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药对是临床上常见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其配伍符合中医理论和组合法度,是历代医药学家经验的总结。古人云“用药如用兵”,药对亦然。了解药对的配伍规律,对临床的遣方用药大有裨益。笔者搜集了众多的活血化瘀药对后,分析其配伍,主要分为同类增效配伍和异...  相似文献   

2.
从药对的角度考察复方配伍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年连续资助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文从复方中特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药对出发,阐述药对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意义。作者认为:药对配伍的研究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对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对是中药配伍形式中的一种。从某种角度上讲药对的配伍与应用具有特别的意义。所谓中药药对又称对药、对子药、姐妹药,专指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中药配伍中的最小单位。其组成虽然简单,但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其实质是七情配伍中除单行以外的其他六情的特殊配伍形式。  相似文献   

4.
试析药对合成三大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药对合成三大规律谢梅轩(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330006)关键词中药,药对,配伍规律中药品种繁多,药性复杂,前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其中讨论配伍用药更是精彩非凡。由简单的两味药物相配在一起便构成了“药对”配合法,进而由...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对剂量配伍的数据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对”作为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方剂配伍中最小的单位,其组成虽简单,却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药对发挥治疗作用,一方面固然是中药基本性能决定,而另一方面其剂量配伍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忽视药对的剂量关系,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目前对中药药对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本文选用历经临床验证的849首有效验方进行药对的剂量配伍研究,对其方药信息进行量化表达和处理,进而对类方中药对的剂量配伍规律进行数据分析,找出规律。1数据收集及处理从《方剂大辞典》[1]及《方剂学》教材[2]中收集有效验方849首。以ACCES…  相似文献   

6.
对药应用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华 《陕西中医》2000,21(1):39-40
<正> 早期的药物应用,多以单味药防治疾病。随用药实践与经验的积累和丰富,逐步认识到单味药难以达到复杂疾病治疗的要求,从而逐步将多味药配合应用来治疗疾病,此乃古人之“病不能泛治,药不能独用”理论也。遵循这一理论,在治疗实践中诞生了多味药的配伍。早在《内经》中就有制半夏与秫米配合治疗失眠的记载。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序录部分概括总结了中药的配伍规律,提出了“相须、相畏”等七情和合的配伍理论,对于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光荣教授临床善用“角药”经验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角药"是指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归经、七情为配伍原则,三味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配成一组,为三足鼎立,互为犄角,这种配伍,比起"药对"作用就比较复杂一些,名之曰"角药"。初看"角药"是由三味"药物"组合,但实际上它的组方意义远比"药对"广泛深厚。"角药"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在方剂中起主要或辅  相似文献   

8.
对药是2味药物的配伍形式,角药是将3味中药合理配伍。金宇安老师临证强调顾护脾胃、调畅气机,重视气血同治、阴阳平衡,处方擅长使用对药、角药,以达到药简力专、提高疗效目的。本文从寒热同施、通补并用、相须相使、润燥相依、通涩合用5类中药配伍的临床应用,总结归纳了金宇安老师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9.
钟晓雨  霍务贞  龚琼  彭庆庭  张雄飞  朱盛山 《中草药》2013,44(21):3084-3088
通过检索查阅近年国内研究文献,从两味中药配伍、中药复方配伍、单体成分之间配伍3方面阐述中药配伍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行药动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中药配伍主要是为了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而配伍会对药动学参数产生显著的影响,影响到中药的体内外过程,因此应合理利用中药配伍。  相似文献   

10.
药对是临床常用而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中药配伍中的一种特殊、高效的配伍形式,古今临床大家都有其独特的药对应用经验。杨晋翔教授其药对在脾胃病的应用上犹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疗效,如八月札与绿萼梅治疗肝气犯胃;乌药与百合治疗津伤气滞;知母与黄柏治疗中焦郁热;萆薢与蚕砂治疗中焦湿热等等,其临床用药独具匠心,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1.
王丛斌 《光明中医》2013,28(8):1733-1734
"药对"又称"对药"、"药对子",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互相成的作用。医生临床治病,"用药如用兵",选方遣药,尤如军人临阵调兵遣将,组方配伍具有十分严格的规律性。因此,除选药必须精当之外,还要重视药物的配伍,选择最切合病情的药物组合起来,才能提高疗效。在处方中我们经常看见某些药总是配在一起用,这就是在  相似文献   

12.
孙福铎  常延平 《陕西中医》2019,(8):1141-1144
对药或队药是中药处方中最基本的的组成单位,通过一对或者多味药配伍,互相增进药物功效,减小药物毒力,起到更加明显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肝、心、脾、肺、肾各系病症常用对药的简要分析,阐明各组药物相互配伍的药物作用及原则。  相似文献   

13.
药对是指两味药的配伍应用,是历代医家经过临床验证,把配伍后疗效更佳的药物固定下来而形成的,是中药配伍中最小的固定单位.其药简、其理奥、其力专,配合存神,用之中的,应手而愈,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14.
方剂的药物配伍,历来都分为君、臣、佐、使。这样的划分,自有其方便之处,但也有其不足之处。譬如,一两味药的单方小方,根本就没有佐使,有多至二三十味药的大方复方,要逐味分清哪是君药,  相似文献   

15.
对药为方剂学中之精华,以选择两味药物的最佳配伍,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作用。外科临症用好对药,适当配以他药,以执简驭繁,进一步提高疗效。笔者所选常用外科对药,大多为历代名方之主药,药物配伍精炼,便于临症使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药配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佳慧  江滨  曾元儿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7):419-420,421
综述了中药配伍的化学、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中药配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从药对的角度考察复方配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年连续资助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文从复方中特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药对出发,阐述药对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意义。作者认为:药对配伍的研究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寒热药对10种许志强,沈敏南(浙江省嘉兴市王店中学314011)(浙江省嘉兴市王店人民医院314011)关键词寒凉药,温热药,药物配伍药对是2种中药特殊的配伍方法,有力专功宏之优。寒热药对又是用寒凉药、温热药配伍,能产生双相调节作用,特别对久病、重病...  相似文献   

19.
浅析中药药性"一药二气"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廷模  王建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1):1153-1154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以前人实际用药经验以及部分实验研究为依据,从药材的加工炮制与配伍应用,给药剂量,给药途径以及一药多效等方面,阐释了药物的寒热二气(即“一药二气”)客观存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相互转化,指出即使是同一味药物的寒性或热药性并非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影响下发生变化,旨在理论上揭示中药寒热药性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20.
论对立药对的配伍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红 《江苏中医》1995,16(5):35-36
对立药对中的两药在性用或趋向上完全相反,但经有机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却能相互溶合激发而产生对立统一的效应。对立药对的配伍作用主要体现在毒性拮抗、效用协同、演生新用、扩展主治诸方面。实现配伍作用的条件,一是两药必具共同适应于某一证情需要的功效或作用,二是与所治病证之间必须是对应关系,三是两药剂量须有恰当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