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胎儿总胆酸水平对胎儿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8年03月至2012年03月期间,我院剖宫产分娩的20例单胎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为观察组,同期剖宫产分娩的20例正常单胎孕妇为对照组。通过放射免疫法,对两组新生儿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进行检测;通过循环酶法,测定总胆酸水平;通过氧化酶-过氧化物法,测定血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胰岛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胆酸和胰高血糖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新生儿总胆酸水平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及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分别具有线性关系,并且总胆酸水平与胰高血糖素水平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分别呈负相关性。结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胎儿胰岛素分泌不足,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降低,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变化与血总胆酸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临床特点、终止妊娠方式的选择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3月分娩的10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及新生儿情况以及观察组中分娩方式不同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两组的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死亡及羊水污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血清总胆汁酸值不同对新生儿的影响亦不同。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特别是新生儿的危害极大,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增加了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应加强孕妇的健康教育,高度重视产前检查和中期妊娠胆汁酸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减少母婴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肝内胆汁瘀积症(ICP)孕妇,胎儿血清胆酸(CA)含量与胎儿窘迫的关系;ICP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 选择48例ICP病人为实验组,5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孕妇及新生儿脐血胆酸水平及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 ICP孕妇及其胎儿脐血C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高,且胎儿窘迫发生率亦增高;实验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增高,且72h内黄疸发生率增高。结论 建议测定CA水平作为预测ICP胎儿预后的一项指标;母体发生ICP可使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结局影响。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待分娩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52例,将其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待分娩孕妇52例,将其做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分娩结束后,将其围生结局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早产、胎儿窘迫、窒息、羊水粪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内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围生结局影响均较明显,动态监测其肝功能与总胆汁酸水平值,早期给予明确诊断并及时进行积极治疗,对降低围生儿的患病率与病死率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严厚香 《安徽医药》2008,12(7):626-627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妊娠结局与血清胆酸、肝功能等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0月本院妇产科经过治疗的5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围生儿结局,对围生儿早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百分比等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发病时间越早,血清胆酸水平越高,肝功能损害越重,对围生儿危害越大,甚至导致胎死宫内。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易发生早产、肝功能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甚至胎死宫内,加强胎儿宫内监护,妊娠足月或胎肺成熟予适时终止妊娠对母婴的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万永珍  邓玲  黄伟泽 《江西医药》2021,56(6):811-813
目的 研究孕34周后出现重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孕34周后出现重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维生素A、维生素E、S-腺苷蛋氨酸四种药物联合治疗的30例患者为治疗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总时间、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病情控制总有效率、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病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0.0%,高于对照组的63.3%,组间数据比较P<0.05;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达到96.7%,高于对照组的76.7%,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孕34周后出现重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采用去氧胆酸胶囊、维生素A、维生素E、S-腺苷蛋氨酸四种药物联合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明显减少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病情控制时间,大幅度改善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使病情控制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得到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7):193-195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将我院产科治疗的12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内胆汁淤积各指标、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较对照组的75.81%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BA、ALT、AST、T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剖宫产、胎儿窘迫、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等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相关生化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妊娠结局,减少对母婴的不良影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80例ICP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分娩正常孕妇22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科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2320例孕妇中ICP80例,发生率为3.45%。观察组存在并发症31.25%高于对照组的6.7%。观察组剖宫产76.25%高于对照组的43.30%。观察组早产26.25%、胎儿宫内窘迫31.25%、死亡6.25%、胎粪污染23.25%高于对照组的6.25%、5.80%、0.67%、9.38%(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3.18±0.86kg与对照组的3.23±0.94kg无差异(P>0.05)。结论ICP对母婴特别是对胎儿危害极大,产科工作者应提高对ICP的认识,改善症状,加速胆酸排泄,促胎儿肺成熟,以剖宫产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比值变化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5月惠州市中信惠州医院收治的80例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临床资料,将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正常妊娠孕妇设为对照组,记录并对比各组患者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近5年收治的73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 妊娠结局:73例中69例剖宫产,占94.52%,早产17例,占23.29%,产后出血5例,占6.85%,新生儿轻度窒息8例,占11.95%,无新生儿重度窒息.结论 要加强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重视,孕期应用地塞米松、熊去氧胆酸,产前肌注VitK,加强胎儿监护,适时终止妊娠,以剖宫产为宜,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陈秀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86-187
