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原发性大肠淋巴瘤的CT及钡灌肠检查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影像检查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 (PGIL)的诊断及分期中有重要作用。现根据 8例原发性大肠淋巴瘤的CT及钡灌肠表现 ,结合文献 ,分析并探讨CT及钡灌肠的诊断价值。一、临床资料8例原发性大肠淋巴瘤均符合Dawson诊断标准[1] ,其中5例经手术、3例经结肠镜活检病理证实 ,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 8例均行CT平扫 ,其中 6例行CT增强扫描。 8例中 ,5例行气钡双对比灌肠造影。全组男性 3例 ,女性 5例 ;年龄2 2~ 76岁 ,平均 4 9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 8例 ,腹部肿块6例 ,体重减轻 4例 ,便血 4例 ,大便习惯改变 3例 ,肠梗阻 1例。根据文献 [2 ],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判断术前多层螺旋CT(MSCT)结肠充气法扫描诊断结肠癌TN分期及结肠系膜侵犯情况与手术病理的符合情况,探讨MSCT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结肠癌患者96例.术前患者均行结肠充气法MSCT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获得平扫、动静脉期CT图像、曲面重建(CPR)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对肿瘤进行术前MSCT的TN分期,并评估结肠系膜的侵犯程度,与术后临床TN分期和结肠系膜的侵犯程度比较.评价两种诊断结果间的一致性.结果 96例结肠癌患者均获得良好的MSCT图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MSCT预测结肠癌TN分期及其系膜侵犯程度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方面与临床分期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均Kappa> 0.69,均P< 0.01).结论 结肠充气法MSCT能够较好地揭示结肠癌的术前≤T2、T3、T4分期、N分期和结肠周围系膜的侵犯等情况,是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前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双期增强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杳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资料,术前均行MSCT双期增强扫描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评估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20例患者中,MSCT扫描对腮腺腺淋巴瘤诊断的准确率为85.0%(17/20),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80.0%(16/20),两者联合的诊断准确率为100%(20/20)。结论:MSCT双期增强扫描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相当,两者联合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X线、B超、结肠镜、CT对结肠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4例经手术证实的结肠癌病例资料 ,对 4种检查法对结肠癌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B超、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CT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2 5 0 %、90 0 %、83 3%、3 6 ,对中晚期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依次为 80 9%、92 0 %、98 2 %、93 7%。结论 :早期结肠癌的诊断应以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合结肠镜检查为主 ;中晚期结肠癌应以钡灌肠为主 ,另选择B超或CT检查观察病变周围浸润情况及观察淋巴结、邻近脏器转移的有无 ,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周波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5):525-527
目的:探讨X线、B超、结肠镜、CT对结肠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证实的结肠癌病例资料,对4种检查法对结肠癌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B超、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CT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5.0%、90.0%、83.3%、3/6,对中晚期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依次为80.9%、92.0%、98.2%、93.7%。结论:早期结肠癌的诊断应以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合结肠镜检查为主;中晚期结肠癌应以钡灌肠为主,另选择B超或CT检查观察病变周围浸润情况及观察淋巴结、邻近脏器转移的有无,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沈俊  莫善兢 《浙江肿瘤》1997,3(4):216-217
目的:探讨结肠及时发现多原发癌的意义,方法:1987年1月至1995年12月,589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常规行结肠镜全结肠检查,其中241例(40.8%)行全结肠检查。另348例(59.2%)因病灶堵塞无法行全结肠检查,其中128例术前结肠镜诊断与钡灌肠X线检查有疑问而行术结肠镜检查。220例术后1~18个月内无症状结肠镜行全结肠随访检查,结果:241例术前行全结肠检查者,发现同时第二原发癌10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增强薄层扫描与CT普通扫描诊断和鉴别诊断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疑似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38例,比较CT增强薄层扫描融合图像、CT图像和病理检查的符合率。结果 138例疑似胃肠道肿瘤患者,病理检查确诊102例,CT增强薄层扫描重建融合图像确诊符合率为92.2%(94/102),CT图像确诊符合率为83.3%(85/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组织周围浸润患者78例,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组织周围浸润符合率为91.0%(71/78),CT图像诊断组织周围浸润符合率为75.6%(5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淋巴结转移患者符合率为92.9%(52/56),CT图像诊断淋巴结转移患者符合率为75.0%(4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N0期外,CT增强薄层扫描与CT普通扫描在肿瘤TNM分期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胃肠道肿瘤准确率高,特异性强,且对判断肿瘤分期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张空气灌肠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大肠癌的62例患者行低张空气灌肠,以16层螺旋CT行低剂量平扫及增强扫描(120kV,管电流70mA),将图像经工作站后处理,综合多项图像资料作出诊断,并与肠镜、钡灌肠结果进行对照。