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领”——蓝领、白蓝、金领、还有“灰领”,是时下一个挺时髦的话题。“领”与“领”不同,各“领”各的,原本也是很正常的事。然而,不正常的是,有的“领”自以为高人一等,看不起别的“领”。如一些自以为是白领的人就看不起蓝领。 人以“领”分,这恐怕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分工形式。当工人的吃蓝领饭,做白领的领白领饷,是金领的捧金领的金元宝,就跟飞机上天,潜艇下海,火车跑的是铁道,汽车奔的是公路一样,各“领”风骚,不正是一曲社会和谐的大合唱吗!试问,这个社会没有蓝领行不行?全是白领又行  相似文献   

2.
《心理与健康》2012,(6):6-7
“近年来,我收到不少来信,其中一个突出的话题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该怎么办?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绝大多数的信件示能回复。应《心理与健康》杂志之约,我借这一平台写一短文,一则向众多未能得到回复的朋友致歉,再同也算是给大家一个公开的回复。”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就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部分。在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沿袭已久,尽管现代女性对此已不再奉若神明,但是大多数人的观念仍然在此轨道内运行。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这是一个永无定论也无须定论的话题。但是,“适合”你的方式才是你的最佳选择,这一点毋庸质疑。本栏目就目前一些家庭中出现的“住家男人”现象展开讨论,旨在让人们对打破常规地“活着”这一现象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4.
诚信,在今天看来似乎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但是,就其重要性而言,这又是一个让人不得不正视的话题。在当今社会,诚信问题可以说已经关系到大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小至一个人的生存命运。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人无信则不立”的道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一次次地违背自己的诺言,一不小心就上了别人的诚信“黑名单”。食言的背后固然有很多无法言说的苦衷,但也不乏漫不经心的敷衍。我们不禁要问:做一个守诚信的人究竟难不难?不诚信的行为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本期策划将围绕诚信这个话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蔡晨瑞 《校园心理》2006,4(11):31-31
“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活动,如果梦到“吃”或者说“与吃相关的行为”究竟象征什么?它和现实中的“吃”有什么相似之处?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话题。“吃”最基本的象征含义就是获得满足,而获得满足的内容是因人而异、因梦而异的。有这样一个关于“三角关系”的梦例,  相似文献   

6.
和着“六一”儿童节孩子们的欢歌笑语,我刊策划了“今日,我们怎样当父亲”这样一个话题。其实,男人有了子女就自然“晋升”人父了,祖辈如此,世代相传,好像少有人想到在“荣升”父亲位置之前(或之后),了解或学习些什么。可怎样做父亲真的不是一种天生的能力,更何况要当一个让儿女称道的好父亲呢!看看下面几位作者的从父经验,希望过目之后能引发你的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校园心理》2006,4(3):36-37
你是否以为艾滋病依然遥远,与你无关?你是否对艾滋病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你是否对艾滋病恐慌如遇洪水猛兽?当你看完下面一组数字时,心情又会如何?从1985年我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至今,艾滋病感染者已散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而且,大学生已成为传染的高风险人群。有关专家警告,如果不及时遏制,到2010年,中国艾滋病感染者将达到1000万,也就是每130人中将有一例感染艾滋病病毒者。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醒世警钟: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防治艾滋病已经刻不容缓!作为一本面向校园的刊物,面对这一现实,我们怎可袖手旁观?为此,我刊将从本期开始陆续在“两性话题”栏目中开设“艾滋病知识普及系列话题”。该系列话题将系统而全面地介绍艾滋病的病因、流行趋势、表现、传播途径、诊断、预防措施等知识;揭示艾滋病与同性恋、吸毒、性解放、性病的关系。12期话题发人深省,“知识在线”“人物透视”“心理减压”等内容丰富、生动、实用。衷心地希望该系列话题能使您对艾滋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并从中受到启发,爱护自我,关爱他人。青年是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相似文献   

8.
应用ANAE染色法,测定了255名健康人外周血ANAE总阳性率、“点状颗粒型”及“弥散颗粒型”淋巴细胞的阳性率。其中男性128名,女性127名,年龄自19~100岁,每隔10岁分为一个组段,结果如下: 一、ANAE阳性率在性别之间的差异:ANAE总阳性率均值,各年龄组段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别,仅在80~组段“点状颗粒型”女性高于男性(P<0.05)。  相似文献   

