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眼眶皮样囊肿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眼眶皮样囊肿的CT表现。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眼眶皮样囊肿 4例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6~ 2 1岁。分别行CT 3mm层厚轴状位及 5mm厚冠状位平扫 ,2例行CT轴状位增强扫描。结果  4例中 3例位于右侧 ,1例位于左侧 ,均位于眼眶外上象限肌锥外。 1例呈分叶状 ,伴有邻近额颧缝增宽 ,皮样囊肿沿增宽的额颧缝向眶外生长 ;3例呈卵圆形 ,其中 1例相邻眶骨硬化增厚 ,其他 2例眶骨骨质未见改变。 4例皮样囊肿境界清楚 ,3例囊液密度均匀 ,与脂肪密度相似 ,CT值为 -14 0~-80HU ,1例密度不均匀 ,2例行CT增强扫描后病变境界显示更为清晰。结论 眼眶皮样囊肿的CT表现较具有特征性 ,能够在术前作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CT,MRI对眼眶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CT,MRI对眼眶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15例眼眶内皮样囊肿和6例表皮样囊肿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21例CT,MRI检查均发现眶内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其中,18例眶内占位信号不均匀,3例为均匀脂肪信号,结论 肿块信号不均匀和眼眶骨壁压迹是皮样囊肿的特征性表现:CT,MRI检查对眶内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具有较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宣浩波  金中高  祝跃明   《放射学实践》2010,25(2):143-145
目的:探讨颅骨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颅骨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结果:病变位于左额部1例,左额颞部1例,右颞部2例。病变区颅骨内外板膨胀变薄,局部见圆形或卵圆形破坏区,边界清楚,未见明显分隔。均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DWI呈高信号。结论:颅骨表皮样囊肿具备一定的MRI表现特征,DWI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颅骨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骨表皮样囊肿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证实的颅骨表皮样囊肿的CT及MRI表现,3例行CT及MRI平扫,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4例只行CT扫描.结果 病变发生于枕骨4例,顶骨2例,颞骨1例.7例CT表现为颅骨膨胀性骨质破坏,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锐利,周围见断续钙化边或硬化带,病变中心呈混杂密度,3例病灶内可见死骨样高密度影.MRI表现为T1WI混杂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较小者无明显强化,病变较大者周围见淡薄线样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当囊内容物中以蛋白、胆固醇结晶为主、轻微钙化时,CT表现为混杂密度,其内可出现高密度影,对应的MR T1WI呈等或高信号,T2WI为低或等信号.手术显示病变相邻脑实质均未受累.结论 CT与MRI结合对术前诊断颅骨表皮样囊肿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的非典型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表皮样囊肿,术前均行MRI平扫,其中2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ifus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CT检查5例.MRI增强扫描4例.结果 8例表皮样囊肿发生于桥小脑角2例,大脑纵裂2例,脑实质2例,颅骨2例.CT显示囊肿表现为均匀高密度2例;混杂密度1例;囊壁及囊内钙化2例.MRI平扫2例T1WI呈均匀高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3例T1WI和T2WI呈混杂信号;3例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DWI表现为高信号.4例MRI增强扫描显示囊壁显著环形强化和囊内不均匀强化2例,囊壁轻度强化2例.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非典型表现主要包括CT呈高密度、混杂密度、囊壁和囊内钙化,MRI T1 WI、T2WI呈高信号、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著环形强化,在诊断时应充分结合DWI检查,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内不典型表皮样囊肿的MR表现及其与病理所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颅内不典型表皮样囊肿的MR表现,并与手术病理所见对照.全部病例均行MR平扫检查,2例行MR增强扫描,1例行CT扫描.结果 4例表皮样囊肿位于小脑半球实质,2例位于大脑半球实质,1例位于小脑周围.T1WI 6例表皮样囊肿呈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T2WI 5例呈很低信号,2例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囊肿不强化.病理检查镜下可见囊肿内大量蛋白物质.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呈短T1和等T1信号主要与囊肿内存在大量蛋白物质有关,需要与颅内短T1信号的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7.
