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某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GSES、CQQ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t_(对照组)=10.792,13.511,13.176,13.935;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t=2.621,4.683;P0.05)。干预前,两组GSES、CQQ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SES、CQQC评分均明显提高(t=-13.244,-15.524,-25.508,-20.155;P0.05),且观察组于对照组相比GSES、CQQC评分更高(t=5.224,2.684,P0.05)。结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可有效减轻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团体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对行软组织扩张器治疗头部整形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的头部整形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根据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治疗依从性及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t=-6.816,P0.05)、SDS评分(t=-5.890,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H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987,P0.05);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308,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好占比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5.600,P0.05),工作满意度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81%(χ~2=5.908,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用于行软组织扩张器治疗头部整形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增强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模式对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S)患者的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取我院肿瘤科2016年1月-2017年6月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80例,根据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常规干预结合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模式,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干预结合常规心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自我效能(自我效能量表)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量表)。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后1个月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046、-5.791,P0.05);观察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035,P0.01);观察组QOL量表各分项目条目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5.749、-12.727、-14.945、-12.563、-24.563,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过常规干预结合纽曼综合干预模式的心理干预能够减少NSCLS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焦虑、抑郁的疗效,为孕期保健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将4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给予孕期心理干预指导)和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指导),比较两组分别于入组时、产后1个月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产后7 d、15 d及30 d爱丁堡产后抑郁领表(EPDS)评分。结果两组入组时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1个月,研究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8,-8.836;P0.05);研究组产后7 d、15 d及30 d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3,-3.201,-2.640;P0.05)。结论孕期心理干预及健康保健指导有助于降低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发生率,促进产妇产后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科护士的健康水平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将90名精神科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干预组(试验组45名)和非干预组(对照组45名),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偏低,GWB评分显著偏高(t=4.83,5.36,8.01;P0.01)。与干预前相比,试验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降低,GWB评分升高(t=3.68,3.81,5.05;P0.05);对照组干预后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评分显著升高(t=2.66,P0.05),GWB评分显著降低(t=2.38,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精神科护士的健康水平,缓解其负性情绪,并提升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群组孕期保健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产科门诊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孕期保健干预,观察组予以群组孕期保健干预,共干预12周。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效能(GSES)、妊娠压力(PPS)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8.448,-6.690;P0.01);观察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P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8.683,-7.485;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58.33%)(χ~2=9.076,P0.05)。结论:群组孕期保健干预能够缓解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妊娠压力,提高自我效能,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标准化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1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心理干预;分别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干预前后各进行1次。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6,-2.083,-3.064;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抑郁心理、焦虑心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20,-2.017,-4.137,-8.852;P0.05)。结论:标准化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联合强化营养支持治疗对胃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2月-2016年5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营养支持干预,观察组着重心理干预,并强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测定干预前后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778,-3.738;P0.05);干预前,两组GSES、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1,-4.569;P0.05);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QLQ-C30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12.451,9.568;F组间=18.726,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QLQ-C3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强化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疾病感知、自我效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12周运动康复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简版疾病感知量表(BIPQ)、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水平。结果:(1)疾病感知:干预后,观察组BIPQ评分高于对照组(t=4.165,P0.001);(2)自我效能: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低于对照组(t=4.055,P0.001);(3)心理状态: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AS:t=8.501,P0.001;SDS:t=4.827,P0.001);(4)生活质量:干预后,观察组SAQ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t=5.685,P0.001)、心绞痛稳定状态(t=4.408,P0.001)、心绞痛发作情况(t=8.659,P0.001)、治疗满意程度(t=8.055,P0.001)、疾病认知程度(t=9.568,P0.001)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运动康复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负向感知、自我效能和心理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疗法对脑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CH)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某院就诊的ICH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疗法,连续干预治疗3个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智谋评分、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智谋量表(R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0.656,P0.05);观察组负面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6.802,-2.925;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显著高于对照组(t=7.888;P0.05);观察组Herth希望量表(HHI)积极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3.070;P0.05);观察组HHI积极行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410;P0.05);观察组HHI亲密关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529;P0.05)。结论:ICH患者经过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疗法治疗后,患者智谋评分显著升高、负性情绪减轻、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家庭支持为主的护理干预对城市产后抑郁患者社会功能、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50例城市产后抑郁妇女按妊娠时间编号,然后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支持为主的护理干预。采用相关常用量表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社会功能与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3项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干预组)=14.33,34.94,38.73;t_(对照组)=14.33,34.94,38.73;P0.05),且护理后干预组EPDS评分和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6.10,-4.57,-3.00;P0.01)。两组护理前社会支持度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干预组)=11.25,28.62;t_(对照组)=2.71,20.55,P0.05),且护理后干预组SSRS评分、SCS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6.35,9.18;P0.01)。