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将38例施行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手术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于CPB术前,术后1、4、24h检测两组炎性介质TNF-α、IL-6、IL-8,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即刻、开放30min、停机后4及24h检测心肌酶变化,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发现,CPB术后炎性介质及心肌酶均明显升高,治疗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示心肌细胞损害较对照组轻。认为乌司他丁通过抑制炎性介质及心肌酶释放,减轻婴幼儿CPB术中炎性反应及心肌损害,保护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改良超滤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C)、乌司他丁组(U)、改良超滤组(M)和乌司他丁联合改良超滤组(D)。C组为空白对照,M、D组在转流结束后应用改良超滤,U组和D组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CPB)前给予乌司他丁1万U/kg泵入。分别在转流前5 min(T1)、转流结束后20 min(T2)、术后2 h(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记录气道峰压(Ppeak)、呼吸停顿压(Ppause)、潮气量(TV)、呼吸频率(F)、吸入氧浓度(FiO2),计算肺静态顺应性(Cstat)、气道阻力(Raw)、氧合指数(OI);同时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同时检测血清IL-6和IL-8。结果 T3、T4、T5时点U、M、D组Cstate均高于C组,Raw明显低于C组(P均<0.05);而T4、T5时点U、M组的Cstate低于D组、Raw高于D组(P均<0.05)。T3、T4、T5时点U、M、D组的A-aDO2均明显低于C组,OI明显高于C组(P均<0.05);T4、T5时点M、U组的A-aDO2明显高于D组,OI明显低于D组(P均<0.05)。T2、T3、T4、T5时点D、U组IL-6和IL-8明显低于M、C组(P均<0.05)。结论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和改良超滤可明显改善婴幼儿CPB心脏直视手术后肺功能,且效果优于单用其中一种者。其机制可能与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和改良超滤降低肺组织IL-6和IL-8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肝素涂抹管道对内皮细胞激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肝素涂抹体外循环 (CPB)管道对内皮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 :16例双瓣膜替换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n =8)和肝素涂抹管道组 (n =8)。分别于麻醉后CPB前、CPB 3 0min、主动脉阻断开放后 3 0min、术后第 1天和第 2天采取患者无菌血浆 ,分别刺激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及其与中性粒细胞黏附率。结果 :CPB开始后不同时点血浆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ICAM 1的表达明显增高 ,其中肝素涂抹管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PB复跳后 3 0min的血浆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 ,与中性粒细胞的黏附率明显增加 ,而肝素涂抹管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肝素涂抹管道可明显抑制内皮细胞的激活 ,这可能是其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兔常温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前应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5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5组:乌司他丁1、2、3、4组(U1、U2、U3、U4组,每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在ECC前分别给予U1、U2、U3、U4组乌司他丁1×10^4U·kg^-1、3×10^4U·kg^-1、5×10^4U·kg^-1、10×10^4U·kg^-1;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ECC常温转流30min。分别记录ECC前、停机、停机后1h、2h和3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结果ECC后各组APlT较ECC前显著延长(P〈0.01),同时间点U4组APTF较C组延长更为明显,其它组APTT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各组胛较ECC前也显著延长(P〈0.01),U4组胛在停机3h比C组延长(P〈0.05),其它组PIt与C组无显著差异。ECC后各组血浆FIB含量较ECC前显著降低(P〈0.01),同时间点U4组血浆FIB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ECC后各组血浆D—D浓度较ECC前显著升高(P〈0.01),同时间点U4组D—D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ECC前应用10×10^4U·kg^-1乌司他丁可减少ECC中凝血因子的消耗,抑制纤溶系统的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5.
鲁春贤 《山东医药》2010,50(14):106-10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患者血浆中TNF-α、IL-8、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注乌司他丁6000U/kg(30min内输完),然后以1000U/(kg·h)的速度持续静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不给予乌司他丁。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开始后1h(T2)及CPB停止后1(T3)、24(T4)h抽取动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IL-8、IL-10水平。结果T2-T4时两组血浆TNF-α、IL-8和IL-10水平与CPB前比较,P均〈0.05;T2-T4时实验组血浆TNF-α和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CPB过程中TNF-α和IL-8释放,促进IL-10的释放,有效降低由CPB引发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ELISA动态检测血浆可溶性Sema4D在体外循环(CPB)手术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方法 以重组人Sema4D细胞外段作为抗原,制备Sema4D抗体,建立检测人血浆中可溶性Sema4D水平的ELISA方法。收集体外循环患者手术前、肝素化后10 min以及中和肝素后10 min 3个时间点的血浆样本,ELISA检测可溶性Sema4D水平在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取3个时间点的血液样本,流式检测T细胞和血小板表面Sema4D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建立了适用于检测人外周血血浆可溶性Sema4D水平的夹心ELISA方法。