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伤寒论》自北宋治平二年(1065)刊刻大字本以来至2001年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赵开美本,凡936年关于宋本《伤寒论》流传演变学术简史,涉及到北宋大字本、小字本、明赵开美简历及其翻刻北宋小字本之背景与特点,对日本内阁本、中国北图本、台湾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本三个赵开美本进行详考,发现赵本有初刻本、补刻本之异。日本内阁本是初刻本,北图本、台湾本是补刻本。补刻本由当时优秀刻工赵应期独立补刻。考证赵本在日本流传演变。  相似文献   

2.
研究《伤寒论》自北宋治平二年 (10 6 5 )刊刻大字本以来至 2 0 0 1年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赵开美本 ,凡 936年关于宋本《伤寒论》流传演变学术简史 ,涉及到北宋大字本、小字本、明赵开美简历及其翻刻北宋小字本之背景与特点 ,对日本内阁本、中国北图本、台湾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本三个赵开美本进行详考 ,发现赵本有初刻本、补刻本之异。日本内阁本是初刻本 ,北图本、台湾本是补刻本。补刻本由当时优秀刻工赵应期独立补刻。考证赵本在日本流传演变  相似文献   

3.
研究《伤寒论》自北宋治平二年 (10 6 5 )刊刻大字本以来至 2 0 0 1年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赵开美本 ,凡 936年关于宋本《伤寒论》流传演变学术简史 ,涉及到北宋大字本、小字本、明赵开美简历及其翻刻北宋小字本之背景与特点 ,对日本内阁本、中国北图本、台湾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本三个赵开美本进行详考 ,发现赵本有初刻本、补刻本之异。日本内阁本是初刻本 ,北图本、台湾本是补刻本。补刻本由当时优秀刻工赵应期独立补刻。考证赵本在日本流传演变。  相似文献   

4.
钱超尘 《河南中医》2009,29(5):417-419
今存之宋本《伤寒论》非北宋校正医书局原刻之本。原刻本分大字本与小字本两种。小字本亡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后,大字本《伤寒论》据清末藏书家伯兮题记所述,他藏有北宋治平二年(1065)大字官刻本,今不知何在。今称之宋本《伤寒论》,指明代万历二十七年江苏常熟赵开美请当地优秀刻工赵应期刊刻之《伤寒论》,以北宋元祐三年(1088)小字原刻本为底本翻刻,尊称"宋本伤寒论",实明刻也。宋本《伤寒论》确知共存五部,除台湾今存一部外,其余四部藏于中国大陆: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一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一部,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一部,上海图书馆一部。  相似文献   

5.
日本安政本《伤寒论》据内阁本翻刻,改其大量讹字,安政本对中国《伤寒论》版本流传产生巨大影响。1923年恽铁樵影印安政本伪称赵本,叶橘泉揭露之;清末杨守敬剪贴赵本伪称"影北宋本伤寒论";1955年《重辑宋本伤寒论》、1959年《伤寒论译释》所据底本皆为恽铁樵本而非赵开美本;1991年刘渡舟《伤寒论校注》所用底本为北京国家图书馆缩微胶卷本。  相似文献   

6.
北宋治平二年(1065)刊行之大字本《伤寒论》及北宋元祜三年(1088年)刊行之小字本《伤寒论》至今尚无处寻觅.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江苏常熟赵开美据元祜本翻刻,以逼近原貌,故今通称为“宋本伤寒论”,实指赵开美翻刻本.通过考证宋本《伤寒论》所据底本来源及其十大特征,可以辨析“法”与“证”的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7.
钱超尘 《河南中医》2011,31(5):441-444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逼真北宋原刻本,医家美称赵氏翻刻本为"宋本",北宋原刻本已佚.宋本今存五部,皆藏中国,极为珍秘,已为国宝.日本枫山秘府藏有一部,经反复考察,系据赵开美之初刻本翻刻者,翻刻草率,讹字甚多,日本安政期间中医文献学家堀川济据枫山秘府本翻刻之,改其讹字,刊刻精美,对中国影响甚大,1923年恽铁樵影印之,...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版本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张仲景著作、名称和流传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对注释家的移整考订及《伤寒论》作伪之书作了概述。对明·赵开美宋刻《伤寒论》和成无已《注解伤寒论》作了深入探索,从历代文献记录之《伤寒论》113方与赵刻本之112方分析;从《本草纲目》所引张仲景古本《伤寒论》,及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之释音加以研究;从《伤寒论》条文后之原文注释,及《太平圣惠方》所引桂枝汤加以印证等多方面分析,说明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更忠于“林校”小字本《伤寒论》。故笔者认为,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要优于赵刻宋本《伤寒论》,是目前存世最佳版本。  相似文献   

