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据报道,随着治疗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医生已经发现他们可以成功的中和HIV病毒。这种被称为"联合治疗"的方法可以防止HIV病毒在人体内成型及突变,当病毒进程停止时,  相似文献   

2.
《中国执业药师》2009,(11):54-54
2009年9月3日,据《Science》杂志报道:由美国斯克里普斯(Scripps)研究所和国际艾滋病疫苗组织(IAVI)科学家共同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两种新型艾滋病病毒(HIV)的人类抗体,这两种抗体可以中和多种HIV病毒毒株,科学家将其分别命名为PG9和PG16。  相似文献   

3.
一种被称为成熟抑制剂的新型具有抗逆转录病毒潜力的药物PA-457(Ⅰ),在初步的Ⅰ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前景良好。(Ⅰ)作用于和目前抗HIV治疗不同的病毒靶点,因此可能解决日益严重的HIV病毒耐药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影响了全球约7000万人。目前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虽可抑制HIV,但不能完全根除病毒感染。临床研究显示中药及其复方能有效降低HIV病毒载量,减轻艾滋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中药和天然药物中寻找优势骨架类型的活性分子已成为抗艾滋病药物研究的重要策略。本文围绕临床应用的抗HIV单品药物、临床应用的抗HIV中药复方、中药和天然药物中的抗HIV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发现新型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6,(2):241-244
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介导的抗体基因治疗药物,可为宿主直接提供中和抗体而使其免受艾滋病毒感染,有望成为艾滋病预防及治疗疫苗的替代品。综述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专属性广谱中和抗体发现过程的文献资料,介绍了rAAV介导的抗HIV抗体基因治疗的试验结果,并对rAAV在艾滋病预防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于晓琳  杨铭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2):1084-1088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恶性传染病,HIV进入宿主细胞环节涉及病毒表面糖蛋白(gp120和gp41)与细胞表面受体蛋白(CD4,CCR5和CXCR4等)的相互作用。现就HIV进入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目前针对病毒吸附与穿入设计的新型抗AIDS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抗HIV/AIDS药物: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已有20余种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应用于临床,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制将有助于清除HIV/AIDS患者体内的病毒。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使HIV/AIDS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尽管当前的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治疗力争能够控制这种疾病,但任何治疗的最终目标都是完全消灭这种病毒。不幸的是,完全消灭HIV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这种病毒在休眠的CD4+T细胞中建立了潜在的储藏库。美国科学家目前研究发现,HIV能够传染造血干细胞(HSC),因此,HIV的储藏库可能比之前的预想更为持久。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为拓展新的艾滋病疗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英法科学家在一名从喀麦隆归来的法国妇女身上发现了一种1型艾滋病病毒(HIV-1)的新变种。该新的亚型病毒同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非常类似,也同HIV病毒的0亚型病毒非常相似,但经过对病毒基因组进行破解后发现,这是一种全新的亚型,因此将其命名为P亚型。  相似文献   

1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开发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的主要致病因,针对艾滋病的化学药物治疗中HIV蛋白酶抑制剂发挥的重要作用,此文综述了HIV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研究进展以及研究开发策略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方案应用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共纳入研究对象150例,均为百色市壮族人群中接受HIV抗体检测阳性的孕产妇人数150例患者,均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方案治疗,分析阻断效果。结果 150例孕妇,均顺利分娩,所有婴儿全部存活,于产后6周接受HIV感染监测,有3例婴儿被感染。治疗3个月后病毒载量降低1 L g拷贝/mL以上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孕期发现HIV抗体检测阳性并治疗1个月后,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3个月后CD_4~+T淋巴细胞提升30%以上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孕期发现HIV抗体检测阳性并治疗1个月后,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针对HIV抗体检测阳性的孕产妇采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拉米夫定、齐多夫定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方案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玉林市婚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状况,为 HIV 感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玉林市婚前 HIV 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玉林市婚前男女 HIV 感染率。结果2012年玉林市110135名婚前男女接受 HIV 检测,HIV 感染确诊为37名,HIV 感染率为0.34‰,其中,男性 HIV 感染率为0.42‰,女性 HIV 感染率为0.25‰。结论玉林市 HIV 感染率较低,仍要加强婚前医学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加强艾滋病公益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HIV感染人群中慢性乙肝患者的比例为4%~10%,HIV病毒感染增加了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纤维化和终末期肝病的风险。因此,对HIV/HBV共感染者需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HBV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止疾病进展,减少HBV相关的致病性和致死率。目前HBV抗病毒治疗药物如INF-α、拉米夫定或恩曲他滨、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阿德福韦、替诺福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HIV病毒的作用,单药使用虽可有效的抗HBV病毒,但可能均不同程度地导致HIV病毒变异。  相似文献   