护理结束时,干预组汉化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5.11,4.10,5.08,2.34,3.84;P0.05)。结论:对城市产后抑郁患者而言,以家庭支持为主的护理干预对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转变应对方式及提高生活质量有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管理对尘肺患者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某院尘肺病科住院的200例男性尘肺患者,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管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效能量表(Chinese self-efficacy scale,CSES)对尘肺患者自我效能感进行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eport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eport depression scale,SDS)对尘肺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进行评分;并对两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干预两个月后,观察组CSE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8.68,7.02,10.87,14.81,10.85,24.77;P<0.05).干预两个月后,观察组SAS与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6.248,-14.917;P<0.05).干预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观察组完全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Z=2.818,P<0.05).结论:自我效能管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尘肺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康复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SAS、SDS、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干预组患者SAS(t=-8.735,P0.001)、SDS(t=-8.868,P0.001)、HAMA(t=-7.615,P0.001)、HAMD(t=-4.905,P0.001)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干预组患者康复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9.887,P=0.007)。结论: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实施心理康复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治疗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正性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将68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情志干预+常规康复治疗)各34例,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显著性差异(t=6.63,7.08,9.03,12.19;P0.01);2实验组干预后SAS、SDS、负性情绪(NA)评分降低,正性情绪(PA)评分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6.13,-3.86,4.27;P0.01)。结论:中医情志治疗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整体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角色转变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建档且待产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基础的分阶段整体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改变,采用母亲角色适应情况调查表评定初产妇产后对母亲角色的适应程度,观察产后两组喂养方式的变化,统计泌乳量及母乳喂养率,应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BSES)评定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306,4.966;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角色适应差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适应良好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χ~2=6.708,5.565;P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χ~2=6.000,5.217;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技能、心理活动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827,4.447;P0.05);观察组产妇奶量足所占按比例高于对照组,无奶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χ~2=4.232,8.106;P0.05)。结论: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整体干预可纠正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心理,促进其适应母亲角色转变,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产妇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心理疏导联合新式助吸乳贴对产妇心理健康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7年3月间在本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新式助吸乳贴干预,观察组产妇接受产后早期心理疏导联合新式助吸乳贴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抑郁评分、幸福感评分及母乳喂养情况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产妇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心理幸福感量表(PWBS)各个维度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EPDS评分、SDS评分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t=-16.52,-11.43;P0.05);观察组产妇心理幸福感量表(PWBS)中独立自主、环境控制、个人成长、自我接纳、良好关系、生活目标各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t=-7.58,-7.61,-8.30,-7.14,-7.24,-7.74;P0.05)。观察组产妇的初始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t=15.27,P0.05),且产后72h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χ2=10.21,P0.05)。结论:剖宫产初产妇接受产后早期心理疏导联合新式助吸乳贴干预,有助于减轻抑郁情绪并增加主观幸福感,提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认知心理治疗对结核病伴抑郁患者负面情绪、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某院就诊的结核病伴抑郁患者160例,将2018年5-11月就诊的患者选取80例作为观察组,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患者选取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心理治疗法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4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Herth希望水平量表(HHI)、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希望水平、用药依从性、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SDS、SAS得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5.510,-5.454;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HHI各维度得分和总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t=5.31,8.48,6.26,10.0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上显著高于对照组(Z=2.976,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GSES得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t=7.054,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得分高于对照组(t=3.726,P0.05)。结论:认知心理疗法应用于结核病伴抑郁患者可调节其焦虑和抑郁心态、提高其对生活和疾病的希望水平、提高自身用药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及自我效能感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26例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入选者均已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同时依据其是否接受心理疏导干预,进一步划分为对照组(未接受心理疏导干预,63例)与观察组(接受心理疏导干预,63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创伤后成长、自我效能感及负性心理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0d后,观察组患者PTG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7,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0d后,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81,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0d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06,P0.01)。结论: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疏导,可有效促进创伤后成长,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减轻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疗法联合责任制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不良心理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支持疗法联合责任制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不良心理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SPBS评分、SAS、SDS评分、SF-36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较,干预后两组SPBS评分(F观察组=346.636,F对照组=126.058;P0.05)、SAS(t=-8.782,P0.05)、SDS(t=-4.868,P0.05)评分明显降低,SF-36评分(F观察组=37.774,F对照组=33.807;P0.05)明显升高;干预后1、3、5个月观察组SPB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高(t=-2.043,-12.053,-14.496,4.277,2.440,2.159;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t=-8.782,-4.868;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χ~2=4.910,P0.05)。结论:心理支持干预联合责任制干预应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有效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不良心理情绪、明显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晚期肺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因素分析及跨理论模型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76例中晚期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调查入选对象的负性情绪,并按跨理论模型指导进行护理干预,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负性情绪变化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负性事件频数及刺激量、生活事件总频数及刺激量均高于对照组(t=23.030,22.489,11.009,9.690;P0.05);而两组正性事件频数、正性事件刺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焦虑、抑郁、躯体化、敌对、恐慌、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等心理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7.123,19.487,18.528,23.791,13.847,19.083,14.969,14.877;P0.05);研究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110,-43.054;P0.05)。结论:在中晚期肺癌手术中,针对肺癌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开展以跨理论模型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