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棉球压迫止血在小儿头皮静脉采血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皮静脉采血后棉球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用头皮静脉采血的患儿102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头皮静脉采血后用棉球按压止血为观察组(n=514),按常规用棉签按压止血为对照组(n=512),比较2组拔针后按压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血、肿胀或淤血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棉球按压止血可有效降低出血、肿胀或淤血发生率,效果优于棉签按压止血。  相似文献   

2.
桡动脉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动脉采血方法之一,危重症病人通常需要多次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而对于桡动脉穿刺点的正确按压能有效预防穿刺部位的出血及血肿。有研究报道,止血效果较好的是棉球(片)法和棉签直压法[1]。但因直压法要求拔  相似文献   

3.
桡动脉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动脉采血方法之一,危重症病人通常需要多次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而对于桡动脉穿刺点的正确按压能有效预防穿刺部位的出血及血肿.有研究报道,止血效果较好的是棉球(片)法和棉签直压法[1].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改良注射按压贴止血材料在静脉采血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急诊采血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50例,静脉采血拔针后分别用干棉签和注射按压贴按压。两组均指导病人直接用示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在穿刺点处及上方沿血管走行以均匀压力一齐向下按压,持续按压至不出血为止。[结果]改良注射按压贴止血材料在静脉采血应用中可明显提高病人的舒适度(P<0.01),并明显缩短按压操作时间(P<0.01)。[结论]静脉采血拔针后应用改良注射按压贴效果优于干棉签按压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改良注射按压贴止血材料在静脉采血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急诊采血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50例,静脉采血拔针后分别用干棉签和注射按压贴按压。两组均指导病人直接用示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在穿刺点处及上方沿血管走行以均匀压力一齐向下按压,持续按压至不出血为止。[结果]改良注射按压贴止血材料在静脉采血应用中可明显提高病人的舒适度(P〈0.01),并明显缩短按压操作时间(P〈0.01)。[结论]静脉采血拔针后应用改良注射按压贴效果优于干棉签按压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做检验采血的病人,在采血后多用棉签或棉球按压针眼止血,由于按压不当出现瘀血现象较多。另外有些病人将按压用过的棉签或棉球四处乱扔,造成污染及不卫生等情况。我院从2006年起订制并改用一次性采血片,临床使用70 000人次,效果非常满意。现介绍如下。1材料取医用采血  相似文献   

7.
侯敏 《当代护士》2014,(11):100-101
目的探讨不同按压方式经桡动脉途径采血后对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38例经桡动脉采血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8例,实验组70例。实验组采用3根棉签横压于穿刺点上的方法按压止血,对照组采用1根棉签直压的方法止血,比较2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采血完毕按压至规定时间后,实验组发生穿刺点出血、皮下出血、血肿等按压失败的总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标本穿刺后,采用3根棉签横压法可获得较好的按压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拔针方法在小儿静脉输液和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静脉输液和采血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对照组采用棉签按压拔针法。观察两组拔针效果。结果非按压抬高拔针法穿刺点止血所需的时间为30-90s,平均(56.3±1.2)s,棉签按压拔针法为180-300s,平均(203.0±26.0)s;非按压抬高拔针法穿刺点出血有7例,出血率为14.0%,棉签按压拔针法穿刺点出血有21例,出血率为42.0%;非按压抬高拔针法无1例发生皮下出血,出血率为0.0%,棉签按压拔针法有6例发生皮下出血,出血率为12.0%,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按压抬高拔针法止血效果优于棉签按压拔针法。结论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可明显减少穿刺部位出血,缩短按压止血时间,避免皮下血肿、淤点、淤斑的形成,有效保护患儿的血管,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采血后不同按压面积对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经挠动脉采血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2根棉签并排并垂直于血管方向,横压于穿刺点上方.对照组采用1根棉签垂直于血管方向,在穿刺点正上方按压.结果 采血完毕按压至规定时间后,试验组发生穿刺点出血、血肿、皮下出血等按压失败的总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穿刺后采用2根棉签横压法可获得较好的按压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运凤  张志贤 《护理研究》2007,21(17):1577-1578
由于门诊抽血中心工作量大,抽血拔针后多由病人自己或家属用消毒棉签按压针眼止血,因而针眼出血、穿刺局部淤血、肿胀者时有发生。经长期观察,病人针眼出血、穿刺局部淤血、肿胀与按压时间和手法有很大关系[1]。笔者采用双手指直压法按压止血,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6年1月—2006年8月在门诊穿刺采血者中随机抽样500例,男252例,女248例,年龄3岁~70岁(35.0岁±2.2岁),均无血液系统疾病,出凝血时间正常,按照采血日期分为两组,单日采血者258例为观察组,双日采血者242例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出凝血时间比较,…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按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王爱英  金艳宏  王玲娜  李想  徐坤 《护理研究》2004,18(10):852-852
[目的 ]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 [方法 ]选择使用低分子肝素的老年冠心病病人 ,采用自身对照 ,每例病人腹部注射后左侧采用常规棉签按压 ,右侧用棉球按压 ,均按压 3min ,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 [结果 ]两种按压方法的出血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用棉球按压针眼 3min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较大面积出血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两种按压法在静脉采血拔针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门诊注射室行静脉采血病人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按压法,实验组采用邦迪牌创可贴按压法,比较两组病人的按压时间及疼痛、出血及皮下青紫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按压时间比对照组短,疼痛、出血、皮下青紫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可贴按压止血效果好,按压时间短,疼痛、出血及皮下青紫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护士在拔针时由于按压不当常导致皮下出血,曾有护士对拔针按压方法进行探讨,笔者借鉴了这些经验,探讨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法的止血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丽荣  王红  李岩  李希倩  王玲 《护理研究》2011,25(27):2483-2484
[目的]探讨薄型手背掌骨间隙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的最佳方法。[方法]将93例符合标准的静脉输液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31例,为输液拔针后棉签竖压法组、棉球按压法组、拇指挠侧面按压法组,将3种不同的按压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棉签竖压法组与棉球按压法组、拇指桡侧面按压法组疼痛、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拇指挠侧面按压法,不仅可以减少局部疼痛、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而且可以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静脉穿刺后按压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临床护理中,静脉穿刺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而穿刺部位出血、淤血也不少见。如何避免穿刺部位的出血、淤血,取得较好的按压效果,减轻患者痛苦。现介绍如下。1穿刺部位出血、淤血的原因穿刺后,患者经常因有其它检查,按压时间较短,尤其冬季更因温度低,为求保暖,往往按压时间更短。进行静脉穿刺时,多数情况下,先进入皮下,然后向前穿刺一小段距离后再进入血管,因此,有2个穿刺点,患者按压时只按压住皮肤处的穿刺点,使血管穿刺处出血、淤血。临床上用于按压的物品有棉球、棉签、输液贴,棉球和输液贴按压范围较大,柔软舒适,易被患者接受;棉签按…  相似文献   

