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胆囊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胆囊癌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并总结有鉴别诊断意义的征象。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癌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8例;(2)胆囊壁突向腔内肿块4例,囊腔尚存;(3)肿块型2例,胆囊区软组织肿块,囊腔缩小或闭塞;其中合并胆囊结石6例、胆囊癌肝转移6例、淋巴结转移5例。结论:CT是诊断胆囊癌影像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及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胆囊癌的CT表现及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本组42例胆囊均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及CT扫描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结果:胆囊癌的主要CT表现有:胆囊壁的不规则增厚、胆囊腔内乳头状癌结节、胆囊呈等密度实质性肿块、直接侵犯肝脏、肝门及胰头部位淋巴结转移,增强后,囊壁和囊内的癌结节均被增强。结论:胆囊癌的CT表现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胆囊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CT资料,均经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18例胆囊癌按影像学表现分为4种类型:a)胆囊壁增厚型5例,b)腔内型3例,c)肿块型9例,d)胆囊颈型1例。其中5例合并胆囊结石,8例伴肝脏侵犯。结论CT在胆囊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胆囊癌的CT影象表现,探讨CT检查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胆囊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胆囊癌病人的CT资料,归纳总结患者CT检查的特征性表现。结果胆囊癌患者的CT检查均有明显改变,以胆囊区肿块、胆囊壁增厚、胆囊内软组织块影、肝内外胆管扩张、肝脏和以十二指肠受侵犯等表现多见。结论CT检查对胆囊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诊断正确率高于B超,有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胆囊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的13例胆囊癌的CT资料,均经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6例,胆囊壁局部或弥漫增厚型4例,腔内结节型3例。肝脏受侵犯4例,淋巴结转移5例,肝内外胆管扩张3例,腹水1例,7例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论:CT在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胆囊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附33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对其CT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胆囊癌以老年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为黄疸及腹部肿块、纳差.CT表现:胆囊区肿块,密度不均,胆囊腔缩小或消失;胆囊壁增厚,呈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胆囊腔内软组织块影;合并胆结石;肝内外胆管扩张;肝脏直接受侵范;肝脏转移,侵犯腹壁,合并腹水.增强扫描可见病灶中度及明显强化.病灶周围及邻近器官侵犯、淋巴结转移更有助于诊断.结论:仔细观察胆囊及其周围结构、邻近器官改变,旨在提高胆囊癌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胆囊癌早期的CT诊断及诊断价值。方法:对近年来经CT诊断的25例胆囊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CT的主要表现及特点。结果:早期常见的CT征象为胆囊壁的不规则性和不对称性增厚以及胆囊腔内肿块。结论: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但CT检查的敏感性高于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CT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9例CT检查资料 ,对其CT征象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胆囊癌的CT影像分为 :壁厚型 6例 ,腔内结节型 3例 ,肿块型 4例 ,混合型 6例。伴肝转移 11例 ,胆道梗阻 13例 ,总胆管转移 7例 ,区域淋巴结肿大 11例 ,伴胆结石 6例。结论 :CT对胆囊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胆囊壁增厚的程度对慢性胆囊炎无鉴别诊断意义 ,胆囊壁不规则增厚改变似有鉴别价值。胆囊癌的分型应根据其主要表现来判断。  相似文献   

9.
曝旋CT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资料较完整的17例胆囊癌。结果 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10例,胆囊壁弥漫增厚型5例,腔内结节型2例。肝脏受侵犯7例,淋巴结转移5例,肝内、外胆管扩张5例,腹水2例,11例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论 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和分期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T对胆囊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胆囊癌的CT表现.结果软组织肿块型胆囊癌10例,占50%;腔内型肿块6例,占30%;胆囊壁增厚型4例,占20%;术前CT诊断正确率为65%(13/20).结论CT扫描不仅能正确诊断绝大多数胆囊癌患者,而且可鉴别肿瘤类型.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资料较完整的17例胆囊癌。结果 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 10例 ,胆囊壁弥漫增厚型 5例 ,腔内结节型 2例。肝脏受侵犯 7例 ,淋巴结转移 5例 ,肝内、外胆管扩张 5例 ,腹水 2例 ,11例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论 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和分期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胆囊癌18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旨在提高胆囊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胆囊癌的CT表现。