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经目前各种有效的抗溃疡治疗后,多于4~8周愈合。如经过正规的抗溃疡治疗三个月,溃疡仍不愈合,则称为难治性溃疡。难治性溃疡在胃镜下多表现为线状溃疡或胼胝溃疡。线状溃疡是指溃疡呈线状,胃内溃疡长度超过3cm,十二指肠球内溃疡长度超过球的一个侧壁。胼胝溃疡是指溃疡长期不愈,反复发作,底部纤维组织增厚,边缘隆起呈堤状的溃疡,皆较  相似文献   

2.
溃疡病也称消化性溃疡,根据溃疡在胃肠道的位置而各具其名:食管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吻合口溃疡、空肠溃疡……一个部位有两个以上溃疡的叫多发溃疡,在两处不同部位有溃疡的称复合溃疡。国内调查显示:成年人群中约7%~10%患有溃疡病,城市比农村多;相比而言,南方比北方略多,南方女士们患溃疡病的比北方多,有医生推测可能与吃陈大米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6例麻风足底溃疡患者实施6个月的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麻风足底溃疡治疗护理的程序化与标准化,溃疡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明显增强,也减少了溃疡治疗中的焦虑紧张情绪。患者对于溃疡预防治疗知识知晓率实施前较高者仅有3例,6个月后16例患者均十分知晓相应的知识。16例麻风溃疡患者6个月临床护理路径完成后评价,溃疡愈合12例,显著进步4例,溃疡愈合率75%。其中的9例单纯性溃疡全部愈合。建议麻风病院在麻风溃疡治疗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进行管理,并进一步探索实践经验,完善溃疡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为制定全国性的统一的麻风病院足底溃疡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球部溃疡X线检查结果。方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例患者进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经检查球部溃疡0.1 cm 22例,霜斑样溃疡8例。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X线征象明确,诊断肯定。X线尚不容易显示出龛影,故钡剂造影未发现龛影,不能轻易排除溃疡的存在;而有些球部溃疡虽未发现龛影,但有明确球部变形,溃疡诊断仍可确定。  相似文献   

5.
口腔粘膜溃烂是口腔粘膜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是需要就诊治疗的病损。医学上将口腔粘膜破溃大致分为两种:粘膜破溃很浅称糜烂;粘膜破溃较深的叫溃疡。根据口腔溃疡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期溃疡和长期溃疡。前者指病程少于3周,往往为浅溃疡,溃疡不高于粘膜面;后者病程超过3周,溃疡往往较深在。 在短期浅溃疡中,可能由几种  相似文献   

6.
溃疡病主要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往认为青壮年多发,现在认为,老年溃疡也不少见。特别是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老年溃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我们通过3214例胃镜检查得知,老年溃疡占17.2%。 老年溃疡与青壮年溃疡病有许多不同特点,需引起重视。 腹痛不典型是老年溃疡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膜瓣遮盖联合溃疡清创治疗真菌感染性角膜炎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真菌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6年真菌感染性角膜炎患者100例,行结膜瓣遮盖联合溃疡清创术治疗为联合治疗组,单纯溃疡清创术治疗为溃疡清创组,各50例;分别行溃疡清创术、溃疡清创后行结膜瓣遮盖术治疗,观察感染真菌类型、溃疡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培养出真菌,以镰刀菌属感染为主,共63株占63.00%;联合治疗组溃疡治愈43例,治愈率为86.00%,溃疡清创组溃疡治愈34例,治愈率为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13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6.00%,溃疡清创组术后11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膜瓣遮盖联合溃疡清创治疗真菌感染性角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相对于单纯溃疡清创患者能提高治愈率,挽救眼球,同时未显著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相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患者54例,均为纤维内镜检查确诊的门诊患者,除外合并心、肺、肝、肾等严重疾病及溃疡近期大出血和恶性溃疡者,复合溃疡、多发性溃疡、吻合口溃疡未列入分组。根据就诊次序以5:2之比例随机分2组;清除污苔和口服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治疗组)37例,单一口服雷尼替丁(对照组)17例。治疗组中胃溃疡18例,球部溃疡19例;对照组中胃溃疡7例,球部溃疡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和溃疡大小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能否促进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合并复合性溃疡患者的溃疡修复,提高溃疡愈合率及愈合质量。方法选取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合并复合性溃疡患者,男28例,女22倒。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及常规治疗复合性溃疡的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50mgtid,治疗后8周在电子胃镜及组织学水平比较2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及组织学溃疡愈合质量。结果治疗组清病愈合率及愈合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0.01)。结论依帕司他可以明显促进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合并复合性溃疡患者的溃疡修复,提高溃疡愈合率及愈合质量,可能与依帕司他改善或减缓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李增烈 《家庭医学》2006,(21):27-27
