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骨科的发展,临床用血量与日俱增,造成血源紧张,输异体血源可能导致各种传染病.因此,如何减少术中出血、尽可能减少异体输血及输血并发症、节约血源,是当今医学发展的要求.我院2005年12月-2006年12月采用术前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NH)结合术中自血回输用于骨科手术中,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中自体引流血回输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研究其在骨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2例ASAⅠ-Ⅱ级骨科择期手术,术中应用自体引流血回输技术。结果:本组62例患者,术中出血约550-1700ml,回输红细胞250-750ml,由于失血进行及时回输给病人。患者术中有创血压、脉搏维持稳定。同时为手术提供了安全。结论:应用术中自体引流血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节约血源及财力的输血方式,能减少异体输血量避免并发症,在骨科手术中治疗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中自体引流血回输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研究其在骨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2例ASA Ⅰ-Ⅱ级骨科择期手术,术中应用自体引流血回输技术.结果:本组62例患者,术中出血约550-1700ml,回输红细胞250-750ml,由于失血进行及时回输给病人,患者术中有创血压、脉搏维持稳定.同时为手术提供了安全.结论:应用术中自体引流血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节约血源及财力的输血方式,能减少异体输血量避免并发症,在骨科手术中治疗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不仅可以节约血源,而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反应。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2006年12月30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回输的应用效果和护理进行分析讨论。结果30例平均回输血624mL,无一例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方便、安全,节约了血源,避免了异体输血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不仅可以节约血源,而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反应。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2006年12月30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回输的应用效果和护理进行分析讨论。结果30例平均回输血624 mL,无一例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方便、安全,节约了血源,避免了异体输血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自体血回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金林  朱涛 《中医正骨》2006,18(10):62-62
全髋关节置换由于手术创面大,骨髓腔损伤,往往造成术中出血较多,导致病人对血液的需求量增多。但目前血源紧张,且异体验输血可引起输血反应及某些传染病。为缓解上述矛盾,减少异体血输入,自2003年5月-2004年9月,我们对部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进行自体血回输,并与常规输异体血的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自体输血技术与异体输血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7月科室收治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根据患者输血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采用术前储存式自体血输血,B组为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C组输同种异体血,比较2组临床输血观察。结果 A组输入自体血后输入异体血量为(505±100)mL,B组输入术中会输血(600±200)mL,输入异体血量(400±200)mL,C组输入异体血量为(1000±200)mL,3组围术期输异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C组4例(13.33%)(P0.05)。结论术前储存式自体血、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效果理想,能降低输血引起的潜在风险,节约血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骨科大手术患者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自体血回榆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90例择期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A组采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技术,B组单纯自体血回输技术,C组不采取任何血液保护措施。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采集静脉血样检测相关指标:记录术中液体出入量、术中出血量、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C组术后24小时和术后48小时的血小板数量和凝聚功能明显降低(P〈0.05),术中出血量及异体输血率则明显提高(P〈O.01)。结论:骨科大手术中联合应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一自体血回输,能明显减少异体输血,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手术前,临床医生对术前病人进行动员开展自身输血,这种自身输血有效地避免了输同种异体血而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同时为病人节约了医疗费用,有效解决了血源紧张和特殊血型患者的临床用血治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魏戎  武军龙  朱晓东 《中医正骨》2006,18(8):17-17,19
为探讨立止血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减少出血的效果。选择66例行后路三维矫形融合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于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立止血2kU,静脉注射立止血2kU,术中予以2kU静脉滴注雏持2小时,作为研究组;另36例为对照组,除未使用立止血外,其他条件如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与研究组相同。所有患者术中均常规使用自体血回输。结果立止血组平均自体血回输量为350ml,围手术期异体血输入量平均为650ml。对照组自体血回输量为750ml,围手术期异体血平均输入量为1550ml,平均每例异体血输入量较预存自体输血组多990ml,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来说,围术期使用立止血是一种安全有效、节约血源及经济的方法。联合应用立止血和术中自体血回输可大大减少输入异体血。  相似文献   

11.
脾切除手术是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原发性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血液性脾肿大常选的手术方式,而我院外科医生为节约血源、减少输血并发症、充分利用脾血,改进了手术方式,采用自体脾血回输后术中输血量减少或不输血,我院于2007年1月~2010年1月共行脾动脉灌注脾血回输脾切除的手术3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抢救胸腹腔内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93例胸、腹腔内出血患者急诊术中进行自体输血,观察术后凝血功能、肾功能及输血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失血性休克得到纠正,术后重要生命体征平稳。93例患者术中术后未再输库血,术后未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且无明显输血并发症。结论急诊胸腹腔内出血手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可节约血源,安全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输血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行骨科择期手术患者自体血回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观察组116例患者手术前或麻醉状态下采患者自体血400~600 mL,同时在术中回收术野中回输自体血600~800 mL,并测定电解质(K+、Na+、Cl-)、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全血黏度,与对照组111例(同期输异体血的手术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自体输血组Hb、HCT、PLT、PT、APTT、K+、Na+、Cl-各数据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b、HCT下降(P<0.05),PT、APTT、Na+、Cl-、血液黏度与自体输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应用自体输血技术,可节约异体血液,降低输血风险,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退变性脊柱疾患进行手术治疗时,因手术难度大、时间长,术中出血多,常需要输血治疗。而异体输血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因此自体输血技术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术前预存自体血技术的初步经验。方法:自2003年起,我们共对11例此类患者采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技术。结果:术后只有1例患者因出血较多又输异体血200ml,其余10例患者不需要异体输血而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采用术前顸存自体血技术,对于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疾患,可以大大减少异体输血量,从而降低异体血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技术在骨科腰椎手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接受骨科腰椎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在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对照组患者手术中采用异体库存血输血,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回输血液量、未输异体库存血与输异体库存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手术治疗后的红细胞(RBC)指标、血红蛋白(Hb)指标以及红细胞比容(HCT)指标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骨科腰椎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血液流失量以及库存血的具体使用量,降低因异体血液输入造成的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与异体输血对颅脑手术患者凝血、血液氧合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以来我院收治的颅脑手术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取异体输血,研究组采取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结果:研究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aO2、Sv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R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液回输与异体输血不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明显影响,且经自体血液回输的患者可有效改善血液氧合状况,减轻免疫功能限制,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临床输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输血已由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已成为输血现代化的标志,其具有纯度高、疗效好、输用安全、不良反应少、一血多用、节省血源等优点。为能更好地指导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笔者现将本院2003年1-4月的用血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输血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异体输血技术,观察组采用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及输血情况、血液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异体血输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异体血输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围术期异体血平均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前3 d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诱导前Hb、H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减少异体输血量,使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用国产BW-8100A型血液回收机对76例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并在术前、术后24h进行血常规、出凝血四项及电解质检测。结果76例患者共回输血量60921mL,平均801.6mL,各项检测结果达到正常水平。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能有效减少术中血液丢失,可减少输注异体血,是一种经济、安全、实用的节约用血方法,它对抢救大出血患者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统计了输异体光量子血液的骨科手术患者1195例的术后感染率,并与输未经光量子处理血液的骨科手术患者1066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输光量子血液患者的感染率为6.3%,输未经光量子处理血液患者的感染率为10.5%,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光量子血对骨科手术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