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也是我们家园最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在很多大人的记忆中,都有一个童谣陪伴的童年,那些生动有趣的童谣朗朗上口,至今想起也能张口就来。充满儿童情趣和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谣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是幼儿喜爱的精神食粮。童谣与歌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歌唱的童谣就成了儿童歌曲;好的儿童歌曲也常常是在好的童谣基础上谱曲而咸的,它对于培养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可以始自于童谣。  相似文献   

4.
滚筒挑战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游戏活动深受幼儿喜爱,它不仅能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还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及不怕困难的精神。滚筒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看到孩子们对滚筒充满了兴趣,我便引导他们展开讨论:“滚筒可以怎么玩呢?”  相似文献   

5.
早期教育能促使幼儿早成才。但是,早期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来进行,才能取得成效。幼儿有哪些心理特征呢? 一、好动,喜欢游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的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在游戏中可以扮演他们所喜欢的角色,进行他们所喜欢的活动。游戏中各种各样颜色鲜艳的玩具,符合幼儿的  相似文献   

6.
张旭 《家庭育儿》2009,(10):50-51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这足以说明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案例背景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幼儿社会性发展存在的问题极大程度来自于家庭。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因此,如何指导家长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就成为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必须好好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对培养幼儿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聆听音乐能促进幼儿多感官发展,能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而发展音乐能力首先就要让幼儿学会聆听音乐.本文对如何培养幼儿聆听音乐能力的教学方法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9.
剪纸是一种在中国民间非常流行的传统艺术,它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生活积淀和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同时剪纸也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有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增进.通过剪纸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手眼协调的能力和孩子的耐心,更能够提升孩子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灵敏性训练要求幼儿能做出快速、准确的反映,体现了幼儿灵活控制身体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刘馨教授在《学前儿童体育》一书中对儿童身体素质的培养中提到:"幼儿灵敏性的培养,可以提高人体各种分析器官的敏感性以及神经系统分析综合能力,改善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的功能,逐渐增强幼儿在多变的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应激能力,并为幼儿智力活动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马文会  亿 《健康文摘》2007,(6):16-16
如果孩子说“我能行”,不仅说明他有能力去做一件事,还说明他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自信。家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尊重和信任他,不要动不动就责怪他,不要对他说“傻瓜”、“笨蛋”之类的话,不要让他有自己“处处不如人”的想法。家长可以这样做:  相似文献   

12.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苏联著名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指出:“儿童的智慧是在他的手指尖上。”一些有成功经验的父母和老师发现:“手是脑的老师。”  相似文献   

13.
李丽 《家庭育儿》2020,(2):0120-0120
3~6岁是幼儿语言能力发育的黄金时期,为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使幼儿做到“想说”“敢说”“正确说”,本文主要从创设语言交流环境、挖掘语言教育生活资源、开展亲子共育交流三方面入手,简要探析如何借助家园共育力量来助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对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识世界有重要意义。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是中人之上”。享有国际盛誉的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甚至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他的座右铭,把它刻在他的研究院门口的石碑上。 观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力的强弱是智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智力高的人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对事物的反映灵敏、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习惯     
王兴忠 《健康生活》2006,(6):46-46,4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教育浓缩地讲就是培养习惯。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设计意图: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好习惯受益于终身”。好习惯也是从小培养的,所以小班的孩子进入幼儿园,我们就会进行常规教育,着重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幼儿喜欢往地上坐,特别是在户外游戏的时候,不管地上脏不脏有部分幼儿都会往地滚,说也不听。有一次,有住家长向我反映他家宝宝不愿意洗澡,而且不爱干净,在公园里玩不看地上干不干净就往上一摊,拉也拉不起来。听到了家长这一说,我立刻想起了我前几天看到的绘本《臭臭的比尔》,绘本内容主要是讲狗狗比尔最喜欢臭臭的东西啦!脏兮兮的臭水池、黑乎乎的垃圾箱都是他的最爱。有一天,爱干净的碧奇阿姨来了,比尔和她展开了逃避洗澡大战。当臭臭的比尔变成香香的比尔时,干净的碧奇阿姨却比尔搞了一身臭臭的。这个绘本故事幽默风趣,很贴近幼儿的生活,因此我借用这本绘本设计、开展了这节活动,通过绘本内容从中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让幼儿能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17.
王亚萍   《健康文摘》2006,(5):12-12
常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挺好的,就是发现他思维不灵活,怎么办呢?”从儿童的认知发育来说,小年龄段的孩子有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但到了小学,家长及老师就应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了。下面介绍一些守恒小实验,可以有助于孩子智能的发育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儿童享受脑力劳动的欢乐和学习成功的快乐。”顾名思义:学生的脑力劳动、学习中的成功和失败,这是他的精神生活、他的内心世界,忽视这一点会导致悲惨的结局。孩子不仅仅在认识和掌握材料,而且还会对自己的劳动有所感受,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发表个人的看法。”然而我们中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的理解则为: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数学这一科又相对枯燥,小学生则以形象思维为主体,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教师就要优化教学,构建乐学课堂。  相似文献   

19.
有位老师给班上的学生做过这样一个心理试验,说有一只猫受伤了,该怎么办?有的孩子说我带它看兽医去;有的说让我妈给它包扎包扎;有的孩子还说,我给他带回去调理调理,这些,都是富有同情心的举动。但有 的孩子却说:“掐死他或者浇上汽油烧死他。”这种缺乏同情心的回答,就是一种心理 不健康的表现。孩子不会平白无故这么狠,这 可能是别人对他狠,或是他看到别人狠,更 多的情况是受看凶杀案一类片子的负面影响。 这类孩子确实需加强“泛灵”心理培养。 什么是“泛灵”心理呢?世界著名的瑞典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泛灵’心理乃是…  相似文献   

20.
<正>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在童年时期,游戏是一桩正当的事儿,儿童甚至在做重要工作的时候,也应当经常做游戏,儿童的整个生活也就是游戏。”由此可见,幼儿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就是游戏——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选择生成自己喜欢的游戏内容,并在自发的游戏活动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同时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社会交往技能,获得自身发展的各类感性经验,他们是如此的自主、快乐、和谐。但是,在实际组织和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不知不觉出现了“重课程轻游戏”的倾向,忽略了幼儿自主自发的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