溃疡病也称消化性溃疡,根据溃疡在胃肠道的位置而各具其名:食管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吻合口溃疡、空肠溃疡……一个部位有两个以上溃疡的叫多发溃疡,在两处不同部位有溃疡的称复合溃疡。国内调查显示成年人群中约7%~10%患有溃疡病,城市比农村多:相比而言,南方比北方略多,南方女士们患溃疡病的比北方多,有医生推测可能与吃陈大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膜瓣遮盖联合溃疡清创治疗真菌感染性角膜炎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真菌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6年真菌感染性角膜炎患者100例,行结膜瓣遮盖联合溃疡清创术治疗为联合治疗组,单纯溃疡清创术治疗为溃疡清创组,各50例;分别行溃疡清创术、溃疡清创后行结膜瓣遮盖术治疗,观察感染真菌类型、溃疡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培养出真菌,以镰刀菌属感染为主,共63株占63.00%;联合治疗组溃疡治愈43例,治愈率为86.00%,溃疡清创组溃疡治愈34例,治愈率为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13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6.00%,溃疡清创组术后11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膜瓣遮盖联合溃疡清创治疗真菌感染性角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相对于单纯溃疡清创患者能提高治愈率,挽救眼球,同时未显著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相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王杰 《中国卫生产业》2014,(14):100+102-100,102
目的探讨将谷维素和甲硝唑联用诊治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95例各类型溃疡患者分组:联合抗溃疡组(46例)与对照拮抗剂组(49例)。对照拮抗剂组经甲氰咪胍诊治,联合抗溃疡组经甲硝唑+谷维素医治,诊治后,比较对照拮抗剂组与联合抗溃疡组的医治效果。结果和未用甲硝唑及谷维素、甲氰咪胍医治前的溃疡病状比较,经甲硝唑及谷维素或甲氰咪胍医治后,对照拮抗剂组和联合抗溃疡组病状改善明显,P〈0.05。比较对照拮抗剂组和联合抗溃疡组的临床效果,联合抗溃疡组的效果比对照拮抗剂组好,P〈0.05。比较对照拮抗剂组与联合抗溃疡组的不良反应,联合抗溃疡组与对照拮抗剂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甲硝唑和谷维素联用诊治消化性溃疡,可加速溃疡体征改善、溃疡病变处愈合,疗效颇为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医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治疗对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修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7月-2017月11月间收治的64例糖尿病足患者按区化随机化分为APG组(n=32)及对照组(n=32),对照组清创后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APG组则给予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对比两组溃疡创面愈合率、创面修复效果、创面愈合时长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总体溃疡面积、表浅溃疡面积、窦道溃疡体积、Wagner2级溃疡及Wagner3级溃疡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APG组总体溃疡、表浅溃疡、窦道溃疡、Wagner2级及Wagner3级溃疡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周时APG组总体溃疡、窦道溃疡、Wagner3及溃疡愈合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APG组肉芽组织覆盖率、肉芽组织生长厚度、创面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总体溃疡、表浅溃疡、窦道溃疡、Wagner2级、Wagner3级溃疡面积/体积修复时长均较对照组短(P0.001);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分数量表中生理功能、心理或精神维度、社会关系、治疗影响等维度分值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DFU患者,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或能取得更佳的创面愈合及修复获益,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亦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校溃疡发病特点。方法对东北大学医院1993~2002年10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24例溃疡,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3例,胃溃疡26例,复合性溃疡5例;溃疡患者男女之比为3·771;溃疡患者平均年龄45·29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30岁以下居多,胃溃疡以50岁以上居多,复合性溃疡以30岁左右居多。