9.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题目与心理无关,但是看完我们的文.章你也许就不会这么认为了。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在城市,“行”的话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当然这个“行”也远不是过去的概念了。随着越来越多的私人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相伴随的就是数以千百万计的新老司机上路。数量这么庞大的一个驾车群体,在汽车文化日新月异的今天,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他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因为它关系到社会和谐≯家庭幸福和你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每年2月,爱情都会成为话题。本期策划借机发挥,就“爱”说“爱”。 爱情故事,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美丽也好,伤感也罢,酸甜苦辣,阅之不尽。我们今天的关注点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被爱所伤,了解一下受伤的类型,分析二下原因,同时探索一下如何拥有幸福的爱情。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话题。地球环境质量的好坏与人类和所有动植物的生息繁衍息息相关。人们在享受现代化的同时也“享受”着它的付产品,那就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环保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话题,不容得人类再拖延。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就是爱护、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护我们的健康。环境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因此它不但不是本栏目的题外话,而恰恰是日益引起全社会重视的有关心身健康的大课题,我们希望读者关注并支持我们的这个话题,并成为环保工作的自觉一员。  相似文献   

12.
一起离奇性变态犯罪一时成为新闻媒体的焦点话题。今年1月4日《青年报》对当事人“男扮女装的变态心理轨迹”进行报道的同时,请性心理研究专家进行了分析:当事人是“一个典型的易性癖患者”,身上兼具几种心理疾病症状,即“异装癖”、“异性癖”及同性恋倾向,导致这一症状的症结在于童年时期的教育。对此,我们不得不对青少年教育中的性角色社会化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正象那位专家分析的那样,当事人的言行无不流漏出一个“典型的易性癖患者”。当记者到看守所采访时,都难以分辨他到底是男还是女;其本人对自己的性别也持否认态度,“除了生理结…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中,父母们如何对待孩子与朋友的交往呢?说起这方面的话题,孩子们几乎都有一肚子的“苦水”。有一个女孩来信说:我的父母很怪,他们对我的朋友总是特别敏感。如果我想和女同学交朋友,需要经过他们的“资格审查”。学习不好的不能交,讲话太多的不能交,打扮太漂亮的不能交,小聪明太多的不  相似文献   

14.
公众对心理咨询的心理误区访谈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世界心理咨询的发展历程,可以预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公众中为心理咨询事业在中国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适宜的心理空间殊为必要。笔者参照一个完整的心理咨询过程拟定一份访谈提纲,进行了一次社会采访。1健康隐私问题在“如果产生心理问题,你会如何处理”的话题不,25%的人“相信自己可以战而胜之”,26%“自我安慰一下了事”,25%“通过阅读具有心理辅导价值的报刊文章自疗”.10%“寻找佰赖朋友的安慰”.10%向家人倾诉.594拨打心理咨询热线电话,2%接受心理咨询.其它回答无所适从。数据资料显示·7594以上的人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医疗话题永远大众热议的话题。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涉及医患关系、医生收入、医疗体制改革等,但是关于年轻医生的训练的讨论却相对要少。本文作者正是从“中国年轻医生的训练”这个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给医学从业者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朋友每天晚上都陪老妈聊天,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我问她怎么天天都有新话题,她说:“哪里啊,很多都是老妈之前讲过的。”我说:“那你怎么不提醒她已经讲过了。”她笑答:“老妈年龄大了,白天一个人在家,身边也没人说说话,晚上回去她就会拉着我说个不停。只要她愿意说,我就认真听,就当我是第一次听说呗!”  相似文献   

17.
爱我所有     
有三个年轻人在旅途中相遇了,于是结伴而行。他们探讨着满足感的话题,由于观点不同,激烈地辩论着。这时,一个老人走了过来。他侧耳听了一会儿,也没听出个所以然,“你们吵什么呢?”他问。  相似文献   

18.
去一个滨海城市出差,完成任务后,我乐得逛那些著名的景点。那天坐上出租车后,习惯性地与司机搭话。我随口说:“你多幸运啊,住在这么一个好地方,能随时看大海!”但这位30多岁的司机先生,从后视镜里看了我一眼后,没有任何表情地说:“整天看也就看不出好了。”我一听觉得他的话也在理,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嘛,就换了话题笑着说:“吃海鲜倒是方便了,肯定又新鲜又便宜!”  相似文献   

19.
进入话题之前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曾有过一个邻居,一家五口,老母亲和儿子及儿媳妇。这位老母亲可以说是位强人,早年丧夫,硬是自己拉扯着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并成了家。因嘴是很泼辣的,是村里有名的“辣嘴”,谁见了也惧她三分,对两位儿媳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以为只有提出“人家没有听说过的话题”才是“新思想”、“新观念”;我以为当前对生理学来说、特别是对神经生理学来说,新思想、新观念,其所以新异之处主要应该是对已成“公理”、“惯例”和“常规”的那些东西,换几个侧面去重新构思概念模型、去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