9.
宋本《伤寒论》版本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考,宋本《伤寒论》中国藏有五部,日本藏有一部,今世所存凡六部。日本内阁文库所藏之本为赵开美所刻无疑,但它是赵氏初刻本,不是翻刻本;而宽文本虽然不是好版本,但它对传播《伤寒论》功不可没。日本翻刻《伤寒论》最精善者是安政本。另,考证宋本《伤寒论》务须将两类误称“仲景全书”者加以区别:一是与张卿子《仲景全书》相区别,二是与恽铁樵影印日本安政本相区分。  相似文献   

10.
第三节 矩庵发现的《伤寒论》大字本与小字本  1908年有名“坊”或“矩庵”者,发现一部名副其实的真正的赵开美本《伤寒论》,欣幸不已,狂喜过望,乃展纸濡墨,书以题记。题记全文见本文第二节第(一)小节,此段从略。北京国家图书馆藏有此书缩微胶卷,原书今藏台北市国家图书馆,著录于该馆《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第 131页 (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69):“《仲景全书》26卷 5册,明万历己亥(27年 )海虞赵氏刻本。”书签上写有“仲景全书  万历己亥赵清常  景宋刻本 坊”,谓此书为“坊”所献也。坊所写题记书于“刻仲景全书序”前,即全…  相似文献   

11.
一、在日本的流传与演变   1.宽文本系统  赵开美本《伤寒论》于万历二十七年 (15 99年 )刊行后不久传于日本 ,日本宽文 8年 (16 6 8)冈鸣玄提付训、跋刊行。宽文本不是好本 ,讹字较多。日本著名中医文献学家丹波元坚 (1795— 185 7)在《翻刻宋本伤寒论序》中说 :“此间唯存宽文中传本 ,其本出于赵清常《仲景全书》 ,而清常原刻亦未之见。在近时 ,则虽宽文本日就散佚。世徒有坊间谬种盛行 ,学者就陋沿讹 ,动辄为别风淮雨 ,眩其心目。”森立之 (180 7—1885 )《经籍访古志》对宽文本评述尤为具体。云 :  明赵开美校刻 ,沈琳同校 ,其字…  相似文献   

12.
校读台湾本、日本内阁文库本、中国中医科学院所藏宋本《伤寒论》,发现日本内阁文库本虽然有些讹误,但版本价值高;然在文字正确性方面,台湾本、中国中医科学院本优于日本内阁本。  相似文献   

13.
宋本《伤寒论》原刻本今存5部,皆藏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原刻本有徐矩庵题记,其外孙女刘乃和教授对徐矩庵藏书详考,清代医生姜问岐简考及其两枚朱章均有重要价值;首次确证台湾故宫本是赵开美目睹手抚之工作本,有"东海仙蠹室藏"朱章为证;分析了木印牌记的重要价值及刻字工人赵应期史料。故宫本原藏北平图书馆,1941年转藏美国国会图书馆,1965年回归台湾;王重民在美国拍摄为缩微胶卷并写有提要。  相似文献   

