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五十年代时期X线机防护差,近年来除门诊屡见慢性放射性皮炎(以下称皮炎)外,对50所医院480名医用X线诊断工作者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192例,其中皮炎187例,皮肤溃疡1例,皮肤癌3例,硬结性水肿1例,皮肤溃疡和皮肤癌都是在皮炎基础上发生的。据文献记载2825例皮炎中有839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皮炎病人的细胞遗传效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放射性皮炎病人的遗传效应并为诊断提供依据,我们选择了18例皮炎病人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对象选择:选择医院从事X线工作的放射科医师,被临床诊断为放射性皮炎(Ⅰ°Ⅱ°  相似文献   

3.
放射作业人员584名晶状体混浊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X线作业人员晶状体混浊情况。方法:采用裂隙灯检查法对本市584名X线作业人员晶状体进行调查。结果:584人中放射性白内障11人,检出率为1.88%,“放射性晶状体损伤”所致晶状体混浊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医用X线和工业探伤人员晶状体混浊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X线作业人员晶状体混浊的检出率随工龄增长而增高。结论:X线作业人员晶状体混浊程度与接触射线的时间及了护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4.
X射线能使晶状体浑浊 ,产生放射性白内障。李凤鸣[1] 在1982年已有报道。通过调查 ,放射作业人员晶状体浑浊情况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从事医用X线和工业探伤人员晶状体浑浊情况无差异性 ;从事放射作业人员晶状体浑浊的检出率随年龄和放射工龄的增长而增高 ,并逐步向白内障进展[2 ] 。1 放射性白内障与放射线吸收量有关放射性白内障与放射人员放射线的实际吸收量之间的关系 ,各期白内障与视力之间的关系 ,有作者对 60 0名放射线接触人员体检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3 ] 。认为放射线接触工龄大多数与机体吸收量成正比 ,工龄越长机体吸收量越大…  相似文献   

5.
X线治疗皮肤疾病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方法,利用其低能长波软X线,使病变皮肤吸收能量多,改善局部血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从而起到治疗效果。如果对X线治疗机管理和使用不当也会给人体带来危害,现报道我省某医院在使用X线治疗皮肤病中发生两起较严重的放射性皮肤损伤事故。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在军训人员应力性骨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某部新兵营军训人员中可疑有应力性骨折的士兵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和^99mTc—MDP全身骨显像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100例可疑有应力性骨折士兵中,69例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29例X线检查诊断为应力性骨折;2例X线检查诊断为骨肿瘤。核素骨显像76例表现为损伤部位见局限性放射性浓聚,其中,X线检出的31例骨损伤者损伤部位均有不同程度放射性浓聚;核素骨显像检出应力性骨折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7%。结论核素骨显像对诊断军训人员应力性骨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早期诊断应力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长期接触低剂量X线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国内外资料报道较少。本文为探讨低剂量X线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特进行了调查。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观察组对象为医用X线、工业X线探伤作业人员共92人,其中男性71人,女性21人,男女比例为3.4:1,平均年龄32.5岁。对照组选择天津铁路分局某医院不接触X线的健康医务人员116人做对照。其中男性87人,女性29人,男女比例为3.0:1,平均年龄31.8岁。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值>0.05)。 2.方法 (1) 辐射剂量学调查 根据GB5294-85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对1993年以……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533名医用了线人员和放射工作者、705名工令较长的加速器人员、60名γ探伤人员由门诊检查所得的辐射远期后果作了分析。X线人员和放射性工作者在所有工作时间的辐射最大总照射量为150~400伦,γ探伤人员受到的γ外照射总照射量在70~150伦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乌鲁木齐机场候机厅 X 线扫描机辐射剂量的调查和评价情况,经过对6台X线扫描机现场监测和19名工作人员连续一年受照剂量监测,结果表明这些 X 线扫描机有效能量低、贯穿性不强、利用 X 线扫描技术进行安检所产生微量人工放射线对工作人员和候机厅内环境及公众无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优拓敷料治疗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放射治疗不可避免地使皮肤及皮下组织受到高剂量照射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损伤,尤其在浅表肿瘤中深度X线、电子线的应用,放射性皮炎发生尤为严重[1]。轻者局部皮肤瘙痒、烧灼感,重者出现水疱,局部皮肤糜烂、渗出,甚至溃疡坏死,伴发感染,形成恶性循环。本科自2003年9月—2007年9月使用法国优格医疗公司的"优拓敷料"脂质水胶敷料应用于Ⅱ~Ⅲ度放射性皮炎换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健康教育体会总结如下. 1 健康教育内容 1. 1 急、慢性放射性皮炎的表现及处理 急性放射性皮炎是鼻咽癌放疗的最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约87%的放疗患者会出现红斑及其他的放射性皮肤反应[1],放射性皮炎可分为四度,严重的放射性皮炎可引起疼痛,局部或全身感染.若中断放疗,导致肿瘤控制率和治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名放射科退休医生患上职业病,他们认为医院难辞其咎,联袂将其告上了法庭。近日,这起全国首例医院职业病损害纠纷案终以四人获精神抚慰金13万元而告终。郑毓兴、张又铮、余国庆、刘殿武4名原告在医院工作期间均从事X线放射性工作,并于近年分别被浙江省放射病诊断小组诊断患有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皮肤溃疡、放射性皮肤癌等疾病,损害程度不等。其中,张又铮已于2000年5月在被告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第四指指掌关节离断术治疗。去年4月15日,张又铮4人向湖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仲裁申请,由于不被受…  相似文献   

