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小肠出血的病因和诊治原则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张德中 《胃肠病学》2002,7(2):96-98
小肠出血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占所有消化道出血病例的5%。小肠出血是隐性消化道出血(OGIB)的主要原因,有时经仔细检查也常难找到出血原因。随着内镜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小肠疾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OGIB中27%为小肠疾病所致,其中最常见病因为动、静脉畸形(AVM)和小肠肿瘤。 一、小肠出血的病因和表现(一)十二指肠溃疡:占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24%。(二)十二指肠炎:占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9%,出血可为其唯一的症状。大多数患者为非特异性的原发病变,也可继发于严重的应激反应、药物、缺…  相似文献   

2.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是指经常规内镜与影像学检查仍不能确诊的活动性出血或慢性复发性消化道出血,占所有消化道出血病人的5%,临床并不少见。近年来,内镜及放射检查等手段的进步,使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治水平得以提高,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急诊胃镜诊治上消化道大出血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症,急性出血死亡率可达10%左右,约90%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是源于上消化道。其原因有溃疡病、静脉曲张、息肉、糜烂、肿瘤、血管畸形、胆胰疾病及全身疾病等:急诊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不仅能明确诊断,确定出血部位,明确病变性质,还可同时进行相应治疗。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我院对48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并行胃镜下止血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胰腺疾病造成消化道出血相对少见,在消化道出血病因学中居第九位.近年来胰源性消化道出血时有报道,有增多趋势.传统观念认为,胰腺炎、胰腺脓肿、胰腺癌等侵及胃肠道,破坏胃肠黏膜,是造成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胰源性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学除临近器官病变累及学说,还涉及应激、凝血机制障碍、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异位胰腺、胰管结石及手术不当等.应当说其病因学错综复杂,可以认为出血是胰腺疾病发病过程的合并症.为引起消化科医师对该病的重视,避免误诊、漏诊,对各种胰腺疾病引起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可能机制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未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是指消化内镜检查阴性的不明来源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出血。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对58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施行了76例次双气囊内镜检查,其中31例为未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几种特殊类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几种特殊类型王孟薇消化道出血按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前者系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肝、胆的出血,后者指空肠以下的出血。常见的出血原因如溃疡病、食管及(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炎、癌症、炎性肠病、肠息肉等,老年人由于器官...  相似文献   

7.
徐春红  戈之铮 《胃肠病学》2007,12(4):245-248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指常规胃镜、结肠镜检查结果阴性、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出血部位大都位于小肠,在消化道出血中约占5%。血管发育不良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占所有出血原因的37%。  相似文献   

8.
1507例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纤维结肠镜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历和分布特点并评价纤维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1986年1月-1999年12月14年间肠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镜检查15823例内有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1507例,占9.5%。1507例患者中,检出率最高为结肠癌444例,占29.5%,其次为结肠息肉363例,占24.1%,第三为肛管疾病201例,13.3%及炎症性肠病89例(5.9%)等。结论:结肠癌、结肠息肉、肛管疾病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三大主要原因。肠镜检出阳性率高,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以溃疡病、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胃肠道肿瘤及结肠炎性疾病、息肉多见,由胰腺疾病引起者较少。为提高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本文综述胰源性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要点。  相似文献   

10.
结肠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血管畸形是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病因不明,易被漏诊、误诊。我们研究了本院13年的10200例结肠镜检查资料,以了解下消化道疾病患者和无症状者结肠血管畸形的患病率和内镜特点;并了解无症状者患结肠血管畸形是否会自发出血。  相似文献   