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血浆中可溶性Sema4D水平在手术开始后显著增加(P<0.01),并持续到手术结束后。肝素化后10 min,75%患者Sema4D高表达的血小板比术前明显增加(P<0.05),而Sema4D高表达的T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 血小板活化释放Sema4D可能是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浆可溶性Sema4D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血浆可溶性Sema4D水平的变化可能成为体外循环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氨甲苯酸在体外循环中对血小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剂量氨甲苯酸在体外循环术中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  方法 :2 2例心脏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氨甲苯酸组 (n=14)和对照组 (n=8)。氨甲苯酸组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滴注和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氨甲苯酸各 15 mg/kg(共 30 mg/kg) ,分别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转流 30分和手术结束时测定血浆凝血烷 (TXB2 )、前列腺素 E2 (PGE2 )、血浆 α颗粒膜蛋白 - 140 (GMP- 140 )的浓度 ,并记录 2 4小时纵隔心包引流量以进行对比。  结果 :对照组测定的 TXB2 、PGE2 、GMP- 140的浓度在转流 30分和手术结束时段显著高于氨甲苯酸组 (P<0 .0 1)术后 2 4小时纵隔心包引流量氨甲苯酸组较对照组减少 (P<0 .0 5 )。  结论 :预防性大剂量氨甲苯酸在体外循环中能有效地保护血小板功能 ,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兔常温体外循环(CPB)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2组:乌司他丁组(U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U组在CPB前给予乌司他丁10×10^4U/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CPB30min,流量为180—300ml/min,肛温维持在36.5~37.5℃。分别记录CPB前、停机、停机后1h、2h和3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率(PAR)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GPⅡb、GPⅢa的分子数。结果CPB后各时间点两组血小板计数较CPB前显著减少(P〈0.01),同时间点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PB后两组PAR较CPB前显著下降(P〈0.01),同时间点C组PAR下降较U组更明显(P〈0.05)。CPB后两组GpⅠb、GpⅡb、GpⅢa分子数较CPB前显著减少(P〈0.01),停机后逐步恢复,同时间点C组较U组更明显(P〈0.05)。结论CPB后血小板数目减少,膜糖蛋白分子数降低,粘附能力下降。CPB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可减少CPB中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的分解,保护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应用于体外循环(CPB)中对犬心肌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试验用杂种犬20只,随机平均分为乌司他丁实验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10只.U组在CPB预充液中加1万U/kg乌司他丁,并于CPB转机开始前即经静脉再给1万U/kg乌司他丁持续滴注.C组常规建立CPB并转机.分别于CPB转机前10 min(A时点)和CPB转机后60 min(B时点)两个时点,切取犬心肌右心耳组织,检测心肌组织ICAM-1表达量;记录CPB建立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灌注时间、CPB转机时间、心脏复跳情况.结果两组实验犬心肌组织中,ICAM-1的表达量在B时点较A时点均明显增高,但在B时点U组ICAM-1表达量低于C组(P<0.05).结论 CPB时,心肌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心肌组织ICAM-1表达上调,乌司他丁可减轻心肌的炎症反应,进而保护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进行术后5年随访。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选取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共2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氨甲环酸组(T组,n=100)和空白对照组(C组,n=100)。在麻醉诱导后20分钟内给予T组患者静脉输注氨甲环酸负荷剂量10mg/kg,再以10mg/kg·h静脉维持至术毕,C组则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统计患者术后引流量、异体血输注量和输注率、术后相关并发症等情况,并随访至术后5年。结果 T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异体红细胞和血浆的使用率和用量均显著小于C组(P0.05)。两组间在术后院内并发症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内重要并发症和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甲环酸可显著减少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术期出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和输注率,术后5年内不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以了解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所致的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40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乌司他丁组按12ku/kg体重计算乌司他丁用量,分别在麻醉诱导和心肺转流开始时按6ku/kg静注乌司他丁共两次,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用法同乌司他丁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10min,30min,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后1h,3h,6h抽取桡动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同时测定诱导前,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后1h,3h,6h等时间点的肺死腔率和血浆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体表面积、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术前心肺功能,病种,总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类别和手术时间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10min至循环后6h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均较麻醉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均在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达高峰。