14.
获得性免疫综合征(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性疾病.据WHO估计,目前全球仍约有4000万HIV携带者,且每年新增200余万感染病例,死亡超百万.尽管目前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行之有效,但是随着耐药病毒株的不断涌现,有可能使HIV/AIDS疫情再度上升,引起了各国的极大关注.因此,亟需研发新型抗HIV/AIDS药物.靛红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也具有潜在的抗HIV/AIDS活性.药物化学家设计合成了多个系列的靛红衍生物,并筛选了它们的抗HIV活性,其中的某些靛红衍生物显示出良好的抗HIV活性.本文将归纳近年来靛红类化合物在抗HIV/AIDS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这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潘旭初 《医药导报》1997,16(1):27-28
自从发现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是AIDS产生的原因以来,人们对HIV复杂的复制环和阻止这些病毒的药物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进行免疫调节治疗也得到很大提高。本文综述已在临床使用和正在开发的抗HIV药物。  相似文献   

16.
《药学进展》2009,33(3):140-141
HIV病毒株可分为R5嗜性和X4嗜性,它们分别通过趋化因子CCR5和CXCR4辅助受体进入CD4细胞。在HIV的整个发展进程中,可常发生其病毒株由R5嗜性转型为X4嗜性,且也有可能某个体同时被R5嗜性和X4嗜性病毒感染,而CCR5拮抗剂则对x4嗜性病毒无效。由Progenics制药公司开发的用于治疗HIV感染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CCR5拮抗剂PRO140为一种新型HIV进人抑制剂,可与CCR5受体的特殊区段紧密结合,对CCR5产生拮抗作用,从而抑制HIV通过这一辅助受体进入靶细胞;  相似文献   

17.
HIV在世界范围流行已有20多年了.其间,世界上先后有多种抗病毒药物问世,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拯救了数千万生命.虽然HAART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其对病毒感染后在人体内建立的前病毒结构则无能为力.因此,HIV感染者虽能以药物控制病情进展,延缓免疫功能受损进展,但难以彻底治愈.目前HIV治疗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抗病毒治疗后的残留病毒,而前病毒是主要残留病毒之一.临床上主要通过诱导其表达的途径,将之活化,然后通过免疫系统识别并进而加以清除.  相似文献   

18.
20多年前,人们发现了一种polyoxometalate能降低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体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水平^[1],并逐渐研究出与之结构相似、安全有效的AMD3100,并发现它能特异性拮抗CXCR4,阻断后者参与的生理过程。由此,人们发现了AMD3100介入了造血干/祖细胞动员、HIV病毒进入T细胞、炎症、类风湿关节炎、哮喘和血管损伤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抗艾滋病病毒疫苗研究现状(摘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发现艾滋病病毒(HIV)已有近30年,尽管其他病毒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麻疹、腮腺炎、风疹、乙型病毒性肝炎和流行性感冒等)的疫苗研究都取得了成功,研制有效的抗HIV疫苗却一直未能有所突破。和其他感染性病毒相比,HIV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使其疫苗研发面临更大的挑战。HIV主要感染免疫系统,尤其是特异性地攻击CD4+T淋巴细胞,具有逃避免疫清除的一些机制,同时还可以通过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建立1种潜伏的贮库。由高突变率和基因重组引起的HIV基因极端多样性则使疫苗研发更具有挑战性。已知HIV有二大类型:HIV-1和HIV-2。目前全球流行的主要是HIV-1;HIV-2则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和中部。至少有2~3种不同猩猩来源的HIV-1引起M,O和N组在人类中的传播。M组又可进一步分为9种不同的亚型和数目众多的流行重组体(CRF)。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差别可达20%。在非洲一些地方,多种亚型同时流行,HIV包膜蛋白高变区的差异可达38%。事实上,单个HIV患者体内的HIV多样性就可能超过全球流感病毒多样性的总和,后者则需要每年制备新的疫苗以应对当年的流行株。目前HIV感染人数已超过3300万,因此,仅HIV序列多样性一项就对疫苗研制、诊断及治疗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然而,相信尽管HIV的进化是1种持续的过程,且高变区域(如包膜蛋白编码区域)的变异不断累积,为保持病毒蛋白的功能及病毒的感染性,HIV基因型的数目仍然是有限的。因此,应用针对所有或多数HIV病毒株多种不同的抗HIV的抗体及T细胞免疫反应可发挥广谱的抗HIV作用,并克服HIV序列多样性。为实现这一目的,本研究所研发了一系列的工具,如可产生纯的HIV包膜蛋白重组基因的HIV-env重组系统,生产具有复制活性的SHIV-env病毒系统,可用来筛选分泌具有广谱中和活性抗HIV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huCD4/huCCR5 B细胞转基因小鼠模型及293TTK/env细胞系以及1种新的可同时诱发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HIV疫苗载体系统。希望上述策略将使有效抗HIV疫苗的研制变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美国乔治敦大学生理学教授Pert等发现,T肽能清除隐藏在白细胞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它能与常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