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强 《西南军医》2012,14(5):800-800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系原发于鼻咽部粘膜被覆上皮的恶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力强,极易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局部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特点。鼻咽部组织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是确诊鼻咽癌的标准。但因鼻咽部病变位置隐蔽,传统间接鼻咽镜检查视野  相似文献   

2.
在鼻咽部肿瘤的X线检查中,常规采用颅底平片,鼻咽部普通KV侧位子片及鼻咽部软组织侧位摄影等,都对诊断鼻咽部病变有一定的价值,但软组织显示不够理想,颈椎椎体及下颅骨升支与其影像重叠,易造成误诊,漏诊。采用高KV摄影避免了以上摄影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进小儿鼻咽部侧位应用价值。方法:取小儿鼻咽部普通侧位和改进侧位各5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小儿鼻咽部改进侧位重照率为零且鼻咽部气道及软组织显示清晰。结论:改良鼻咽部侧位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局部穿刺栓塞治疗头颈部高血流病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总结局部穿刺栓塞治疗头颈部高血流病变的经验。方法 11例头颈部高血流病变(8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3例鼻咽纤维血管瘤)进行了局部穿刺栓塞治疗。数字减影颈动脉造影在Philips V3000下完成。颌骨中心性血管瘤采用的栓塞材料为附纤毛的螺形圈,鼻咽纤维血管瘤采用的栓塞材料为组织胶(N-butyl-2-cyanoacrylate,NBCA)。穿刺针为14G和长7号注射针。结果 颌骨中心性血管瘤急性出血的患者经局部穿刺栓塞圈栓塞,有效控制了出血。随访9~24个月后,未发现有口腔内渗血或出血,随访X线平片可见螺形圈周围成骨。3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局部穿刺栓塞后行手术治疗,手术中未行输血,完整摘除肿瘤。结论 局部穿刺栓塞治疗头颈部高血流病变是1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部侧位CR片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儿童腺样体肥大120例,均摄取鼻咽部侧位CR片,测量顶后壁软组织厚度(A值)和鼻咽腔宽度(N值),并计算A/N比值。结果12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病例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均不同程度增厚,为13.7~27.3 mm,均值达21.9 mm,并可见鼻咽腔不同程度受压变窄,A/N比值平均比率>0.70,达0.80。结论鼻咽部侧位CR片测量,是一种简便准确可行的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仿真鼻腔镜 (CTV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6 0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和鼻咽部病变进行CTVR成像 ,并与鼻腔镜、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 :CTVR显示鼻内正常解剖结构、病变的位置、范围与鼻腔镜所见类似 ,并可从鼻窦内、狭窄的鼻道内以及梗阻病变的远端进行观察 ,能发现 >3.0mm大小的占位性病变。CTVR的主要缺点是难以判断病变的性质 ,不能进行组织活检及对鼻咽部病变的敏感性较低等。结论 :CTVR是一种非创伤的方法 ,可作为轴位和鼻腔镜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7.
改良半面中部掀翻式径路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血管纤维瘤传统的鼻侧切开径路和经腭径路 ,术野暴露不充分 ,手术操作困难 ,且术后外观较差。1 993~ 1 999年 ,我们对半面中部掀翻式径路进行了改良 ,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 2 0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2 0例均为男性 ;年龄 1 4~ 4 8岁 ,平均 2 0 8岁。本组均有鼻阻伴反复鼻出血 ,病史 3个月~ 3年。查体可见鼻腔和鼻咽部红色肿物。术前CT扫描Zanaret分期[1] :Ⅰ期 1 8例 ,Ⅱ期 2例 ,均经手术证实。1 2 手术方法 全麻后 ,沿健侧切牙至患侧第 1磨牙唇龈粘膜移行部切开粘膜 ,直达骨膜 ,骨膜下分离拉起患侧…  相似文献   

8.
<正>目的:探讨不同血管瘤、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1)单纯局部尿素注射。将尿素溶液直接一点或多点注射于病变组织中,适用于体表血管瘤。尿素是人体的一种正常代谢产物,对人体无明显的毒、副作用。高浓度的尿素可使病变的血管内皮细胞萎缩,局部病变组织纤维化、退化。高浓度的尿素溶液局部注射可使体表的肿瘤类血管瘤逐渐退化、消失。(2)选择性颈外动脉结扎置管、尿素介入治疗。适用于颌面部大面积重症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结扎病变侧的颈外动脉,将一导管置入到患侧颈外动脉内,通过导管将尿素溶液注入到病变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咽部侧位片对小儿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86例怀疑腺样体肥大患儿均摄鼻咽部侧位片,测量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宽度及后气道宽度(PAS),并计算腺样体指数A/N,以评估腺样体肥大程度。结果:A/N≤0.60者16例,0.61~0.70者14例,A/N≥0.71者56例;PAS≤5mm者36例;6~10mm者24例;≥10mm者26例。结论:X线鼻咽侧位片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简单、经济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颅脑MRI矢状面扫描对及早发现鼻咽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7 138例行常规颅脑MRI检查鼻咽顶后壁增厚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中经病理证实的371例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371例中,慢性鼻咽炎289例,MRI表现为鼻咽部黏膜弥漫性增厚,均匀显著强化,黏膜线完整;腺样体肥大43例,表现为增殖体前方气道不同程度变窄;鼻咽癌25例,表现为鼻咽腔不对称狭窄或不规则肿块突起,颅底及邻近组织结构多受累;Tornwaldt’s囊肿9例,表现为鼻咽正中线上圆形或椭圆形囊性结构,TSE T_2WI均呈高信号,T_1WI信号因囊液成分不同而异;鼻咽淋巴瘤5例,多表现为鼻咽黏膜弥漫性、对称性增厚,病灶信号均匀,增强扫描均匀轻度强化,多合并咽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常规颅脑MRI矢状面扫描细致观察鼻咽顶后壁对鼻咽部病变的及早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