16.
宋欣芫 《当代护士》2013,(10):150-151
目的 讨论静脉采血后最佳按压止血方法.方法 将183例静脉采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根棉签直臂按压止血7min,对照组采用双根棉签屈肘按压止血7min,7min后由另外一人观察2组的出血和淤血的发生率,比较2组按压止血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出血和淤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根棉签按压采血部位,并不能有效缓解屈肘时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移动的按压部位不准确的缺点,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避免这种止血方法,并加强对患者进行直臂按压的宣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囊式创口贴用于桡动脉采血拔针后加压止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4月在本科进行动脉采血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动脉采血拔针后分别用气囊式创口贴加压止血和传统棉签按压止血,对比两组止血效果。结果在桡动脉采血拔针后观察组(气囊式创口贴)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传统棉签按压)止血(P0.05)。结论气囊式创口贴应用于桡动脉采血拔针后加压按压针眼固定,不移位、止血效果好,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且止血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棉签按压止血法。  相似文献   

18.
刘平 《护理研究》2008,22(35):3243-3243
静脉输液结束拔针后采用棉签按压穿刺点,按压不当或按压时间不够,极易导致穿刺部位出血,从而引起局部淤血、血肿,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引发了不少医疗纠纷,同时也为护理人员再次穿刺增加了难度.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笔者设计了止血胶贴,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按压方法对动脉穿刺后局部动脉止血效果比较。方法将100例经桡动脉采血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输液贴保护穿刺点后三横指(即食指、中指、无名指)垂直于血管方向,食指、中指、无名指依次并排横压于穿刺点上方。对照组采用1根棉签垂直于血管方向,在穿刺点正上方按压。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采血完毕按压至规定时间后,试验组发生穿刺点出血、血肿、皮下出血等按压失败的总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穿刺后采用三横指按压法可获得较好的按压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制订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止血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规范护士桡动脉采血止血方法 ,提高按压止血效率,减少采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就按压材料、姿势、力度和时间制订方案,采用纯棉非织造布片进行"三明治式点赞法"按压,基于收缩压的力度持续按压5 min。对护士进行培训后实施方案,采用一次止血成功率、掌部SpO2下降率、皮肤穿刺点失血率、皮下出血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应用方案后,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一次止血成功率由69.89%上升至97.80%、掌部SpO2下降率由18.28%下降至5.49%、皮肤穿刺点失血率由35.48%下降至6.59%、皮下出血率由33.33%下降至9.89%。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后应用本研究方案可有效止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