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6 7岁。临床诊断 :肺心病、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心电图 导联及 3帧 V1 导联同次非连续记录 (图 1,为便于描述 ,对 P波序列连续编码 )显示 P波下传的 QRS时限 0 .10 s均呈 rs或 r S型。但 P波形态及其节律却分属 3类 :( 1)窦性 P波节律 ( P1、3~ 5、1 6~ 1 9、2 0~ 2 4、3 6~ 3 8) ,其 PP间期 0 .6 2~ 0 .6 4s,下传 PR间期 0 .14s;( 2 )房性早搏 (房早 ,P′2、6、1 2、1 5、2 5、3 2、3 5、43、5 3、5 4 ) ,其配对间期不固定 ( 0 .37~0 .45 s) ,相差≥ 0 .0 8s,房早 ( P′2 可能另一起源除外 )之间有…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27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DCG)模拟(CMV1、V3、V5)导联呈间歇性节律不整。图1A示:P波为窦性,形态、P R间期一致,P P周期呈长短两种,长P P周期1.22~1.30s,短P P周期0.67s,长P P周期<2倍短P P周期。CMV1、V3导联P波时间0.10s,呈双峰,峰间距≥0.04s,QRS时间0.09s,系正常传导,细看CMV1长周期较短周期T波略不同,应有P′波落在T波之内未下传。图1B示:开始3个正常心搏,心率77次/min。其后因未下传的房性早搏于1.33s的长周期后,以二联律形式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形态不一,且连续3次,呈不同程度的右束…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P P间期匀齐,频率88次/min ,下传的P R间期逐渐延长,以下行最后一个6∶5文氏周期为例,其P R间期递增情况为0 .1 5~0 .1 6~0 .2 0~0 .2 2~0 .2 4s,后继一个P波漏传,或称QRS波群脱落,房室传导比例呈3∶2~6∶5。P波下传的QRS波群形态、振幅相同,时限>0 .1 2s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见图1 )。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Ⅲ度左束支阻滞并发Ⅱ度Ⅰ型右束支阻滞(亦可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讨论 本例心电图窦性下传的P R间期逐渐延长,然后发生QRS波群脱落,房室…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72岁,因心跳气短而住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功能四级。 附图为Ⅱ、V_1导联ECG。Ⅱ导联P波直立,P—R间期0.16s,QRS0.12s,为CLBBB型。可见提前的房性异位P波(房早),联律间期0.34~0.39s之间。R_3后的房性异位P′波的联律间期0.36s,其前的R—R间期0.70s,房早P′波能下传心室。从第二个房性异位P′波开始均未下传,因为其前的R—R间期长达0.80~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49岁。因头昏伴反复晕厥6天,于1984年12月17日入院。既往有胸闷、心悸、气促史。临束诊断: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室内三分支阻滞;3.阿-斯综合征。入院时描记的心电图(附图)示:窦性节律,P-P间距不等,为l.03—1.20s,心率50—58次/min,为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QRS有3种不同形态,(1)I导联呈qRs型,Ⅲ导联呈rS型,V_1呈rsR′型,时限0.13s,额面QRS电轴-72°,其前P-P间期固定,为0.16s,窦性P波下传,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2)V_1导联呈rS型,S波粗钝,时限0.12s,节律缓慢而又规则,室率37次/min,其前P与R无固定关系,此种QRS波为室性逸搏;(3)Qr型的室性早博。房室传导方式是下传心搏P-R间期固定,各组逐组增加1次下传心搏,固定连续3个窦性P波下传受阻,形成文氏型心室反应,变化是下传1个脱落3个,出现2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19岁。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 (图 1) 导联为非连续记录。 