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对186例全胃切除术采取3种不同的术式,包括食管空肠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Braun 吻合)42例(A组),食管空肠Roux-en-Y或“P”型空肠代胃加Roux-en-Y术114例(B组),保留幽门食管幽门上胃直接吻合术30例(C组),对3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及营养状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C组术式操作最为简单,B组和C组术式均具有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明显优于A组Braun吻合术(P〈0.01),营养障碍的发生率也较A组低(P〈0.05)。结论:食管空肠Roux-en-Y或“P”型空肠袢Roux-en-Y术式是全胃切除术后可选择的消化道重建术式,保留幽门食管幽门上胃直接吻合术适用于某些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不同食管空肠吻合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施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分别采用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6例)、P型空肠襻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6例)和空肠贮袋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4例)。观察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P型空肠襻组和空肠贮袋组术后1个月、6个月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较好。结论:P型空肠襻和空肠贮袋Roux-en-Y吻合术是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两种重建方式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采取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84例分为常规端侧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34例(A组),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50例(B组),对两组手术过程及术后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及死亡病例,对两组进行12个月随访,体质量下降均值、血清总蛋白增加均值、白蛋白增加均值、血红蛋白增加均值、进食量恢复百分比均值、进食次数均值、胃肠道症状评分(GS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具有良好的储袋式代胃功能,更符合生理要求,是一种非常良好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并分析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以找到最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来延长患者的生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胃癌且行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1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袢式Braun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试验组采用"p"式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对比经过手术后,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为96.00%,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式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进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缓解了患者的消化障碍且整体过程安全可靠,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全胃切除两种代胃术式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更加符合生理学要求的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将33例行消化道重建的胃近侧部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n=16)行“P”袢+Roux-en-y间置代胃术;B组(n=17)行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及体重变化;了解“代胃”排空及反流情况。结果:两组血浆蛋白与体重下降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组的血液营养学指标及体重增长指标优于A组。“代胃”排空时间A组平均25min,B组平均30min两组均无胆汁反流及倾倒综合征。结论:食管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是胃近侧部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一种较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6.
孙勇  曾学良 《浙江临床医学》2012,(12):1480-148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68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生建术式分为两组,I组采用P型食管空肠改良Roux—en-Y吻合术,Ⅱ组采用食管空肠吻合术,比较二种重建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I组少于Ⅱ组,3个月后抗反流性食管炎作用、营养障碍I组好于Ⅱ组;术后1~2年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型食管空肠改良Roux-en—Y吻合术可促进术后患者消化功能,可作为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比较Roux-en-Y吻合术与三角吻合术应用于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41例及B组40例,A组患者接受三角吻合术治疗,B组接受Roux-en-Y吻合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术后恢复相关指标,于术前、术后12个月评估两组胃肠道功能(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耗时、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后12个月,A组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角吻合术应用于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中,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但并发症较多,Roux-en-Y吻合术手术操作复杂,手术耗时长,但并发症少,建议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恶性肿瘤全胃切除后“P”型Roux-en-Y空肠代胃对术后营养恢复的影响。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胃癌并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期为半年。获访病例数64例,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Roux-en-Y和“P”型Roux-en-Y空肠代胃两组,观察总结患者术后并发症、进食量和体质量变化的情况。结果获得病例数64例,Roux-en-Y术式24例,“P”型Roux-en-Y空肠代胃术40例。