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谈中医药对脑性瘫痪的治疗及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脑性瘫痪的病因多系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感受邪毒,髓海受损,致肝肾亏损,心脾不足,气血亏虚,心窍蒙蔽,筋脉失养;主要病机为虚、痰、瘀、风;临床特点符合祖国医学的"五迟"、"五软"、"痿证"范畴;治疗应以补益先天肾气、填精益髓为主,兼顾后天脾胃之气,结合现代免疫研究提示"血浆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IgG、IgM等的含量"对脑性瘫痪的发病机制的重要影响,中医药对脑性瘫痪的治疗应在辨证分型施治的基础上,重视免疫调节,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选用中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以达探讨中医药对脑性瘫痪的治疗规律及免疫调节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石菖蒲在肿瘤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总结2012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临床应用石菖蒲治疗肿瘤患者,以及合并失眠、抑郁、脾胃功能障碍等病例308例,分析病因病机,辨证用药,以及其配伍应用。结果石菖蒲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功效豁痰醒脑、宁心安神、解郁、醒脾化湿和胃。结论石菖蒲对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改善肿瘤患者失眠、抑郁、胃肠功能障碍,以及脑瘤及脑转移瘤患者出现头痛、呕吐,记忆力下降,精神障碍,功能障碍等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拟脑瘤方辅助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中药辅助治疗脑胶质瘤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184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替莫唑胺+脑瘤方)和对照组(替莫唑胺)。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0.7%、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治疗组卡氏评分的改善情况和治疗后的卡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自拟脑瘤方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毒副反应,而且其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分别从病因病机、治疗机制、辨证要点和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了刘晓鹰教授运用三豆饮治疗小儿本气自病发热的经验,刘教授认为三豆饮组方平和,且药物便宜易得,小儿服食依从性高,临床疗效显著。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抗肿瘤中成药的大量问世,其在临床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发挥着中医药的优势,但目前临床上出现一些不进行辨证论治盲目滥用抗肿瘤中成药的现象,为此本文将临床抗肿瘤中成药应用的阶段性用药和合理应用的原则进行总结归纳。1病因病机根据中医理论和辨证,肿瘤发生的原因和病理机制主要为气、血、痰、毒、虚。具体主要包括气血不和、痰湿不化、毒邪为患及脏腑虚损四大病机[1],即正邪盛衰两大方面,因此抗肿瘤中成药在使用时需根据患者正邪虚盛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各种有效的中医操作在临床迅速推广。同时"冬病夏治’也在全国各中医医院全面推广。冬病夏治主要是对冬天易发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三伏天中每伏的头一天进行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治疗。根据不同患者的症状进行辨证,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注射药物,再将做好的饼型膏药贴在患者相应的符合证候的穴位上。通过治疗,增强患者的自身免疫力,达到冬天少发病或不发病  相似文献   

7.
王璐  吴寅 《淮海医药》2009,27(4):313-314
目的介绍清热利湿解毒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体会。方法笔者认为糖尿病足是湿侵毒蕴,湿毒下注于足而致。依据中医理论,通过主体辨证与病症相结合,主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中西并举、内外并重,在西医降糖、抗感染同时,应用清热利湿解毒法以自拟中药茵莲汤,加减内服加中药外洗方治疗糖尿病足。结果自1996年以来,运用上述方法治疗1-3级糖尿病足疗效满意,患者肢体麻木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中药内服、外用具有抗感染、降糖、加速溃疡愈合,修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8.
辨病辨证治疗慢性咳嗽64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辨病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根据64例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及证候特征,实施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及护理。结果临床控制41例,占64.1%;显效13例,占20.3%;有效8例,占12.5%;无效2例,占3.1%,其中1例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患者,1例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患者。总有效率96.9%。结论对慢性咳嗽进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及护理,能相互取长补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1治疗高血压病的中医途径1.1辨证治疗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与优势,也是其获取疗效的关键。高血压的中医治疗也不例外。高血压可根据肝阴虚之主线,分为肝肾虚夹瘀与阴虚及阳夹痰两类证型,前者以六味地黄丸、后者以天麻丸为主方而辨证施治。对于无证可辨者,既可根据饮食、睡眠(如失眠)及大小便(如便秘)等情况而辨证选择用药;也可根据病人的体质状况(如偏阴)、性格特征(如急躁)、个人嗜好(如饮酒)以及气候变化、遗传倾向的不同而辨证选择用药。1.2辨病治疗辨病治疗也是中医治病的核心内容,在中医治病过程中同辨证一样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医标本兼治周期辨证用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患者采用标本兼治周期辨证服用中药,根据月经周期,经前方疏肝活血、消滞散结以治标,经后方温肾助阳、调摄冲任以治本.对照组60例口服西药三苯氧胺(TAM).2组均以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治疗1~3疗程.结果 中医标本兼治周期辨证用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优于对照组三苯氧胺治疗组(P<0.05).结论 结合乳腺的生理、病理,运用标本兼治周期辨证用药的中医治则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关键点就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降低致残程度。赵建军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以"脑髓理论"为指导,认为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以髓海空虚为发病之本,毒邪为诱发本病之因。将多发性硬化分为湿热浸淫,髓虚毒损;脾胃虚弱,髓虚毒损;肝肾亏虚,髓虚毒损三型,并提出了益髓填精,通络解毒法治疗多发性硬化大法。  相似文献   