结果胆囊壁增厚型3例,腔内结节型6例,肿块型9例,合并肝脏及其他脏器受侵、肝脏及淋巴结转移、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结石等间接征象。结论 CT在胆囊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细心分析胆囊及其周围的结构、器官的改变,有助提高胆囊癌的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厚壁型胆囊癌与40例慢性胆囊炎的螺旋CT表现. 结果 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在胆囊壁增厚的形态和特征、胆囊黏膜线完整性、胆道梗阻水平、肝胆界面清晰度、有无肝脏直接侵犯方面明显不同. 结论 螺旋CT检查有助于厚壁型鉴别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影像学、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扫描显示,7例表现为胆囊壁的不规则增厚,4例腔内结节,4例胆囊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8例发现胆囊结石,4例胆管扩张。结论 中晚期胆囊癌具有较典型的CT表现,80%以上的病人术前可以确诊。CT可以明确病变位置、分型及扩散范围,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0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发生于蝶窦5例,上颌窦3例,筛窦2例。CT表现:受累窦腔内充以软组织影,其中1例伴斑点状钙化;窦壁骨质破坏,同时伴周围骨质增生肥厚。MRI表现:T1WI为低信号(与脑实质比较,以下相同)2例,等信号7例;T2WI信号不均匀,7例以低信号为主,2例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侵犯邻近结构:眼眶9例,其中6例累及眶尖区,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与邻近眼外肌分界不清楚,7例包绕视神经;6例侵犯海绵窦,可见形态不一的软组织影;脑膜增厚、强化5例,3例侵犯脑实质,表现为水肿1例,肉芽肿2例;4例侵犯翼腭窝及颞下窝;3例鼻咽部软组织增厚;2例上颌神经和1例下颌神经明显增粗、强化;3例面颊部软组织肿胀;1例硬腭骨质破坏。结论窦壁骨质破坏伴硬化、MR T2WI低信号、易侵犯眶尖及海绵窦为本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合CT和MRI2种检查方法能够对本病的诊断、鉴别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鼻咽部良性病变的CT诊断(附3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部良性病变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分析33例鼻咽部良性病变的CT资料,重点观察病变部位、咽旁软组织间隙、咽缝、副鼻窦及颈部淋巴结改变。结果:(1)单纯咽隐窝膨隆或突出5例;(2)后顶壁软组织增厚或“山丘”状突起或合并咽隐窝闭塞28例;(3)25例咽缝存在,14例合并副鼻窦炎症。结论:单纯后顶壁软组织增厚不累及咽缝,无咽旁间隙侵犯和颈部淋巴结恶性转移征象者可作出良性病变CT诊断:咽隐窝膨隆或肿块,确诊依靠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原发性胆囊癌的MRI资料。结果:83例胆囊癌MRI术前诊断的符合率为91.57%(76/83)。原发性胆囊癌在MRI上分4型:胆囊壁增厚型(33例),乳头结节型(16例),肿块型(24例),混合型(壁增厚及结节)(10例);合并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结石的有65例,占(78.31%)。结论:MRI对胆囊癌临床诊断及治疗能提供有价值指导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腺癌的低张十二指肠造影(hypotonic duodenography,HD)、CT和MRI表现。结果:HD显示息肉型6例,溃疡型2例,浸润型1例.HD所测肿瘤大小与手术结果基本符合。9例均见不规则充盈缺损,粘膜破坏,2例示溃疡。6例CT均示腔内不规则肿块或肠壁增厚,胆系扩张2例,胰头浸润2例,血管浸润1例。淋巴结转移1例,肝脏转移1例。1例行MRI检查,清晰显示肿瘤。结论:HD和CT、MRI结合可充分显示腔内病变,腔外浸润及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MRI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9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CT显示眼内钙化软组织肿块8例(9眼),眼环扩大5眼,眼环增厚和局部模糊各1眼,视神经增粗2例。MRI显示眼内肿块呈等T1信号7例,长T11例,等1、25例,稍长1、23例,侵犯球外3例。3例MRI增强扫描均显示肿块呈不均匀轻度增强。4例脂肪抑制显示肿块向球外侵犯比非抑脂者更清晰。CT典型表现为眼球内有钙化的肿块,MRI表现为球内异常软组织信号,但对钙化不敏感。结论:CT和MRI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分期和术后随访的可靠影像检查方法,眼内钙化肿块是诊断本病的主要征象,CT显示钙化优于MRI,但显示肿瘤蔓延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影像表现,分析其影像特征及病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CT及MRI表现。根据临床实验室检查将患者分为急性普通型肝炎与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两组,比较两组间影像表现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病毒性肝炎的CT及MRI表现主要包括4种:①肝实质异常强化,表现为动脉期门静脉周围和肝脏边缘小斑片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肝脏外周对比剂廓清延迟以及“反转”强化;②肝内门静脉周围间隙增宽,即门静脉周围“晕环征”或“轨道征”;③胆囊壁增厚水肿;④腹腔积液。肝内门静脉周围间隙增宽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必然出现的异常影像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急性普通型肝炎与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两组患者在胆囊壁增厚水肿出现几率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胆囊受累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腹腔积液出现几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具有特定的异常影像表现,部分影像表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病情严重程度。CT及MRI检查对诊断、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