两组在术后进食量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时,“P”型Roux-en-Y空肠代胃术是一种较好的消化道重建手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空肠襻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疗效。方法分析2005年4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院行空肠襻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的体重及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分级等情况。并与对照组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狭窄和腹腔感染发生,手术成功率100%。观察组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52±0.71)h,对照组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平均手术时间(3.17±0.94)h(P>0.05)。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发生。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体重显著增加,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量均显著上升,且术后6个月各指标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各指标增加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空肠襻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操作简单安全、能较好地维持患者术后的消化、吸收与存储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不同吻合方式对贲门癌患者胃肠功能及血清瘦素、铁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贲门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行胃癌根治术,A组患者采取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B组患者采取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肛门排气时间、拔胃管时间、进食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清瘦素、铁蛋白水平,术后胃肠道症状评分(GSRS),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分,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ST022)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145. 61±25. 67) h、拔胃管时间(81. 27±10. 36) h、进食时间(98. 25±10. 17) h均短于B组的(160. 33±28. 74) h、(130. 52±11. 88) h、(119. 77±8. 44) h,并发症发生率(10. 64%)低于B组(27. 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 163、21. 420、2. 619,χ2=4. 398,P 0. 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196. 71±15. 58)μg/L]高于B组[(155. 35±14. 46)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 340,P 0. 05);血清瘦素水平[(4. 22±1. 78)μg/L]低于B组[(5. 81±1. 56)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 606,P 0. 05);两组患者的GS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的SGA评分(7. 04±2. 11)分低于B组的(10. 56±2. 8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 821,P 0. 05);两组患者的GS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的胃部疼痛、饮食受限、身体外观评分分别为(4. 33±0. 56)分、(4. 59±0. 77)分、(1. 22±0. 39)分,低于B组的(6. 05±0. 81)分、(6. 11±0. 64)分、(2. 01±0. 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 975、10. 408、8. 033,P 0. 05)。结论 与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相比,胃癌根治术后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能促进贲门癌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腔鼻空肠喂养管护理(TCNJ-FTN)对全胃切除术患者营养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因胃癌实施全胃切除术患者86例,其中留置普通胃管并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实施T C-NJ-FTN护理措施的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术后的恢复情况、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两组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全胃切除术的患者实施 TCNJ-FTN治疗及护理,能促进患者康复,并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噻托溴铵单药组(A组)36例、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组(B组)38例、常规治疗对照组(C组)36例3组。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吸入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恤g,每日1吸;B组吸入噻托溴铵并同时予阿奇霉素片每次250mg口服,2次/周;C组仅接受常规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3组治疗6个月后咳嗽、咳痰、气促评分及急性加重情况、6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9.37、62.56、7.59、148.35、317.68、16.60,P均〈0.01)。与c组治疗后比较,B组治疗后病例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2.1+0.6)次与(4.9±0.7)次,P〈0.05];临床症状评分咳嗽[(1.3±0.5)分与(2.2±0.6)分,19〈0.05]、咳痰[(1.0±0.2)分与(1.7±0.3)分,P〈0.05]、气促[(1.5±0.8)分与(2.1±0.6)分,P〈0.05]、运动耐力[6min步行距离(370.00±14.26)m与(290.00±12.85)m,P〈0.05]及生活质量[SGRQ总分:(293-8)分与(42±11)分,P〈0.05]明显改善。B组与A组治疗后比较,急性加重次数[(2.1±0.6)次与(3.2±0.8)次,P〈0.05]、临床症状评分咳嗽[(1.3±0.5)分与(1.8±0.4)分,P〈0.05]、咳痰[(1.0±0.2)与(1.3±0.3)分,P〈0.05]、气促[(1.5±0.8)分与(1.9±0.6)分,P〈0.05)]、运动耐力[6min步行距离(370.00±14.26)m与(330.00±13.76)m,P〈0.05]及生活质量[(SGRQ总分:(29±8)分与(36±10)分,P〈0.05]改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COPD,疗效佳,优于噻托溴铵单药治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更合理地选择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7例胆囊疾病患者,50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作为A组,47例进行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方案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为(62.8±5.4)ml,明显少于B组的(73.1±6.0)ml;A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6.4±3.7)h、(20.5±5.1)h、(5.2±1.0)d,均明显短于B组的(18.5±4.0)h、(22.9±4.8)h、(6.7±1.4)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术后12、48 h血清中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B组为8.