12.
酒精性肝病的发生与脾胃运化作用具有密切的关系,患者长期饮酒,酒毒酿生湿热,湿热疫毒侵袭肝脏,伏于血分,致使肝失疏泄调达,而脾失健运,引发气血失调,日久损伤正气,正气不足。刘光伟教授从医多年,在治疗酒精性肝病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后,刘光伟教授认为酒精性肝病以脾虚、湿热、毒瘀三者为主要特点。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早、中、后三期,以湿邪贯穿疾病全程。治疗上刘光伟教授认为早期应以健脾化湿为原则,中期应以清热凉血活血为原则,后期应以活血化瘀为原则,调理肝脾,促进气血运化,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针刺法治疗脑外伤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脑外伤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病辨证的理论,运用"补肾益气"为主的针刺法,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56.5%(P<0.05).结论:"补肾益气"为主的针刺法治疗脑外伤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 ,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肾脏功能进行性损害的结果。目前各种血液净化疗法和肾移植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 ,但限于条件尚不能普及 ,因此着重解决肾功能不全的早期治疗 ,延缓病程的发展 ,推迟透析或移植时间 ,使部分病人肾功能得到改善 ,延长肾功能不全者的寿命 ,具有重要意义。现就中医治疗早期肾功能不全的临床体会介绍如下。1中医辨证与辨病论治1 1辨证施治 :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的辨证 ,往往以正虚是本 ,浊毒是标 ,治疗上应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或标本同治的方法。1 1 1邪实期的治疗 :及时祛除外邪是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广泛应用,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成为临床常见不良反应.现代医学以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该不良反应的主要手段,但存在明显不良反应等问题.中医将药物所致皮肤不良反应归属"药毒疹""药疹"范畴,ICIs所致irAEs亦归入此类.根据中医辨证原则,中医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缩短IC...  相似文献   

16.
四妙勇安汤是清热解毒、滋阴活血的代表方,与支气管扩张症肺阴亏虚、瘀热互结、毒邪内生的主要病因病机相宜。结合辨证,临床扩大应用到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收效较好。这也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特点,为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院髓毒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可操作性和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6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髓毒劳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中医护理方案护理,观察髓毒劳中医护理方案的可操作性、患者的依从性;结果:采用髓毒劳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好,辨证施护和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广泛,患者护理前后生存治疗评估明显改善。结论:运用中医护理方案对髓毒劳患者实施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并对运用中西医辨证治疗本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分析我科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观察组)两组,观察患者中医辨证分析规律,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所有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以风热上壅型最多,其次为痰浊积聚型,而肝肾阴虚型最少。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73.08%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同时药物副作用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中医辨证以风热上壅型最多,而应用中西医辨证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可以降低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间笔者单位收治的136例脑梗死患者为本文研究资料。并将以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68例,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施治;辩证组68例,中医辨证结合常规临床治疗方法施治。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15 d治疗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而辩证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对脑梗死患者予以中医辨证分型施治,既可以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还能全面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正>中风起病急骤,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与六淫中风性"喜行而数变"的特点相似,共同症状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特点。后遗症多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少数患者可出现口角流涎不止,呈疼痛面容。中风流涎症临床并不多见,但往往沥绵难愈,给患者带来难言的痛苦。笔者阐述中风的辨证分型及其治疗和中风流涎症的病机和辨证治疗,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