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位一体”辨证的特点是强调中医临证需证、病、症三者结合,其核心是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广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天—地—人”的三才整体模式;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更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三脏同治”、“二脏一腑”、“三腑同治”及分期调理的辨证模式。“气逆三脏”属于“三位一体”辨证的“三脏同治”模式。本文重点介绍临床运用“气逆三脏”辨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分别从藏象学和经络学的角度阐述它提出的科学性。最后,从“辨证、辨病、辨质”三位一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肝—脾—肺”三脏分期用药这两方面来论述“气逆三脏”提出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周福生教授临床运用“三位一体”辨证论治肝硬化腹水的经验。周师认为肝硬化腹水辨治应强调证、病、症三者结合,三脏同治。注重治肝先实脾,脾胃健运,精微得以转输,达到水消胀减,同时不忘补肾;活血化瘀应贯穿始终,使瘀血化散,血脉流畅则痞块、腹水自消;同时配合行气利水,攻补兼施。并且通过中药口服、保留灌肠、敷脐等多途径给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运用“气逆三脏”辨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位一体”辨证的特点是强调中医临证需证、病、症三者结合,其核心是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广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天一地一人”的三才整体模式;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更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三脏同治”、“二脏一腑”、“三腑同治”及分期调理的辨证模式。“气逆三脏”属于“三位一体”辨证的“三脏同治”模式。拳支重点介绍临床运用“气逆三脏”辩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分别从藏象学和经络学的角度阐述它提出的科学性。最后,从“辨证、辨病、辨质”三位一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肝-牌-肺”三脏分期用药这两方面来论述“气逆三脏”提出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位一体”辨证的特点是强调中医临证需证、病、症三者结合,其核心是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广义的“三位一体”辨证的“天—地—人”的三才整体模式;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更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的“三脏同治”、“二脏一腑”、“三腑同治”及分期调理的辨证模式。“血三脏”属于“三位一体”辨证的“三脏同治”模式。本文重点介绍临床通过调护“血三脏”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从藏象学角度阐述它提出的科学性。从“血三脏”与胃癌术后的病机特点阐述它提出的必要性。最后,从重视七情、调理气血;顾护胃气,强调食疗这两方面来论述“血三脏”提出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福生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消化病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从医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疑难杂病,临证思路新颖独特,分期辨证施治得法,所创方药配伍精当,颇多心得体会,强调中医临证需证、病、症三者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三位一体”辨证思路,其核心是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广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天-地-人”的“三才全息”模式;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更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三脏同治”、“二脏一腑”、“三腑同治”及分期调理的辨证模式。笔者随诊师侧,选其精髓,介绍周教授运用“血三脏”模式辨证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的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6.
“三位一体”辨证的特点是强调中医临证需证、病、症三者结合。其核心是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广义的“三位一体”辩证的“天一地一人”的三才整体模式;狭义的“三位一体”辩证是指“辩证、辩病、辩质”相结合的临床思堆模式:更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的“三脏同治”、“二脏一腑”、“三腑同治”及分期调理的辨证模式。“血三脏”属于“三位一体”辨证的“三脏同治”模式。本文重点介绍临床通过调护“血三脏”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从藏象学角度阐述它提出的科学性。从“血三脏”与胃癌术后的病机特点阐述它提出的必要性。最后。从重视七情、调理气血;顾护胃气。强调食疗这两方面来论述“血三脏”提出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总结周胜红主任医师运用中药结合揿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PIF)的临床经验。周师认为本病病机以血瘀痰凝、肺脾肾三脏虚损为关键,治疗时应虚实兼顾,标本同治,治疗原则包括:明辨分期,慢病慢治;立足整体,内外同治;益气养阴,健脾益肾;化痰祛瘀,止咳平喘。其于临床采用中药结合揿针疗法,可以有效控制PIF的进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达到带病长期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周福生教授临床运用"心-肝-肾"三脏模式辨治更年期综合征.认为更年期综合征辨治应强调证、病、症三者结合,需从"心-肝-肾"模式着眼,注重"交通心肾,滋水清肝,三脏同治".以"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清肝补肾"为治疗大法,调畅气机、活血化瘀贯穿始终,使凝血化散,血脉流畅.同时重视调理七情、理气开郁并结合思想开导,体现了圆融活变、三脏同治,衷中参西、病证结合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血瘀证为妇科临床常见证候之一,多年来,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在临床实践中,以活血化瘀为主,结合辨病,治疗妇科常见病均取得良好疗效,现举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春波教授为全国第三届国医大师,擅长诊治脾胃相关疾病。杨老认为“脾胃湿热”是慢性泄泻的重要病机,湿热久稽、脾肾不足、肝失疏泄是慢性泄泻缠绵难愈、易于复发的关键。临床上,杨老重视察舌诊脉,认为应从“三因制宜”角度辨识慢性泄泻,善以虚实寒热、体质脏腑为辨证纲目,强调辨证过程需重视虚实主次关系,处方用药善清化湿热,并灵活佐以健脾益肾、理气舒络、运脾消导、安神之法。本文结合杨老治疗慢性泄泻的验案,阐述杨老辨治本病的临证思路,以期对临床诊治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许仕杰  黄纯美  周福生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909-1912
