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Tomoscan AV型CT图像采集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解决非DICOM接口的CT设备的图像一直以胶片的形式储存,不能实现永久数字化存储、共享、检索、图文报告等问题。方法:介绍了图像数字化采集的一种方法,重点阐述了图像采集与切割技术。硬件由CT机、PC机、OK_RGB20B图像采集卡、脚踏开关组成,软件由VC++6.0、OK_RGB20B开发包及GDI+类库编程实现。结果:系统顺利实现了CT图像的数字化采集,使图像得到了永久的存储与共享。结论:对于各类非DICOM接口医学影像设备(ECT、X线机、超声仪、内窥镜等)的图像的数字化采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PC的X线机控制台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针对MME2002型高频数字X线机设计了一个基于PC的X线机控制台。方法:制作实验电路,对实际电路进行模拟,实现微计算机与单片机的通讯;采用Visual Basic 6.0编写软件,以MSComm控件控制串行通信;软件实现原机控制台的参数设置和发送命令等功能;采用VB文件操作实现对最优技术数据的存储与调用。结果:实现了基于PC的控制台的设计。结论:该控制台可代替电路板、按键的硬件控制台,与X-线机的图像采集等软件结合使操作更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Web环境中传输与浏览HIFU远程诊断系统的DICOM图像。方法:采用.NET与VC++混合的编程模式,创建多层架构。,结果:编程实现了DICOM影像的在线压缩,并以数据流方式实现Web浏览。结论:向医生提供了逼真的治疗回放和建设性意见,向远程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图文工作站的脚踏开关去抖动.方法:对图文工作站脚踏开关进行硬件改造或在程序设计时加入去抖动代码.结果:避免了图文工作站在图像采集和图片截取时由于脚踏开关闭合产生的抖动所引发的误动作.结论:脚踏开关在去抖动后能确保医院图文工作站在图像采集与图片截取时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5.
故障现象:LINTRO—SCAN型乳腺近红外线影像诊断仪使用中突然死机,屏幕全黑无光栅。重新通电启动,机器不能启动。经检修后,机器可正常启动,影像诊断软件能正常进行,但不能控制摄像头运动。分析:乳腺的红外线影像诊断仪是由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具有图像采集、处理、存储功能的影像诊断仪器。它由红外光源、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和存储等部分组成。其核心是由图像板、摄像头驱动控制板和影像诊断软件构成的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其原理框图1:微机对摄像头的控制是通过软件实现的,操作者可方便地用鼠标控制摄像头执行上下仰俯、左右转动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述VC++和Matlab语言在开发医用磁共振成像用户界面软件包中实现K空间图像重建功能的应用。方法:应用VC++动态调用MatlabC/C++数学库接口编程,利用动态链接库中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Algorithm,FFT)函数实现图像重建功能。结果:程序成功实现了图像重建功能,重建图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程序的开发周期和编程工作量大为减少,健壮性显著增强。结论:VC++与Matlab混合接口编程技术可以提供一条简化编程过程、提高开发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GDI Plus技术实现二维医学图像缩放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编程实现二维数字医学图像的高清晰放大处理,以便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做出更精确的诊断。方法:开发工具:VC++6.0、GDI+类库,操作系统:Windows 2000。结果:顺利实现医学二维医学图像的高清晰放大。结论:此方法对于医学图像的数字化后处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体心电心音信号定征分析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人体动态心电心音信号定征分析系统。方法:设计了一套以内置A/D的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结合信号调理电路和USB通信接口传输的同步采集系统及VC++6.0开发的心电心音定征分析系统,整个系统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PC客户定征分析软件等3个部分。结果:采用双通道、双采样率采集方法实现了动态心音和心电信号的同步采集、实时存储,并可从复杂的带噪原始信号中精确检测提取出心电信号的QRS波、P波、ST段等以及心音信号的各成分。结论:整个系统操作简便、测量准确、功耗低、体积小、数据分析处理功能强大,可在家庭和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一种无线脚踏多接口装置,实现对各种医疗设备的脚踏控制。方法 :将脚踏开关和无线发射装置紧密封装,以BC66F840为主控器,内置2.4 GHz无线发射、接收模块;无线接收装置与卡环接口紧密封装,使卡环接口可以连接GX-2接口、GX-3接口、GX-4接口、9针COM口等。整个无线脚踏多接口装置采用锂电池供电,带有充电电路、稳压电路、电量指示电路等。结果:设计的无线脚踏多接口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医疗设备选择相应的接口连接,进而实现控制各种医疗设备,不仅降低了脚踏开关故障率,而且大大缩短了维护人员的维修周期。结论:该装置操作简单、故障率低、系统性能稳定,完全可以满足临床科室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PC机通过网络接收、存储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COM)影像的方法,阐述DICOM存储SCP的编程实现技术。