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膀胱灌注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60例首次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采取综合治疗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拔除尿管后测残余尿量,若残余尿量〉100ml予重新留置尿管3d。观察组在综合治疗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膀胱灌注保留膀胱灌洗液,拔除尿管后不再留置导尿管。结果观察组有3例发生尿潴留,对照组有10例发生尿潴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配合膀胱灌注保留膀胱灌洗液对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术中行膀胱剥离面荷包缝合,术后4d采用膀胱治疗仪低频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根治手术,术后开放尿管7d后关闭尿管2h~3h开放尿管排尿。两组患者术后5d开始膀胱功能锻炼,术后12d拔尿管测残余尿量,观察达标率,不达标者重置尿管直至达标,并观察留置尿管时间、发生尿潴留情况。结果两组患者12d达标率、留置尿管时间及发生尿潴留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膀胱剥离面荷包缝合法配合术后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因其手术范围广、涉及脏器多,对邻近组织、神经易造成损伤,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尿潴留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2.6%~44.91%[1]。为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我科采取了预防尿潴留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根治性手术,因其手术范围大,涉及脏器多,对盆腔组织和神经丛创伤大,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膀胱排尿功能障碍即尿潴留,一般指术后2周残余尿超过100ml者,而术后避免尿潴留及感染是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根本措施。据报道,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2.6%~44.91%,  相似文献   

5.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是早期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首选的治疗方法。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常造成一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尿潴留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我院2001年至2005年行广泛子宫切除术66例.20例出现术后尿潴留。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石存英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4):33-34,37
目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防治进行探讨。方法对在我院首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膀胱冲洗,第5天进行提肛训练和个体排尿训练,拔管时预留膀胱冲洗液,拔管后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等综合措施;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留置尿管。两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均为8-10天,拔除尿管6—7h后测残余尿量。结果拔除尿管后实验组发生尿潴留2例,再置管率为5.0%;对照组发生尿潴留13例,再置管率为32.5%。两组患者在排尿顺畅程度、残余尿量、尿潴留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运用综合干预措施,可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预防尿潴留发生。  相似文献   

7.
子宫广泛切除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膀胱功能训练对预防子宫广泛切除术后尿潴留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74例宫颈癌性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试验组采用系统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定期开放尿管预防尿潴留。结果试验组术后排尿困难、残余尿、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进行系统膀胱功能训练,加强心理护理及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可促进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降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施宫颈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患者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的过程中实施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观察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膀胱容量大小;观察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膀胱无知觉所占比例为6.7%;对照组膀胱无知觉所占比例为30.0%;观察组膀胱无知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0 d的膀胱容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有助于减少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助于膀胱功能恢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过护理干预对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并发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72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除了常规护理方法外增加护理干预方案,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护理干预。两组均在术后第3~5天给予膀胱冲洗,定时夹闭尿管。观察两组术后10d拔尿管后,经2~3次自然排尿后残余尿量、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拔管后观察组自然排尿36例,残余尿量〈100ml32例,尿潴留4例,再置管率11.1%;对照组自然排尿34例,残余尿量〈100ml22例,尿潴留14例,再置管率38.8%,两组患者在残余尿量、尿潴留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时静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65-2666
目的:探讨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方法:分析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尿潴留的主要原因,从术前、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各种方法的功能锻炼,对尿潴留进行预防性护理.结果:患者通过一系列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实施,明显降低了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取得了的效果.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只要护士能正确运用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减少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广泛性全宫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从2009~2012年收治的93例子宫颈癌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围术期进行一般护理及盆底肌肉训练.比较其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实行了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的患者组,其发生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的几率与未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的患者组差别显著,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发生尿潴留及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9.6%、25.5%.对照组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3.8%、35.7%.两组尿潴留及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膀胱功能恢复有显著影响,能大大降低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长庚  张杰 《世界临床药物》2012,33(11):646-648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分为局部进展性膀胱癌和转移性膀胱癌,对于前者,以根治性膀胱切除为主,药物化疗为辅;后者以化疗为主。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药物化疗分为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本文综述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药物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3.