结论病变好发部位以十二脂肠球部溃疡最多见,胃溃疡次之,复合性溃疡最少;溃疡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与不良嗜好、精神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慢性迁延性而又较难治愈的良性消化道疾病,好发于青壮年,是军营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一般说来,十二指肠溃疡分为球部溃疡和球后溃疡两种类型。在胃纤维内窥镜尚未诞生的年代,对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包虫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围手术期处理,防止术后溃疡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伴消化性溃疡的肝包虫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胃镜检查检出胃溃疡9例,十二指肠溃疡14例,复合性溃疡2例,其中活动期溃疡17例,愈合期3例,瘢痕期5例。16例活动期溃疡术前和术后使用奥美拉唑制酸治疗,术后均末发生溃疡出血,1例活动期复合性溃疡术后发生出血经积极治疗后痊愈。8例愈合期和瘢痕期溃疡术前未予处理,术后适当制酸治疗,无1例发生术后溃疡出血。结论术前和术后应积极治疗活动期溃疡,术后适当治疗愈合期或瘢痕期溃疡。重视术前胃镜检查和术后胃肠减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能否促进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合并复合性溃疡患者的溃疡修复,提高溃疡愈合率及愈合质量.方法 选取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合并复合性溃疡患者,男28例,女2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及常规治疗复合性溃疡的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50mgtid,治疗后8周在电子胃镜及组织学水平比较2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及组织学溃疡愈合质量.结果 治疗组溃疡愈合率及愈合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帕司他可以明显促进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合并复合性溃疡患者的溃疡修复,提高溃疡愈合率及愈合质量,可能与依帕司他改善或减缓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消化道溃疡的影响,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4月108例慢性乙型肝炎并发消化道溃疡的患者及24例乙肝肝硬化并发消化道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消化道溃疡类型分为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组;所有患者均行碳14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分析Hp感染对不同患者消化道溃疡发生的影响。结果肝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组Hp阳性率为92.3%,高于肝硬化合并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率60.0%,肝炎合并胃溃疡组Hp阳性率46.3%,肝硬化合并胃溃疡组Hp阳性率44.4%(P<0.05);肝硬化合并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率高于肝炎合并胃溃疡及肝硬化合并胃溃疡患者(P<0.05);组间比较:HBV-DNA阳性患者中,肝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组Hp阳性率(66.2%)高于肝硬化合并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率53.3%,肝炎合并胃溃疡组Hp阳性率34.1%,肝硬化合并胃溃疡组Hp阳性率33.3%(P<0.05);肝硬化合并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率高于肝炎合并胃溃疡及肝硬化合并胃溃疡患者(P<0.05);组内比较:肝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HBV-DNA阳性组Hp阳性率为58.1%,高于HBV-DNA阴性组30.4%(P<0.05);肝硬化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组患者中,HBV-DNA阳性组Hp阳性率为10.8%,高于HBV-DNA阴性组1.8%(P<0.05);不同肝硬化程度患者组间及组内比较Hp阳性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感染明显增加慢性乙肝及乙肝肝硬化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风险,可能是慢性乙肝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夏杰 《家庭健康》2011,(12):60-60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复发率很高的疾病。在短时间内(2~4周)使溃疡愈合达疤痕期并不困难,关键是防止溃疡复发。因溃疡反复发作容易引发大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而且胃溃疡还会发生癌变。要想避免消化性溃疡复发,患者应尽量做到以下7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X线钡餐造影在十二指肠降部溃疡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诊断为十二指肠降部溃疡的78例患者X线钡餐造影资料。结果:十二指肠降部溃疡的X线钡餐造影直接征象表现为龛影,间接征象表现为黏膜纠集现象、溃疡部位激惹现象、溃疡部肠管狭窄、溃疡部位以上肠管扩张等。结论:熟练的掌握十二指肠降部溃疡X线钡餐特点、采取适当加压和多轴位检查,结合其临床特点,可有效地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