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HBV携带者母婴传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约占10%,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达90%。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HBV感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宫内传播的影响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其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病毒5项指标,了解其传播特点,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阻断母婴间的乙肝病毒的传播,进一步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明确携带HBV生育期妇女干预治疗对保护婴儿抗-HBV感染的意义。方法对1520例系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期间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孕妇及其新生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产妇的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5项指标。并对86例新生儿脐血进行了PCR扩增HBV-DNA。结果在1520例孕产妇标本中有86例HBV感染,在感染的孕产妇中有22例其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阳性率为25.57%;18例HBeAg阳性,阳性率20.9%;64例抗-HBe阳性,阳性率为74.4%;2例单项抗-HBc阳性,阳性率为3.3%;2例全阴,占3.3%。PCR扩增HBV-DNA检测中HBV-DNA阳性有14例,阳性率为16.27%。结论孕妇携带的HBV可垂直传播感染胎儿。目前分娩时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尚不能完全阻止这种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导致婴儿出生后乙肝疫苗(抗-HBV)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是人群中大量HBV慢性携带者形成的主要原因,慢性携带者有40%~50%是母婴传播造成的。对HBV母婴传播进行阻断,对于防止HBV慢性携带具有深远的意义。乙肝母婴传播的途径有宫内感染(垂直传播)、产时传播、产后传播3种形式,是新生儿出生后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垂直传播是HBV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如果对孕妇不加干预,其HBV宫内传播率可达92.86%。人群中30%~50%的慢性HBsAg携带者是垂直传播造成的。在宫内,HBV可经胎盘渗漏或HBV通过胎盘细胞与细胞间的传递而感染胎儿;产时感染多由于胎盘破损,微量母血进入新生儿血循环,或新生儿吞咽羊水、母血或阴道分泌物;产后感染多因婴儿接触母亲体液、母乳喂养或与携带HBV的同胞之间的亲密接触。HBe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几乎均可被感染,而其中宫内感染率可达10%~40%。因此探讨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措施以有效地减少儿童乙型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康林  周毅 《临床医学》1995,15(2):40-41
乙肝病毒(HBV)的母婴传播其严重性在于:婴儿被HBV感染后大部分成为HB_sAg慢性携带者,这些要儿不仅是HBV的社会人群中周转循环扩散的重要环节,同时这类婴儿很可能与成人期的慢性肝病、肝硬化甚至肝癌有关。据我国各地发表资料:孕妇中HB_sAg携带率约为5~10%,HBV母婴传播率约为20~50%,如母亲HB_sAg和HBeAg均为阳性,则其传播率可达75~95%。 1 HB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 传播途径有垂直与水平传播。其一是宫内感染,约占5~10%。这主要是胎盘内部屏障功能不健全,HBV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其二是产道感染,这是最主要的母婴传播途径。HB_sAg与HBeAg阳性的产妇,其阴道分泌物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产妇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对幼儿的垂直传播情况,为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46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及所生18个月龄幼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BV主要标志物。结果 46例HBV感染产妇所生46例18个月龄幼儿中,有18例HBsAg阳性,总垂直传播率为39.52%。其中标志物模式为大三阳[(HBsAg阳性、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阴性、乙肝病毒抗e抗体(抗-HBe)阴性]的20例产妇所生的20例18个月龄幼儿中,14例幼儿HBsAg阳性,垂直传播率为最高,达70.00%。结论所有HBV感染孕产妇都有将HBV垂直传播给幼儿的可能,且不同标志物模式其母婴传播率高低也不一样。总垂直传播率达39.52%,尤以标志物模式为大三阳的垂直传播率最高。