11.
胶囊内镜与推进式小肠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评价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41  
目的 比较胶囊内镜与推进式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3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及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结果,上述患者均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小肠钡剂灌肠、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的32例中共发现异常26例,检出率为8l%。其中能明确解释出血原因者2l例,包括消化道血管病变8例,小肠炎症性肠病5例,小肠息肉4例,小肠恶性间质肿瘤2例,小肠类癌l例(该患者同时伴升结肠脂肪瘤)及出血性胃炎l例;疑诊5例。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的36例明确出血原因9例,即诊断率为25%,包括空肠上段血管畸形2例,平滑肌肉瘤2例,平滑肌瘤、腺瘤性息肉、克罗恩病、壶腹部腺癌及淋巴瘤各l例;疑诊2例。结论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检查效果及方法明显优于推进式小肠镜。胶囊内镜可明显简化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检查步骤.应成为经胃镜、结肠镜检查阴性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小肠疾病很难诊断,现有的诊断技术又不尽如人意,而胶囊内镜能发现整个小肠内的微小病变。为此,我们对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03年9月,我们对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造影、小肠钡灌造影、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的79例疑患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56例。结果:75例完成最终研究。75例患中经胶囊内镜检查共发现异常63例,检出率为84%;其中能明确解释临床病因50例,诊断率为66.6%,包括消化道血管病变21例、小肠炎症性肠病16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恶性间质肿瘤2例、小肠类癌1例(该患同时伴升结肠脂肪瘤)、淋巴瘤1例、粘膜下肿瘤3例及憩室1例。所获取的图像质量良好。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在治疗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使用FUJINON电子胃镜、结肠镜及Olympus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息肉、出血及瘘口封闭等52例。结果胃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9例,消化道出血4例,平滑肌瘤2例;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内36例,直肠瘘1例均获得较好疗效。结论内镜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息肉、平滑肌瘤、消化道出血及瘘口封闭疗效肯定,创伤小,是内镜微创治疗术中的一个重要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4.
常规内镜检查不能确定来源的持续或反复消化道出血,称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OGIB约占消化道出血的5%,多为小肠疾病所致,如血管病变、小肠肿瘤、Meckel憩室等。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推进式小肠镜等技术诊断小肠疾病敏感度低、漏诊率高。胶囊内镜(CE)和双气囊小肠镜(DBE)的相继诞生,开创了小肠疾病诊断的新时代。现对胶囊内镜及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小肠疾病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OGIB检出率等进行对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 比较胶囊内镜与传统小肠俭查方法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67例胃镜、肠镜检查阴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消化道钡餐、肠系膜动脉造影、推进式小肠镜、胶囊内镜及剖腹探查包括手术中肠镜结果。结果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上、中消化道钡餐检查检出率为17.6%,诊断率为13.8%;肠系膜动脉造影检查检出率和诊断率均为13.4%;推进式小肠镜检查检出率、诊断率为.32%;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检出率和诊断率均为83.3%;胶囊内镜检查检出率为80.6%,诊断率为67.7%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明显优于传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双气囊小肠镜(DBE)在老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行DBE检查,记录检出率,随访6个月以观察复发情况,记录患者腹痛、恶心、急性胰腺炎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5例老年患者经DBE检查,明确出血原因90例,检出率85.71%(90/105);经口侧进镜与经肛侧进镜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E对显性出血老年患者检出率高于隐性出血(P0.05);病变类型:溃疡或糜烂29例(32.22%),肿瘤性病变17例(18.89%),血管病变24例(26.67%),憩室病12例(13.33%),其他病变8例(8.89%)。105例患者接受手术、药物等对症治疗,随访期间再出血率10.48%(11/105);患者恶心、咽喉部疼痛、腹痛等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15.24%,均未发生呼吸抑制、急性胰腺炎等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DBE检查既可以明确老年患者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又可以进行镜下止血治疗,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并比较化学和免疫两种粪隐血试验方法 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4474例门诊、住院及常规体检人群同时采用联苯胺化学法(CFOBT)及免疫层析法(IFOBT)进行粪隐血试验,对结果 阳性者复查2次并询问病史及行胃镜、结肠镜等检查,明确消化道出血部位及原因.结果 共检出粪便隐血阳性患者390例(8.22%),其中CFOBT阳性163例(41.8%),IFOBT阳性100例(25.6%),双项阳性127例(32.6%).经临床、内镜、腹部多普勒彩色超声及其他检查证实为上消化道出血235例(60.3%),下消化道出血136例(34.9%).CFOBT法与IFOBT法对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分别为90.2%、67.6%和42.5%、93.4%.消化道显性出血可呈双项检查法阳性.消化道出血相关疾病的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结肠息肉、结肠癌及内痔等.结论 粪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筛选和诊断仍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诊断上消化道出血CFOBT优于IFOBT,而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则IFOBT优于CFOBT.  相似文献   

18.
上消化道出血作为一个临床症状,常迫使临床医生在紧急情况下判断其病因,决定治疗方案;然而其原因是复杂的,除消化系统疾病外,非消化系统疾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亦不少见。本研究对我们在1997~2003年收治的21例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诉的非消化系统疾病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梁剑 《内科》2013,8(4):389-389,388
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现在共有人口约280万,主要居住在广西、贵州和湖南等地。由于侗族人民经济条件落后和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于疾病预防能力较差。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占整个消化系统疾病的40%左右,主要发病原因为食管、胃等消化道病变。本文就侗族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小肠出血是指屈氏(Treitz)韧带到回盲瓣之间的肠段出血,约占消化道出血的5%。临床常表现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1]。小肠出血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加之小肠长、弯曲及移动度大,位于中消化道,诊断比较困难。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增加了诊疗难度。近年来,随着胶囊内镜(CE)、CT小肠造影(CTE)、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的应用,使老年小肠出血在诊治方面有了较大进展。本文就老年小肠出血的常见病因、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