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董芸  荆晓明 《医学科技》1999,(2):7-8,15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中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80例急性中毒患者(镇静催眠药、乙醇、一氧化碳、农业杀虫剂各20例)及20例正常人血清TNFα。结果 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组(SH组)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CO组)血清TNF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01),急性乙醇中毒组(AL组)和急性农业杀虫剂中毒组(FI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O组血清TNFα明显高于AL组与FI组(P〈0.001),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H组与AL组治疗后血清TNFα均低于治疗前血清TNFα(P〈0.05),CO组治疗后血清TNFα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1),FI组治疗后血清TNFα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TNFα在  相似文献   

2.
解酒护肝饮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解酒护肝饮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指数及肝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酒精性肝病的预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解酒护肝饮低剂量组、解酒护肝饮高剂量组、葛花解酲汤组和益肝灵组。采用白酒灌胃造模,造模与给药同时进行。6周后测定肝脏指数及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模型组肝脏指数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血清AST、ALT明显升高;解酒护肝饮低剂量组、解酒护肝饮高剂量组、葛花解酲汤组和益肝灵组的肝脏指数均较模型组明显提高,血清AST、ALT明显降低;各预防治疗组之间的比较提示,以高剂量解酒护肝饮作用最为显著。结论:解酒护肝饮能有效预防大鼠酒精性肝病。  相似文献   

3.
橄榄解酒饮对大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橄榄解酒饮对大、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效果 ,初步探讨其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白酒灌胃法造模 5d ,计算肝指数 ,检测血清及肝匀浆Tch、TG ,并与护肝胶囊对照。结果 :小鼠实验显示 :橄榄解酒饮各组均可降低肝指数 ,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大鼠实验显示 ,橄榄解酒饮各组和对照组均可显著降低肝指数和血清及肝匀浆Tch、TG水平 ,中剂量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橄榄解酒饮能明显降低大、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肝指数、血清及肝匀浆Tch、TG水平 ,而起到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4.
复制四氯化碳肝损伤的纤维化大鼠模型。以秋水仙碱为对照,进行阻断和治疗试验。结果显示肝纤宁组转氨酶,羟脯氨酸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血清白蛋白高于模型组(P〈0.01),光镜,电镜观察肝纤宁组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为轻。其作用与肝纤宁的升高ANAE,C3b,降低CIC与Fb有关。  相似文献   

5.
刘尝君  陈柏培  曾宏 《广东医学》2000,21(11):930-931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血清中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通过酶标双抗体夹心法测定53例 EH患者和32例健康老人血清TNF-α水平。结果 EH患者血清中TNF-α活性早期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Ⅱ期及Ⅲ期进一步升高(与Ⅰ期比较均P〈0.01),但Ⅱ期与Ⅲ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TNF-α参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其  相似文献   

6.
肿瘤坏死因子对家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家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提示,当成虫排卵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开始增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增加的同时,肝汇管区的胶原纤维发布面积百分比亦相应增加,当肝组织已形成假小叶时,肿瘤坏死因子含量下呈下降趋势(r=0.643,P〈0.01),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形成相关,作为细胞因子,TNF可能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琪  相似文献   

7.
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46例脑梗塞和37例脑出血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清中TNF含量,结果显示两组脑脊液中TN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较脑梗塞线增高更明显,脑梗塞组血清TNF与对照组相比地差异,脑出血组血清TNF较对照组明业增高(P〈0.01),但增高幅度低于脑脊液,两组患者脑兴训TNF含量与发妆期收缩压呈正相关,提示TNF参与急性脑血管病脑组织损伤过程,亦可能是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少华  王虹 《铁道医学》1996,24(5):305-306
用ELISA方法对7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TNF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尤以重症肝炎TNF值升高显著,与其它各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指出TNF水平高低一肝炎活动明显相关,并与病情轻重程度相平行,TNF指标可作为肝实质损害轻重的一项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锌对呼吸道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缺锌(ZD)、过量锌(ZE)动物模型观察锌对大鼠呼吸道灌洗液中及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ZD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ET、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和肺巨噬细胞杀菌力(BA)均低于自由喂养(AL)组(P〈0.05或P〈0.01)。ZE组的NO和A也低于AL组(P〈0.01)。(2)ZD组大鼠血浆ET、TNF、NO均低于AL组(P〈0.01)。ZE组血浆TN  相似文献   

10.
用ELISA方法对7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TNF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尤以重症肝炎TNF值升高显著,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指出TNF水平高低与肝炎活动明显相关,并与病情轻重程度相平行,TNF指标可作为肝实质损害轻重的一项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脂肪性肝病和肝纤维化是最常见的两种弥漫性肝脏病理学改变,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两者常相继发生或合并存在,并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预防保健措施的相对滞后,在代谢性肝病中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在我国某些地区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常见肝病。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肝损伤的创伤愈合反应,表现为肝内结缔组织增生与沉积,它是向肝硬化发展的中间环节。肝纤维化是肝脏细胞外基质异常生成和积累的结果,肝细胞、肝星状细胞、Kupffer细胞、窦内…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之痰涎,来源于五谷,是由于机体代谢失常产生。张景岳讲到"痰即人身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按:‘化’即代谢)。此痰亦即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即成痰。"李时珍也曾说过"痰之为物……入于肝则流伏,蓄聚而成胁痛"及尤在泾"左胁之痛,多因留血,右胁之痛,悉是痰积",说明肝有一特异证候,即痰涎肝。痰涎肝与脂肪肝无论生理、病理、体征等极为相似,故冠以痰涎肝之名。  相似文献   

