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猪在流行性出血热传播中的作用──I.EHF病人家中猪血清EHFV抗体的检测江西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刘佩芹,谌济国,余克花,龙健自从1988年张云等[1]首次从猪肺中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以来,关于猪在EHF传播中的作用研究,已见血清学[2]...  相似文献   

2.
病毒唑合用肌苷治疗流行性出血热2060例疗效观察朱益群,朱虹,杨平,卢宜芳,曾斌无,申太平流行性出血热(EHF)的病理损害是病毒直接作用的结果。早期清除患者体内的EHF病毒,对减轻病理损伤、阻断病情进展有重要作用。我们用大剂量病毒唑合用肌苷治疗EHF...  相似文献   

3.
中药清瘟冲剂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清瘟冲剂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李法卿,潭维国,林建纹,过伟峰,陆平成中药清瘟冲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营化瘀之功效,经过大量临床观察,表明对流行性出血热(EHF)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实验研究发现清瘟冲剂在细胞培养中有抑制EHF病毒(EHFV)...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口腔软腭粘膜出血点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口腔软腭粘膜出血点电镜观察王素琴,封玫,杨莉,梁占锋,朱克顺,王素利,郑书敏,陈德蕙,江朝光,索正河,张琳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在机体内靶细胞的广泛性,已有较多报道,但作者尚未见到从口腔软腭粘膜细胞内观察到EHF病毒的报道。为探索...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神经系统损害机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作卿  皋群 《山东医药》1994,34(4):20-21
对4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伴神经系统(NS)损害者进行了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EHF伴NS损害的病因以EHF脑炎最多。根据1例患者的脑脊液(CSF)中分离到EHF病毒(EHFV),93.1%患者CSF中抗-EHFV-IgM阳性,而无NS症状的对照组全部阴性等结果,认为EHFV的直接致病作用为EHF脑炎的主要病因,提示早期抗病病毒治疗可能预防EHF脑炎。低蛋白血症是脑水肿、脑疝的原因,及时  相似文献   

6.
从黑线仓鼠肺中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家鼠型病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黑线仓鼠肺中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家鼠型病毒李琦,李伟,张作儒,赵宏儒,孟宗达,高秋菊,王华,陈化新,叶青自1978年从疫区黑线姬鼠肺中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以来[1],又相继从褐家鼠等多种宿主动物中分离到EHFV[2~4]。众多调查发现黑...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现状许光瑞,王嘉瑞流行性出血热(EHF)治疗发展与发病机制研究密切相关。研究证实[1],病毒进入人体后,在血循环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的细胞内大量复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病毒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血...  相似文献   

8.
高频心电图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价值王钦贤(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心内科312500)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高频心电描记术高频心电图(HFECG)已较广泛地在临床应用,但对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检测方面尚未见有系统研究和报道。本文就40例EHF患者的H...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特异性抗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特异性抗体的比较研究刘正稳,张成文,樊万虎为研究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病程中特异性IgG抗体、中和抗体(NAb),血凝抑制抗体(HIAb)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探讨各种特异性抗体在发病机制及病情转旧中的作用,我们对10例EHF患者82...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3例临床分析重庆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周承书,邓先蓉,刘运俊流行性出血热(EHF)常合并多脏器损害,严重者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EHF的主要死因。我院近10年中收治EHF并发MOF患者23例现将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须恙螨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实验研究人疫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阳性鼠体所带的须恙螨幼虫中分离到1株EHFV;另从叮刺吸食感染EHFV小鼠体液的游离须恙螨幼虫中也分离到1株EHV。  相似文献   

12.
采用胃镜、病理活检、免疫组化酶染色抗原定位及病毒分离等技术,对135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胃组织损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EHF患者胃粘膜具有鱼鳞状出血为主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胃粘膜表层、固有层上皮细胞浆内存在EHF病毒抗原;从胃粘膜组织中分离出EHF病毒,并经电镜鉴定及单克隆抗体证实为野鼠型EHF病毒。提示对EHF患者宜进行早期抗病毒、保护胃粘膜损害及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尿蛋白电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李汉生,徐福森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由于肾脏的病理损害,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使其成为重要的诊断依据和观察指标。为了解尿蛋白的组成变化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我们对HF患者28例进行了尿蛋白电泳EHF检测,...  相似文献   

14.
部队驻地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调查福州卫生检疫局姜荣富,张述铿福建省于1963年首次发现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后,近年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地区不断扩大,严重威胁着驻地部队的健康。为了弄清福州、福清地区EHF宿主动物种类、组成、密度、自然感染和人...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抗病毒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以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们的组织培养技术,对临床用作EHF抗病毒治疗的各种药物进行了体外抗病毒作用的筛选。结果发现,人白细胞干扰素、聚肌胞、阿糖胞苷、强力宁和华赡素等,既不能阻止EHFV侵入细胞,对细胞内的EHFV增殖也毫无影响。野鼠型免疫血清能中和野鼠型和家鼠型两株病毒,而家鼠型免疫血清只能中和同型病毒。病毒唑25μg/mn或重组干扰素4万IU/ml能有效地抑制细胞内EHFV的增殖,用药愈早,抑制作用愈强。作者还发现,联合病毒唑和重组干扰素具有协同作用,为临床进行抗病毒治疗提出了新设想。  相似文献   

16.
周宁县流行性出血热防制效果分析章武壮,陈永滔,阙少聪,许华,刘景荣,肖树生,郑少玲周宁县地处闽东北山区,是福建省流行性出血热(EHF)的重点疫区。自1973年发现首例EHF后,疫情不断扩大,病例逐年增多。近年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疫区类型以野鼠为...  相似文献   

17.
双重免疫荧光抗体法在流行性出血热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浙江省上虞县卫生防疫站贾杰流行性出血热(EHF)血清抗体的检测,对EHF的诊断十分重要。近年用于检测的方法较多[1~5],但多数使用免疫荧光法(IFAT)。本文在常规荧光法的基础上,加用第二荧光抗体(第...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内皮素(ET)在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学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29例EHF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浆ET的浓度。发现EHF患者血浆ET在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和移行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少尿期达高峰,多尿晚期恢复正常;同时发现,ET与EHF,急者血清尿调蛋白即Tam阶Horsfall蛋白(THP)和β_2-微球蛋白均有高度正相关性,且ET水平越高,病情越重。提示ET在EHF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动态监测ET水平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内镜诊治流行性出血热并上消化道大出血6例孙士同,姚庭清,王晓红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少见,本文对6例EHF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行紧急内镜检查和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  相似文献   

20.
班疹伤寒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36例分析山东省莒南县人民医院(276600)杜元才,黄玉奎,徐淑全,孙风臻,郁秀琴,张传明我院于1990年9月至1991年11月在诊治流行性出血热的(EHF)过程中,将36例斑疹伤寒误诊为EHF,本文就误诊原因作一探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