[结果]62例患者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无明显降低,原始图像经后处理效果较好,能较清楚显示病变。结合后处理图像,低剂量16层螺旋CT诊断大肠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100%、57.1%和95.2%;CT诊断大肠癌的准确率高于肠镜及钡灌肠(P〈0.05)。CT分期准确率为83.6%。[结论]低张空气灌肠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放射剂量,结合多项图像后处理资料能基本满足大肠癌的筛查及术前分期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多形性腺瘤和10例腺淋巴瘤的术前MSCT双期增强扫描及CDFI影像学资料进行病理学对照研究,并评价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结果①MSCT双期增强扫描显示多形性腺瘤呈延迟强化表现、腺淋巴瘤呈延迟排空表现,且二者双期强化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DFI显示腺淋巴瘤的血供较多形性腺瘤丰富,二者的血流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理上多形性腺瘤组织内黏液样和软骨样组织间质丰富,血管结构稀少;腺淋巴瘤组织内淋巴样间质成分丰富,淋巴间质中和被膜内外均有大量血管分布。④CT延迟强化征象对多形性腺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67%、90.00%,延迟排空征象对腺淋巴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0.00%、100%;CDFI对二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80.00%和80.00%、83.33%。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MSCT及CDFI影像学表现特征均与其肿瘤病理学基础相符;MSCT双期增强扫描较CDFI对二者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在膀胱癌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应用MSCT对46例膀胱癌患者进行增强前后容积扫描,所得数据在工作站利用软件进行后处理,重建MPR、MIP及3D等图像。并对MSCT(后处理重建图像)图像、IVP、B超及膀胱镜检查比较分析。结果:四种检查方法对膀胱癌诊断存在明显差异,其敏感性依次为:膀胱镜检>CT>超声>IVP;MSCT增强、薄层扫描及图像重建在发现<5 mm病灶及分期方面有重要意义,MSCT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准确率达84.78%。结论:MSCT在膀胱癌诊断及分期中是一种较可靠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MSCT增强及图像后处理重建在膀胱癌的诊断及分期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心脏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技术,分析心脏副神经节瘤(副节瘤)的CT表现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9年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心脏副节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5名患者均进行了心脏MSCT扫描和三维重建。CT特征包括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强化特征以及与供血动脉关系等。结果心脏副节瘤在MSCT上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的类圆形肿瘤。5例心脏副节瘤中3例位于主动脉根部,2例与心房关系密切,CT定位与手术定位一致。CT测量肿瘤大小与手术病理测量大致相符。MSCT显示4例主要供血动脉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相符。结论MSCT对于心脏副神经节瘤的定位诊断、大小测量及血供来源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对大肠癌患者术前诊断价值的探讨。方法收集就诊于我院普外科的大肠癌患者50例,术后经过病理证实,且术前已完善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结合血管成像检查,对术后病理证实的结果与CT检查提示的征象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大肠癌患者术后的病理结果与患者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结合血管成像相比无明显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对大肠癌进行术前分期的评估中,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对其正确的诊断率为86.0%。结论对大肠癌患者术前完善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很有必要,其可为临床医生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具有良好的术前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1 IntroductionThesolitarySPNsisoneofthemostcommonfind ingsonchestradiographs[1] .Thebloodsupplyandmetabolismofmalignantnodulesarequalitativelyandquantitativelydifferentfromthoseofthemostbenignnodules[1] .Atpresent,tumorsareknowntobeangio genesis dependent[2 ] .Thechangesinthetumorvesselscausechangesinbloodvolume ,perfusionandcapillarypermeability[2 ] .ThesechangesresultinchangeinboodflowpatternandarebasisofCTenhancement[2 ] .Dy namicenhancedcomputedtomography (CT)ishelpfulindistinguishing…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早期肺癌患者160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观察CT片中患者肺部轮廓及病灶扫描图像,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研究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准确率.结果 多层螺旋CT扫描能清晰显示患者胸部各叶细节结构,肺部轮廓、病灶形状等.160例早期肺癌患者中,经过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确诊151例,准确率为94.37%,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确诊71例,准确率98.61%;88例中央型肺癌中,确诊80例,准确率为90.90%.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下,肺部组织轮廓、病灶显示清晰,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使用.但在中央型肺癌早期筛查时漏诊率相对较高,需要采用病理检查等其他方式辅助诊断,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HRCT检查,并经针吸组织病理学或(和)手术切除后病理得到最终诊断。