14.
<正> 孙思邈说:“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可以证明《伤寒论》在唐朝还没有普遍流传,只是手抄家藏,置于枕中肘后(古来有一种竹木或陶瓷枕,中空可以珍藏贵重物品。古代衣服,圆领大袖,肘后有口袋,可装东西),秘而不传。直到北宋时经林亿、高保衡等新校正而刊行,宋本已不可见,现在只有明·赵开美翻刻本。“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这是医界通称,而《伤寒论》实存112方,赵本则为398法。《伤寒论》并不是治伤寒的专书。陆士谔说:“伤寒论非专治伤寒一症之书也,犹《论语》篇首之名学而,非章章是学而。《孟子》篇首之名梁惠王,非章章是梁惠王……伤寒论分经辨症,无非以治病之法门指示后学,何尝是专治伤寒一症之书。”(见《医学南针》续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的版本考证是研究<伤寒论>学术体系的基础.通过对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中国中医科学院以及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藏之明·赵开美<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这3种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可知沈阳中国医科大学藏本为最优,推测其可能是赵开美第2次修订稿;其次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藏本,可能为赵氏第1次修订稿;日本国立公文书...  相似文献   

16.
日本安政本《伤寒论》据枫山秘府红叶山房所藏赵开美本《伤寒论》翻刻。红叶山房本系据赵本翻刻者,翻刻较草率,讹字阙文较多,安政本多子改正。安政本传入我国后,影响甚大,我国近现代《伤寒论》录排著作,仍有据为底本者。本文研讨安政本历史沿革,并与中国所藏五部赵开关原刻本对照研究,是一篇研究《伤寒论》版本史之作。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版本表解》含两节,一为《伤寒论》版本表,一为《伤寒论》版本解说。《伤寒论》所据底本为《汉书·艺文志》所载之《汤液经法》32卷,王叔和三次整理编次《伤寒论》,第一次见《脉经》卷七、八、九,以卷七为重心;第二次整理为三阴三阳模式;第三次整理见《伤寒论》卷七第十五节至卷十第二十二节。梁阮孝绪《辨伤寒》十卷上承两晋《辨伤寒》,下开隋本《伤寒论》及唐孙思邈本《伤寒论》。孙思邈本见《千金翼方》卷九卷十。荆南国末帝高继冲进献北宋朝廷者即隋本,北宋校正医书局以高继冲本为底本校定之,刊成大小两种字体流行,明代赵开美据小字本翻刻,逼真原貌,名为《宋本伤寒论》,今存五部,皆藏中国,已成国宝,逐项以文献资料证明之,本文对研究《伤寒论》文献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确证日本内阁文库本不是赵本原刻本,而是据赵本首刻本之翻印本,讹误甚多;中国所藏赵本分首刻本与修订本,中国中医科学院本、上海图书馆本、上海中医药大学本是首刻本,有讹字,台湾故宫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为修订本。  相似文献   

19.
2《全反要啥》的版本有关《金匾要略》(以下简称《金匾》)的版本,其来龙去脉,甚难理清,故今之报刊及有关书籍所涉极少。日·丹波元简《金医玉函要略辑义》前有两篇序文,一篇"综概"。其序文,一为林化等校定的"金匾要略方论序";一为"金匾要略序",小字云"出赵本",内容为邓珍的序和徐馆的序。在所自撰的那篇"综概"中,记有自注小字,曰:"案仲景金鹰,他书无其目,唯宋本及俞桥本、赵开美本、林序后,有一小序云:仲景金医录云云。"仅就丹波氏所指,《金匾》的版本已不下5种,即宋本、赵开美本、邓珍本、俞桥本、徐铸本等。2.l宋木来…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系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长期流传的是北宋治平年间刊印的大字本系统,以元代至元六年(1340年)邓珍《新编金匮方论》为现存最早刊本。近年发现明代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吴迁抄本,所据底本为北宋绍圣年间刊印的小字本系统。该本与邓珍刊本在内容、体例上多有不同。本文介绍吴迁抄本的版本特点及其发现过程,通过稽考相关文献记载,论述吴迁抄本的由来,进而与邓珍刊本比勘,从中发现并纠正长期流传的大字本传本的诸多讹误,凸现吴迁抄本的学术价值与版本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