卵巢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卵巢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表皮样囊肿的CT、MRI表现.结果 卵巢表皮样囊肿CT表现为囊性占位,囊液大部分均匀,水样密度,囊壁光整.MRI表现为囊液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内见不定形团块状、云絮状及结节状无强化角化物,囊壁可强化,囊液无强化.CT及MRI均显示囊壁有局部增厚.结论 卵巢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其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皮样囊肿又称胆脂瘤或珍珠瘤,约占颅内肿瘤0.2%~1.8%[1],其典型的CT表现为均匀低密度[2,3]。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颅内表皮样囊肿除上述典型表现外,还可以出现混杂密度的不典型表现,同时伴有明显的颅骨骨质改变。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2例表皮样囊肿患者的CT资料,并加以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MRI及DW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55例颅内表皮样囊肿CT、MRI和DWI表现,探讨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MRI及DW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3例,女22例。全部病例均行MR平扫检查,其中26例行MR增强扫描,18例行扩散加权成像,26例行CT平扫检查,5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表皮样囊肿位于脑外29例,脑实质23例,脑室3例。CT平扫24例呈低密度,2例密度稍高于脑实质。51例类似脑脊液信号,1例呈短T1短T2信号,2例呈短T1长T2信号,1例T1WI大部分呈等信号,少部分为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2例囊壁似有轻微强化。DWI上囊肿均表现为高信号,且ADC值高于脑实质。结论:形态不规则、类似脑脊液信号、DWI呈高信号、不强化是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不典型表皮样囊肿可呈其它密度和信号变化,可根据不强化和DWI呈高信号与其它类似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儿童先天性眶周囊肿的CT表现以尽早作出准确诊断 ,指导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 5例儿童先天性眶周囊肿的CT表现。结果 :2 5例均表现为眶周囊性肿块 ,均为单眼发病 ,其中左眼 15例 ,右眼 10例。 19例眶周骨壁有压迹 ,1例较大者眼球受压轻度移位。肿块直径 0 .5~ 1.5cm ,12例内部密度均匀 ,13例密度不均 ,CT值均 <10HU ,其中 18例为负值 ,范围 -10~ 0HU ,增强扫描 6例囊壁呈环状强化。结论 :CT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 ,能作出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颅内胆脂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38例颅内胆脂瘤,总结了其CT表现,认为除胆脂瘤特征性的均匀低密度病灶,边缘光滑整齐,周围无水肿,增强后无强化等表现外,还可见到易引起误诊的其他CT表现:如密度混杂,增强后边缘强化等以及其癌变的可能,并结合有关文献的复习,对其进行分析,最后对其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 MRI表现。常规行SE T1WI、TSE T2WI和STIR扫描,14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16例中12例病灶位于髓外硬膜下,4例位于脊髓内,合并其它先天畸形6例。MR表现为T1WI上呈低信号8例,等、低混杂信号6例,等、低、高混杂信号2例;T2WI上呈高信号10例,等、高混杂信号5例、等、低混杂信号1例;3例肿瘤内有脂肪信号。11例患者行增强扫描,肿瘤内部均无强化,肿瘤边缘轻度强化2例。结论: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除与皮样囊肿鉴别困难外,与其它椎管内肿瘤容易鉴别。  相似文献   

13.
颅内皮样囊肿的MRI和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回顾性分析颅内皮样囊肿的MRI和CT表现。方法:搜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颅内皮样囊肿病例资料,对其MRI和CT表现、病因、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10例均行MRI检查,6例同时作CT扫描。结果:病灶位于后颅窝4例,其中2例合并枕部粗隆处皮毛窦。病灶位于鞍旁3例,位于前颅窝、第三脑室后及前囟各1例。9例MRI表现T1WI为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影,1例T1WI与T2WI均为高信号。6例CT表现为欠均匀低密度影。其中2例CT和MRI可见蛛网膜下腔脑沟内和双侧脑室内散布的脂肪滴。结论:颅内皮样囊肿有较典型的MRI及CT表现,特别是皮样囊肿破裂有影像学和临床特征性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MRI优于CT诊断。  相似文献   

14.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评估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4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中,10例行CT平扫和增强,其中9例同时行MRI检查;另有37例作常规MRI检查,其中13例还加作FLAIR序列,10例行增强扫描。结果:肿瘤闰于桥小脑角25例,鞍区及鞍旁8例,颅中窝底6例,脑内3例,松果体区2例,第四脑室内2例,小脑天幕处1例。47例中不规则形30例,圆形或类圆形17例。CRT平扫表现为均匀低密  相似文献   

15.
