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掌握连云港市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用的药膜接触法,测定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和残杀威抗药性。结果连云港市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38.2、6.0和1.8,其抗性水平分别为高度抗性、中度抗性和低度抗性。结论连云港市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抗和残杀威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在防制蟑螂中,应根据抗性情况合理选择杀虫剂,以提高蟑螂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安康市中心城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以便通过抗药性检出水平在全市开展有效、科学的灭蟑工作。方法采用500 ml广口瓶药膜接触法,测定德国小蠊半数击倒时间。结果现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5种杀虫剂的抗性系数分别为3.43、1.93、1.30、4.10、1.40,均为低度抗性。结论安康市中心城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5种杀虫剂尚未产生高度抗性,可以合理轮流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科学、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现场品系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乙酰甲胺磷和毒死蜱的抗性系数分别为7.80、3.00、1.39、8.31和6.66。结论北京市海淀区现场品系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和毒死蜱的抗药性处于中度抗性水平,对溴氰菊酯和残杀威处于低度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德国小蠊使用各类型杀虫剂后的抗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对德国小蠊试虫使用药膜测定法,观察对不同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使用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毒死蜱、残杀威和溴氰菊酯等5类杀虫剂对德国小蠊的抗药性分析,抗药倍数数值分别为8.32、9.23、7.73、2.87、3.87。所有参与实验的德国小蠊全部出现被击倒情况,其中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毒死蜱3类属于中度抗性,残杀威和溴氰菊酯2类属于轻度抗性。结论德国小蠊对残杀威和溴氰菊酯抗性较低,对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毒死蜱抗性较高,应结合实际情况使用杀虫剂,降低德国小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及时掌握上海市奉贤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动态,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捕获、饲养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开展抗药性检测。结果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的抗性系数最高,分别为5.38、6.17,抗性水平为中度;对溴氰菊酯抗性系数为3.31,属于低抗水平;对残杀威、乙酰甲胺磷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25、1.04,基本无抗药性产生。结论奉贤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部分常用杀虫剂已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溴氰菊酯、残杀威、乙酰甲胺磷等杀虫剂,减少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海南省德国小蠊对DDT、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残杀威5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为指导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海南省海口市、三亚市、文昌市、昌江县、琼中县农贸市场、餐饮场所、宾馆饭店大量采集德国小蠊成虫,经实验室获得子一代试虫;使用药膜接触法测定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获得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及其95%置信区间(95%CI),评价其抗药性程度。结果海口市、三亚市、文昌市、昌江县、琼中县德国小蠊对DDT的抗性系数分别为48.43、2.02、59.22、8.51和8.10;对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2.57、1.77、28.74、1.15和1.66;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为5.00、2.57、11.23、1.01和2.15;对乙酰甲胺磷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05、1.19、1.40、0.59、0.89;对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40、1.08、1.27、1.19、0.97。结论 1)文昌市德国小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抗,对DDT极高抗,对乙酰甲胺磷和残杀威低抗。2)海口市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和DDT均高抗,对高效氯氰菊酯中抗,对乙酰甲胺磷、残杀威低抗。3)三亚市德国小蠊对五种杀虫剂均低抗。4)昌江县和琼中县德国小蠊对DDT产生中抗,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低抗,对乙酰甲胺磷无抗性,琼中县德国小蠊对残杀威也无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和掌握上海市杨浦区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药膜法检测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德国小蠊对氟虫腈、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是33.96、16.76、12.37、10.41和2.78。结果显示,德国小蠊对氟虫腈产生高度抗药性,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产生中度抗药性,对残杀威产生低度抗药性。结论上海市杨浦区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建议科学合理用药,同时辅以环境治理,控制和延缓抗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唐山市辖区内德国小蠊对胺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毒死蜱、敌敌畏等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根据不同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指导辖区内科学、有效开展灭蟑工作。