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病程10年以上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血糖控制治疗,观察组于此基础之上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ABI、TBI、PWV及SCV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于治疗后其ABI、TBI、PWV及SCV数值,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观察组症状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缓解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进展,于临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实施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缺血状态,提高患者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病程10年以上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血糖控制治疗,观察组于此基础之上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ABI、TBI、PWV及SCV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于治疗后其ABI、TBI、PWV及SCV数值,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观察组症状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缓解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进展,于临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实施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缺血状态,提高患者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AD)的疗效。方法将44例P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2例。两组均予以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水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和西洛他唑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WV显著低于对照组,TBI、ABI及SCV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C、LDL-C、ALT、AST、TG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治疗PAD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状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评估对其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作用并观察其预后。方法选择老年DPN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压力觉异常数和踝反射抑制率,并检测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研究组显效率为59.42%(41/69),高于对照组〔47.83%(33/69),P0.05〕;研究组治疗后压力觉异常数为(4.18±4.09)个,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25±3.86)个,P0.05〕,研究组治疗后踝反射抑制率为(69.79±6.83)%,高于对照组〔(61.68±6.02)%,P0.05〕,研究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分别为(54.19±7.16)m/s、(49.57±7.46)m/s和(48.69±7.35)m/s、(46.50±6.26)m/s,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50.58±7.52)m/s、(45.63±7.92)m/s和(44.72±8.14)m/s、(43.65±6.14)m/s,P0.05〕。结论应用前列地尔能够显著改善DPN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钙与西洛他唑联用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54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对其病历进行详细的回顾与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则阿托伐他汀钙与西洛他唑联合使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而对照组为70.37%,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观察组为7.41%,对照组为11.1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药物可大幅度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益气活血通络方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方进行干预。结果研究组治疗后UCV(47.62±3.27)m/s,高于对照组(42.31±3.02)m/s;研究组治疗后SCV (52.87±4.33)m/s,高于对照组(49.21±4.2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4、3.323,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益气活血通络方较常规单纯西医治疗可显著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提高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改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进入该院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入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1:1的方法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治疗,观察组给予依帕司他+硫辛酸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治疗有效性。结果对照组治疗前的运动神经中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分别是(36.40±1.55)、(36.43±1.16)m/s,感觉神经中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分别是(37.28±1.45)、(25.24±1.33)m/s,与观察组患者各项数据(36.57±1.48)、(36.20±1.25)、(37.26±1.51)、(25.30±1.42)m/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1、0.954、0.068、0.218,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中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55.89±3.14)、(49.47±2.35)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48.43±1.60)、(40.54±3.09)m/s较对照组(47.59±2.25)、(41.19±2.25)、(43.18±1.40)、(34.29±2.50)m/s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93、17.996、17.461、11.119,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给予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治疗有效性,值得临床推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塞通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单服西洛他唑片治疗的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其余42例联合西洛他唑片与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视为观察组,通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评估血塞通注射液在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显著优于对照组76.2%(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采用西洛他唑与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方案治疗疗效理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动脉硬化合并糖尿病介入术后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12~2013-12收治的老年动脉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介入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术后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和研究组(术后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西洛他唑治疗),每组39例。观察两组1年后手术成功率、保肢率、症状缓解率、不良症状和血管踝臂指数(ABI)。结果 (1)78例患者介入手术成功率为100.00%,手术后1年内保肢率为93.59%。(2)研究组术后1年后截肢率、间歇性跛行率、静息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BI值差异不大,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的ABI值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研究组ABI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用于老年动脉硬化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综合疗效较好,术后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显著提高临床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患者接受中西结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9月该院对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42例患者,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治疗组使用中西结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疼痛情况、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是81.10%,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9.05%,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VAS平均评分是(3.75±1.03)分,2个月时的平均评分是(2.59±0.77)分,治疗后TCSS平均(6.27±1.82)分,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平均(42.28±2.41)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3.38±2.72)m/s,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7.19±2.53)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7.49±3.25)m/s,比对照组优秀(P0.05)。结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比较突出,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探讨无创影像检查方法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1例II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61同期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ABI踝臂指数、PWV脉搏波传导速度、脉压指数进行检测,计算研究组患者的下肢动脉斑块状况。结果经过检测分析,研究组ABI值为(1.02±0.09),比对照组(1.11±0.07)明显更低,研究组PWV值为(18.53±5.12)m/s,比对照组的(15.32±3.28)m/s明显更高,研究组脉压指数值为(0.40±0.03),比对照组(0.33±0.04)明显更高,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8例ABI小于0.9,给予下肢动脉彩超检查显示,有6例患者存在动脉斑块。结论针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采用无创动脉检测技术,具有良好敏感性,可及时检测动脉硬化情况,发现动脉阻塞状况,对临床干预治疗、护理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α-硫辛酸、前列腺素E1、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年该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前列腺素E1(10μg,静脉滴注,1次/d)+甲钴胺(1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α-硫辛酸(60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46.27±6.15)m/s、正中神经MNCV(54.23±6.21)m/s和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SNCV)(44.23±4.58)m/s、正中神经SNCV(45.69±5.17)m/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P0.05)。结论α-硫辛酸、前列腺素E1、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接受足部护理后的预后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2月该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6例开展了分析研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38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整体足部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共有21例患者的病情有明显的改善,有15例患者的病情改善一般,有2例患者没有改善,总体改善率是94.7%,对照组有11例患者的病情有明显的改善,有19例患者的病改善一般,有8例没有改善,总改善率是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腓神经传导速度平均是(43.1±1.3)m/s,对照组患者的腓神经传导速度平均是(38.3±1.6)m/s。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接受足部护理能够对患者的症状给予改善,提升神经传导速度,预后效果较好,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沙格雷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 40例患者按1:1随机进入沙格雷酯组(20例)和西洛他唑组(20例).沙格雷酯用量为300mg/d,西洛他唑100mg/d,共两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其组间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的症状、无痛行走距离、能耐受疼痛的最大行走距离和踝/肱血压指数(ABI).结果 沙格雷酯组主观症状明显改善,最大行走和无痛行走距离、ABI及足背动脉血管流速均显著增加.结论 沙格雷酯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西洛他唑,观察组在应用西洛他唑口服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结果 两组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 西洛他唑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七水蛭散应用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治疗中的效果,为此病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方法对参与此次实验研究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总计60例,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在常规降糖、调脂基础上给予西洛他唑片0.1 g/次,2次/d,口服;治疗组在常规降糖、调脂基础上采用三七水蛭散内服。结果采取三七水蛭散治疗的治疗组,其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为93.3%;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两组治疗前后ABI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三七水蛭散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具有与西洛他唑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甲钴胺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DPN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甲钴胺和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α-硫辛酸治疗。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11.78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MCV和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腓肠神经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MCV和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腓肠神经SCV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甲钴胺治疗老年DPN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8.
老年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方法 通过肌电图的测定和分析 ,对 6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神经传导速度 (NCV)较正常对照组减慢 ,异常率为 42 %~ 85 % ,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尤以腓浅神经SCV最敏感。结论 NCV检查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5月入院治疗的1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3组,前列地尔组,西洛他唑组,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组,3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指数(ABI)及临床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前列地尔组有效率为70.0%,西洛他唑组有效率为66.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0.0%,效果优于单药治疗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可有效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与西洛他唑相当,二者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静滴联合中药泡足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静滴PGE1,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泡足,疗程均为3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两组治疗后腓总神经的SCV、M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的SCV、MCV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GE1静滴联合中药泡足可增加DPN患者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