、a VL、 导联上行中 3个 R波成组出现 ,均未见窦性 P波 ,QRS时限 0 .0 8  作者单位 :2 76 80 0 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顾法霖、顾方方 ) ;日照市五莲县人民医院 (林光田 )s,每组第 3个 R波前均有 1个倒置 P′波 ,P′R间期 0 .2 0 s,RR间期分别为 0 .6 6 s,0 .6 2 s,1.0 2 s,求出它的最大公约数为 0 .5 75 s,亦即交界性自律性心律的周期为 0 .5 75 s,频率为 10 5次 / m in,梯形图示 ,每组 4个搏动 ,前 2个只下传心室 ,第 3个既下传…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27岁.胸闷、心悸1天来院就诊.体格检查:血压110/70mmHg,心率90次/分,节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近期无感染史,既往无心脏病史.临床诊断:心律失常性质待查.心电图长Ⅱ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P-P间期0.60~0 76s,P波时间0.11s,振幅由0.20→0.30mV逐渐增高,P-P间期由0 16→0.23s逐渐延长,延长至0.23s时出现1个重叠在ST段或T波上升肢上的P’波,该P’波似乎直立,下传的P’-R间期0.32s,其后又跟随同样的P '波,R-P’间期0.14s,呈P-QRS-P'或P- QRS-P’- QRS-P’序列.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62岁,临床诊断;肺心病、冠心病.同次心电图V_1导联2个片段(附图)示房性节律基本规整,P波频率158次/min,平均P-P0.38s.上行2:1房室传导阻滞(A-VB),下行2:1与连续2个P波下传受阻的4:2A-VB交替.2:1A-VB下传的P-R及4:2A-VB第1个下传的p-RO.20s,4:2A-VB第2个下传的 P-R跳跃式延长达0.36s.长P-R后的QRS波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心电图诊断:(1)房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82岁。因咳嗽、咳痰1W伴气喘加重入院。临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Ⅲ期,冠心病。图示:V_1导联连续记录。上行P_(1、2),下行P_(5.6)系窦性P波,P-P间距0.90s及0.86s,P-R间期0.22~0.24s。上行P′_(3、6、9),下行P′_(2、4、10)形态高尖,联律间期为0.82s的同源房早,下传的P′-R间期为  相似文献   

10.
《心电学杂志》2006,25(2):88-88
V1导联窦性P波呈正负双相,PTFV1值约-0.04m m·s,P-P间期0.62~0.65s,频率92~96次/m in,可见3次提前出现呈负正双相、以正相为主的P'波(上行P4、P8及中行P10),其中第1个房性期前收缩(上行P4)下传心室,P'-R间期0.26s;另两个房性期前收缩均未能下传心室。窦性下传的P-R间期有0.25~0.27s(中行P2、6、9、12-R间期)及由0.24s→0.35s(上行P10、11-R间期)或由0.24s→0.28s(下行P8、9-R间期)直至Q R S波群脱落,P-R间期长达0.28、0.35s时,与前一搏动的R-P间期都固定为0.40s。Q R S波群有4种形态:①呈rS型,系窦性下传;②呈Q S型,延迟…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47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连续Ⅱ导联(附图)示窦性P-P(未央P′波)间期0.58—0.80s、间歇出现房性早搏(P′)二联律、联律间期(0.58—0.60s)相等,回归周期0.60—0.72s、P′形态变化大:有逆行、正负双相及直立双峰多种。所有窦性P下传继正常ORS波,而P′均未下传。下行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75岁。因胸闷、心悸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V_1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P波规律出现,HR88次/min。QRS波群呈三种形态:①RV_1呈rS型,QRS0.08s,属正常窦性下传。②Rv 6、9、10前可见窦性P波,P—R间期0.25s,下传的QRS呈宽大畸形单项R波形。另RV_(9、10)连续出现,其前均可见相关P波,P—R间期0.25s。③RV_(2、7、11)为提前出现的畸形  相似文献   

13.
