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观察,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疗程短、见效快、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4例2015年5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并同意接受本研究治疗方案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按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刀疗法治疗,以3周为治疗时间,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足疗程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NPQ量表、McGill疼痛评分量表的测评和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治疗前后NPQ评分和McGill评分的组内评分,治疗组治疗前、首次治疗后、足疗程治疗后、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分分别与前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首次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足疗程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月评分分别与前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传统针刺法和针刀疗法均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有效。2组组间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治疗组采用的针刀疗法优于对照组的传统针刺方法,两组NPQ评分和McGill评分值在各观察时点均有下降。在首次治疗后、结束后1月(P <0.05),表明两组效果具有差异性,治疗组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效应。结论(1)针刀疗法、传统针刺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均能缓解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针刀疗法与传统针刺相比,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和中西医联合组。西药治疗组患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口服,中西医联合组在西药治疗组的治疗基础上服用参芪薤白汤合消渴方加减,连续治疗3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McGill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McGill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中西医联合组的改善程度较西药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而中西医联合组的临床疗效高于西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能够缓解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疼痛,大大提高了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治疗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及预防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手术治疗(观察组)和传统换药结合手术治疗(观察组)的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应用抗生素时间、McGill疼痛评分、感染控制时间、换药次数、创口愈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应用抗生素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换药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清创后3d、7d的McGill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处理严重的四肢大面积软组织感染缺损,控制感染时间短,创面修复速度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和中西医联合组。西药治疗组患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口服,中西医联合组在西药治疗组的治疗基础上服用参芪薤白汤合消渴方加减,连续治疗3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McGill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McGill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中西医联合组的改善程度较西药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而中西医联合组的临床疗效高于西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能够缓解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疼痛,大大提高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金匮要略》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就诊的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例,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温经汤治疗, 对照组予以安慰剂(10%浓度温经汤)。两组均为月经第1天起口服, 连服14 d为一个疗程, 共3个疗程。通过主观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观察指标:痛经症状、中医证候评分, 次要观察指标:月经情况、简氏麦吉尔疼痛问卷(short 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血清人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 PGF2α)水平的变化, 判定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本研究过程中共脱落患者7...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5月就诊的以腹痛为主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早晚餐后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10 mg·kg-1·次-1。对照组配合西药治疗,餐前服用50%硫酸镁溶液10 ml/次,3次/d,餐后服用阿莫西林片0.5 g/次和消旋山莨菪碱10 mg/次,3次/d。治疗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神门、肝、胆、十二指肠、交感、内分泌、皮质下常规消毒,将王不留行籽用医用胶布贴于上述穴位。双耳交替,每3天交换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疗效、简化McGill量表评分、不良反应、1年后复发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复发率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McGil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1年后复发率对照组61.54%,治疗组1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THA)后深部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医院接受THA并发深部感染的患者9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VAD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持续灌注冲洗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创面清洁时间、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CRP)水平、体温和McGill疼痛评分等,并评价感染控制效果,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创面清洁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患者CRP、体温和McGill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应用于THA术后深部感染控制效果显著,且能明显缩短感染控制和住院时间,促进创面愈合,为临床骨科治疗术后感染提供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河西区桃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10