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用为(9105±230)元,明显高于B组的(8920±197)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均满意,前者创伤小、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小、康复快,后者治疗费用低,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经济能力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30)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B组,n=30)。监测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1)、插管时(T2)、切皮时(T3)及拔管时(T4)、拔管后30min(T5)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及两组患者单位时间内全麻药的用量,并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毕至清醒时各项指标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12、r13、T4、T5与T1比较,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升高;A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B组患者(F组内=17.352,F交互=4.326,F组间=8.652;F组内=11.561,F交互=5.241,F组间=7.248;P均〈0.05);两组患者全麻药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七氟醚、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用量分别为(1.40±0.30)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及(0.34±0.08)、(6.20±0.32)、(448±24)mg。B组患者分别为(1.00±0.12)MAC及(0.18±0.03)、(4.10±0.31)、(393±26)mg(t值分别为0.37、0.21、1.24、3.46,P均〈0.05);两组患者术毕至完全清醒时出现咽反射时间[(18.00±1.27)、(12.31±2.54)min]、拔管时间[(24.03±2.42)、(16.05±1.20)min]、完全清醒时间[(29.54±5.24)、(19.25±2.64)min],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4、3.68、1.35,P均〈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能够保证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但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比较,前者明显减少全麻药的用量、缩短拔管的时间,是目前可行且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就诊的ACS患者210例,检查住院期间的BNP,并记录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0dMACE的发生情况。根据BNP的不同,把ACS患者分成两组(A组:BNP<100pg/mL;B组:BNP≥100pg/mL),比较两组患者发生MACE的差异。结果B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9±11.4)岁,明显高于A组的(62.6±10.3)岁(P=0.03);B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占53.7%,高于A组的34.3%(P=0.005);两组患者在性别、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吸烟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B组MACE的发生率为17.6%,明显高于A组的4.9%(P=0.004);B组心因性病死率和再发心肌梗死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入院至出院后1个月,B组MACE的发生率为33.3%,明显高于A组的9.8%(P<0.01);B组心因性病死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的增高,增加ACS患者短期MACE的发生率。临床上对BNP>100pg/mL的ACS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对腰椎后路手术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72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症者42例作为实验组(A组),未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症的30例作为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检测血浆内毒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or.(TNF—a)及白细胞介素6(IL-6)。肠道菌群失调症者术后另加用金双歧。术前、术后第1次自然排便(术后1—4d)时分别留取粪便标本,比较两组患者肠道主要菌群差异、双歧杆菌(B)/肠杆菌(E)值。结果术前、术后第2、7天A、B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1.82±0.12)、(2.29±0.15)、(1.91±0.08)ng/L和(1.91±0.21)、(2.35±0.16)、(2.26±0.24)ng/L。TNF—d分另0为(275±51)、(309±45)、(276士34)ng/I~和(269±48)、(318±67)、(297±53)ng/L;IL-6分另0为(1384-22)、(159±15)、(137±17)ng/L和(159±16)、(187±19)、(174±21)ng/L。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血浆内毒素、TNF-a、IL-63个指标组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个指标浓度均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术后第2、7天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2天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2天A组血浆内毒素、TNF.仪、IL-6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7天,A组内毒素、TNF-仪、IL-6开始缓慢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A组肠道的双歧杆菌、类杆菌数量及B/E值较B组均减少,分别为(9.17±0.54)lgefu/g与(10.01±0.75)lgcfu/g,(9.23±0.47)lgcfu/g与(10.09±0.81)lgcfu/g,1.01±0.16与1.20-1-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1、0.042、0.029);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较B组增加,分别为(9.11±1.02)lgcfu/g与(8.81±0.89)lgcfu/g,(7.80±1.02)lgefu/g与(7.29±0.98)lgcfu/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7、0.043);小梭菌、乳杆菌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使用金双歧后与使用前比较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歧杆菌:(13.