方法采用全国蟑螂防治学组制定的《蟑螂抗药性监测方案(试行)》规定的药膜法进行调查。结果德国小蠊对胺菊酯抗性系数是39.95倍,氯氰菊酯是37.28倍,高效氟氯是27.05倍,毒死蜱及敌敌畏分别是17.05倍及8.19倍。结论德国小蠊对胺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毒死蜱及敌敌畏均产生了抗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张家港市区蟑螂(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乙酰甲胺磷、敌敌畏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根据不同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在全市开展有效、科学的灭蟑工作。方法采用全国蟑螂防治学组制定的《蟑螂抗药性监测方案(试行)》规定的药膜法测定蟑螂(德国小蠊)半数击倒时间。结果现场蟑螂(德国小蠊)对上述4种杀虫剂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36、0.69、0.77、4.00。结果显示,张家港市区蟑螂(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乙酰甲胺磷均表现为敏感,对敌敌畏已产生低度抗药。结论应根据抗药性合理选择杀虫剂,以提高蟑螂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济南市德国小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济南市德国小蠊 (BlattellaGermanica)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 ,指导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 :药膜接触法。结果 :野外品系德国小蠊与敏感品系比较 ,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DDVP的抗性系数分别为 10 .2 2、3 .2 1、1.18、1.19。结论 :济南市德国小蠊对 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不一 ,在害虫防制时须选择使用适当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汕头市德国小蠊对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为科学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在汕头市区采集德国小蠊,实验室培养一代后采用点滴法进行测定。结果德国小蠊对敌敌畏、残杀威、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为0.92、1.20、38.72。结论德国小蠊对敌敌畏、残杀威无明显抗药性,对溴氰菊酯产生了高度抗性,应加强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工作及其科学合理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几种杀虫剂对德国小蠊杀灭效果实验室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几种杀虫剂对我市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方法参照国标规定的方法进行实验室测定。结果石家庄市德国小蠊对五种滞留喷洒药剂确喜、高灭灵、歼飞、居美、环卫乐的抗性系数为别为2.3、1.93、1.84、1.58、1.33;隆华杀蟑胶饵和新洁牌灭蟑胶饵两种胶饵对石家庄市德国小蠊1天后的杀灭率为均为100%。优士杀蟑胶饵和毒力岛杀蟑胶饵的LT50分别为0.74天、8.05天。结论几种杀虫剂对我市德国小蠊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在我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抚顺市城区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抚顺城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以便合理用药,提高防制效果,为城市卫生建设提供技术保障。方法采用药膜接触法测定抗药性。结果:德国小蠊对拟除虫菊酯类、残杀威属低抗水平,抗性系数在3.34-5.46之间;对敌敌畏抗性系数9.5,属于中抗水平。结论:抚顺城区今后开展灭蟑工作用药时,应以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为主、辅以有机磷,利用杀虫剂各品种的特点相互轮换使用,最大程度上减少抗性产生,使杀虫剂在今后全市大面积灭蟑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德国小蠊抗药性的检测,合理用药,从而控制蟑螂密度。方法根据蟑螂抗药性监测方案采用药膜法进行检测;利用化学防治,进行杀灭效果研究。结果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德国小蠊现场品系对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和乙酰甲胺磷抗性系数分别是0.89、4.78和0.64,均属于低度抗性。经现场用药处理后德国小蠊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根据抗性结果,合理用药与环境治理相结合能在较长时间内有效控制蟑螂密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生物杀虫剂对旅客列车德国小蠊的现场杀灭效果。方法在旅客列车上施用生物杀虫剂,用粘贴法测定灭蟑前后的蟑密度。结果灭蟑前后的蟑密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生物杀虫剂对旅客列车的各种车型的德国小蠊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扬州市蟑螂密度的季节性消长和侵害状况,为蟑螂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粘捕法进行调查监测。结果在各类环境中共捕获蟑螂249只,均为德国小蠊,平均侵害率为2.73%,密度为0.12只/张。结论扬州市蟑螂种群构成以德国小蠊为主,侵害场所以农贸市场和餐饮业为主。应进一步加强该优势种群的监测和抗性监测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蟑螂消长规律,完成国家监测任务。方法粘捕法。结果捕获蟑螂31 258只,均为德国小蠊,2006-2010年农贸市场、宾馆、餐饮单位、居民社区和医院蟑螂密度分别为3.30只/张、4.50只/张、2.68只/张、3.86只/张、0.51只/张,侵害率分别为11.03%、33.56%、16.43%、18.89%、6.02%。蟑螂密度每年2~8月逐步升高,9~10月出现一高峰,侵害率的高峰出现在10月。结论应充分利用季节和气候变化规律对蟑螂消长的影响,结合环境治理开展蟑螂密度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青岛市四方区蟑螂分布状况,制订蟑螂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粘捕法。结果主要种群是德国小蠊和日本大蠊,构成比分别为87.65%和11.73%,有明显季节性,7~11月呈现高峰。结论德国小蠊已成为青岛市四方区蟑螂群落的优势物种;加强环境整治,对有蟑区域组织统一的药物灭蟑是控制蟑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