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05年6月采用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7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30个月,平均(13.0±0.8)个月,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6例(复发率为0.8%),发生对侧异时疝3例,伤口线头异物反应5侧(4例),脐戳孔大网膜疝3例,阴囊积液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法,减少其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术中熟练掌握腹腔镜下内环口特点及加强腹腔镜手术操作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术前术后舒适护理经验。方法将1 238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分为观察组782例和对照组45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儿心率、血压、心理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心率、血压、心理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舒适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不适感及减少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术后应用个性化康复辅导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8年1—12月收治的15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患儿术后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患儿术后给予个性化康复辅导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分别对两组患儿的术后康复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下床活动、肠道排气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切口感染、呕吐、腹胀与尿潴留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采用个性化康复辅导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明显改善患儿的术后康复情况,明显抑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5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外科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8年6月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采用下腹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60min,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良好。4例术后复发,切口均Ⅰ期愈合,切口感染5例,无疝囊积液、阴囊血肿及睾丸萎缩、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随着腹股沟斜疝嵌顿时间愈长,肠坏死的发生率愈高,嵌顿时间超过24h患者肠坏死发生率最高(占40.00%)。结论:下腹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具有切口小、损伤少、手术时间短、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适于广大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9,(5):573-574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A组采用双孔腹腔镜单钩疝针治疗, B组采用单孔腹腔镜双钩疝针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复发情况、并发症及术后美观满意度。结果 B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A组(P均<0.05)。B组患儿及家属的术后美观满意度高于A组(P <0.05)。结论采用单孔腹腔镜双钩疝针治疗腹股沟疝患儿,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术后美观满意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5,(9):1223-1224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术后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6例小儿阑尾炎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观察,予以实验组患儿加强标准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切口感染率(6.98%)明显低于对照组(27.9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18.60%),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炎患儿术后采取加强标准化护理效果显著,降低了切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对临床护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彭浩  禚保彪 《中国校医》2011,25(1):37-38
目的比较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及非手术疗效,观察小儿腹股沟疝术后对睾丸发育的影响。方法经临床及超声检查诊断为腹股沟斜疝患儿300例,其中150例患儿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另150例患儿保守治疗(补中益气丸加敦煌272脐密带),12例治疗无效后转手术治疗,其中5例发生嵌顿而行急诊手术。所有患儿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前后对比2组患侧睾丸的位置、大小、睾丸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结果手术组术后复发5例,非手术组术后复发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疝囊高位结扎术与非手术治疗比较,术后6个月前者对患儿的睾丸体积、血流影响较大(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对患儿睾丸体积和血流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483-1484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观察组行改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的感染/睾丸萎缩、切口积血/积液、阴囊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止痛药物应用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具有并发症较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36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切开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阴囊肿胀、腹胀、感染、对侧隐性疝发现状况)及术后复发状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儿,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现的并发症现象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对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且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现象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预防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的腹股沟嵌顿疝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1两组轻度疼痛和重度疼痛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阴囊水肿和切口渗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改良型疝钩针在小儿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疝内环结扎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济南军区总医院自2016年1至9月收治的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6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儿均行单乳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常规腹腔探查后,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型双钩疝针法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单钩疝针法手术,对比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指标、切口甲级以下愈合发生率、阴囊或阴唇血肿发生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及对侧疝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切口长度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通气时间早、下地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6、4.97、5 62、4.98、5.51、4.78,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切口甲级以下愈合发生率、阴囊或唇血肿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及对侧疝发生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14、4.88、5.32、4.75、5.25,均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下行改良型疝钩针经皮腹膜外疝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膜外疝优势明显,相较于常规单钩疝针法手术具有对身体组织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腹疝囊内口旷置腹膜外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经腹疝囊内口旷置腹膜外术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经腹股沟区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等手术指标,同时比较2组患儿的术后恢复自主活动时间、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自主活动时间及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疝囊内口旷置腹膜外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操作简单,创伤较小且手术指标明显优于传统经腹股区沟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范小庆 《现代养生》2014,(18):212-212
目的:观察小儿全麻手术的术后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全麻手术的患儿87例,对其术后观察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患儿术后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和控制,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且安全有效,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小儿全麻术后患儿,给予密切的监护观察和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制弧形疝针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148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73例)与试验组(7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试验组使用自制弧形疝针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自制弧形疝针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横行微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横行微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7.5%、5.0%)均低于对照组(20.0%、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采取横行微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疼痛轻、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可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联合覆盖脐内侧襞术式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7月天津市儿童医院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联合覆盖脐内侧襞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12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12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式手术,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17例,手术时间平均21.5min(10~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ml(0.5~1.5ml),平均出院时间为3.5d(2~4d),术后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2~12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联合覆盖脐内侧襞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健康管理联合腹腔镜对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患儿术后VAS评分、儿童QOL评分及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3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及常规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干预下采取健康管理干预联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VAS评分、儿童QOL评分及康复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生理功能评分、情感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健康管理联合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能有效改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患儿负面情绪,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患儿的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应用于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预防。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7月本院接诊的60例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疝囊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腹腔镜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安全、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疼痛轻、创伤小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能同时发现与处理对侧的隐匿性疝。  相似文献   

19.
陈彬  聂瑞霞  肖晓山 《现代医院》2010,10(11):19-21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手术中使用喉罩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2~10岁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儿,随机分成喉罩(LMA)组和气管插管(TT)组,采用8%浓度七氟醚诱导后,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全凭吸入七氟醚全麻。观察围麻醉期的MAP、HR、SPO2、PETCO2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种方法都能满意地完成手术的麻醉,LMA组在置入期和拔除期HR、MAP的变化较TT组小(p<0.05和p<0.01),两组的SPO2、PETCO2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LMA组苏醒期躁动、咽喉不适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于TT组(p<0.01)。结论经喉罩全凭七氟醚吸入全麻应用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手术中,具有置入方便、应激反应小、通气满意、安全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侯慰芳 《医疗装备》2020,(5):128-130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腹股沟斜疝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医院收治的12岁以下的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8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试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临床观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出血量少、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