循环后1h至6h至两组肺死腔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肺死腔率在体外循环后1h达高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在体外循环后3h达高峰。乌司他丁组体外循环30min至体外循环后6h时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循环后1h至6h肺死腔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明显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过度释放,减轻术后早期肺死腔率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对改善肺氧合保护肺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氨甲环酸剂量和维持量分别为10 mg/kg、2 mg.kg~(-1).h~(-1);对照组氨甲环酸剂量和维持量分别为30 mg/kg、15 mg.kg~(-1).h~(-1)。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凝血功能,术后胸管引流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及手术后(T2)各时间点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活化凝血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浓度均明显大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小剂量的氨甲环酸能更好地对患者血浆进行保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更高,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针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尽量选择小剂量的氨甲环酸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石佳  杨玲  吕红  王古岩  袁素  李立环 《山东医药》2012,52(17):65-6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体外循环(CPB)心脏围术期患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白细胞计数(WBC)及SIR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行CPB冠脉旁路移植或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肝素化及鱼精蛋白中和后给予UTI,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术前、术毕及术后8、16、24、48、72 h评估SIRS评分,用ELISA法检测血浆NE、WBC及中性粒细胞。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围术期NE、WBC、中性粒细胞及SIR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 UTI可显著降低CPB心脏围术期患者的NE、WBC、中性粒细胞及SIRS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TXB2的变化与术后出血和输血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观察。入选101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3),观察组(n=48)。氨甲环酸采用麻醉诱导后给予负荷剂量10 mg/kg,20 min完成,随后给予维持量10 mg·kg~(-1)·h~(-1)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液输注。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顺序取20例受试者,在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即刻、术后6 h和术后24 h四个时间点取静脉血3 mL,3 000 r/min持续5 min离心,取血浆-20℃冻存。ELISA法测定TXB2。记录术后TXB2水平、出血量、输血量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情况,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术前患者一般资料和围术期临床数据,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结束即刻,观察组的TXB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66.41(40.72,94.93)vs.34.10(21.06,51.82) ng/L,P0.01]。术后总引流量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746.83±274.60)vs.(1 153.62±480.37)mL,P0.01]。观察组异体红细胞的输注量、血浆和血小板的输注量与输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浆TXB2水平在手术后即刻显著降低,氨甲环酸可显著改善术后TXB2降低并显著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和异体血制品输注量。本研究未观察到与氨甲环酸相关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围体外循环术(CPB)中的变化及其与肺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接受CPB术的患者20例,分别测定CPB开始(术中进行肝素化之前)、开始后5min、结束时(鱼精蛋白中和之前)、结束后1h和6h血浆MMP-9的浓度,同时测定CPB结束后各时间点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呼吸指数,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①在CPB结束时及结束后1h血浆MMP-9的浓度与基础值及CPB开始后5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在CPB结束时血浆MMP-9的浓度达到最高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6h后接近基础值;②血浆MMP-9浓度与主动脉阻断时间有较明显的相关性,与转流时间相关性不明显;③由于术后肺损伤实际发生率较低,尤其是早期肺损伤不易测定,因此在血浆的变化与术后肺功能损伤之间未见有明显相关性。结论:CPB可以引起血浆MMP-9的浓度明显增高,其中主动脉阻断时间的影响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外循环(CPB)下心脏双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将行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三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及手术方法相同,但麻醉诱导后分别静脉应用乌司他丁2.0×10^4、1.0×10^4KU/kg及等容积生理盐水。