系统地介绍了周福生教授凭借自身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太极图说”结合“脏与脏关系”提出“三脏一体”模式作为脏腑辨讧的一种补充,“血三脏”模式是周师通过自己临床治疗血证的经验而提出的,属于“三脏一体”的“心—脾—肝”模式,有6种分型。通过以下几方面阐释“血三脏”模式:1)“血三脏”模式的提出;2)“血三脏”模式与“血室”的关系;3)“血三脏”模式与“血分”的关系;4)“血三脏”模式与“三焦辨证”的关系。实践证明:“血三脏”模式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先进性。对解释血证的病因病机及优化临床用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异病同治”是中医临床实践普遍现象,“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是异病同治理论的具体体现。从异病同治的临床治疗着手,基于疗效,既横向比较不同疾病之间更纵向观察治疗前后的“方-证”效应异同与内在机制,是揭示基本证候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正虚血瘀”是慢性肝、肺、肾疾病的病机特点,存在“异病同治”补虚化瘀的理论基础,且存在方-证效应的物质基础。病证结合、精准治疗、改善预后是器官纤维化疾病治疗研究的发展趋势。因此,基于肝、肺、肾纤维化疾病“正虚血瘀”中医基本病机,通过加载扶正化瘀中药开展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的前瞻性RCT临床试验,对“方-证-效”的关联进行验证;并采用临床信息与生物样本,发现效应目标人群特征,探讨方证相应的内在原理,有利于阐明正虚血瘀的证候内涵,促进中医药在治疗重大难治性疾病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建秋教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机为素体肺脾肾三脏虚损,遇外感之邪犯表,外邪郁而入里致阴虚血瘀。分为风邪犯肺型,阴虚血瘀型。治则上应注重治病求本,表里同治,未发应“先安未受邪之地”,解表同时应注意顾护正气,防止病邪进一步传变。以病因病机三脏俱虚为切入点,应用三足鼎立之角药,提出经验三法针对不同证候采用不同配伍施治,且患者多素体本虚,提倡“肺鼻同治”“津血同治”“肺脾肾同治”的理念,在治疗本病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在辨证结合辨病及异病同治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李东垣的升阳益胃汤,借古方之妙,触类旁通,以主证病机为主旨结合西医辨病及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以"补气升阳,健脾化湿"为法,灵活加减,古方新用,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多种现代慢性疾病,并略陈管见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祖国医学诊治疾病的指导原则之一,是辨证施治的精髓。不仅临床应用广泛,而且对于开展中西医结合,探讨病与证的规律联系,提高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水平,加深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仅就异病同治的机理试析如下:异病同治的理论依据在临床上不论哪种病因所致何病,只要同证,病机一致,就能用同一方法治疗,此谓异病(同证)同治。“病”是“证”产生的基础,“证”是“病”的产物,是中医对于某一  相似文献   

16.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其作为一个主要的治则、治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疗效确切。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应该是“异病同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异病同证”才能“同治”。补肾益气法是运用较为广泛的“异病同治”之法,研究表明,补肾益气之法对多种疾病和状态均具有较好疗效,其部分机制可能与从整体上改善了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等有关,从而对局部病变产生了“调节整体,改善局部”的治疗效果。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青春期崩漏、无排卵不孕症、肾病综合征和衰老,尽管分属不同的疾病和状态,但只要同属肾气虚证型,皆可“异病同治”用补肾益气之法取效。  相似文献   

17.
梁远征  陈大权 《光明中医》2016,(24):3659-3661
“脏躁”与“百合病”相似。脏躁乃情志抑郁,五志化火,脏阴被耗。“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均属于现代医学抑郁证的范畴,其病因多为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宜理气开郁、调畅气机,临床多用逍遥散合百合方治疗肝气郁滞、心神失养导致的脏躁证,功能疏肝解郁,宁心安神,效果显著。现拾取验案2则,通过阐述陈大权教授应用逍遥散合百合方异病同治的经验,解析其辨治策略,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泄泻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主脏在脾,并与其他四脏紧密相关。但临床多从肝、脾、肾三脏论治,从心、 肺论治少有。笔者就从心、肺两脏导致泄泻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经典医案等角度作一探讨,以期为泄泻的辨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康良石教授认为其多系在原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因痰浊瘀毒、诸邪气重杳、脏气伤损太过,正不胜邪而现癌变。康良石教授在临床治疗中注意辨病与辨证结合,突出在辨病基础上进行辨证治疗,辨病使用近现代研究对肝癌有抑制作用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中药,并结合患者的具体临床症状将原发性肝癌辨证分为毒瘀肝脾证、湿热瘀毒证、瘀毒伤损证3型,使用调理肝脾、清热利湿、益气健脾、滋阴降火中药,临床上常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王建华教授率领课题组从 70年代中开始 ,在全国率先开展脾虚证辨证论治的多方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现将其在临床上“论治”方面的主要应用进行总结。主要体现在王老对中药药理的研究上 :王老认为 ,中药药理研究与临床的结合 ,应体现在与证的结合 ,从证治理论入手是将中药药理引向深层次研究的切入点。具体体现在 :1.通过病证结合进行新药开发。 2 .中药基础药理学研究方面 :以消化性溃疡为例 ,用同病异治理论为指导 ,及以益气健脾方药治疗脾虚证为例 ,以异病同治理论为指导来研究药物作用的机理 ;确立了复方中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 ,对进一步化学成分的分离提纯、剂型改革以及机理作用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并将复方、单味的研究视为同等重要。 3.临床药理研究中的中药临床药效评价方面 :首次提出脾虚证辨证论治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 ,应当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建立“病”和“证”水平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