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患有LIDH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普通组和联合组各32例,普通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联合组患者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加入康复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与普通组患者JOA和McGill评分分别为(26.7±1.1)分、(12.0±2.1)分和(21.3±1.3)分、(16.8±2.4)分,联合组改善方面均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炎性因子水改善程度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在治疗LIDH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在腰椎间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具有明显成效,针灸结合康复疗法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提升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对患有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94例患有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7例.分别采用临床常规方式和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后的McGill疼痛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治疗方法原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对患有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折术后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骨折术后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传统治疗组(30例),采用传统持续灌注冲洗治疗感染。VSD治疗组(30例),采用VSD技术治疗感染。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感染控制时间、McGill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L-6、IL-8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D治疗组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治疗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SD治疗组McGill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治疗后血清IL-6、IL-8、hs-CRP和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SD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IL-8、hs-CRP和PCT水平均明显低于传统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SD与传统持续灌注冲洗方法相比,操作简便,明显缩短了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和减轻患者疼痛,能有效控制骨折后感染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盆腔肿瘤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自动计划与人工计划进行剂量学对比,探讨自动计划在盆腔肿瘤IMRT计划设计中是否具有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盆腔肿瘤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IMRT人工计划均在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上完成,再通过Pinnacle39.10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自动计划设计。利用SPSS 20.0软件对2种放疗计划得到的临床肿瘤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处方剂量D95、平均剂量Dmean、靶区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和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以及不同危及器官的平均剂量Dmean、V40等剂量参数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2种放疗计划的PTV覆盖率和HI相近(P>0.05),均能满足临床剂量要求;自动计划在正常组织的保护方面更为出色,各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均优于人工计划;自动计划的平均优化时间较人工计划缩短35.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人工计划相比,自动计划在保证PTV处方剂量的同时可进一步降低部分危及器官的剂量,有效提高计划设计效率和计划质量,作为盆腔肿瘤的放疗计划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相对于共面VMAT技术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调强放疗中是否存在优势。方法:选择1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分别在Raystation 4.7.5计划系统上设计非共面VMAT计划和共面VMAT计划,评估2种计划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同时比较2种计划的出束跳数和治疗时间。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面VMAT计划与非共面VMAT计划相比,PTV的CI、HI、最大剂量、平均剂量、最小剂量,危及器官如晶体、眼球、脑干等的最大剂量与平均剂量,以及出束跳数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共面VMAT计划的出束时间比非共面VMAT计划减少约7 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非共面VMAT技术涉及转床角时间,进而增加了其治疗时间。结论:对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放疗,采用共面VMAT技术比非共面VMAT技术更具优势,因而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计划设计中推荐使用共面VMAT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Eclipse上的优化工具NTO(normal tissue objective)对直肠癌术后调强放疗的剂量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每位患者均制定3组调强计划。对照组为手动NTO,其他2组分别为自动NTO和无NTO,在相同的优化条件下,自动NTO和无NTO与对照组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以及机器跳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自动NTO计划组适形度指数(CI)更差(t = 3.248,P < 0.05),正常组织Dmean高0.6%(t = ?3.678,P < 0.05),危及器官受量和机器跳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无NTO计划组CI较差(t = 16.716,P < 0.05),均匀性指数较好(t = 6.594,P < 0.05),正常组织Dmean高3.19%(t = ?8.560,P < 0.05),除小肠Dmax更高外其他危及器官受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机器跳数增加3.95%。结论 从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结果看,手动NTO和自动NTO、无NTO均能满足临床需求,但无NTO会增加靶区外热点、机器跳数和正常组织Dmean,手动NTO优势不明显,建议自动NTO用于直肠癌固定野调强放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比较非共面射野与共面射野计划在胃癌静态调强中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放疗计划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胃癌患者 36 例,每名患者均设计A、B 2组计划,A组采用7野共面技术,B组采用7野非共面技术,比较A组和B组优化后机器跳数、危及器官和靶区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A、B两组计划均能满足医生要求,B组靶区均匀性指数HI(0.14 ±0.02)和适形度指数CI(0.98 ±0.01),靶区Dmin4315.21 ±16.74) cGy、Dmean4679.28 ±28.39) cGy和Dmax4952.30 ±33.26) cGy均优于A组,且B组机器跳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左右侧肾脏DmaxDmeanV15V20V30 均低于A组,脊髓的 Dmax3408.57 ±46.03) cGy、Dmean1250.32 ±14.27) cGy和V20(44.91% ±6.67%)以及小肠的Dmax3408.57 ±46.03) cGy、Dmean1720.55 ±17.42) cGy、V20(25.31% ±7.78%)和V30(18.52% ±1.56%)也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非共面射野计划在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保护上更优,计划设计过程中可以更多的考虑非共面布野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clipse计划系统中不同的通量平滑值在单发脑转移瘤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Eclipse v13.6计划系统和Varian Trilogy加速器为每个患者制订6组逆向IMRT计划。