叭±0.87)lgcfu/g与(9.17±0.54)lgefu/g、类杆菌数量:(14.12±0.75)lgcfu/g与(9.23±0.47)lgcfu/g及B/E值:1.28±0.45与1.01±0.16,P值分别为0.045、0.034、0.038];肠杆菌、肠球菌、小梭菌、乳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分别为(8.71±0.91)Igcfu/g与(9.11±1.02)lgcfu/g,(7.01±0.54)lgcfu/g与(7.80±1.02)lgcfu/g,(5.23±1.04)lgcfu/g与(5.15±0.89)lgcfu/g,(6.71±1.04)lgcfu/g与(6.53±0.86)lgcfu/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腰椎后路手术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的患者常合并内毒素血症及炎症反应,肠道内双歧杆菌、类杆菌数量减少,肠杆菌、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数量相对增加,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下降。补充微生态制剂金双歧能缓解机体的内毒素血症及炎症反应,改善腰椎后路手术后肠道菌群失调,有利于术后重建肠道内微生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浓度碘对比剂配合低电压的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体质量指数(BM I)小于24 kg/m2的临床疑诊冠心病者59例,随机分为3组:A组(25例)及B组(14例)分别应用270 mgI/mL及320 mgI/mL的碘对比剂,管电压分别为80 kV和100 kV ,C组(20例)应用370 mgI/mL碘对比剂,管电压为120 kV。三组所有病例均采用心电门控触发序列扫描,有效辐射剂量(ED),测量主动脉根部的平均CT值,并对所有病例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A组、B组和C组的ED分别为(2.00±0.56)、(2.51±0.52)及(4.17±1.55)mSv,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A、B、C组主动脉根部增强程度分别为(486.8±113.980)HU、(407.43±83.63) HU、(439.73±72.12) HU ,经统计分析,仅A、B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28,P <0.05)。A组、B组及C组分别显示225个、126个和180个冠脉节段,图像优秀率分别为94.67%、89.68%和95.56%,经统计学分析,B、C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00,P <0.05),A、B组和 A、C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3.03和0.17,均P>0.05)。【结论】对标准及低体质量人群应用低浓度碘对比剂同时采用低管电压冠状动脉CTA扫描,能够在获得满足诊断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碘注射量及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oux.en.Y胃肠转流术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Roux-en—Y胃肠转流术治疗的27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的浓度,检测并比较3个时间点口服75g葡萄糖2h后的血糖(2hPG)、胰岛素(2hlNS)及c肽(2hCP)水平,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术后BMI无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FPG、2hPG、HbAlc、HOMA—IR[分别为:(7.58±0.84)mmol/L、(10.43.4-1.88)mmol/L、(7.56±1.15)%、4.55±0.76]均较术前显著下降[(9.93±1.57)mmol/L、(13.89±2.13)mmo]/L、(9.88.4-1.66)%、5.06±1.13],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6个月FPG为(6.56±0.80)mmol/L,2hPG为(8.574-1.32)mmol/L,HbAlC为(6.374-1.24)%以及HOMA-IR为4.03±0.45,亦均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P〈0.05或P〈0.01)。但术后3个月的FINS、FCP、2hlNS、2hCP[分别为:(13.674-1.96)mU/L、(2.62-4-0.87)斗g/L、(49.91±5.14)mU/L、(6.28±1.65)ug/L]均较术前[分别为(11.08±1.69)mU/L、(1.78±0.61)¨g/L、(36.05±4.03)mU/L、(4.284-1.48)ug/L]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6个月[FINS:(15.884-2.05)mU/L、FCP:(3.30±0.68)斗g/L、2hlNS:(67.40±5.68)mU/L、2hCP:(9.39.4-1.52)ug/L]均高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P均〈0.01)。结论采用Roux-en.Y胃肠转流术能有效降低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单独及复合靶控输注(target—contolled infusion,TCI)时维持ICU患者适度镇静的效应部位靶浓度,寻找适合ICU患者长时间镇静的合理用药方案,探讨BIS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危重患者镇静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综合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和B组分别单独靶控输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镇静,C组在背景靶控输注效应室靶浓度30ng/ml咪达唑仑的基础上,输注一定靶浓度的丙泊酚。记录各组患者在不同RASS镇静评分(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时的药物效应部位靶浓度、BIS指数和生命体征变化以及维持8h适度镇静的用药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苏醒时间。结果A组和C组维持患者适度镇静(RASS~2—3)的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在分别为(1.26±0.19)~(1.52±0.18)ug/ml和(0.50±0.95)~(1.01±0.24)ug/ml。B组维持适度患者镇静的咪达唑仑效应室靶浓度为(97.05±14.51)~(134.75±9.66)ng/ml。患者适度镇静时对应的BIS值为(66.10±2.52)L(71.05±1.45)。停药后苏醒时间B组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A、C组无明显区别;再睡眠率也以B组最高(P〈0.05);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3组无明显区别(P〉0.05)。C组维持8h适度镇静所需咪达唑仑和丙泊酚的用量均较单一用药组明显减少(P〈0.05)。BIS值与RASS评分呈正相关,总的(n=60)相关系数为0.93(P〈0.01)。结论(1)丙泊酚一咪达唑仑复合靶控可成倍减少单一用药量,在降低应用成本的同时避免了单一用药的缺点,保留了各自优点,是ICU长时间镇静的理想用药。(2)BIS指数与主观镇静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指导ICU的镇静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