目的回顾性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治疗,以探讨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改善围生儿的预后。方法 52例诊断为ICP的孕妇予降胆酸、改善胎盘微循环、促进胎肺成熟治疗并密切监护。结果经治疗后,21例病情得到控制,其中13例在严密监护下阴道分娩。23例经治疗后,根据孕妇具体情况适时行剖宫产,8例急诊手术。结论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需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根据孕妇具体情况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决策,避免胎死宫内,减少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母儿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母血、脐血胰岛素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9月~2007年3月在本院分娩的单胎足月正常妊娠(无产科并发症)孕妇及其新生儿各122例,分娩前抽取孕妇空腹静脉血6ml,胎儿娩出后即抽脐血4ml,标本收集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母血、脐血胰岛素水平。结果:LGA母血及脐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AGA、SGA,AGA母血及脐血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S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脐血胰岛素与胎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胆汁酸对新生儿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入院治疗的68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为肝内胆汁淤积症组,同期正常孕妇68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孕妇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新生儿的胎龄、出生质量和宫内窘迫的发生率。结果肝内胆汁淤积症组孕妇的胆汁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045,P=0.0000;t=7.2784,P=0.0000);肝内胆汁淤积症组新生儿的胎龄和出生质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026,P=0.0000;t=16.6681,P=0.0000);肝内胆汁淤积症组宫内窘迫发生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676,P=0.0412)。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胆汁酸水平显著升高,可导致宫内窘迫发生率升高,新生儿胎龄短、出生质量低,整体预后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瘙痒和黄疸,以孕妇血清胆汁酸(TBA)水平升高为生化特征,ICP患者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孕期羊水胎粪污染,甚至突然胎死宫内,对围生儿危害极大。刘朝阳等研究表明ICP患者母血及脐血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且呈正相关。本文通过测定脐血总胆汁酸水平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来探讨ICP对胎儿宫内缺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凤  夏绿芳 《江西医药》2008,43(11):1213-1214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同一时期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与健康孕妇所娩出的婴儿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新生儿期发病情况。结果ICP母乳娩出的婴儿早产儿、低体重儿、羊水胎粪、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系统发病多增高,ICP组婴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P使新生儿整体健康水平下降,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中的运用。方法对16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结果 162例患者都选择剖宫产术分娩,未发生胎儿宫内窒息、围产儿死亡病例。其中发生胎儿宫内窘迫45例,产后出血16例。结论通过对住院ICP孕妇实施整体护理,不仅大大降低了胎儿死亡率,提高胎儿的健康质量,还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结局对母婴的影响。方法:60例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为ICP组,取同期6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对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组并发症,如肝功能受损、血小板减少、早产等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胎儿窘迫发生例数、剖宫产率、早产儿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危害大,早产、胎儿窘迫及围生儿并发症,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加强对ICP组的产前监护及管理,尽量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胎儿脐带绕颈与产妇分娩方式、围产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7月-2010年10月间258例单胎头位足月妊娠、胎儿脐带绕颈、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133例孕妇为研究组,同期胎儿脐带正常、其余条件相同的125例孕妇为对照组,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出现中、重度变异减速及Ⅱ~Ⅲ度羊水污染例数差异有显著意义,但2组分娩方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脐带绕颈并不是剖宫产指征,脐带绕颈1-2周在严密监护下可采用经阴道分娩方式;但脐带绕颈可给围产儿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加强监护及适宜的产科处理,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的血清甘胆酸(CG)、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与母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ICP患者70例为研究组,正常孕妇7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孕妇血清甘胆酸(CG)、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结果:ICP孕妇血清CG、TBil、DBil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产后出血及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亦增高。结论:测定孕妇血清CG、TBil、DBil水平可作为预测母儿预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胎头位脐带绕颈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阴道试产的324例脐带绕颈病例(研究组)及180例选择性剖宫产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胎儿窘迫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脐带绕颈周数增多,胎儿窘迫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增高,阴道助产率及急诊剖宫产率亦增高。结论对于无产科并发症的单胎头位脐带绕颈孕妇,在严密的产程监护下行阴道试产是可行的。但脐带绕颈3周或3周以上应放宽剖宫产指征,以防止胎儿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