要加强孕前及孕产期HBV的检测,对HBV感染的孕产妇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联合实施母婴阻断,最大限度地降低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HBV)在母婴间传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和探讨阻断乙肝病毒传播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将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0例HBsAg阳性孕妇产前不予药物注射,新生儿出生后12h内,肌肉注射HBIG 200IU和乙肝疫苗10μg,1、6月龄接受常规的乙肝疫苗注射,每次注射10μg;试验组对60例HBsAg阳性孕妇于妊娠28、32和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共3次,在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分别注射HBIG 100IU及乙肝疫苗10μg,1月,6月龄接受常规的乙肝疫苗注射,每次注射10μg。所有婴儿在周岁时采血,乙肝标志物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PCR荧光定量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V宫内感染14例,感染率为23.33%;试验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V宫内感染5例,感染率为8.33%(χ2=5.07,P0.05),新生儿出生一年后,对照组HBV感染10例,阻断率为83.33%;试验组感染1例,阻断率为98.33%(χ2=8.10,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sAb阳性为5例,阳性率为8.33%;试验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sAb阳性为17例,阳性率为28.33%(χ2=8.02,P0.05)。新生儿出生一年后,对照组HBsAb阳性47例,阳性率为78.33%,试验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sAb阳性为56例,阳性率为93.33%(χ2=5.55,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乙肝疫苗联合HBIG可显著降低HBsAg阳性妇女所产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有效提高婴儿HBsAb的应答率,从而有效地阻断了乙肝病毒的传播,保护了婴儿的健康,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作用。方法:对乙肝病毒携带孕产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151例HBV携带者孕妇分娩的新生儿153例,半年后随访了102例,3例阳性,母婴传播阻断率达到98.04%。结论:通过加强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围产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持续6个月以上,即HBV持续感染,称为HBsAg携带者,其中10%患有各种慢性肝病,90%为无症状携带者,两者皆存在不同程度的传染性。因此,在HBV携带者临床分娩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深远的意义。一、阻断母婴传播途径:目前认为母婴传播途径可能为:(一)通过胎盘。(二)分娩时接触母亲血或羊水。(三)产后接触。(四)通过乳汁传播。HBsAg(+)产妇恶露、乳汗、唾液及尿液的HBsAg测定结果分别为100%、50%、39.1%、22.2%、母亲HBsAg滴度愈高婴儿感染机会愈多。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强临床护理,提高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阻断技术的免疫成功率。方法对产前检查HBsAg/HBV-DNA阳性的孕妇进行如下的治疗和护理①孕早期(孕12w前)开始产前检查,建册登记,指导其定期复查;②孕期组织专题宣教;③孕期全程进行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④产时护理胎儿娩出时要尽快吸清口和鼻腔的羊水,之后马上用温水沐浴,洗去身上的羊水和母血,在2h内肌内注射乙肝疫苗10u和HBIG100u;⑤产后根据乳汁HBV-DNA的检测结果指导哺乳,HBV-DNA阴性者可进行母乳喂养,阳性者不主张母乳喂养;婴儿定期检测乙肝二对半等相关化验项目。结果本研究对185例HBsAg/HBV-DNA阳性孕妇在孕期实施乙型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技术处理,并在分娩后,随机抽样62例婴儿,追踪其免疫效果。此组婴儿的免疫成功率95.16%。结论对携带HBV的孕妇实施HBV阻断技术的治疗和护理能成功阻断HBV的垂直传播,成功率95.1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携带者孕晚期注射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480例HbsAg和HBV DNA阳性孕妇按孕期有无注射HBIG和是否接受正规护理措施分为A、B、C、D四组各120例。A组于孕28、32、36周各注射HBIG 200 IU,未接受正规的护理措施;B组注射HBIG同A组,接受正规的护理措施;C组未注射HBIG,接受正规的护理措施;D组未注射HBIG,未接受正规的护理措施。比较四组婴儿HBV标志物阳性率。结果:四组婴儿HBV标志物阳性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慢性携带者孕晚期注射HBIG能降低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11.
