,癫痫”,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Journals@OvidFullText1980/20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epileps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临床或动物试验研究以及综述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明确诊断标准。②随机对照实验或对照试验。③治疗组干预措施为经颅磁刺激或经颅磁刺激合并抗癫痫药物或经颅磁刺激合并安慰剂;对照组干预措施为抗癫痫药物、抗癫痫药合并模拟经颅磁刺激、单纯经颅磁刺激或不采用抗癫痫措施。④综述文献为近5年来经颅磁刺激技术在神经精神病学方面研究的综述全文。排除标准:①非对照研究。②治疗组或对照组的干预措施不符合纳入标准。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113篇,按上述标准纳入26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资料综合:26篇文章中12篇为综述全文,7篇总结了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精神科学方面的应用及进展,5篇经颅磁刺激在癫痫领域的研究。4篇为动物试验研究。8篇为临床随机对照研究,2篇为对照研究。结论:经颅磁刺激在癫痫研究中是一种安全有效而可靠的非侵入性的新方法,为临床研究和治疗癫痫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目前虽然存在一定副作用,但相信随着磁刺激设备和刺激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此技术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6 例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15),另19 名正常儿童为正常组。在基础康复治疗的同时,观察组患儿进行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对所有患儿以及正常儿童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数条动脉的流速低于正常组,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数条动脉流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脑瘫痉挛型双瘫儿童的脑内血流呈低流速高阻力的状况,而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其血流状况。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DOC)患者的促醒治疗, 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当前高压氧、药物、脑深部刺激(DBS)、经颅磁刺激(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迷走神经刺激(VNS)、低强度聚焦超声刺激(LIFUP)等均有相关研究报道。近年来, 经颅磁刺激在DOC治疗方面的疗效较显著, 本文对经颅磁刺激在DOC患者评估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旨在为DOC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方法已应用于多种神经疾病的治疗,近些年研究人员尝试应用该技术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情绪障碍、认知障碍、睡眠4个方面进行治疗。本文就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增加人们对经颅磁刺激的认识,并为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经颅磁刺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颅磁刺激的几大热点中,其一是它的安全性能,在大部分情况下经颅磁刺激是安全的,但随着刺激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它可能的危险性(例如诱发癫痫)是否会增加,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故应用经颅磁刺激必须遵循一定的安全规则。其二是应用的开发,单个经颅磁刺激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在临床应用广泛,快频率经颅磁刺激的出现又大大增强了它在评估和检测疾病方面的功能。近几年来,人们又开始了对它的治疗性应用的探讨,并且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