方法:运用VC++6.0及LeadTools工具包实现在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中编程。结果:成功地实现了PC机网络接收、存储基于DICOM影像的功能。结论:本方法可集成并应用于其他诸如图文报告、影像病例收集等应用软件中,并可为PC机从医疗影像设备中采集存储DICOM影像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详细论述了扫频式电阻抗断层成像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激励信号源、恒流源、模拟开关阵列以及信号解调等环节。设计了基于高速混合信号(ISP-FLASH)微控制器的扫频式电阻抗断层成像的数据采集系统。利用高速混合信号(ISP-FLASH)微控制器实现电极选通、数据采集以及与PC机之间的数据通信;PC机作为主控机控制下位机工作,接收测量数据,并进行图像重建。最后总结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报导一种基于PC机远程监控的皮肤细胞分离机控制系统.该分离监控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前端控制器,实现了6通道温度与压力的监控,可同时为6位患者进行手术,极大地方便了白癜风的临床治疗.同时,通过串口通讯技术实现了PC机对下位机进行远程的监视与控制,并采用计算机图像采集技术实现了病人病历与手术前后的表皮细胞图像的同步采集.经医院临床试用表明,该设备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一种野战便携式内窥镜视频系统。方法:将主控制器TMS320DM368、图像传感器MT9P301、LED照明单元、LED显示器、光学接口和Wi-Fi模块一体化设计,集成在一个微型手持主机上。系统通过手持主机按键或无线脚踏开关2种方式进行采集图像;采用1 800 m Ah锂电池供电,通过市电或太阳能进行充电。结果:经过临床测试,研制的便携式内窥镜视频系统可以与相应的医用内窥镜配接,适合于内窥镜检查及手术的实时观察、记录和回放,可通过Wi-Fi实现远程医疗。结论:便携式内窥镜视频系统体积小、性能稳定、操作方便、自我续航能力强,非常适合野战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出小型通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供医生方便准确地查看患者的数字图像。方法:通过对DICOM协议的解读,运用VC编写程序,实现医学图像的读取,进行多种图像处理并运用OpenGL实现三维重建。结果:可实现医生在个人计算机上即可处理患者医学图像的功能;方便了医生工作,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结论:该软件易于操作且免费.由于PACS价格昂贵,该软件可作为数字化医院的过渡产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内窥镜无线采集系统,用于内窥镜检查的图像采集。方法:内窥镜无线采集系统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单片机STC12LE2052AD为主控制芯片,nRF24L01为无线传输模块,采集图像时按下发射模块的按键,霍尔传感器接通后发射模块输出无线信号,接收模块收到信号后三极管接通,通过采集软件功能完成图像的采集,对300例患者分别进行电子胃镜检查(100例)、喉镜检查(100例)和腹腔镜检查(100例),并进行图像采集测试。结果:设计的内窥镜无线采集系统,经临床对患者的电子胃镜、喉镜和腹腔镜检查各100例的图像采集测试,系统能够采集到各内窥镜检查的清晰图像,实现内窥镜无线图像采集时操作简单、故障率低和系统性能稳定,可满足临床科室的使用。结论:内窥镜无线采集系统适用于内窥镜检查的图像采集,提高内窥镜检查系统采集图像的自由度,降低内窥镜采集系统的故障和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在HIFU远程诊断系统中,DICOM图像的web浏览与传输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阐述了远程医疗、DICOM的基本概念,介绍了DICOM格式文件的结构,提出了以.NET平台的C#.net与VC++混合开发模式,实现DICOM影像的Web浏览。本系统已在HIFU肿瘤手术室中心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7.
Since 1989, th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images into the total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developed at Kochi Medical School.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integration is that, in the same way they can view text based data, doctors can retrieve and view images using the PC terminals of the total HIS. The possibility of utilizing the PC terminals of the total HIS as image viewing stations was investigated. A test run was performed in the period from October 1995 to July 1997. The test run revealed that fast image access is crucial in order for the system to be useful for doctors. After making various improvements, the final system became well used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However, in order to progress to the film-less stage, the final system still has three problems that must be solved: quality of the image display, operation of multi-exams, and quality assurance of the digital im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