13.
50台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用诊断X线机的防护性能监测已有过多次报道,为了解放射防护工作现状,我们从93年-95年对市级各医疗单位正在使用的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性能及机房面积进行了测试,现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收治43例放射性职业性皮肤损害者中发现,38例为X线诊断工作者,其中骨外科人员17例、(占40%)。患慢性放射性皮久27例,伴放射性溃疡11例,其中癌变5例。作者分析了发病率高的原因,和详细描述病损的表现与病理变化,并提出了肪治放射性皮肤损害的措施,还讨论了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  相似文献   

15.
病例报告 患者阮××,男,62岁,某矿务局职工医院骨外科医师,自1954年至1987年33余年一直从事于X线下整骨工作,操作时未载铅防护手套及其他防护品,双手直接暴露于X线球管射线辐照下。 该患者从事整骨工作12年后,其双手呈现慢性放射性皮炎的早期症状,皮肤粗糙、干裂、脱屑、无弹性等,20年后,双手指背角质增生,无汗,易破溃,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亚芬联合金因肽预防和治疗皮肤放射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的13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7例,治疗组于第一次放疗后给予比亚芬预防性治疗,对治疗组中出现放射性皮炎者则予以金因肽局部外喷;对照组仅行常规皮肤护理,对出现放射性皮炎者行传统换药处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出现1、2、3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0.3%、53.7%、6.0%和17.9%、59.7%、22.4%;治疗组放射性皮炎在照射剂量达40Gy之前的发生率为38.8%(26/67),对照组为62.7%(42/67);治疗组放射性皮炎治愈时间为(7.3±2.15)d,对照组为(14.7±2.89)d。结论比亚芬联合金因肽能显著减少皮肤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推迟放射性皮炎的发病时间,有效缩短放射性皮炎的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对放射性皮炎的中西药外治法的治疗和护理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比亚芬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首程放射治疗的52例头颈及胸部肿瘤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放射治疗开始即给予比亚芬涂搽,对照组采用其他皮肤保护剂和放疗知识宣教.结果 当放射剂量小于40 gy时发生2级以上皮炎,治疗组30%(9/27),对照组84%(21/25).治疗组放疗过程发生轻度放射性皮炎,对照组发生中至重度放射性皮炎.结论 比亚芬能有效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皮炎,保证放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长期移居和世居高原居民,其心脏X线改变已有报道[1].目前,我国存在众多的间断高原作业人员,本文对这种特殊作业人群的心脏X线改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医用直线加速器感生放射性的检测,研究感生放射性强度与冷却时间的关系。方法在加速器X射线能量分别为6MV、10MV和15MV时,利用射线巡检仪和451P巡检仪检测照射剂量为200cGy后0~30min内的感生放射性,对检测数据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加速器X线能量的增加,感生放射性的强度增大,冷却时间也相应延长。结论医用直线加速器感生放射性水平与X线能量和冷却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