范良红  江锡环 《安徽医药》2018,22(1):183-185
目的 观察Kegel盆底肌训练对改善宫颈癌术后患者盆底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82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8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指导患者掌握Kegel盆底肌训练方法,并在术后延续性护理中跟踪指导.评估监测术后两组膀胱残余尿、膀胱颈移动度、盆底肌力及性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和膀胱颈移动度较对照组减少,性生活质量问卷分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肌力正常率高于对照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结论 Kegel盆底肌训练有利于宫颈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恢复并改善术后盆底整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万明发  李赟 《江西医药》2007,42(11):978-979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加卡介苗(BCG)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将86例行经尿道膀胱镜下肿瘤电切术(TUR)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HCPT加BCG组(50例)和B组:HCPT组(36例),前者术后6h内采用HCPT灌注加小剂量BCG维持,后者单用传统HCPT灌注.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经12~69个月,平均34个月随访,A组5例患者肿瘤复发,B组9例患者肿瘤复发,两组复发率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为6%,B组为5.5%.结论 TUR术后即刻膀胱灌注HCP加小剂量忧BCG维持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与阴式子宫全切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VH)、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LTH)、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三种术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216例非脱垂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TVH、LTH与LAVH手术。术后系统随访。评价术后6个月时的阴道脱垂程度、膀胱和直肠膨出程度、压力性尿失禁情况和盆底肌肉肌力。结果:TVH组、LTH组、LAVH组阴道脱垂分别为2例(2.8%)、1例(1.4%)、1例(1.4%)(P〉0.05);膀胱和直肠膨出分别为3例(4.2%)、1例(1.4%)、2例(2.8%)(P〉0.05);压力性尿失禁分别为4例(5.6%)、2例(2.8%)、3例(4.2%)(P〉0.05);TVH组盆底肌肉肌力最弱(P〈0.05),而LTH组与LAVH组两组间肌力相似。结论:3种子宫切除术对盆底功能影响均较小;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对盆底肌肉肌力影响更小;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难度较小,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扶正理气汤配合维生素B1 100 mg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子宫全切术后肠功能异常症状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8例子宫全切术后肠功能异常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28例,给予综合治疗、止血、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扶正理气汤或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组130例,除综合治疗外,根据年龄、体质、症状不同,给予扶正理气汤加减,同时配合维生素B1 100 mg足三里穴位封闭,观察两组术后肠功能异常症状的改善及病情的缓解程度。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肠功能异常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改善的程度大,时间短,肠蠕动恢复时间T〈24 h者达84.62%,有效率达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正理气汤配合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子宫全切术后肠功能恢复较快,且效果好,方法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少,安全,可以作为一种术后的辅助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18.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为单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膀胱灌注治疗。在众多膀胱灌注药物中,BCG膀胱灌注以其明显的抗肿瘤疗效得到广泛使用。但部分高危患者即使进行了BCG标准灌注治疗,仍会发生膀胱癌复发和/或进展,且后续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很少。近几年随着肿瘤免疫学研究的进展,新型免疫治疗药物的开发为膀胱癌的治疗带来了重大突破。此文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BCG等免疫调节剂膀胱灌注及其失败后的免疫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广泛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5例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拔出尿管后第1次排尿残余尿量、住院时间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对照组的81.3%,拔出尿管后第1次排尿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广泛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其膀胱功能,减少残余尿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TUVP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4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PCa)伴尿道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结合睾丸切除去势术和联合非甾体类抗雄激素(口服氟他胺或康士德),作雄激素阻断治疗。随访时间6~36个月。结果术后5~7d拔除导尿管,排尿通畅,结合睾丸切除去势术和联合非甾体类抗雄激素的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后6~12个月复查,B超、MRI或CT等检查显示前列腺明显缩小;直肠指检前列腺质地变软;PSA明显下降;术前发现的骨转移经治疗后骨痛明显减轻,ECT检查骨转移破坏未见发展。随访6~36个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排尿满意,全部带瘤存活。结论晚期(PCa)压迫尿道致排尿困难时采用TUVP能够缓解膀胱出口梗阻的症状,为内分泌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予睾丸切除去势术联合内分泌治疗,可限制和延缓肿瘤的生长发展,亦可巩固TUVP的疗效,是前列腺癌伴尿道压迫梗阻症状的理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