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机械强度减弱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绝大多数是属于退行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近期发布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版)(以下简称《指南》)[1]。本文将对《指南》中关于老年骨质疏松症部分加以解读。1老年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  相似文献   

3.
<正>肌少症是1种骨骼肌质量、力量及躯体活动能力全身性进行性下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和骨微结构损坏为特点的老年性骨病,其可导致骨骼脆性增加。研究表明,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及骨折与肌力下降、肌量减少、骨量减低关系密切,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共同增加老年人群骨折风险。因此有学者提出,可将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并称为骨骼肌肉减少症。利用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和骨性关节炎是骨骼肌肉常见的2种疾病,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这2种疾病均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持不同的观点.本文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0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版)~([1])。该指南的发布对促进我国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疗起到了推动作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重于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是骨质疏松症预防宣教、危险因素评估、高危人群筛查的第一道关口,也是与二、三级医院开展全专结合、双向转诊、家庭医生制服务等重要的实施点。为此,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版)~([1])基础上,修订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诊疗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被医学界称为“无声杀手”,这是因为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常无症状,等感到腰酸背痛、腰弯驼背、身高变矮时。往往认为人老骨脆是自然规律。因此不像那些立即危害生命的疾病那样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人体的钙需求不仅与婴幼儿的佝偻病、成人的骨质软化、骨质疏松症有关,而且还与高血压、妊高征的发生有关,因此受到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BMD)降低、骨微结构破坏和脆性骨折发生风险增加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复杂性疾病。现阶段,BMD值仍是临床预测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它会导致骨折风险增加,尤其是股骨、脊椎和腕骨骨折。通常,年龄越大,骨质疏松症风险也越大,但骨质疏松症并不仅限于老年人,尤其是同时存在糖尿病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osteopomsis OP)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骨质疏松症的90%。它又可分为2种亚型,Ⅰ型又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继发于其他疾病或由药物引起。骨的强度和完整性取决于来自造血组织的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及来自骨髓基质的成骨细胞对骨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又称原发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虽然其发生率不如女性高,其比例大约是1:4,约30%的人发生髋部骨折,其病残率与病死率较女性高,有专家认为再过20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将成为全世界公共卫生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20年10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了《男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本文结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对《男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从骨质疏松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由于其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然而GC可致多种不良反应,如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青光眼和骨质疏松症。GC诱导的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4.
薛延  董洁英 《中华内科杂志》1996,35(10):706-707
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上的意义薛延董洁英郭春英张海文贾维维何玉香孙华毅王军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为特征,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和骨折危险度增加的疾病,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老年性和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本组对2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防治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系统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各种族和不同的地理环境,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因骨质疏松症而引起的骨折发生率呈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因此该病已成为世界各国医疗和社会工作中研究的重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两型,1983年 Riggs 和Melton 提出了Ⅰ型和Ⅱ型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不同的假说,10年来的研究已证实了其正确性。Ⅰ型(高转化型)骨质疏松症时体内成骨和破骨两种骨转换期均增强,造成骨丢失的主要原因是破骨活动较  相似文献   

16.
正一、概述(一)定义和分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将其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提示骨量降低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但还存在其他危险因  相似文献   

17.
双膦酸盐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简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的常见病,以骨量减少和正常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导致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我国人口基数大,并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正日趋显著...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多因子复杂疾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被认为是调控骨量的候选基因之一,但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性骨折两个表型)的关系在不同种族人群的研究仍存在争议,本文就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WHO公布,至2020年COPD将位居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近年COPD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对其认识也日渐深入。国内外医学界发表了一系列关于COPD诊断和治疗的新指南,包括2006年慢性阻  相似文献   

20.
骨组织的代谢平衡由成骨细胞(OB)和破骨细胞(OC)的骨形成和骨吸收过程相互偶联维持,以骨吸收占优势的偶联失衡持续进展将导致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改变,使骨密度下降、脆性骨折风险增大,表现为骨质疏松症。RNA干扰技术(RNAi)是一种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传染病、肿瘤等疾病治疗和研究。近年在骨质疏松研究领域有许多新的发现,本文梳理相关文献,介绍RNAi应用于骨质疏松治疗的切入靶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旨在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