纵隔囊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纵隔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囊肿36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CT表现均为边缘清晰、囊壁菲薄、内为不强化的水样密度肿块。其中神经肠源性囊肿1例、支气管囊肿12例、食管囊肿2例、心包囊肿5例、皮样囊肿7例、淋巴管囊肿4例、胸腺囊肿4例、非特异性囊肿1例。结论根据CT平扫和增强扫描上特征性表现,可较正确地作出纵隔囊肿的诊断,并与其它囊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搜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实质内皮样囊肿患者资料,对其CT、MRI表现、病因、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7例同时行CT、MRI检查,其中1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临床以头痛、癫痫为主要症状,7例中,5例年龄<30岁,其中额叶3例,颞叶2例,顶叶及小脑蚓部各1例。6例CT表现为欠均匀低密度,CT值呈负值具有特征性,1例呈稍高密度,病变边缘见断续的环形或不规则形钙化。6例MRI表现T1WI呈高信号,T2WI呈灰或略高信号,信号不均匀,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呈混杂信号,1例呈稍长T1、长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STIR)高信号脂肪均消失;4例行增强扫描病变无强化;均无瘤周水肿;3例MRA显示周围血管受压移位、僵直。1例CT、MRI可见蛛网膜下腔及左侧脑室前角内散在少量脂肪滴。结论脑实质内皮样囊肿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骨表皮样囊肿(SEC)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SEC的CT及MRI表现。9例行CT平扫;8例行MRI检查,其中6例包含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8例MRI检查中2例行MRI平扫,4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只行MRI增强检查;其中7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病变均为单发,起自板障。9例CT平扫示颅骨呈膨胀性改变,7例密度不均,其中5例病变可见钙化;2例病变密度均匀。6例MRI平扫,4例呈以长T1、长T2为主混杂信号,1例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1例呈短T1、长T2信号。6例DWI序列中5例呈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重组后,1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高信号,4例呈稍低信号。6例MRI增强检查,2例病变无强化;4例病变内部和/或边缘强化,同时1例邻近硬膜明显强化。结论SEC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像与病理所见对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常见及特殊影像表现与病理所见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全组病例均行MRI扫描,其中3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20例有CT平扫资料,1例在MRI检查的同时行X线颅骨平片检查。结果病变位于桥小脑角及桥池者24例,桥池及鞍上池者5例,鞍旁5例,大脑纵裂2例,第四脑室2例,板障2例,前颅凹2例,松果体区1例,内听道及中耳1例。其中6例影像学表现特殊,与病理检查对照,发现囊内含较多蛋白、脂类物质、胆固醇结晶以及发生囊内出血、钙化。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像和DWI能清楚显示位于基底池内的表皮样囊肿,并能与蛛网膜囊肿相鉴别。结论FLAIR和DWI是诊断颅内表皮样囊肿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囊肿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支气管囊肿,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纵隔型支气管囊肿4例,均为含液囊肿。肺内型支气管囊肿28例,含气液支气管囊肿22例,含气支气管囊肿6例,直径1~10cm,2例合并有脓胸,4例合并肺发育不全,1例合并有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囊肿壁薄,呈圆形或类圆形,合并感染者周围有片状浸润影,壁模糊;多发者呈卷发状、蜂窝状或囊状阴影。结论支气管囊肿的影像学检查,首选普通X线,CT扫描可显著提高对复杂病变的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表皮样囊肿的CT表现并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11例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介于25~65岁,均经采用GE1600C型扫描仪以OM为基线横断扫描,于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结果:11例患者的病灶均呈囊性低密度,其中,圆形病灶见于3例,扁平不规则形且境界欠清的病灶见于8例。后者中,1例的病灶位于枕大池,压迫四脑室并引起幕上脑积水。1例的病灶位于鞍上池及环池。其余患者的病灶均位于桥小脑角池且有沿蛛网膜下腔生长的趋势。结论:只要掌握表皮样囊肿的上述CT表现,便容易将其与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以及颅内其他囊性肿块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