1 心电资料 患者女,36岁。临床诊断:心肌炎。附图为V_1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波正负双向,时间0.08s,P-P间期1.14s。R_1、R_5、R_(12)为窦性P波下传的正常QRS波,P-R 0.13s。R_3、R_4、R_7、R_8、R_(10)、R_(11)QRS波形态与窦性QRS波略有不同,时间小于0.12s,其R-R间期1.3s。R_3、R_7、R_(10)前面无P波,R_4、R_8、P_(11)前面虽有窦性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15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功能Ⅱ能,心电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示P-P间期0.69-0.82s,当P-P间期0.69-0.72s时,p波均能下传,其P-R间期0.18-0.21s,QRS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当P-P间期突然延长至0.82s时(如P_2-P_3、P_(13)-P_(14))便出现连续7-9个P波受阻、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1、2行和3、4行分别为Ⅱ及aVF导联连续记录。Ⅱ导联中P波规则出现,形态略异,P-P间期1.16s。频率52次/min,P-R0.14s,QRS呈Rs型,时限0.13s,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ST-T无切迹,QT间期0.56s.Ⅱ_b中Pb-Rb0.11s,QRS呈R型时限0.08s,考虑R_b为舒张晚期的交接性或室性期前收编(PVC)与窦性P波下传心室形成的室性融合波。aVF导联P波规则,形态略异,P-P间期0.58s,频率103次/min,恰是Ⅱ导联的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6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Ⅲ级,心房颤动。心电图示:长Ⅱ导联中R_(11~13)前有直立P波(Ⅱ、Ⅲ、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为窦性P波,P-R间期0.11s,QRS宽0.12s初始有δ波。R_4及R_(13)之后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为心房颤动,QRS波有3种形态:①Rs型(R_(10、14、15、20、21))与窦性下传  相似文献   

17.
闾文德  李晶 《心电学杂志》1998,17(2):104-105
例1 患者女,46岁。临床诊断:心肌炎。aVF导联连续描记(图1)示不夹有期前收缩的窦性P-P间期0.86-0.90s,相当匀齐。全图出现3次期前收缩:上行第1个期前收缩的P'波直立,重叠于T波之上,未能下传心室,其P'-P间期为0..88s,恰巧等于窦性周期,观其形态又与窦性P波相同,故而推测其为窦性期前收缩;第2个期前收缩为倒置P'波,P'-R间期0.16s,夹有该房性期前收缩的窦性P-P间期为1.69s,约为窦性周期的2倍,说明窦性激动未受房性期前收缩入侵而节律重整,只是在其传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41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附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有两种P波,形态大致相同,电压有异:(1)电压为0.1mV,P-R间期0.14s.如ⅡaP_(1—5)为基本窦性节律。(2)电压0.2mV,P-R间期0.15s,如ⅡaP_(1—12)。两种P波在Ⅰ、Ⅱ、aVF、V_5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时限0.09s,电轴为+55°和+70°.因此均考虑为窦性P波。图中见频发室早,联律间期一致,为0.37s。每个室早的ST段上均可见一逆行P波,R-P~-约0.20s。两种P波的交替出现与室早有密切关系。早搏前P波的形态为(1)类,P-P频率较慢.呈进行性缩短,接着出现1次室早.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报告患者,男性,75岁,临床诊断:高血压病2级,高血压性心脏病(代偿期)。住院期间记录到如下心电图:显示Ⅱ导联连续记录,P波按顺序出现,P-P间期相等,时限0.84s,频率71bmp,P-R间期0.22s,每一P波之后均有QRS-T波群,为室上形态,R-R节律均齐,频率与P波频率相等。除P波外,尚有P′波规律出现,正向波,形态与P明显不同且较小。P′-P′间期相等,时限0.34s,频率为176bpm,部分P′波与P波及QRS波群重叠,故造成P波、QRS波群形态略有变异,每一个P′波均与P波无关,未下传心室,也未对窦房结产生干扰而发生节律重整。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  相似文献   

20.
Ⅱ导联心电图,R_(1、3、5)等奇数之前有直立P波,P-R 间期0.15s,为窦性搏动。R_(2、4、6)……等偶数为期前出现的增宽QRS 波,畸形程度不同,联律间期基本固定为0.48s,符合多形性室性早搏。R′_(1、2)之前有期前P′波位于前一心动的T波升肢受阻未下传,R′_4之前的P′,波位于前一心动的T 波降肢,有可能下传与室早形成室性融合波,R′_(1、2、4)之后的代偿间期较短,乃是期前的P′波逆传侵入窦房结使窦性节律重整,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