记录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据以剔除研究;记录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手术前后分别抽取各组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水平,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CMMSE)评估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三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其血清S1001β蛋白水平在CPB开始后30min、CPB结束后30min、术后6h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A组〈B组〈C组;术后第1、2天A、B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尤以A组为著(P均〈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双瓣膜置换术中,较大剂量应用乌司他丁因其减轻并预防了体外循环过程中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尤其是脑组织缺氧缺血所致的炎症反应,从而产生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4)咯利普兰对体外循环时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0只清洁级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经腹主动脉逆行插入动脉灌注管,经下腔静脉穿刺静脉引流管直至右心房水平,建立体外循环(CPB)模型。术中转流灌注流量约为50~70ml.kg-1.min-1。实验组术前30min腹腔注射咯利普兰稀释液10ml/kg,术中经股静脉以40mg.kg-1.min-1持续滴入咯利普兰稀释液,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给予等量的5%乙醇生理盐水。于转流开始、转流20min、停CPB后5min和2h这4个时点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LPS)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取肺组织标本制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评估肺损伤的程度。结果:对照组血TNF-α及LPS水平在转流中及转流后均较CPB前明显升高;咯利普兰组在灌注20min、停CPB后5min和2h时,TNF-α和LP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咯利普兰组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PDE4抑制剂咯利普兰能够抑制TNF-α,LPS和P-选择素表达,对抗CPB时的全身炎症反应,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4)咯利普兰对体外循环时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0只清洁级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经腹主动脉逆行插入动脉灌注管,经下腔静脉穿刺静脉引流管直至右心房水平,建立体外循环(CPB)模型.术中转流灌注流量约为50~70 ml·kg-1·min-1.实验组术前30min腹腔注射咯利普兰稀释液10 ml/kg,术中经股静脉以40 mg·lkg-1·min-1持续滴入咯利普兰稀释液,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给予等量的5%乙醇生理盐水.于转流开始、转流20 min、停CPB后5 min和2 h这4个时点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LPS)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取肺组织标本制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评估肺损伤的程度.结果:对照组血TNF-α及LPS水平在转流中及转流后均较CPB前明显升高;咯利普兰组在灌注20 min、停CPB后5 min和2 h时,TNF-α和LP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咯利普兰组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选择性PDE4抑制剂咯利普兰能够抑制TNF-α,LPS和P-选择素表达,对抗CPB时的全身炎症反应,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晨  许景伟  高晓增 《山东医药》2008,48(22):93-94
将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预充液中加入2780U抑肽酶;U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乌司他丁;U+P组在U组基础上+平衡超滤。设CPB前(T1)为基础值,比较CPB结束后10min(T2)、60min(13)、240min(T4)时肺顺应性(Cs)、动态肺顺应性(Cd)、呼吸指数(RI)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T3时U+P组RI值降低,Cs、Cd升高;U组Cd升高(P〈0.01、0.05)。与T1时比较,U、U+P组RI值T2时高,对照组T2、T3时高(P〈0.01、0.05);对照组Cs、Cd值T2、T3、T4时低(P〈0.01、0.05);U组Cs值T2、T3时低,Cd值T2时低(P〈0.01、0.05);U+P组Cs、Cd值T2时低(P〈0.01、0.05)。提示乌司他丁+平衡超滤技术对CPB术后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效果优于单用乌司他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对于不同体外循环预充液用于成人体外循环预充对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72例18岁以上于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白蛋白预充组(1g/kg)(A组,n=68)、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组(40ml/kg)(B组,n=68)、预充氨甲环酸(30mg/kg)且白蛋白预充组(1g/kg)(C组,n=68)、预充氨甲环酸(30mg/kg)且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组(40ml/kg)(D组,n=68),应用血栓弹力图测定检测转前、鱼精蛋白中和后15min、转后4h及术后24h的凝血功能。结果四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性别、手术种类及术前心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24h红细胞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4h胸液引流量B组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09)。组间比较,Pt在T2时点B组与A组、C组、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5);MA值在T2时点A组与B组、C组、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3、0.016、0.033),B组与C组、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05);MA值在T3时点A组与C组、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2、0.026),B组与C组、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32、0.028);α角在T2时点A组与B组、C组、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35、0.026、0.019),B组与C组、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9、0.004),T3时点B组与C组、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32、0.043)。结论氨甲环酸能显著改善体外循环术中、术后凝血功能,有效减少手术后出血量,对于不同预充液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可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