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群中大量HBV慢性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原因[1],占人群中慢性携带者的30%~50%[2],感染时年龄越小,变成慢性携带者的概率越高[3].目前对HBV母婴阻断的实施已使大部分患儿免受HBV的感染,但仍有10%~20%的母婴阻断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围产期阻断乙肝产妇母婴传播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乙肝病毒 (HBV)携带状况的产妇围产期母婴传播情况及阻断措施。方法 :将 4 5例乙肝产妇按HBsAg、HBeAg、HBVDNA的不同 ,分成A、B、C 3组 ,分别采取相应的阻断措施 ,产后检测初乳、新生儿静脉血中的乙肝病毒标记物及HBVDNA。结果 :B组与C组母婴传播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 ,C组新生儿HBsAb阳转率达 10 0 %。结论 :乙肝孕妇产前及新生儿出生后多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 ,可减少携带传染性HBV标志物的母亲所生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 ,并能提高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 ,从而降低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13.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母婴传播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传播途径。降低人群中HBsAg携带率必须从婴儿着手。母亲HBsAg滴度越高,其婴儿阳性率越高,同时母亲存在HBsAg是婴幼儿感染HBV的重要因素。母亲唾液、乳汁内HBsAg阳性率越高,婴儿HBsAg携带率越高。母婴传播途径如下:1.宫内感染;2.分娩中感染;3.出生后接触感染,即口口途径;婴儿感染HBV时间大部分在围产期内。鉴于我国HBsAg携带率高,其中(1/4)—(1/3)HBsAg持续携带是由母婴传播途径,对后代危害甚大。为切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途径,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产科内院内感染,我院产科采取如下措施。一、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 1.孕妇应列入高感染危险人群,而接种乙型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蓓 《临床医学》2007,27(12):75-77
目的探讨不同乙肝类型的宫内传播结果,为更好地阻断HBV宫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HBsAg阳性的产妇及其婴儿分别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及HBV-DNA。结果①57例新生儿有7例发生宫内HBV感染,感染率为12.28%。②脐血与外周静脉血比较,脐血的假阳性率为20%,其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80%。③9-18月个后追踪49例研究组新生儿,HBsAg持续阳性者12例,阳性率为24.49%;HBV-DNA持续阳性者4例,阳性率为8.16%;HBsAb转阳3例,转阳率为6.12%。④HBeAg或HBV-DNA阳性产妇,其婴儿感染率分别为86.67%和100%。结论①合并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HBV-DNA阳性的孕妇易发生宫内传播;②新生儿脐血检测可以作为宫内传播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粤东地区孕妇乙型、丙型、庚型肝炎病毒(HBV、HCV、HGV)及梅毒(RPR)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HBV标志物六项、抗 HCV、抗 HGV;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 PCR)检测 HCV RNA、HGV RNA;RPR做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1 836 例孕妇检测 HBsAg 阳性 268 例( 14. 6%); RPR 阳性 2 例( 0. 11%);抗 HCV 阳性 17 例(0.93%),其中12例HCV RNA阳性,所生12例婴儿2例阳性;240例孕妇检测抗 HGV阳性 6 例(2.5%),其中4例HGV RNA阳性,所生4例婴儿1例阳性。【结论】粤东地区孕妇以HBV感染为主。产道分娩或产后母乳喂养可能是HCV及HGV母婴传播危险因素。提倡采取预防保健措施达到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阻断措施的实施与针对性护理。[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孕妇及其婴儿各320例进行研究,所有孕妇妊娠期都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所有新生儿出生后给予强化免疫与抗病毒干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DNA转阴率与HBeAg值。[结果]孕妇分娩4周后的HBV DNA定量与HBeAg值明显低于分娩前,而分娩4周后的DNA转阴率为31.3%;孕妇平均产后出血率为27.2%,剖宫产率为61.9%;新生儿体重3 398.24g±452.87g,身长50.87cm±2.44cm,头围33.87cm±4.13cm,5min Apgar评分9.78分±0.10分,婴儿随访6个月,未发现畸形与HBsAg阳性。[结论]孕妇妊娠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阻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安全性好,针对性护理能取得更好的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约5%的母亲为HBV携带者。在孕妇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5%~10%。资料表明,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在出生后半年内约40%~50%的HBsAg为阳性;而HBsAg、乙  相似文献   

18.
丁彦曦 《天津护理》2021,29(4):485-488
围产期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s B Virus,HB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采取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可降低婴儿的感染率。结合孕妇抗病毒治疗会使阻断效果进一步提升。在护理干预方面,综合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母婴结局有着重要意义。从HBV母婴阻断治疗、HBV孕产妇的护理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218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分娩的218例新生儿静脉血,218例新生儿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组、剖宫产组。以6月龄时,HBsAg阳性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作为垂直感染的指标,比较两组新生儿感染率。结果:52例171道分娩产纽婴儿有7例发生垂直传播,感染率为13.4%;166例剖宫产纽婴儿有1例发生了垂直传播,感染率为0.6%,两纽婴儿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婴儿垂直传播感染HBV与分娩方式单因数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比阴道产可以降低HBV的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约占10%,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并伴有乙肝e抗原阳性,通过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达到90%,围生期的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我科于2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