14.
Yang Y  Xu C  Chen YH  Lu MQ  Cai CJ  Li H  Wang GS  Yi SH  Zhang J  Yi HM  Zhang JF  Jiang N  Zhao H  Li X  Li MR  Chen G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0):2833-2836
目的探讨血型不合肝移植治疗肝功能衰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包括21例血型不合在内的66例肝移植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包括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生存率和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血型相同组和血型不合组受体MELD评分分别为31.7±3.2和32.8±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两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806.0±70.0)d和(720.3±118.5)d,术后3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4.2%、77.4%、67.6%、60.1%和75.6%、64.0%、58.2%、58.2%,两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7)。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4/45)和19.0%(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3)。血型不合组术后感染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2%(16/21)和28.6%(6/21)显著高于相同组的48.9%(22/45,P=0.037)和8.9%(4/45,P=0.038)。严重感染和肾功能衰竭是血型不合肝移植术后早期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在血型相同供肝严重短缺的情况下,ABO血型不同肝移植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感染和。肾功能衰竭是围手术期最主要死因。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有效控制感染、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是提高血型不合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肝脏分区容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正常肝脏、肝硬化肝脏和肿瘤肝脏各分区容积的变异性。方法 收集行CT扫描的住院肝硬化病人 5 0例 ,正常对照组 4 0例 ,异常对照组 (肝右叶巨块型肝癌 ) 2 9例。分别测量正常肝、肝硬化肝的 4个分区容积和异常对照组的左外区容积 ,比较三组各值和差异。结果 正常肝和肝硬化肝左外区 ,左内区 ,右前区 ,及右后区的构成比分别为 [(16 .8± 2 .6 ) %、(15 .5± 3.3) %、(30 .5± 3.2 ) %、(31.9± 3.0 ) % ]和[(13.9± 6 .8) %、(2 0 .0± 7.95 ) %、(31.35± 5 .9) %、(30 .4± 5 .8) % ];肝硬化组、正常对照组和异常对照组三组所测的左外区容积分别为 15 9.0 0ml、15 8.97ml和 2 4 7.76ml,异常对照组与其它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时 ,左外区容积变化无差异 ,左内区、右前区和右后区均有明显缩小。右半肝巨大肝癌时 ,左外区容积代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6.
Peng ZH  Xing TH  Dai DJ  Chen GQ  Xu JM  Zhong L  Li T  Sun X  Wang SY  Wang ZW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4):953-955
目的评价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生存情况和分析影响移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连续施行的318例肝移植资料(随访至2005年12月),根据UNOS肝功能分级标准,对受体的术前状态进行评估,其中包括54例急性肝功能衰竭(UNOS1和2A)和264例慢性肝病肝硬化(UNOS2B和3),并统计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再移植率、再移植原因和死亡原因。结果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2B和3的移植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再移植率1.1%,其1、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和86,4%。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l和2A的肝移植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2,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再移植率18.5%,其1、3年生存率分别为74,1%和68,5%。结论肝移植效果主要取决于肝外器官功能和术前肝功能状态,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2B和3的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近期和远期疗效较好,而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1和2A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则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肝癌肝移植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规划  陆敏强 《广东医学》2004,25(6):616-617
肝移植治疗肝癌已有 30余年的历史 ,其独特地位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但对于每一例拟行肝移植治疗的肝癌患者来说 ,在进行肝移植治疗之前 ,应对其是否适宜于肝移植治疗、能否接受肝移植治疗及近、远期存活率如何等问题作出审慎地评估和全面地考虑后 ,再决定是否行肝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目前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虽然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佳选择+但因供肝来源严重短缺,大部分患者仍不能得到及时救治。由于肝脏再生潜力巨大,而人工肝支持系统辅助治疗可在短期内改善肝功能,在患者肝移植前起到桥梁作用,故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目前人工肝系统远未达到理想状态,不可避免地存在各自的缺点。笔者就人工肝支持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临床研究,对各种类型人工肝的优缺点、临床应用及存在问题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在肝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02例接受 B 超定位下行1 s 肝穿刺诊断并指导治疗患者的情况。结果临床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78.43%(80/102),慢性活动性肝炎92.00%,亚急性重症肝炎78.94%,慢性重症肝炎73.37%,急性黄疸型肝炎和肝硬化均为66.67%,慢性迁延型肝炎55.56%。结论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功能异常病因的重要手段,对明确诊断并确立最适当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