观察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多层螺旋CT和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观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HRCT检查的CT征象检出率。结果:243例患者检出周围型肺癌197例,炎性假瘤19例,炎性肉芽肿15例,结核球12例,肺癌的病理类型包括:腺癌114例,鳞癌47例,小细胞肺癌23例,其他类型13例。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178例,漏诊34例,误诊15例;HRCT诊断肺癌186例,漏诊19例,误诊8例;多层螺旋CT和HRCT阳性诊断肺癌157例,漏诊43例,误诊3例;多层螺旋CT或HRCT阳性诊断肺癌209例,漏诊6例,误诊18例。多层螺旋CT、HRCT、多层螺旋CT和HRCT、多层螺旋CT或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2.74%、90.36%、78.17%和96.95%,多层螺旋CT、HRCT、多层螺旋CT和HRCT、多层螺旋CT或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特异性分别为67.39%、82.61%、93.48%、60.87%。HRCT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棘突征、细支气管气相、短毛刺征、分叶征等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扫描(P<0.05)。197例肺癌患者CT值增加幅度18~84 HU,平均(35.82±13.74)HU,CT值增加幅度>20 HU的为189例(95.94%),增加幅度超过30 HU的为132例(67.01%),强化均匀的患者153例(77.66%),有21例处于静脉期的时候在边缘点或结节中间出现高密度条状影。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HRCT均是周围型肺癌有效诊断方法,HRCT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具有优势,依据影像学征象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AUC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但螺旋CT增强扫描后肺癌CT值增幅明显,对肺癌的确诊具有参考价值,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6.
MR和CT动态扫描对小肝癌强化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目的 前瞻性比较研究小肝癌(SHCC)在动态MR和螺旋CT多期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探讨MR优于螺旋CT的原因。方法 53例SHCC患者,均行螺旋CT和MR动态增强扫描。螺旋CT全肝平扫后分别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增强扫描。MR和SE序列和FMPSPGR序列动态增强多期扫描。结果 53例患者共发现病灶76个,MR和CT动脉期扫描分别有69个病灶和49个病 灶有明显强化。SHCC在MR和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中的典型表现为高-低-低信号(密度)和高-等-低信号(密度);不典型的表现为高-高-高信号(密度)、高-等-等信号(密度)和低-低-低信号(密度)。结论 动态MR和螺旋CT多期扫描均可显示SHCC的强化特征。MR动脉期扫描更能充分反映SHCC富血供的特点;在定性诊断方面,结合SE序列上的一些信号特征,MR更优于螺旋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HEHE)的影像学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对HEHE诊断及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HEHE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特征。结果:5例单发病灶,11例多发病灶。CT平扫病灶呈圆形及类圆形低密度,多发病灶常分布于肝右叶被膜下等特点。MR平扫病灶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影,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CT、MR增强后均呈环形强化和渐进性向心强化特点。免疫组化表现为CD31阳性16例,CD34阳性15例,ERG阳性12例。结论:影像学对HEHE有一定的检查价值,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助于术前诊断,但术前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需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3.0cm)术前MSCT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32例患者中平扫病灶等密度6例,低密度19例,稍高密度5例,3例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20例明显强化,8例中度强化,4例轻度强化;均匀强化8例,不均匀强化24例。透明细胞癌25例,主要为不均匀明显强化;乳头状细胞癌3例,为轻度均匀强化;嫌色细胞癌及肉瘤样细胞癌各2例,为中度强化。32例患者中检出率100%,定性诊断正确率93.75%,分期正确率84.38%。结论MSCT多期增强扫描是小肾癌诊断及其亚型鉴别诊断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上消化道造影X线及螺旋CT的表现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24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螺旋CT及上消化道造影表现,总结其特点。结果 24例患者均为B细胞起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螺旋CT主要表现为多灶分布,密度均匀,均匀强化,胃壁广泛显著增厚但柔软,胃周多区淋巴结肿大。上消化道造影表现为病灶多样、复杂,多发或单发结节,多发浅表溃疡,胃壁弥漫性增厚但胃壁蠕动存在且胃腔无缩小。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螺旋CT及上消化道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少见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CT特征、临床表现、病理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以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其诊治要点.结果:11例病例中,5例因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在体检时发现,其余6例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9例病变体积较大,最大径约5~15cm,其余2例最大径约2~3cm.CT平扫肿瘤均呈囊实性,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其中2例可见多发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6例病变实性部分呈条絮状轻中度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囊壁及包膜轻度强化.病理证实11例病变均为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经手术完整切除后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极少见,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CT平扫结合增强检查显示腹膜后巨大囊实性肿块与隐匿的临床表现不匹配时需考虑到良性神经鞘瘤的可能,在与腹膜后其他常见肿瘤仔细甄别后方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