使用默认的X、Y方向通量平滑值X=40、Y=30作为对照组,其他5组在相同的优化条件下,改变X、Y方向的通量平滑值分别为X=0、Y=0,X=20、Y=15,X=80、Y=60,X=100、Y=80,X=200、Y=150重新进行计划设计和评估。比较各计划靶区的D2、D98、Dmean和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的剂量学参数脑干Dmax、视神经Dmax、视交叉Dmax、晶体Dmax、眼球Dmax及各计划的机器跳数和Gamma通过率。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X=0、Y=0和X=20、Y=15计划组的D2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组的D98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X=0、Y=0和X=200、Y=150计划组的Dmean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计划组的CI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X=100、Y=80和X=200、Y=150计划组的HI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所有计划组脑干Dmax、视神经Dmax、眼球Dmax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晶体Dmax低于X=80、Y=60,X=100、Y=80,X=200、Y=150计划组(P<0.05);对照组的视交叉Dmax低于X=100、Y=80和X=200、Y=150计划组(P<0.05)。随着通量平滑值的增加,机器跳数减少,Gamma通过率增加。结论:综合考虑单发脑转移瘤IMRT的临床需求和计划执行效率,X、Y方向通量平滑值建议采用默认的X=40、Y=30为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两种算法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IMRT)中的剂量学差异,为非小细胞肺癌IMRT计划设计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择确诊为NSCLC的患者10例,分别制定采用Sliding Wnd(SLD)和Smart Sequence(SMT)算法的IMRT计划,比较两种算法在IMRT计划中的剂量分布、机器跳数、治疗时间以及二维剂量验证结果。结果 SLD算法的计划靶区D2%D98%DmeanCI、HI值均优于SMT算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D算法双肺的DmeanV20V30V40V50均优于SMT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脏、脊髓等其它参数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T算法的机器跳数与SLD算法相比减少了48 MU,治疗时间减短了7.2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D算法和SMT算法的IMRT计划二维剂量验证3%/3 mm的γ通过率分别为(99.2±0.5)%和(99.3±0.6)%,2%/2 mm的γ通过率分别为(95.1±1.5)%和(96.4±1.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算法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以及二维剂量验证通过率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可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IMRT计划设计。SLD算法的靶区剂量分布以及对双肺的保护均优于SMT算法,在NSCLC调强放疗中可优先考虑SLD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使用蒙特卡罗算法分析不同照射角度变化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电子线放疗计划剂量分布影响。方法 使用MCNP5蒙特卡罗粒子输运软件包建立乳腺癌患者术后电子线照射模型,模拟电子线照射过程中350°、355°、5°、10°四个照射角度变化,计算靶区胸壁及敏感器官患侧肺、健侧肺、心脏的剂量分布,分析其剂量学特点。结果 选取350°、355°、0°、5°、10°五个角度后,0°对照组胸壁接受剂量最高,355°组、350°组、10°组、5°组接受剂量依次降低;敏感器官的接受剂量在旋转角度模拟后均有升高,患侧肺和心脏靠近射野,接受剂量和变化程度均较大,0°对照组、350°组、355°组、10°组、5°组患侧肺接受剂量依次升高,0°对照组、355°组、350°、10°组、5°组组心脏和健侧肺接受剂量依次升高。结论 本文使用蒙特卡罗算法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电子线放疗进行模拟研究,发现不同照射角度变化会降低靶区接受剂量,升高敏感器官接受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3DCRT+VMAT的混合调强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疗中的剂量学优势及临床实用性。方法 选择1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同一优化条件下,分别设计基于VMAT的混合调强计划(3DCRT+VMAT)和基于IMRT的混合调强计划(3DCRT+IMRT),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体积。结果 3DCRT+VMAT组中PTV的D95为50.29±0.25,优于3DCRT+IMRT组的50.69±0.20(P<0.05),两组计划PGTV的D95、PTV和PGTV的CI、HI无统计学差异(P>0.05);3DCRT+VMAT组心脏的Dmean、V30较3DCRT+IMRT组有所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DCRT+VMAT组健侧乳腺的Dmean为1.31±0.44低于3DCRT+IMRT组的1.88±0.28(P<0.05),两组计划患侧肺V5、V10、V20、Dmean、健侧肺的Dmean无统计学差异(P>0.05);3DCRT+VMAT组较3DCRT+IMRT组机器跳数减少了31%(P<0.05),平均治疗时间节省了38%(P<0.05)。结论 基于VMAT的混合调强方式与基于IMRT的混合调强方式相比,在保证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前提下,更好的保护了心脏和健侧乳腺,同时显著缩短了计划执行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Pinnacle计划系统调强放疗(IMRT)验证Gamma通过率的结果,探讨Pinnacle计划系统参数对调强验证通过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Pinnacle计划系统中导入Xio系统完成的5例头颈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使用不同的计算问隔和输出间隔分别输出等中心处3个正交解剖平面的剂量分布,以Xio系统中对应平面的剂量分布作为参考剂量分布用于模拟测量结果,在Mapcheck软件中进行Gamma通过率计算。结果3种不同算法和计算间隔间的Gamma通过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Pinnacle计划系统参数可能会对调强验证Gamma通过率产生影响,直接引用文献中的Gamma通过率指标作为调强验证体系的判断标准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Monaco治疗计划系统X线蒙特卡洛算法(X—ray voxel Monte Carlo,XVMC)和有限元笔形束算法(finite size pencil beam,FSPB)在食管癌和直肠癌旋转容积调强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7例食管癌和7例直肠癌旋转容积调强放疗计划,分别使用XVMC算法和FSPB算法进行剂量计算,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XVMC算法的剂量计算值均高于FSPB算法,在食管癌的靶区和脊髓、直肠癌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各项指标差值都小于3%,肺的各项指标差值最大达到10%。结论:在临床旋转容积调强治疗中,尤其是计算区域含有低密度组织较多的病例,优先推荐更为精确的XVMC算法进行剂量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